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管理者的认识一、认识概述1.认识的概念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主体认识客体、收集、整理客体各种属性和规定的行为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主体通过对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危机和问题、发现主体通过自身行为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用的方式、方法、路线和方案也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关系问题,或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曾有过这样的表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指出:“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就是指无限性。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就是指有限性。在每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有限的,因而是非至上的;随着人类实践的无限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又具有无限性和绝对性,因而又是至上的。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最终可以达到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那么,管理者应如何认识自己的认识能力?应该从认识的有限性出发还无限性出发呢?二、认识的有限性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世界上只有没有被认识的事物,没有完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今天没有认识,将来会认识。但是,每一代人和每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而且认识总是包含了认识者的“前见”或“偏见”,蕴藏着认识者的激情、信仰和理想,都有主观性,都是一己之见。1.荀子的“解蔽之说”战国时期荀子在解蔽篇中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在认识论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之说,认为认识的片面性是人们的通病。瞎子摸象从前,印度有几个瞎子,都想知道大象什么样,就让人领他们到大象那儿去。瞎子甲高一点,伸手摸到了象的耳朵,激动地说:原来大象象一把扇子。第二个瞎子乙矮一点,一把抱住了象腿,听到甲说大象象一把扇子,马上反驳道:不对不对,大象象一根柱子。这时摸到象身的丙慢条斯理地说:你们说得都不对,大象就象是一堵墙。拽住尾巴的丁哈哈大大笑起来:哪里哪里,大象象根绳子。被象鼻子卷住的戊气喘吁吁地说:我觉得,我觉得大象跟一条大蟒蛇一样。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就一直争吵,谁也不让谁,谁都想占上风,谁都想要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会闹出瞎子摸象这样的笑话。因此,荀子要求人们认识事物要“虚壹而静”,就是尽量排除自己主观的偏见,力求全面把握事物,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和规律。他提出“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主张认识事物要虚心、专心、静心,以达到主观上的大清明境界。上面是荀子的观点,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克服片面性?人的认识难免有片面性。特别是学科分类的存在,使得人的认识必然是片面的。只有多学习,特别是跨学科的学习,人的认识才能由片面走向全面发展,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才会走向全面。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或者说为什么要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实现融合?这是因为,自然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是由于人类分析认识的发展需要,才把它们分开来相对独立封闭的去认识。在现代人类综合认识阶段,只有使它们融合为一,人类认识才能走向全面。具体而言,管理者应该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后再发表意见,那样便会具有更大的把握或正确性,并且这样的话也容易为众人所信服。而倘若人们只从某个角度看待事物或看待问题,那么他的话也仅是符合当时那个角度(场合)的,而以其它角度(场合)看问题的人便不会同意他的看法。替猫说话期末考试时,语文试卷给出了一篇寓言:“小鸟病了,猫化装成医生想去吃小鸟,小鸟发现了猫露在口罩边的胡子,识破了猫的伪装而不肯上当,猫只得扫兴而归。”试卷要求学生写出这篇寓言的主题思想。小明写道:“要想达到目的,就应该努力把事情做得更仔细。”老师阅后十分生气,对小明说道:“这篇寓言的主题思想是不要被敌人的花言巧语所欺骗,要善于识破敌人的伪装。你答得毫不切题,只能得零分。”小明不服气,分辩道:“您喜欢小鸟,当然替小鸟说话,可我喜欢猫呀。”老师听后极为恼怒:“你怎么是非不分,替坏蛋出谋划策?”小明说道:“凭什么说猫是环蛋?就因为它要吃小鸟吗?猫为了生存要寻找食物,这是它的天性。您不是也告诉过我们,原始人为了活下去,也要想尽办法捕捉小鸟和其它小动物,原始人也是坏蛋吗?”显然,猫吃小鸟既可以譬喻成坏人作恶,也可以譬喻成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如获取生存资料)而采取的正当行动。假如我们不了解寓言作者的真实意图,那就很难断定上述两种答案哪一种更为合理。倘若站在小鸟的立场上看问题,答案诚如老师所说;但如果站在猫的立场上看问题,小明的答法颇有道理。启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和认识的角度有关。角度不同,认识不同。或者,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解释;或者,对不同事物作出相同的解释。我们之所以理解为什么人们看待同一事物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同看法,以致于因为这些不同的看法而往往争论不休,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看问题所持的角度(背景)不同或是时间不同,所以他们的判断以及所得出的结论便不同。这就是说,认识的片面性总是难以避免的,区别只在于片面性的程度而已。那么管理者是否就此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悲观失望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利用片面性来走近全面性。一方面,管理者本人可以多角度地看问题,可以站在他人所持的角度来看问题,即换位思考,这是使自己的认识走向全面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可以将他人的认识来补充自己的认识,这也是使自己认识走向全面性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值得指出的是,这样做也有利于管理者理解别人的话和心理,而避免发生一些无休止的争论。2.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打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即哲学史上著名的“洞穴喻”,其中涉及到太阳、洞穴、囚徒等多个方面,它们各是指什么?看完这个寓意良深的隐喻后,请同学们进行详细的分析。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人的视力开始恢复,首先是看阴影最容易,其次是看人或事物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事物本身,在夜间观察天象,之后就可以在白天看太阳本身了。此时他已明白: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于是他回想当初穴居的情形,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同伴表示遗憾。他既已见到了事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意再过囚徒生活。然而,如果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对“影像”竟不能如从前那样辨别。他的同伴们不仅不想出去,甚至想把那位带他出洞的人逮住杀掉。柏拉图把世界区分两个世界,即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在可见世界中,人们可以接触的又分为两种,一是实物的影像,二是实物本身。囿于影像世界的人是常人,能看到实物的人则已经朝洞口前进了一步,他们有似于古希腊的智者。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揭示了人的感觉和理性的区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强调感觉只能认识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人们往往容易被事物的表象、假象和自己的感觉所束缚,也不愿用理性去深究事物的本质,甚至当现实、真相和规律呈现后也不敢相信。启示一:管理者不要让事物的表象、假象和自己的感性、感觉蒙蔽自己,而要善于经由自己的感性和感觉,凭借理性去透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启示二:管理者不能坐井观天或自我封闭,而要在思想上永保开放性。3.培根的“四假象说”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培根一生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很多,“知识就是力量”就是他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培根被人们认为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为了消除当时人们思想上的各种迷信、僵化和偏见,培根提出了影响人们认识的四种“假象”:一是“种族假相”:即由于人的本性而产生的错误看法。培根认为,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从主观出发,把个人的“意志和感情灌输”在对事物的认识中,并把它们强加于客观世界,从而歪曲了事物的真象。这种主观意识往往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紧密相关,正因为如此,所以培根才把它和种族联系起来。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局限于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立场出发来看问题,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如果不摘下这个“有色眼镜”,就根本无法认识到事物的真相。二是“洞穴假相”:即因为个人偏见而形成的片面看法。培根认为,不同的人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会产生各不同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为每个人都坐在他所特有的“洞穴”之中,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因为受到狭窄天地的限制,常常会“一叶障目,不识泰山”,从而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三是“市场假相”:即由语言滥用而引起的认识和思想混乱。培根指出,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语义(概念)含混不清,从而招致认识错误。他认为这种认识错误有两种:一是本来有些东西明明不存在,人们偏偏造出一些词汇(名称)来虚构其存在,使人的认识发生错觉和混乱,如“神”“上帝”等;另一种是人们交往中使用的有些语词,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从而导致人们认识的偏差。四是“剧场假相”:即因为盲目迷信权威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培根认为,由于人们盲目迷信权威和教条,以及盲目崇拜历史上和现存的种种“哲学体系”,因而常常使思想受到束缚,认识出项僵化。这种因“逢场作戏”而形成的教条主义思想就叫“剧场假相”。培根提出的“四假相说”,对于端正人们的思想认识、反对和清除认识上的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者常常凭自己的好恶去看待和评价一个人、一件事,这是典型的“种族假相”;有些人孤陋寡闻,自以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与培根讲的“洞穴现象”并无区别;有些人不从实际出发,而热衷与“唯书、唯上”,这不是典型的现代版“剧场假象”吗?!启示:培根的“四假象说”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如何求得真知、如何得到真理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求得真知、获得真理,就必须努力消除妨碍认识的四种“假象”,因为这些“假象”蒙蔽了人们的理智,使人们的思想变得狭隘,囿于成见,受感情的左右,受偏见的支配,以致于主观的意愿操纵着客观的事实,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当然很容易以假乱真,难以把握事物的真相,只有破除“假象”屏障,人们的认识才能真正走向真理。三、案例: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成就丰田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作为仅次于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是亚洲第一大制造业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有今天辉煌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善于全面收集情报,并对其进行深刻认识。1.最初的失败源于管理者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在“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的片面而陈旧观念影响下,丰田公司向美国出口的第一辆轿车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这辆取名为“丰田宝贝儿”的汽车是方盒子的样式,看起来就像一块砖头;内部装修不光粗糙,还让人不舒服;灯光昏暗,好像在点蜡烛;发动机声音巨大,简直就是开坦克作战总之,整个车子都反映了战争时代的观念,让人无法接受。教训:管理者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须知战后人们在需求上是日益增长的。2.巨大的成功源于管理者认识上全面进步和对新时期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把握由于“丰田宝贝儿”的失败,迫使丰田公司的决策者们冷静下来,运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重新考虑进入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丰田公司的第一步是展开全面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美国人把汽车作为地位或性别象征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削弱,更追求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便利性。如长途驾驶要求座位舒适和较大的腿部活动空间,易于操控,行车平稳;符合大众利益要求,较低的购置费用、耗油少、耐用和维修方便;随着交通拥挤日趋恶化,要求提供可靠方便,转弯灵活的小车型。丰田公司在市场调研中还发现了竞争对手的不足和缺陷:美国汽车豪华气派,但耗油量大、价格高;当时国际石油供应紧张,汽油价格上涨,使耗油量成为汽车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底特律汽车制造商骄傲自大、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甚至面对竞争者的挑战、政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茂名信宜市自然资源局选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代收款协议属于合同
- 儿子父亲分家协议书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山东黄河河务局公开招考2025高校毕业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村干部聘任合同范本
- 格式不正确的协议书
- 机构退费不给协议书
- 桉树林购销合同范本
- 核酸检测营利协议书
- 知道智慧树我们身边的知识产权满分测试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成都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化学信息学考核试卷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学困生家长会课件
- 医疗保障政策培训课件
- 跌倒预防及护理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部编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附答案
- smt炉前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尿道损伤病人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