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州市怀远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年 崇州市怀远镇人民政府崇州市怀远镇人民政府 二二 一三年五月一三年五月 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编制单位 崇州市怀远镇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单位 崇州市国土资源局 技术编制单位 四川旭普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参与编制人员 陈虎刚 李影 朱晓军 提交单位 崇州市怀远镇人民政府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第一节 规划目的 1 第二节 规划任务 1 第三节 规划依据 2 第四节 规划原则 4 第五节 规划期限和范围 6 第一章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7 第一节 镇域概况 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8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主要问题 9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0 第一节 土地利用原则 10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0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2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4 第四章第四章 主要用地安排主要用地安排 16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6 第二节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17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19 第四节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0 第五节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20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 27 第一节 土地用途区的类型 面积 分布及管制细则 27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32 第六章第六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村土地利用控制 35 第一节 村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 35 第二节 村土地利用管制要求 37 第七章第七章 近期用地安排近期用地安排 39 第八章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附表附表 45 前前 言言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严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利用土 地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提高土地资源对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实现怀远镇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基本农田保护 条例 等法律法规 根据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崇州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TD T1025 2010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编制规程 编制 崇州市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以下简称 规划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规划任务是根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全镇自然社会 经济条件 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 发展方向 统筹安排 田 水 路 林 村各类用地 协调各业用地矛盾 重点安排好耕 地和基本农田 村镇建设用地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基础设 施及其他基础产业用地 划定土地用途区 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区 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主要包括 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任务 确定规划目标 落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安排各类建设用地 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划定土地用途区 明确土地用途管制细则 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区 村土地利用控制 安排近期用地 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一 法律法规一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四川省实施办法 二 国家政策二 国家政策 1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 2004 28 号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05 32 号 3 国土资源部 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 四查清 四对照 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5 182 号 4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 试行 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09 10 号 5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09 51 号 6 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 管理的决定 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 2005 15 号 7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 工作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 2005 74 号 三 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三 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43 号 2 TD T1025 2010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乡镇规划编制数据库建设标准 4 TD T 1004 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 T 1005 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5 TD T 1018 2008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6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发 2008 24 号 7 TD T 1011 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8 GB50188 2007 镇规划标准 9 GB50298 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四 相关规划四 相关规划 1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 2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3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4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5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6 崇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7 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 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9 崇州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 10 崇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五 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五 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1 崇州市 2005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资料 2 崇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 3 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 1997 2009 年 4 崇州市统计年鉴 1997 2009 年 5 崇州市 四查清 四对照 工作成果资料 第四节第四节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一 依法编制一 依法编制 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遵循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及相关法律 法规的 规定 二 上下结合二 上下结合 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崇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注重与县级规划的反馈和衔接 规划目标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土 地用途分区等规划内容是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确定的 符合县级规 划的要求 三 因地制宜三 因地制宜 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是从怀远镇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方 案和实施措施的 以解决本镇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四 相互协调四 相互协调 怀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怀远镇总体规划 一般场镇改造规 划 川西林盘保护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五 公众参与五 公众参与 在规划编制中 认真组织了有关部门 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 就土地利用决策及相关问题 广泛听取了意见 六 注重实施六 注重实施 怀远镇规划编制充分考虑了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 使规划 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节第五节 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和范围 本轮规划按照乡镇级规划编制的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 2015 年为近期目标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 由于 2005 年到目前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按照成都市国土资 2011 168 号文件要求 统一用 2010 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 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数据 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怀远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 土地 第一章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第一节第一节 镇域概况镇域概况 怀远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 地处邛崃山脉前沿 处于平坝与山 地交汇处 地扼都江堰市 崇州市 大邑县三县 市 交通要道 镇域东邻元通镇 公议乡 道明镇 南接大邑县的金星乡 青霞镇 西与文井江镇接壤 北与三郎镇 街子镇毗邻 全镇幅员面积 81 87 平方公里 下辖 8 个社区 17 个行政村 283 个村 居 民小组 全镇总人口 6 5 万人 其中 城镇现有常住人口 15048 人 镇域耕 地面积 57240 9 亩 人均耕地 0 88 亩 镇政府驻地位于文井江畔的 怀远场镇 2010 年底怀远镇实现 GDP 值 53874 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为 12729 万元 占 GDP 值的 23 6 第二产业产值为 23075 万元 占 GDP 值的 42 8 第三产业产值为 18070 万元 占 GDP 值的 33 6 人均纯收入 6100 元 第二产业是怀远镇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 怀远镇逐渐成为成都市及周边县市的旅游热 点 带动了怀远镇第三产业发展 怀远镇地处崇州沿山 山 丘 坝兼具 属传统农业乡镇 产 业分布较广 全镇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 粮油生产一直属于全市前 茅 经济作物有药材 食用菌 乌梅 红梅 布朗李 魔芋 兰花 怀远藤编工业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现已发展成为怀远镇产业发展 的主导产业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全镇 2006 2010 年规划执行期间 怀远镇严格按照经审查通过 的崇州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进行实施 通过镇域 2006 2010 年期间合法征用土地 高效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等一系列土地利 用与管理活动 镇域各项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 部分地类 建设用地有一定增加 耕地保护压力日益严峻 土地后备资源枯竭 依据崇州市怀远镇 2010 年土地利用变更成果数据 经过基期转换后 形成本轮规划基期数据 2010 年 怀远镇土地总面积为 8193 2 公顷 各个地类土地面积 与构成情况为 一 农用地 农用地面积 6517 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79 55 其中耕地面 积 3549 4 公顷 占农用地面积的 54 46 园地面积 157 7 公顷 占 农用地面积的 2 42 林地面积 2259 9 公顷 占农用地面积的 34 67 牧草地面积 0 0 公顷 占农用地面积的 0 00 其他农用地面积 550 6 公顷 占农用地面积的 8 45 二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总面积 1421 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7 35 其中城 镇用地 112 84 公顷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7 94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 设用地面积 59 19 公顷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4 16 农村居民点用地 面积 1067 47 公顷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75 11 交通水利用地 97 5 公顷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6 86 其他建设用地 84 2 公顷 占建设 用地面积的 5 927 三 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面积 254 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3 11 全部为水域 面积 254 6 公顷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主要问题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主要问题 1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怀远镇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耕地 园地 城乡建设用地及交通 水利用地等已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占全镇幅员面积的 96 89 而其他 土地只占 3 11 2 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亟待优化 基期年 怀远镇城乡用地 1239 5 公顷 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 积为 1067 47 公顷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86 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 达到 164 23 平方米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城乡用地结 构和布局不合理 亟待优化 3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基期年 怀远镇人均耕地为 0 02 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少 而该 镇耕地后备资源较少 其他土地主要为水域 没有自然保留地 可 开发利用的土地很少 同时 规划期内要加快场镇改造 需要一定 量的建设用地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原则原则 针对怀远镇土地利用特点 以及各行各业的用地需求 规划期 内土地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认真贯彻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 基本国策 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按照崇州市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 严格用途管制 以供给制约和引导土地利用 四 做到土地开发 利用和保护相互结合 坚持土地的开源与 节流并重 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五 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的指导方针 贯彻 环境优先的理念 使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六 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坚决打 击违法用地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各业用地 在保证社会效益 经 济效益 生态效益同时提高的前提下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土地利 用上的保证 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到 2020 年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4005 公顷 规划期内 确保 3666 68 公顷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质量有提高 二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必要的用地二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必要的用地 一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到 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56 公顷以内 新增建设占 用耕地规模控制在 43 公顷以内 二 建设用地总规模 到 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 1042 79 公顷以内 三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到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659 81 公顷以内 四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到 2020 年 怀远镇城镇用地规模 126 05 公顷 其中场镇规模 105 28 公顷 场镇规划范围线内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 93 74 公顷 三 推进土地整治三 推进土地整治 规划期内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土地整治的重点 农村建设用 地整治挖潜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 同时对低效园地林地 田坎进行整理 规划期内 怀远镇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不低 于 509 公顷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 农用地结构调整一 农用地结构调整 基期年农用地面积 6517 4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农用地总面积 7064 49 公顷 规划期内农用地增加 547 09 公顷 一 耕地 基期年耕地面积 3549 4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耕地面积 4065 84 公顷 2006 2020 年 耕地面积增加 516 44 公顷 二 园地 基期年园地面积 157 7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园地面积 150 公顷 2006 2020 年 园地面积减少 7 7 公顷 三 林地 基期年林地面积 2259 9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林地面积 2256 公 顷 2006 2020 年 林地面积减少 3 9 公顷 四 其他农用地 基期年其他农用地面积 550 4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其他农用地 面积 592 65 公顷 2006 2020 年 其他农用地面积增加 42 25 公顷 二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二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基期年本镇建设用地面积 1421 2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建设用 地总面积 874 11 公顷 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减少 547 09 公顷 一 城镇用地 基期年城镇用地面积 112 84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城镇用地面 积 126 05 公顷 2006 2020 年 城镇用地面积增加 13 21 公顷 二 农村居民点 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1067 47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农村 居民点用地面积 475 02 公顷 2006 2020 年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减少 592 45 公顷 三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基期年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 59 19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 58 74 公顷 2006 2020 年 采矿 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减少 0 45 公顷 四 交通水利用地 基期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97 5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交通水利 用地面积 130 1 公顷 2006 2020 年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增加 32 6 公顷 五 其他建设用地 基期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84 2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其他建设 用地面积 84 2 公顷 2006 2020 年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不变 三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三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基期年其他土地面积 254 6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 其他土地面 积 254 6 公顷 2006 2020 年 其他土地面积保持不变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一 农用地一 农用地布局调整布局调整 在安排土地利用时 要优先安排农业用地 尤其是耕地 大力 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专业化的优质粮 优质油产业基地 以枫南村 共和村 黄鹤村 宝峰村 天泉社区 富丽村等村社为优质粮 优 质油种植基地 为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性 协调建设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 盾 适当调整基本农田的布局 根据上轮规划实施情况和怀远镇未 来建设发展趋势 将该镇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内及周边的基本农田 调出 用于项目建设 二 建设用地二 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布局调整 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 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满足区域 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城镇和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需求 其它建设 用地按照产业政策安排 在规划期内 怀远镇城乡建设体系的发展重点是城镇和工业集 中区域 一方面 要集中加强城镇的建设 保障城区的建设用地 另一方面 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 以新农村 建设试点为示范 以中心村为重点 以自然村为纽带 以农民自愿 为原则 引导农民向聚居点集中 通过村镇土地整理 逐步减少农 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在乡村形成层次鲜明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的 农村居民点布局体系 三 其他土地布局调整三 其他土地布局调整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稳定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怀远镇在规划期 内对现有水域 自然保留地不进行开发 而是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 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第四章第四章 主要用地安排主要用地安排 第一节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一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 的保护 确保各项建设尽量不占用优质耕地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 到提高 保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突破控制指标 质量不降低 用 途不改变 规划到 2020 年怀远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4005 公顷 规 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3666 68 公顷 基期年耕地面积为 3549 4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耕地面积为 4065 84 公顷 规划期内耕地增加 516 44 公顷 规划至 2020 年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3667 20 公顷 比上 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多保 0 52 公顷 多划定的基本农田作为 不确定的线型工程的预留用地 二 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二 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一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责任制度 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按照本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将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补充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作为乡 镇 耕地保护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明确乡 镇 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责任制 严格划定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 图斑和农户 土地整理开发 复垦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实施后新增的优 质耕地 经省人民政府验收合格后 应该补划为基本农田 并确保 落实到农户 明确基本农田布局和利用保护责任 一旦确定基本农 田布局之后 应执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严格耕地保护 各类防护林 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 用耕地 确需占用的 必须依据数量质量平衡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 义务 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在种植业内部进行 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 破坏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 减少自然灾害 损毁耕地数量 对灾毁耕地及时复耕 二 实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契约管理 严格执行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耕保基金相关政策 对承担了耕地 保护责任 履行了耕地保护合同的农户发放耕保基金 充分调动农 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耕地保护责任人未认真履行 耕地保护责任 非法改变耕地用途或破坏耕作层致使耕地生产能力 降低的 将责令在规定的期限内恢复耕地生产能力 统筹将耕地开垦费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用于耕地 开垦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扩大耕地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节第二节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切实推进建设用地的节约与 集约利用 按照 区别对待 有保有压 和 有限指标保重点 一般项 目靠挖潜 的原则 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 规划期内怀远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042 79 公顷以内 新 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6 公顷以内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 43 公顷以内 一 城镇建设用地一 城镇建设用地 基期年怀远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112 84 公顷 到 2020 年城镇 用地规模 126 05 公顷 规划期内增加 13 21 公顷 城镇布局沿西河 分布 主要位于大顺社区和洄澜社区 城镇建设用地管控措施 一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防止建设用 地的低效扩张 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二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 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 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政策供地 城镇 建设项目具体用地指标严格执行相关节约集约用地要求 二 农村居民点用地二 农村居民点用地 基期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1067 47 公顷 规划到 2020 年控制在 475 02 公顷以内 规划期内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面积 592 45 公顷 2010 年怀远镇共有农业人口 49952 人 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 15 个 总面积为 42 83 公顷 集中农民 3282 人 约有 44057 人散居 规划期内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的力度 结合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逐步实行旧村改造 集中精力进行合村并点工作 以 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保护川西林盘为重点 农民自愿为原则 引 导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 主要发展农业 副业 养殖业 蔬菜业和旅游服务基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管控措施 一 逐步实行合村并居 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局部撤销规模小 基础设施差 交 通不便 位置偏僻村社 通过村社整理缩减居民点用地规模 逐步 形成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 合并后的居民点应按照 规划进行建设 配套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 对合并后闲置不用的宅基地进行复耕 二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 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 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农村居民点 向农村集中居住区集中 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三节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依据 崇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怀远镇的基 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 加油站 重庆路 鸡冠山旅游公路 凯霖运输道路 华怀路崇怀 段灾后重建工程 悦怀路 川西旅游环线 110KV 怀远变电站等 基期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97 5 公顷 规划到 2020 年交通水利用 地面积达到 130 1 公顷 增加用地 32 6 公顷 本轮规划要优先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结合省 市级重点项目及城镇 农村居民点 产业布局合理安排交通水利用 地 新增交通水利用地主要位于天泉社区 黄鹤村 达通村 泉水社 区 石子村 安乐社区等村社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生态建设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 坚持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原则 从源头上处理好土 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逐 步改善和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 保护 维护和扩大城乡绿色空间 尽可能增加绿色用地 以耕地 园地 林地 水面等共同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空间 发挥最大生态 功能 怀远镇主要是以耕地 园地和水面构建生态空间 因此 维护 耕地 园地和水面的生态尤为重要 尤其是要防止水体的污染 同 时还应对因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破坏和退化的土地进行修复使之恢复 到震前水平 对饮用水源进行保护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防治 包括固体废弃物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等因素造成的土地污染 第五节第五节 农村土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综合整治 规范推进土地整治是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一项 重要工作 是成都市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科学开展土地整治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土地资源 优化用地结构 促 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提高集约节约用地 有利于区域内农民居 住条件的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环境治 理 根据 崇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安排 在综 合考虑规划期内怀远镇城镇发展布局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的情况下 充分衔接 崇州市土地整治规划 2011 2020 年 分析农用地及建 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及整治重点 继而对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时序安排 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致力于提高本镇的耕地质量 增加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整理首先是在尊重本镇农民意愿的情况下 提高本镇农村 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性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并统筹考虑使用 节余的建设用地 优先预留部分节约的建设用地用于农村产业发展 推进农村的可持续建设 实现怀远镇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一 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一 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根据全镇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以及本镇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 确定全镇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为 规划期内农用地整理面积 6299 0 公 顷 新增耕地 509 0 公顷 建设用地整理面积 444 05 公顷 可节约 建设用地面积 424 36 公顷 建设用地复垦面积 50 44 公顷 可补充 耕地面积 50 44 公顷 二 二 农用地整理安排农用地整理安排 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通过实地调查 结合 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农民意愿及资金保障水平 规划期内拟 对允许和有条件建设区外的农用地进行整理 整理过程中重点考虑 基本农田建设 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 在增加耕地数量的 同时提高耕地质量 从而有效确保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 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使农业用地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为农业的规 模化经营打下基础 规划期内 怀远镇安排土地整理面积 6299 0 公顷 增加耕地 509 0 公顷 安排土地整理项目 8 项 土地整理涉及有泉水社区 青 江村 枫南村 三官村等共 20 个村社 具体情况见表 4 1 所示 表表 4 1 怀远镇农用地整治规划表怀远镇农用地整治规划表 单位 公顷 农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 年份年份项目编号项目编号乡 镇 村乡 镇 村 整理总规模整理总规模新增耕地新增耕地 2010 2015N10701 怀远镇泉水社区 青江村 枫南村 三 官村 78973 2012 2015N10702怀远镇龙潭村 元通镇禹王村89464 2012 2015N10703怀远镇定江桥社区 天泉社区 共和村71782 2012 2015N10704怀远镇富丽村 黄鹤村 达通村74385 2012 2015N10705 怀远镇共和村 玉圭村 二江村土地整 理项目 54361 2015 2020N10706怀远镇清江 和平 宝峰82447 2015 2020N10707怀远镇福桥 黎店 前锋85953 2015 2020N10708怀远镇青峰岭社区 安乐 和平93046 合计合计6299509 三 建设用地整理安排三 建设用地整理安排 建设用地整理应结合农房建设 农村道路改造 公共设施建设 和环境治理 集中对散乱 废弃 闲置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 地进行整治 推进 三个集中 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用地整理所节约的土 地 首先要复垦为耕地 其次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 按照节约建设用地面积的 5 的比例预留农村产业发展用地 通 过发展农村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节余的土地 用于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 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共 7 项 位于怀远镇 21 个村社 建 设用地整理面积 444 05 公顷 搬迁农民 3282 人 新建农民集中居 住区用地 42 83 公顷 可节约建设用地 401 22 公顷 预留农村发展 用地 40 12 公顷 表表 4 2 怀远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安排表怀远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安排表 单位 公顷 人 项目项目 节约建设用节约建设用 地地 编号编号 村名村名 整治整治 面积面积 搬迁搬迁 人口人口 集中集中 居住居住 区面区面 积积 其中 其中 预留预留 农村农村 经济经济 发展发展 指标指标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 ZJ107026龙潭村 花果山村213414 4616 541 652011 2015 ZJ107027龙潭村19 046598 5910 451 042011 2015 ZJ107028枫南村 144 7 9 121315 84 128 9 5 12 902011 2015 ZJ107029 安乐社区 青峰岭社区 和平村 石子村 59 594005 2254 375 442011 2015 ZJ107030 三官村 圭村 二江村 共和村 31 111672 1828 932 892011 2015 ZJ107031 三官村 富丽村 黄鹤村 达通村 40 423074 0036 423 642011 2015 ZJ107032 三官村 定江桥社区 天 泉社区 共和村 32 271952 5529 722 972011 2015 合计 444 0 5 328242 83 401 2 2 40 12 四 建设用地复垦安排四 建设用地复垦安排 土地复垦主要是有计划的搬迁村内及村庄周边 社区附近的小 企业向产业聚集区集中 将搬迁后的企业用地复垦 另外对小部分 废弃采矿 固体废料压占地 2006 2010 年期间增加的部分建设用地 等进行复垦 复垦后的土地优先用于农用地 规划期内必须完成 2005 2010 年建设用地复垦任务 才能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发展 区外安排复垦 50 44 公顷 规划期内 怀远镇安排土地复垦面积 50 44 公顷 主要位于定 江桥社区 天泉社区 共和村 泉水社区 宝峰村等村社 全部安 排在规划近期完成复垦任务 复垦拆旧建新比为 2 3 复垦建新将严 格按照该比例实行 实施主体是崇州市国土局 验收单位是成都市 国土局 五 农民集中居住区安排五 农民集中居住区安排 按照项目区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在统筹考察农村居民点的基础 上 综合考虑项目区的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 居民意愿以及实施的 可能性 围绕新农村建设 以重点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为目的 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安排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村用地布局 优化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中增加的挂钩 规划期内 怀远镇安排农民集中居住区 16 个 位于龙潭村 枫 南村和安乐社区 集中居住农民 1010 户 3282 人 集中居住区用 地面积 42 83 公顷 人均用地面积 60 平方米 表表 4 3 怀远镇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表怀远镇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表 单位 户 人 公顷 平方米 乡镇名称乡镇名称点位序号点位序号所在村社所在村社 集中居住户集中居住户 数数 集中居住人集中居住人 口口 面积面积 01 龙潭村48157 2 05 02 黎店村45147 1 92 03 黎店村40131 1 71 04 安乐社区57185 2 40 05 三官村51164 2 13 06 三官村44142 1 84 07 三官村108352 4 58 08 宝峰村35113 1 47 09 宝峰村32103 1 34 10 宝峰村56184 2 39 11 石子村49159 2 06 12 石子村51167 2 16 13 富丽村142463 6 01 14 达通村 黄鹤村74241 3 13 15 天泉社区125407 5 30 怀远镇 16 福桥村56180 2 35 合计合计1010328219 69 六 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六 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镇政府牵头 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 城建 财政 农业 民政 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土地综合整治项 目的组织实施落实 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研究制定相 关政策并落实 二 科学规划 分批实施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在编制规划时 必须 在全面分析土地综合整治现状 潜力基础上 科学编制土地整治专 项规划 确保农田水利 土地平整 田间道路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实用性和科学性 依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 根据先易后难 区域治 理 集中连片 量力而行和分期实施的原则 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分批组织实施 确保整治质量 三 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政府资金要优先用于基本农田整理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和 重点项目 筹集土地整理 复垦开发专用资金 在建立专项资金的 基础上 拓宽资金渠道 使土地综合整治步入良性循环 四 规范整治项目管理 强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 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核 规划设计和实施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按设计组织施工 按进度拨 付资金 按程序检查验收 引导和规范土地综合整治活动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土地用途分区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用途区的类型 面积 分布及管制细则土地用途区的类型 面积 分布及管制细则 根据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 限制条件 结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 求 在充分分析怀远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地域 组合优势原则及土地主导用途与土地限制条件相应一致的原则 以 用途分区为主 功能分区为辅 将全镇土地划分为六个土地用途区 分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般农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 村镇建设 用地区 独立工矿区 林业用地区 一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 规划范围 规划到 2020 年 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 4038 38 公顷 占 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49 29 主要分布于枫南村 共和村 黄鹤村 宝峰村 天泉社区 富丽村等村社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主要 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 农田 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二 管制规则 1 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 路 水利 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 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 复垦或 调整为基本农田 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 复垦或调整的 可保留 现状用途 但不得扩大面积 3 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 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 建房 建窑 建坟 挖砂 采矿 取土 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 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 鱼 4 对于国家能源 交通 水利 军事设施等重点项目及其它单 独选址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内耕地的 可占用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的一般农田 不另行对 基本农田进行补划 二 一般农地区二 一般农地区 一 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一般农地区面积 843 44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10 29 枫南村 泉水社区 二江村 龙潭村等村社一般农地区面 积较大 一般农地区主要包括耕地 园地 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 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 施用地 二 管制规则 1 该区虽未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但仍属农业用地区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2 凡确需占用本区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者 必须严格依法申报 审批 除按规定缴纳各种税费外 还必须缴纳相应的耕地开垦费 以确保耕地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3 鼓励区内的其它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用地 按规定可保留现状用途的 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 4 控制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 区内农田可以进行农业内部结构 调整 但不得破坏耕作层 且仍将按照耕地用途进行管理 三 城镇建设用地区三 城镇建设用地区 一 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 126 05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 的 1 54 主要分布于洄澜社区 大顺社区 泉水社区 定江桥社 区 本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 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 建制镇 和集镇建设规划 二 管制规则 1 该区是城镇密集带和人口 产业聚集地区 规划土地用途以 城镇工矿用地为主 原则上不再划定基本农田 2 优化城镇用地格局 增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弹性 该区内 应明确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并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要求 分为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预留区和限制建设区 预留区为安排建设用 地指标的区域 限制建设区域内用地实行弹性管理 其管制规则单 独制定 3 区内建设用地应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 确需扩大 的 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 该区城镇建设规模不应突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 内部土地功能布局严格执行城 市总体规划 严格保护城镇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 禁止建设占 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 林地 特色蔬菜基地 山体 湖泊等 4 该区内各类用地应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 地方相关用地控制标准 合理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用地规模和建设 强度 鼓励建设项目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提高区内土地集约利 用强度 现状农业居民点的改造和迁并 应纳入城镇建设统筹考虑 同步实施 引导农村居民点向城镇集中 5 该区原则上不安排拆旧复垦项目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建新地优先安排于区内 四 村镇建设用地区四 村镇建设用地区 一 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 473 3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 的 5 78 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农村居民点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 用途区 各村社均有分布 其中三官村 清江村 枫南村 和平村 等村社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 二 管制规则 1 该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点住宅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 事业建设等 2 严格控制人均用地规模 新增居民点户均用地不得超过 150 平方米 区内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 区内新增 工业用地规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标准控制 严禁超标占 用耕地 3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 促进工业 住宅等零散用地趋于集中 五 独立工矿区五 独立工矿区 一 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独立工矿区的面积 58 74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0 72 主要分布在共和村 天泉社区 定江桥社区 独立工矿区内 的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工业用地 二 管制规则 1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其它工 业用地 2 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 3 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 塌陷 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4 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 闲置地和废弃地 5 区内农用地未经批准改变用途前 应当按原用途使用 不得 荒芜 六 林业用地区六 林业用地区 一 规划范围 规划期内林业用地区面积为 2138 90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26 11 主要分布在宝峰村 富强村 和平村 青峰岭社区等村社 林业用地区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 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 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二 管制规则 1 该区优先划定林地 生态建设用地等用途 区内土地主要用 于林业生产 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原 则上不再划定城市用地 建制镇用地 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等 用途 2 该区内严格控制林地的转用 禁止各类建设非法占用水土保 持林 水源涵养林 其他各类防护林地 人工造景林及园地 不得 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 采石 挖沙 取土等活动 加强对有 林地的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严禁乱砍乱伐 狩猎 采药 并防止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 3 未经批准 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油气井 高 压线塔基 地下管线 通讯基站以及不宜在居民点 工矿区内配置 的国家与省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外 该区内经论证确需建设的基 础设施 特殊选址建设项目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原则上 不得占用预留的建设用地指标 应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规划局部修 改的有关要求 编制规划局部修改方案 4 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农 用地 调整出的农用地指标 除用于本区域景区配套设施 景点开 发 村民还建项目建设外 可参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的规定 作为建新地块的周转指标 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 可保留现状 用途 但不得扩大面积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根据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 将怀远镇划分为允许建设区 有 条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四类区域 一 允许建设区一 允许建设区 一 范围 允许建设区是现状和规划期内新增城镇 工矿 农村建设用地 规划选址的区域 允许建设区面积 659 81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 的 8 05 二 管制规则 1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城 镇 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 2 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 应 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 规划实施过程中 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 其空 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 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4 允许建设区边界 规模边界 的调整 按规定报批 二 有条件建设区二 有条件建设区 一 范围 有条件建设区是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 扩展边界以内的区域 在不突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 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 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或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 挂钩 指标 进行建设 有条件建设区面积 202 4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2 47 主要分布在洄澜社区和泉水社区 二 管制规则 1 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 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同 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 2 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 挂钩 指标进行建设的 必须 坚持先拆旧复垦后使用的原则 3 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 如需调整按规 划 修改处理 严格论证 按规定报批 三 限制建设区三 限制建设区 一 范围 限制建设区指除允许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该区面积为 7330 99 公顷 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89 48 二 管制规则 1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 是发展农业生产 开展 土地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 区内禁止城 镇 村建设 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 目用地 第六章第六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村土地利用控制 第一节第一节 村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村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 一 指标分解的指导思想一 指标分解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认真分析怀远镇各村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和方向 以及用地需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利用潜力 遵循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挂钩 以及均衡发展与非 均衡发展结合的原则 按照全镇土地利用结构和总体布局调整要求 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着力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为区 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 指标分解原则二 指标分解原则 1 根据耕地保有量和发展农业生产对耕地的要求 安排和落实 基本农田 2 保障和妥善安排交通 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场镇改造 用地 3 其它用地指标依据各村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