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自动保存的)1.docx_第1页
纳米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自动保存的)1.docx_第2页
纳米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自动保存的)1.docx_第3页
纳米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自动保存的)1.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米颗粒及其在润滑油脂中的应用祝醉(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04班110107803)摘要: 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先进润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与之相适应, 无机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脂抗磨损添加剂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业已发现, 某些纳米硫化物、 纳米氧化物、 纳米稀土化合物及纳米软金属均具有良好抗磨损作用, 这同纳米颗粒在磨损表面的沉积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对磨损表面的“ 修复”作用密切相关; 利用有机- 无机复合技术在纳米颗粒表面引入有机修饰分子, 可有效地抑制纳米颗粒的团聚, 从而提高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而纳米润滑添加剂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在于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成功及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关键词: 纳米颗粒; 润滑油脂添加剂; 抗磨损性能纳米材料指几何尺寸达到纳米尺度并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其主要类型包括零维纳米颗粒与粉体、一维纳米碳管和纳米线、二维纳米薄膜及三维纳米晶块体材料等. 纳米材料结构的特殊性( 如大的比表面、 小尺寸效应、 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 赋予了其不同于传统材料的各种独特性能, 其中尤以特异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及力学性能等最为引人注目, 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开发价值. 而纳米材料的摩擦学应用同样立足于其独特的性能 1, 2.润滑油脂的服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润滑添加剂的性能. 毋庸讳言, 传统润滑油脂依然占据着当今润滑油脂市场的主导地位, 但其在高承载能力及环境友好等方面的应用局限性不容忽视. 正因为如此, 新型润滑油脂的研究开发受到了国内外摩擦学家和润滑油品研制开发人员的广泛关注, 其中纳米颗粒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 863 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同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院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等特大型相关企业的有力支持, 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业已获得初步应用推广.1研究进展事实上, 某些润滑油清净添加剂的碱性组分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纳米尺度组分如纳米碳酸钙等, 而摩擦学科研人员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即已注意到该组分的抗磨损作用. 毫无疑问, 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固体颗粒材料必须满足润滑油的有关标准, 如其粒径必须小于 0. 5 ? m、 必须可以长期稳定溶解或分散于润滑油中等. 一般而言, 无机纳米颗粒难以长期稳定分散于润滑油中, 这限制了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可以采用长链有机化合物对无机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 使得无机纳米颗粒表面经化学键合形成有机化合物包覆层, 从而通过加强其亲油性而提高其在有机溶剂及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为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奠定基础. 业已受到研究者关注的可用于无机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酸、 有机胺、 有机硫磷酸、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等.其中含硫-磷-氮有机化合物修饰的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常表现出更好的抗磨性能和更高的承载能力 38, 而有机酸修饰的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常具有环境友好特性 912.Zhang 等 1早在近 10 年前即尝试将有机硫磷酸修饰的 MoS2 纳米颗粒用作润滑油抗磨添加剂, 并发现经有机硫磷酸修饰的 MoS2 纳米颗粒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稳定性显著提高, 具有明显的减摩、 抗磨和极压承载作用. 此后, 一系列有机物修饰的无机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包括氧化物如 T iO2 2, 911、 PbO 12,稀土化合物如LaF3 35, 软金属如Cu 10、 硫属化合物如 ZnS 等 68, 1418相继研制成功. 应当指出, 目前纳米有机-无机复合润滑添加剂尚未达到低成本、 规模化生产, 因而离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此外,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并非各种纳米颗粒皆具有润滑和抗磨作用, 而纳米颗粒在含复合添加剂的调制油中的抗磨作用易被其它添加剂掩盖甚至减弱.一般而言, 纳米颗粒的粒度对润滑和抗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初步研究表明, 粒径为 15nm 的Cu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的抗磨效果优于粒径为 40 nm 的 Cu纳米颗粒. 据此可以初步推测, 粒径较小的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金属磨损表面的沉积及其对磨损表面的修复能力更强. 而针对纳米颗粒形状同其润滑效果相关性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针对化合物性质、 类型与抗磨损性能的关系的研究亦亟待深入.针对纳米颗粒的润滑抗磨机制, 人们提出了纳米颗粒在摩擦力作用下的微滚动及在磨损表面形成沉积润滑膜这 2 种主要观点; 此外亦有人提出了纳米颗粒在摩擦力作用下渗入材料晶格内部从而起到强化作用的观点. 基于纳米颗粒的低熔点和高化学活性,作者认为沉积成膜可能性最大. 尺寸很小的纳米颗粒在压应力作用下将优先沉积于磨损表面微观缺陷区域, 从而对磨损表面起到某种修复作用, 进而起到良好的减摩和抗磨作用; 由于新鲜磨损表面和纳米颗粒的化学活性均较高, 可以预期所产生的沉积薄膜同磨损表面的结合强度较高, 这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纳米颗粒的减摩抗磨作用. 由于纳米材料本征特性的不同, 不同的无机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不同的润滑、 抗磨及承载作用. 应该强调的是, 由于超薄润滑膜原位分析表征手段的欠缺, 上述关于纳米润滑添加剂抗磨作用机理的不同观点均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此外, 尽管某些无机纳米颗粒如氧化物、 稀土化合物、 硫化物、 软金属等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不佳, 但其在润滑脂中的应用不容忽视. 作者预期, 将纳米颗粒引入传统润滑脂完全有可能研制出具有优良抗磨损性能和高承载能力的润滑脂新产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 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具有环境友好的特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在润滑油脂中的用量很小, 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有机-无机复合纳米颗粒添加剂中由 C、 H、 O 组成的有机修饰剂分子对环境潜在的负面影响极小.应当注意的是, 润滑油除了起到润滑、 抗磨损、 提高承载能力等作用外, 还可起到传递摩擦热和冷却摩擦副的作用. 因此, 单纯强调纳米颗粒润滑添加剂的无油减摩和抗磨作用并无实际意义. 从这一角度而言, 研制开发具有特异减摩、 抗磨和极压承载作用的复合纳米润滑材料可能是实用和可行的选择之一.2研究发展重点和趋势软金属、 氧化物、 稀土化合物、 硫化物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极具发展潜力, 而其低成本、 规模化制备技术的开发成功是其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首要条件. 从发展趋势来看, 应当注意深入系统地研究纳米颗粒组成、 粒径、 修饰剂成分等对润滑剂性能的影响, 探讨抗磨或“ 自修复” 机制, 以指导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同时还应设计和发展具有良好抗磨性能、 高承载能力、 对磨损表面具有一定磨损修复功能、 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型纳米润滑油脂添加剂, 以满足高科技应用需要.3结束语通过化学修饰方法制备的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常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优异的极压性能和一定的减摩性能. 这主要是由于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纳米颗粒沉积膜以及由润滑剂活性元素同金属摩擦副表面相互作用生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 二者组成复合边界润滑膜, 从而有效地提高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 今后应该重点加强环境友好、 具有良好抗磨性能、 高承载能力、 对磨损表面具有修复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研究, 同时加强纳米润滑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以及结构同性能的关系研究.参考文献: 1 Zhang Zhijun,Zhang Jun,Xue Qunji. T 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nanocluster J . JPhysical Chemistry, 1994, 99: 12 973-12 977. 2 Xue Qunji,Liu Weimin,Zhang Zhijun.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a surface-modified TiO2nanoparticle as an additive in liquid paraffin J . Wear, 1997, 213: 29-32. 3 Zhou Jingfang , Wu Zhishen, Zhang Zhijun, et al. Study on an antiwear and extreme pressure additive of surface coated LaF3 nanoparticles in liquid paraffin J . Wear, 2001, 249: 333-337. 4 Zhang Zefu,Liu Weimin, Xue Qunji. T he effect of LaF3 nanocluster modified with succinimide on the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of liquid paraffin for steel-on-steel system J .T 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1, 34: 83-88. 5 Zhang Zefu, Liu Weimin, Xue Qunji. Study on lubricating mechanisms of La ( OH)3 nanocluster modified by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in liquid paraffinJ . Wear, 1998, 218:139-144. 6 Chen Shuang , Liu Weimin. Preparation of DDP-coated PbS nanoparticle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antiwear ability of the prepared nanoparticles as additive in liquid paraffinJ . Wear,1998, 218: 153-158. 7 Chen Shuang, Liu Weimi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coated ZnS nanoparticles J . Langmuir, 1999, 15: 8100-8 104. 8 Chen Shuang,Liu Weimin.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PbS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dialkyldithiophosphateJ . J MaterRes, 1999, 14: 2 147-2 151. 9 Gao Yongjian, Zhang Zhijun, Xue Qunji, et al. Study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GCr15 steel under lubrication of water containing oleic acid-modified T iO2 nanoparticleJ .Tribology, 2000, 20 ( 1) : 22-25. 10Sun Rong, Li Mingjing, Gao Yongjian, et al. Study on the cutting properties of water-based emulsified liquid containing OA-T iO2nanoparticles and tea saponins J . Tribology, 2002,22 ( 4) : 254-257. 11ZhaoYanbao, Zhou Jingfang, Zhang Zhijun, et al.Effect of oleate/ PS/ TiO2 composite nanospheres as additive on the antiwear and extreme properties of liquid paraffin J .Tribology, 2001, 21 ( 1) : 73-75. 12 Chen Shuang, L iu Weimin, Ou Zhongwen, et al.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oleic acid coated PbO nanoparticles as additiveJ .Tribology, 2001, 21 ( 5) : 344-47. 13 Zhou Jingfang , Zhang Zhijun, Wang Xiaobo,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ribolog ical behavior of oil-soluble Cu nanoparticles as additive in liquid paraffinJ . T ribology, 2000, 20 ( 2) : 123-126. 14 Liu Weimin, Chen Shuang. An investig ation of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urof surface-modified ZnS nanoparticles in liquid paraffin J . Wear, 2000, 238: 120-124. 15Chen Shuang,Liu Weimin.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wear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