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寓言的果实.doc_第1页
摘取寓言的果实.doc_第2页
摘取寓言的果实.doc_第3页
摘取寓言的果实.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取寓言的硕果 新安县仓中附小 马风瑞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寓言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文章样式。寓言作品中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夸张而又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无不为孩子们所津津乐道。诚然,寓言自身的可读性决定了它是寄托少年们童心童趣的一棵大树故事情节是它的繁密的枝叶,人物形象是它鲜妍的花朵,寓意自然就是它硕大鲜美的果实了。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寓言故事学完了,寓言的果实寓意,在学生记忆中却很淡薄。于是,我们经常看到,滥竽充数学完了,学生们只记住了一个南郭先生,一个可笑的骗子;掩耳盗铃学完了,学生们记住了那个自欺欺人的小偷;东郭先生和狼学完了,学生们又认识了一个善恶不分的东郭先生可是寓言故事中所寄托的寓意呢?却被孩子们看轻了。怎么办呢?莫急。小学生理性思维尚在发展中,理性短于感性,形象优于抽象,这很正常。但事情总是两面的。孩子们既然对寓言故事充满热爱,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因势利导,化形象为抽象,变感性为理性呢?这可是唤醒孩子理性头脑的一个大好时机呀。下面的策略让我们来共同斟酌。策略一:感受形象,理解寓意正如孩子们对寓言的初步感知,每个寓言都有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中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中的农夫和蛇等等。这些生动形象、呼之欲出的寓言人物,恰好是我们引导孩子理解寓言的出发点。如果我们点拨到位,我坚信孩子们定能摘取寓言森林中那一枚枚坚挺硕大的思想的果实。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如黔之驴一课中的“蔽林间窥之”、 “慭慭然”、“荡倚冲冒”、“断其喉”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虎的谨慎、机智、勇敢。“驴一鸣”、“驴不胜怒,”、“蹄之”等词语,逼真地写出了驴的愚蠢无能。又如刻舟求剑中楚人“入水求之”的瞎忙活,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中人物的尴尬可笑之相,课文中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些空白,及时引导学生想象,感受人物形象,逐步体会人物背后的寓意所在。 2、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如:揠苗助长中的农夫他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看到禾苗一点儿没有长,心里十分着急。他是怎么看自己的禾苗的呢?心里会怎么想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了解,尤其是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句子。3、抓住矛盾冲突感受。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这决定了寓言故事中不可能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因此,很多寓言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迅速、鲜明地揭示其性格特点。如滥竽充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故事中的一对矛盾:齐宣王好听集体吹竽,南郭先生便去充数,这是矛盾之一;后来,齐泯王登位,喜欢听人单独地吹竽,形势骤变,风云突起,这是矛盾之二。策略二:注重读书,鼓励学生交流在进行寓言教学时,一定要做到真正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只有在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才能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思考和认识。读书中,学生的初始感受是他们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表现,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学生的初始感受,可能有缺陷,有不足,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所以才需要教学。寓言教学正是要帮助学生超越他的初始感受,不断完善他的语感。真正的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老师的精彩讲演,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反反复复的读,入情入境地体味、感悟。所以我们要彻底放开学生读的手脚,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读过以后,就是交流。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过程,没有交流的地方真正的学习就不会发生。所以除了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还要鼓励学生交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权,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然,这中间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耐心引导,以保证交流的有序和有效。策略三:珍视童趣 多元解读这一点,特别重要。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年龄、经验、见识的差异,他们对寓言的理解必然会带有儿童的个性色彩。此时,我们一定要珍爱童心,珍视童趣,蹲下身去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去读、去感、去悟,不可轻易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不能以绝对的是与非来框定孩子的思想,不给孩子们想象的余地。坐井观天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上课时,我组织大家围绕小鸟与青蛙的“天有多大”展开争论。在成人眼里,天的确是广阔无垠,茫无涯际。小鸟说得对,井底之蛙无疑是错的。但是如果真的依照大人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那就错了。课堂上,大多数同学纷纷表示小鸟说得对,但也有同学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青蛙说得也对。很多同学不解。我鼓励这个孩子说说说自己的想法,他果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实在在的真话,不是假话,所以不能算错!”同学们听后纷纷赞同。这些都出乎我意料之外。在这个课例中,学生的智慧能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跳出书本之外,得到扩展,都得益于我们珍视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如果教师骄傲地站在成人的角度,用个人的主观意志限制学生的思维,那势必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教师就成了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在教学寓言时,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中一定要珍爱童心、珍视童趣。概括地说,小学寓言教学,感受形象是关键,读书交流是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