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主要朝代.doc_第1页
封建社会主要朝代.doc_第2页
封建社会主要朝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封建社会主要朝代、学校教育主要机构、主要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秦代的文教政策1、书同文、行同伦2、颁挟书令、禁私学和以吏为师3、立博士、设三老以掌教化二、汉代的文教政策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确立涉及董仲舒的“三对策”。其时,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三道策问一拍即合。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实行了三项措施:1、兴太学,置明师。重视学校教育,大力发展官学。以明人伦为学校教育的总目标,选派名师臣儒充当官学教师。2、重选举,广取士。重视广泛选拔人才,并且逐步加重考试经术的成分。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代的官学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还有一所特殊学校即鸿都门学。(一)太学(二)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二、汉代的私学私人教学在汉代相当繁荣,其程度有相当于太学的、由精师大儒自立的“精舍”、“精卢”,有教儿童的小学,称为“学馆”、“书馆”或“书舍”。魏晋(应该不用,自己想写的写好了)一、时兴时废的官学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可分为二个时期:1、三国、西晋、东晋时期这时期学校教育虽不能说全部停顿,但总是在若有若无的状态中,整体上呈现衰弱现象。2、南北朝时期这时期的学校比起前期来说稍为发达。新的制度也有所建立,但由于各朝的民族、地理、历史背景的差异,对学校的重视也各有不同。二、私学昌盛三国时期,魏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高于蜀、吴两国,因此魏国的私学最为发达。西晋的私学既有蒙学性质的,也有深造性质的,教授的内容多以儒家经典为主。十六国的私学规模也比较大,不仅有儒家私学,道家私学,还有道家私学。到了南 朝,私学更为昌盛发达,不仅有儒家私学、道家私学,而且出现了佛家私学和儒、佛、道兼综和私学。汉代的选士是由郡国察举,即所谓“乡举里选”。三国时期,士族制度形成政权须得士族支持。曹丕做了魏国皇帝后,采纳士族大地主吏部尚书陈群的奏义,实行“九品中正”取士方案,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时,曾收到一定效果,根据“唯材是举”的政策,取士“盖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斥退了不少无才之人。但到后来,品级品定及升降全由中正指定,所以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实际上成了一种按门第高低选士的方法。这种方法到隋唐才被科举所取代。隋唐唐代文教政策的特点就在于重振儒术之风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以崇儒尊孔为基本,以佛、道二教为基本辅助手段。而对佛道,则有时抬此抑彼。一、官学教育 唐朝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科学文化的繁荣,从唐初至唐中叶的近百年间,封建官学教育的发展实为历史所罕见。 当时唐朝的学校有代表性的是中央的二馆六学:二馆-弘文馆 (30人) 一品及一品以上| 崇文馆 (20人) |-国子学(300人) 文武三品以上 | 太学(500人) 文武五品以上六学-| 律学 学习研究法律的学校 八品以 | 算学 培养天文、数学人才的学校 下庶人 | 书学 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 通其学 |-四门学 1300人 者地方学校有州、县学及医学、玄学等。(一般在4050人之间)二、私学隋唐之际,官学繁荣的同时私学也颇发达。但从总体而言,前不及汉,后不及宋。第三节科举考试制度(应该是重点)一、科举制的产生宋朝第一节 文教政策抑制方镇、加强皇权是宋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以此为基础宋代提出了“兴文教、抑武事”,强化封建伦理道德的文教政策。具体表现在: 确定、实施重文方针。 尊孔崇儒,重整封建伦理纲常。 重视佛道,提倡儒、佛、道融合。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一、官学教育(一)官学制度宋代的官学在教育对象上,范围逐渐扩大,身份品级的限制比唐代放宽了。普通官学:国子学、太学。专科性官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武学。以上是设在京都的,地方州郡也设学,但一般的州郡学只是徒具形式而已。(二)三次兴学运动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首先是以范仲淹为首的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的兴学;其次是神宗王安石为相时改革科举兴建学校的一些措施;最后是崇宁元年的兴学。2、书院制度宋初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南宋书院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辽金元分别由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统治者建立起来的王朝,这几个朝代教育上有着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1、大力推行汉化政策。2、基本上承袭了宋代的学校教育制度3、增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类型。如辽朝的诸王文学馆、金朝的女真国子学、妇真小学、女真太学元朝的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4、民族歧视明一、明代的文教政策1、广设学校,培育人才。2、重视科举,选拔人才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具体表现为:1)推崇程朱,删节孟子2)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3)屡兴文字狱二、明代的官学制度明代的官学制度较之前代有所发展且具有特色的是国子监。1、创立了监生历事制度。2、实行积分法。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清民一、清代的文教政策1、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2、文兴学校,严订学规3、软硬兼施,加强控制二、清代的官学 清代官学制度基本上沿袭明代旧制,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