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C振荡器与放大器电路设计一、 实验要求实验题目:1、利用运放LM358P,搭建一个正弦波发生器电路,要求: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频率尽可能高;2、搭建一个放大器电路,要求:增益带宽积尽可能大。实验要求:电路要求焊接,导线要焊在电路板背面,保证电路美观稳定。实验时间:2014.4.5-2014.4.11,共七天。二、 实验器材LM358P运放*2,电容、电阻、电感、二三极管若干,导线、排针排座若干,万能板两块。1、 放大电路在模拟电路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积取决于运放本身的性质,所以确定使用基本的反相放大电路。三、 实验过程1、 正弦波发生器电路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正弦波发生器电路有很多类型,但是最常见的就是文氏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文氏桥简单,对元器件要求不高。而在模电课中我们刚好学习过文氏桥电路。所以最终选择文氏桥电路。文氏桥电路适用与低频正弦波发生电路,当频率上升时,会发生多种失真现象。参考模电实验书,我先试着设计了如下电路其中,R1+R2略大于2*R6,R6/(R1+R2)=R3=R5,二极管用来稳幅。但是在实际调测中,发现其产生的正弦波在到达30kHZ及以上时,就会明显的失真,现象如下:对于这种失真现象,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调试,首先是加入滤波电路,考虑是不是由于杂波造成了影响,但是经过实验该失真并不能通过滤波电路解决。再考虑是不是曾经学过的交越失真。我加入了偏置电路,通过加偏置电压试图改善波形。但还是失败了。最后查阅资料得到该种失真,名为突刺失真。是由于运放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回路的容性负载过大,导致产生附加相移造成波形失真。在低频时,相移不明显,但是在高频时,就会影响波形。于是我调整回路容抗与阻抗大小关系,选波使得电路的电容和电阻不对称。并且在输出脚与地线之间加入一个2.2k欧的电阻,改变了反馈回路的容抗,使的电路在较高的频率也不容易出现突刺状失真。最终设计电路图如下:2、 放大电路经过模电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在电路中没有储能元件的前提下,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积与电路无关,并且此时的增益带宽积可以达到最大值。由于第一个电路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于是我只是焊接了一个最基础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图如下:四、 实验结论1、 正弦波振荡器经过多次实验,调整电位器到合适值,达到稳定震荡状态后,实验实验最终波形图如下:在该波形中,振荡频率为164.5kHz:,波形完好无失真。2、 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在中频时,峰值为250mV,通过扫频,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频率,在输出峰值达到中频的的0.707倍时,达到上截止频率时,此时频率为151.5KHz实验波形图如下:该电路的性能指标为:放大倍数:15倍,上截止频率为:151.5kHz,增益带宽积为:2.27M。五、 实验感想参加创新实验室的选拔,对我启发很大,在这之前,我基本没有电路焊接、设计的基础。只是粗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销商合作协议书合同
- 给信平台开发合同范本
- 绿化工程解除合同范本
- 网络媒体发布合同范本
- 羊绒大衣销售合同范本
- 老房设计改造合同范本
- 联想采购合同范本模板
- 聘请燃气专家合同范本
- 股权设计章程合同范本
- 胜利水果购销合同范本
- 无印良品的管理手册
- 2023年12月上海金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英语试卷(含答案)
- 楚汉木漆器完整版
- 甜面酱企业风险管控及隐患清单资料
- 河北雄安新区招考聘用专职社区工作者41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含答案带详细解析
- JJF 2036-2023干式生化分析仪校准规范
- 建设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 右室心肌梗死课件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成本加酬金合同课件
- 苗木种植费用(全费用)
- GB∕T 19557.15-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高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