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现象_分析.docx_第1页
超级女声现象_分析.docx_第2页
超级女声现象_分析.docx_第3页
超级女声现象_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向荣高“超级女声”的出现,再次把新世纪中国青年流行文化推向新的极致。本文试图站在青年成长的角度来考量,以青年学的视野来分析,对“超级女声”说出笔者自 己的心声,以期丰富人们对“超级女声现象”的新认识。“超级女声”是一次众多妙龄少女美丽青春的集体亮相。历时半年多的激烈比拼,8月 26 日,三名青 春少女从15万参与者中,脱颖而出闯入了2005年“超 级女声”的总决赛。最终名次由观众短信投票产生, 李宇春以 3528308 票夺得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 另外两名选手周笔畅和张靓影分别以 3270840 票和1353906 票获得亚军和季军。三人所得短信投票相 加,超过了 800万张。外电报道,同期收看电视和网 络互动的超过了 5 亿观众。她们把自己美丽、帅气、 自信、活泼、可爱的青春风采,前所未有的展现在全 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超级女声”在中国已有两年的历史。2004年,湖南卫视首次推出“超级女声”这一电视歌唱比赛节目, 类似于德国的“德国寻找超级明星”和美国的“美国 偶像”。“超级女声”一面世,立刻成为新的青年流行 文化热点。“超级女声”选拔分为海选、淘汰、决赛三 个阶段,不设门槛,喜爱唱歌的女性均可免费报名参 加。2004 年虽然是第一次举办,全国四个赛区就有 6 万余人参加。2005 年,“超级女声”红透全国。年初一开赛,报 名者络绎不绝,在广州、杭州、郑州、长沙、成都五 个分赛区,前来报名的有15 万人之众。参赛者中年龄 最大的 89 岁,最小的只有 6 岁,但绝大多数是十几岁 到二十几岁的青春少女。由于电视媒体的全程播放、 众多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观众之间的短信互动,很快形 成了“超级女声”狂潮,席卷全国。央视索福瑞 7 月 份的调查统计显示,“超级女声”白天时段收视份额最 高突破10,居31个城市同时段播出节目收视份额第 一,收视率首次超过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8 月份,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15秒插播价11.25万元,超过了央视一套最贵的19点45分时段的15秒11万元的报价,这是央视在电视行业老大的地位 第一次受到挑战。再从类似栏目的比较来看,“非常6+1”和“梦想中国”几乎同时推出,但社会影响力远 不如“超级女声”。“耳朵里塞着小喇叭,躲在被窝看漫画。虽然我还在象牙塔,我多么想一夜长大。亲爱的爸爸妈妈, 别叫我小傻瓜。虽然我很听话,不代表我没有想法”这是一首与“超级女声”一起走红、一起被广大青春少女所喜爱的歌曲,名字就叫酸酸甜甜就是我。“酸酸甜甜就是我”,无论是作为一首歌名,还是 一句广告语,都堪称经典。它描绘了青春的生存状态, 揭示了青春的心理感受,反映了青春的基本特征。“酸酸甜甜就是我”,既明白又模糊的蕴涵,让千中国青年研究 12/2 00564酸酸甜甜青春的滋味超级女声青春的亮相“超级女声现象”分析青年现象 千万万的青春少年一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唱出了青春的旋律,读出了青春的诗章,说出了青春的心声。 青春的滋味是走向成熟的滋味,是自身社会化和 与社会互动的滋味,是成长的滋味。青春的滋味与贫 富没有关系,与环境也关系不大。因为,每个人都有 成长的快乐,每个人又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快乐与烦恼编织着青春的花环,成就青春的梦想。 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竞争的、多元的、信息化的时代,机会多了,障碍也多了。对于半边天的女青年 来说,由于传统和性别的影响,她们在成长中面临的 挑战会更多、更大一些。学习的烦恼,就业的烦恼, 接纳自我与社会认同的烦恼,甚至包括享受多彩而 时尚生活时选择的烦恼。这些都会伴随着她们社会 化的全过程、成长的全过程。因此,当电视里打出 “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超级女声”极具感召力的 广告语时,自然引起了全国东西南北同龄人的强烈 共鸣。而“超级女声”的魅力之谜就在于,它说出了 青春少女久藏于心底、想说而没有说来的那种“酸酸 甜甜”的感觉。“酸酸甜甜就是我”拉近了“超级女 声”与广大青春少女心的距离,对于参赛选手来说, 晋级的、淘汰的,酸楚的、甜美的,都是我自己一生 拥有的。“超级女声”的主题歌想唱就唱准确地诠释了万千青春少女们的狂热行为:“推开夜的天窗,对 流星说愿望。给我一双翅膀,能够接近太阳。我学着 一个人成长,爱给我力量,梦想是神奇的营养,催促 我开放。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 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 得漂亮。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 荧光棒。”“想唱就唱”,青春不能没有歌唱,青春不能没有 歌声相伴。海选阶段,选手们不仅唱歌,还拿出各自的绝活 儿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比赛中奇招迭出。载歌载舞只 是常规武器,炫彩出场甚至自己编词者也不少。当然 大多数都是传统的中式说唱,有的动作超级难看,有 的歌声超级难听。穿各类古怪服装者更是层出不穷, 前卫的裸露装和老土的红纱裙都不算什么,有人甚至 把婚纱穿到了海选现场。一位评委问一位 17 岁的参 赛“超女”,“你知道自己走音吗?你身边的人知道你 走音吗?”这位选手很爽快大方地回答:“我爸我妈 都说我走音走得厉害。”评委又问:“那你为什么还来 参赛?”这位“超女”选手没有正面回答问话,而是 反问这位评委:“走音与参加超级女声有什么关 系吗?”“想唱就唱”,这是青春的权利。“想唱就唱”,谁 也不能阻挡。唱的准不准,是否走音,都不重要,重 要的是我表达了我的青春愿望,喊出了青春的声音。 这也恰恰说明,海选给每个选手 30 秒的时间,已远 远超出了节目选拔者初衷的本意。大多数青春少女 要的是这个过程、这个体验,而不是“超级女声”的 本身。参与“超级女声”的选手们的歌声,有动人的天 籁之音,也有笨拙的跑调小曲。许许多多的追梦“超 女”们,唱得好的,唱得不好的,都让人们印象深刻, 都带给这个时代以记忆,一个“超女”在歌唱,一万 个“超女”在歌唱。无论如何,她们通过“超级女声”,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超级女声”海选阶段,吸引了海量的报名者。参赛选手中什么样的都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年 长的、年少的,穿着打扮也是五花八门。站在评委面 前,选手们唱起歌来更是千奇百怪,有唱一半就没声 的,有跑调十万八千里还在摇头晃脑的,还有的手舞 足蹈连唱带跳,动情之处乱打滚的“超级女声”参加者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想借 此锻炼自己,一位选手在报名之前就给组委会发短 信:“得知今年又要举办超级女声大赛,我梦里都 笑醒了,虽然我不一定会被选上,但我想挑战一下自 己。”还有的人直言“就是为了出名,当超级明星。”成 都赛区报名期间,媒体调查,在校大中学校学生占了80,其中不乏高三女生拿着复习资料排队的。不少 学生坦言,她们是逃课来报名的。因此还引发了讨论, 认为是“超级女声”的负面影响。“粉丝选秀”青春的狂欢“超级女声”红透大江南北,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青年研究 12/2 00565想唱就唱青春的宣言QingNian Xian Xiang离不开喜爱和追逐“超女”们的“粉丝”(歌迷)们的推波助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超级女声”不仅有 15 万人 直接参加海选,更有数以百万计的“粉丝”参与。随 着竞赛进程的推进,“粉丝”们热度不断升温,“超女” 们形成了各自的铁杆“粉丝”团队。“粉丝”与媒体、“粉丝”与“超女”之间的互 动造势,共同演绎了“超级女声”的神话,制造了 “超级女声”的奇迹。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超女”和 “粉丝”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每当周末,飞往长 沙的班机总是被各地“粉丝”和记者挤得满满当当。 比赛前后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北方报纸做 8 个版 “超女”,南方报纸一天可以拿出 32个版、40个版报 道“超女”。在湖南电视台所在的广电大厦,每当直 播,就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们围在道路两旁, 那景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其实,“粉丝”们是不关 心歌曲的,她们只要看到自己的偶像上台就可以了 。 偶像往那一站,不管她唱得怎么样,都是沸腾和欢 呼。这种狂热已无法用正常逻辑去解释。“粉丝”们 不能接受偶像短信落后,不能接受偶像上PK 台,不 能接受偶像没能直接晋级,即使评委的批评意见也 不允许。现场热度还远不及网上和短信的火爆。同期报道 的媒体超过百家,相关的网页达 100 多万项,因比赛 规定每部手机在一场比赛中只能为一名选手投 15票, 很多“粉丝”用自己的手机投完了票还不甘心,不惜 重金买新手机卡,跟身边的人借手机投票。女儿缠着 并不喜欢看“超女”的爸爸、妈妈为自己的偶像投票 的“粉丝”也比比皆是。有的“粉丝”把“超女”的 笑脸制作成耳环,挂在自己的耳朵上,以表达对“超 女”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和喜爱。在比赛的关键阶段,“超女”的命运由观众短信决 定。因此,还涌现出不少“超级粉丝”。广州一白领“粉 丝”出资10 万元为广州赛区的“超女”在网站上做拉 票广告。在长沙某移动电话营业厅,一位男“粉丝”一 口气买下一万张神州行,花费50 万元,为的就是给自 己的偶像投票。还有一群20多岁的女孩子则花6000元 买下了 12部小灵通,临走时还叮嘱卖手机的老板“不 要忘了给某某投票哟”。还有不少大中学生“粉丝”,很 有秩序很有规模地组织起来,走到大城市的街头宣传 鼓动,进行广泛拉票。有的甚至是把仅有的一点点零 花钱也毫不心疼地拿出来投上一票。更有甚者,不少“粉丝”每天为推崇的“超女”写一篇日记,每天上网发帖子,每天为“超女”作祷告,每天看见报刊亭有报道“超女”的报刊统统买下。 这是青春的狂欢,狂欢的青春,青春就应该是张张扬扬的。中国青年没有自己的狂欢节,而“超级女 声”却引发了她们的狂热。“粉丝”们在享受“超级女 声”带来的文化大餐、娱乐盛宴的同时,也正在制造 着中国青年自己的狂欢节。“超女现象”青春的律动回眸 2005 年热闹的夏天,“超级女声”引发的激情、热辣、火爆与疯狂,如同大自然的“热岛现象”, 其热度并没有因为进入秋冬季节而降温。“超级女声” 留给我们的是:凡有“超女”的音像制品与出版物和 饰物热卖,凡有“超女”参加的演出与活动热看,凡 与“超女”有关的生意热涨。加上街头巷尾人们对“超 女”的热议,专家学者对“超女”的热评,主流非主 流以及海外媒体对“超女”的热报,广大“粉丝”及 青少年对“超女”歌曲的热唱,神奇的“超女”效应 正在蔓延。在全社会,实实在在形成了一个不能不正 视、不能关注的“超级女声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和社会现象,它带给人们几多亮色,几多期待,几多 思考。一是“超级女声”开辟了青年娱乐文化的新天地。 有人这样概述中国电视的现状。一张豪华的桌子,上 面摆满了数百只盘子,但盘子里都是一样的饺子。在 观众对传统电视节目的长期审美疲劳之下,“超级女 声”出现了。特别是在长期推崇含蓄、内敛、隐忍的 文化氛围里,短短二十几年,中国经历了社会现代化 的转型,青年感到诸多不适,狂欢的需求产生了。而 “超级女声”电视节目的出现正是满足了青年大众的这 种狂欢的需求。无论选手还是观众,从“超女”节目 中获得了新奇的感官经验,也获得了一时的自我解放。 “超级女声”首先带来了中国娱乐节目彻底的平民化和 娱乐青春化。让每个有梦想的青年都获得一个自由展 现的电视平台,满足了许多青年心中埋藏已久、急需 释放的欲望。这种娱乐文化彻底平民化的趋势说明, 今天已经不能关门办文化,那种自己拍自己播的时代 已经过去,必须由运营节目向运营品牌转换。特别是 “超级女声”把节目做成了一场社会时尚、社会风潮, 产生了累积的效应。累积“粉丝”,累积人们的忠诚度,中国青年研究 12/2 00566社会综合版 青年现象 通过短信互动来培养观众,培养收视率,培养青年的兴趣,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无疑对传统娱乐文化是一 种冲击,一个挑战,一次超越。二是“超级女声”提供了青年民主参与实践的新 平台。“超级女声”一跃成为娱乐圈当之无愧的头号 风暴,有人认为是一次青春与民主的有机结合,有人 认为是新一代青年一次文化民主意识的觉醒,海外 舆论甚至认为,“超级女声”为中国民主研究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范本。议论风起,见仁见智。的确,“超 级女声”为所有参加者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这体 现了对普通人的最大尊重,也最有效地动员了青年。 同时,“超级女声”设立了一套尽量能够体现民意的 评审规则。选手的去留由三类人决定。任何想参与评 选的观众、通过挑选出来的大众评审团和专业评委。 每一类评委都有权利通过投票方式对参赛者进行评 判,但又都无法独占决定某位选手去留的权利。“超 级女声”的“粉丝”们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 育程度,她们关于“超女”的话题和讨论五花八门, 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成千上万的超级“粉丝”们, 因为参与这场规模盛大的超级狂欢,度过了这个热 辣火爆的夏天,感受了“超女”带来的欢乐悲伤,付 出了为“超女”们投入的罕见热情。“超级女声”的 做法无疑是一次民主选举的演练,如何将公平公正 深入人心,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里颇具示范意义。 特别是决赛阶段的大众评委与观众投票的决定性作 用,其做法无疑在潜意识里引发了广大青年的共鸣。 按照民主、竞争的程序选拔“超级女声”,为年轻人 提供了更多崭露头角的舞台,创造了更多公平透明 的竞争机会。让大众化民主选举真正成为可能,这应 当成为我们社会努力的方向。三是“超级女声”彰显了青年“中性化”审美的 新趋势。首届“超级女声”前三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 美女,今年“超级女声”全国十强中受欢迎的李宇 春、周笔畅、黄雅莉等与中国传统美女标准相去甚 远,让电视机前无数男观众心如刀绞。特别是在8进6 比赛中,“超女”中的美女叶一茜跟黄雅莉 PK,唱 功前者要好于后者,但大众评委却无视众多男性观 众的捶胸顿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黄、PK掉了叶,被 认为是裤子女生战胜了裙子妹妹。今年“超级女声” 冠军李宇春,这个男孩子长相的四川音乐学院大三 女生,从成都唱区里脱颖而出,她的个性、魅力以及 独特的台风,一下子就打动了无数青年女性和无数 的“粉丝”们,她们普遍惊叹,原来女孩子也可以这么美好地帅气与利落。李宇春身上具备了许多看来只属于男性的美好品质,像豪爽、帅气、潇洒、绅士、 干净、自然大方等,被同样是女性的无数观众与“粉 丝”们大加赞扬。她撼动了男性社会关于女性美的传 统定义,同时也让更多男性观众发现她的美丽与价 值,并在女友的鼓励下为她投下一票。从我的野蛮 女友走红,到“中性气质”称霸“超级女声”,跨 性别气质的得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行趋势。无论 是李宇春的帅气,周笔畅的爽朗,还是黄雅莉的阳 光,“中性美”这个2005“超级女声”创造的新流行 词,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