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深埋基石 根除十善 (佛学会二组梧桐山小组研讨记录)一、 稳步迈入菩提正道(菩提正道是解脱之道) p172(堪布先从四个方面苦口婆心告诉我们,作为在家佛教徒,为什么必须断除十不善业如此重要,是基础中的基础。)1. 厘定目标,认清自己身份。大家的共同目标:做一个有境界的修行人。P172 第1段如何达成目标:a.不偏堕完全抛弃世间 b.不偏堕沉溺世间我们的身份:在家佛教徒(在家大乘弟子),要完全抛弃所有世间之世,如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许多社会责任,还有很多贪人、贪世贪物的心态。2.恒守中道不堕两边。谨防开始特别过激,最后也不要过于散漫。3.循序渐进,打牢基础。如何成为一个有境界的修行人:a.刚开始要发愿:这一辈子不舍弃三宝,即受三皈;b.进而受持五戒,行持十善。(没有行持五戒十善的基础上去学习高深的法门,宛如在冬天的湖面上盖房子。许多人学佛多年无长进,就是因为没有重视五戒十善。须知,行持五戒十善,是学习正法,绕不开的基础。) 4.慧眼圆明戒急戒躁。(忌:1.修学佛法不按次第:a.不闻思马上去修行b.没有基础却要选择更高的法 c.得灌顶后不学誓言 d.今天学一个法,明天就抛弃,无恒常心和恭敬心 2.依止上师不如法:不观察上师马上去依止)为什么要长期闻思修?p177第三段a.因为很多人从小心里产生的,就是各种非常复杂,麻烦的时间念头,除此之外根本没有相应出世间佛法的智慧和背心,一下子转变过来很苦难b.无始以来串习的,就是世间贪嗔痴等迷乱现象,这些与分别念也特别相应c.希求解脱,利益众生的出世间心态,却非常陌生,遥远二、励力断除十不善业做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必须远离十不善业十不善业,指:(可选文摘:马鸣菩萨集、日称译师等译的十不善业也道经)身三种:杀生、偷盗、邪淫;口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种:贪欲、嗔恚、邪见。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学习十不善业的目的:脱离三恶道,打好修习大乘佛法的稳固基础断除身的三种不善业:1.杀生。(1)定义:我知道它是众生,心想杀,并在行为上杀了,最终也断除了它的生命。(2)我叫别人杀与我自己杀,业完全一样。(正法念处经若教杀生,若杀生者,彼两种人,同一杀业,堕活地狱)(3)如何断除杀业:a、吃素b.戒杀,c.放生,护生(对众生来讲,给予生存的机会是所有赐予中最无上的) d.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消业。(龙猛菩萨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2.不与取(偷盗)定义:以不正当的手段将本属于别人的财物甚至荣誉归为己有,都属于不与取。又分为:强权不与取,盗窃不与取,欺诳不与取。果报:(大智度论云: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剧,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正法念处经云:观偷盗如火)如何断除偷业:财布施3.邪淫邪淫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家庭都带来不良影响 果报:a.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讲: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b.堕入煻煨坑等近边地狱 c.甚至变成人时,也要很多世中变成残疾人、哑巴、聋子等。如何对治:通过闻思修行,将佛法道理融入自心断除四种语的不善业 4.妄语:定义:与事实不符的话,即是妄语。妄语分类:a.普通妄语,即我们生活中的谎话;b.大妄语,说轮回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断人正念的妄语;c.上人法妄语,即无神通说自己有神通等的妄语。 (正法念处经云:若人说妄语,口中有毒蛇)果报:轻者失去信任,威望;重者堕地狱5.离间语(两舌)定义:就是两舌,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非。分为公开离间语和暗中离间语。(正法念处经云:何人两舌说,山人所不赞)果报:在僧团寺庙中挑拨是非破坏和合,会下无间狱。对治:a.修行团体中,佛法交流之外的是非一律不谈 b.不制造矛盾,看见不和睦的现象,尽量化解,使之和合 c.不要有关系好不好的分别念 d.慎言 6.恶口定义:粗话,责骂、挖苦、诋毁、呵斥等。果报:可能会根据相应的对镜很多世堕入恶趣。(正法念处经云:若人恶口说,彼人舌如毒)(造罪业和善业都非常容易:a.若用菩提心等非常好的心态摄持,在好的对镜钱行持善法,短短时间累积的功德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穷尽;b.如果对严厉的对镜和众生用一些语言来詈骂,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堕入恶趣)对治:a.佛教徒,我们应断除恶口,行柔和软语之善。B.相信因果 7.绮语定义:任何会引起自己或他人的贪嗔痴的语言都称之为绮语。也可以说是不接近解脱的无稽之谈。阿毗昙心论经: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 对治:a.把说话的时间用来修加行,念佛号等b.谈话时尽量谈论和修行有关的事项c.尽量止语d.实际观察自己的心与言行这个观察又包含两步:先是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和对境的因果,然后你会更能观察他人的需要,慢慢长养自己的慈悲心。断除三种意不善业 8.贪欲:定义:即贪执人、财物等的心态。(正法念处经云: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贪的果报:饿鬼道,贫穷果报对治:a.受用的索取应有度,应知足少欲,维系的基本需求即可。b.布施9.嗔恚:定义:即害心,想危害对方而产生嗔恨。(注意点:嗔,是有害心的,和发怒生气,有时有差别的,世间定义发怒、生气是从面部表情和行为来定义,而佛法中的嗔是以心为定义。例如菩萨为教化众生,有时显现怒容,但并不起嗔心。)果报:a.入地狱:(正法念处经云:嗔为第一因,令人生地狱)b.一刹那嗔心,多生累劫所造的布施,持戒等功德,便摧毁无余。所谓: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c.增加修行的障碍: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对治:修忍辱心和慈悲心10.邪见定义:心里产生三宝没有加持,轮回因果不存在,佛教所讲的道理完全是错误的等颠倒之想。邪见有两种:一个是无有因果之见,一个是常断见。常见:外道一些观点认为外器世界、内情众生都有创造者,是梵天王、遍入天主创造了整个世界、人类和动物。人类的快乐、幸福都是他们赐予的,信奉他们就会得到快乐。反之,就会受到惩罚,遭受痛苦。外道还认为制造者是恒常不变的,他们永远都存在。这些见解叫常见,也叫常邪见。断见:有些外道认为,外器世界、内情众生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因业力,不靠外缘,没有前世,也没有来世。外道这种断因果、断法的见解叫做断见,也叫断邪见。妙法莲花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对治:a.闻思佛法,生起正见 b.辅助学点科学和哲学(但科学和哲学只能说到佛教的皮毛)金光经云:何人千劫中,若造严重罪,一次极力忏,诸罪的清静课后问题1.为什么修行人,尤其是初学者,应着重打牢基础,特别是断除十不善业?答:a.对于初学者来说,打好一个牢固的基础,才可以求更高的法。b.为什么要特别断除十不善业:(1)佛陀讲了很多学佛和解脱的层次,但对出家人来讲,主要讲了断除十不善业(2)不断除十不善业,就很难出离三恶道,难以获得人天果报,也就无有机会学习解脱的佛学(3)没有行持五戒十善的基础上去学习高深的法门,宛如“在冬天的湖面上盖房子”。许多人学佛多年无长进,就是因为没有重视五戒十善。须知,行持五戒十善,是学习正法,绕不开的基础。2.什么是十不善业?它有何危害?应怎样要除?答:十不善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可持续时尚品牌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2025年IT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结分析
- 比亚迪销售合同范本
- 消防担架租赁合同范本
- 洗车店销售合同范本
- 瑜伽终身会员合同范本
- 跨界融合模式下的新型消费业态研究与实例分析
- 数字化转型对业务创新与增长的驱动机制
- 设备采购委托协议合同
- 风管接驳施工方案
- 幼儿园绘画课培训
- 2025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人员24人(第二批)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Unit5 Play by the rules Reading for writing新教材外研版八上英语课件含音视频
- 2025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密雪冰城加盟合同
- 期中家长会课件:提灯引梦共赴前行
- 颅内肿瘤放疗护理管理
- 胸外科胸腔积液引流护理要点
- 2025高中英语词汇5500词汇手册
- 2025公共营养师历年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