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助学单位 继续教育学院教学 部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11 绪论31.1 选题时代背景31.2 研究现状3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51.4 研究方法及设计对象52 陶瓷装饰在建筑环境中应用的产生与发展62.1 古代建筑陶瓷艺术在环境中的应用62.2 现代陶瓷装饰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82.3.1 陶瓷艺术的自然艺术特征102.3.2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124 结论14致 谢15参考文献16摘 要陶瓷与人的感情,在于它在诞生的一万多年间始终与人为伴,不仅作为生活器具,也作为建筑材料为人类营造理想的栖息之所。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最高境界追求的是温润如玉的内敛与含蓄。而中国茶文化崇尚自然、朴素、返璞归真、追求寄情于自然,忘情于山水的境界,是超然于世俗人生的体验。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阐释。传统中国茶馆中,陶瓷艺术多体现在茶具上。现代茶艺馆已发生巨大改变,是茶馆,更是艺术馆,是现代艺术为人类生活的服务之所。现代陶瓷艺术令陶瓷不仅仅作为功能性的用具获得重视,也以其自然魅力展现精神层面的真、善、美。陶瓷装饰以更多样、更自由的形式呈现在环境中,是陶瓷文化在室内外环境中的延伸。中国的茶馆与中国的陶瓷艺术一样都是集大俗与大雅于一身的中国文化的载体。现代茶艺馆,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中,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新的,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兼具现代艺术形式的空间。在中国,陶瓷是优雅、古朴和自然的象征,深沉而含蓄,这就使它可以成为现代茶艺馆环境营造的首选材料。在茶艺馆中,陶瓷装饰不仅可以以茶具、陈设、雕塑、景观等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和建筑章星结构融合为一体的墙体、隔断或是壁画、屏风等。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陶瓷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关注陶瓷设计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陶瓷艺术。确定建筑环境中运用陶瓷艺术装饰的主题化设计的思考,为特定的现代茶艺馆进行设计,探讨陶瓷装饰与现代茶艺馆环境营造的关系。探索在中国茶艺馆中,以陶瓷自由、本真的魅力与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与现代建筑形式相适应的,具有现代艺术形式、中国茶文化内涵的环境氛围。关键词:应用 陶瓷装饰 环境营造 茶艺馆AbstractThe feeling of ceramics and human have already existed 10,000 years. Ceramics is not only the life implements but also the building materials.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eramic art is as elegant as jade.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is expressed in natural, simple and back to nature, and exceeds the secular life experience. They a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ea house, the ceramic art is shown on tea sets. But it is huge difference in the modern tea house. It is not only tea house, but also a museum of art. It is a location for servicing humans sprite and lift.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leads to the further liberation of ceramics, and makes ceramic decoration with a variety of style, which is presented in the environment. It also creates an artistic atmosphere in modern teahouse.Modern tea house should be a space in which you can get a feel of the atmosphere of modern art from Chinese culture. Because ceramic art i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the best element that creates an artistic atmosphere in modern tea house in china. The ceramic decoration is shown on the tea sets, furnishings, sculpture and others. It also will be wall or scree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values of ceramic design and art by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ceramic art and Chinese culture. The aim of it is for producing better ceramic designs that are suitable for modern construction and showing Chinese tea culture.Keywords: Application Ceramic decoration Environment Tea house毕业论文题目1 绪论1.1 选题时代背景 机器大生产、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尤其是20世纪,众多设计领域,都在决然不同于人类传统生存状态下呈现出多元化色彩,甚至开始倾向于探索借助电子辅助设备,而不是依靠人类的设计经验或想象力创造表现形式。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当今这个时代,不难发现人们利用科技只是在发明新“工具”,以追逐更大的利益。这种进步似乎大大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然而精神、思想和文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立足之地。人类在重度的生存危机和心灵异化的现实中日渐希望重新学会热爱和亲近大自然,回归于认识和亲近本心的生活。这种回归的启蒙、传播和最终实现需要借助多种媒介和方式,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就是艺术。现代艺术的功能无疑是多样化的,但最重要的部分仍与传统艺术一致,即为最高形式的艺术“生活”做出自身的贡献。陶瓷是质朴、浪漫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人类发现、创造陶瓷艺术的过程是自然与人类感情的融合。历史中的陶瓷艺术形式在现代人看来,实用、质朴、亲切、自然,现代陶瓷艺术更多的是陶瓷艺术家们哲学层面思考的艺术体现。现代陶瓷艺术不仅是陶瓷器物,建筑陶瓷,也是陶瓷与各领域结合的为人类营造艺术氛围的纯意识的产物,这是陶瓷艺术在这个时代的进一步的跨越。陶瓷历来是人类建筑环境营造的重要材料,虽然现代建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代陶瓷艺术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推进,使其不仅由于材料优势,可以在室外以大型景观、壁画艺术出现,也可以其具有的独特自然特征和艺术语言在建筑内部艺术性营造中获得重要位置。这是陶瓷文化与艺术在人类生存空间的延伸,陶瓷艺术深层的精神意义与人类心灵的进一步交融。1.2 研究现状陶瓷艺术是传统艺术中一个特殊的类别,它的特殊与重要,体现于它在诞生的一万多年间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即使在现代,各种新材料、工艺不断产生和应用的同时,陶瓷材料的应用也在高新科技的不断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已经和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所广泛使用的三大物质材料。一般陶瓷制品和特种陶瓷制品一起,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人类发现和发明陶瓷以来,逐渐产生和凝结成了人与陶瓷之间难以言表的感情。这种凝结在人们内心的深情也正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灵魂。因此,不难理解诸如米罗、高更、毕加索、达利以及许多其它非陶瓷专业的艺术家,都曾热衷于借助陶瓷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理念。相对于这种难以割舍的感情,陶瓷在历史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还取决于它具有良好的塑性以及耐酸碱、耐候、和抗压性强等物理、化学性质。陶瓷是一种集技术、艺术、功能于一身的材料,它能给人以精神上古拙、淡雅、自然、清新甚至华丽等感受,可以从中体验生命的沉淀和自由。随着高科技的介入,陶瓷技术发展到可以同水泥和其他材料、装置混合共生,更激发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灵感。奥勒利勒拉德、中村锦平、恩里克梅斯特雷等艺术家均致力于建筑与景观陶瓷艺术的设计与实施。陶瓷独特的魅力以全新的形式走向空间和环境的营造(如图1.1)。图 1.1 冰冻弥撒 美国桑迪公众艺术中心(引自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现代建筑室内外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中,陶瓷材料大多还仅以材料形式附属在形体上,无论是陶瓷墙地砖,还是陶瓷幕墙,即便是大面积的存在,却还是处于附属地位,并未作为实现建筑、景观艺术性的主导因素。这种限制的原因在于人类对于生活、艺术、建筑乃至于陶瓷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大生产模式所形成的专业分工所造成的专业化限制。由于营造环境空间的设计师对于材料把握有限,限制了包括陶瓷在内的各种材料的展示。在近现代,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形式而言,所经历的仍然是为满足人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必经的简洁的,主要强调功能性阶段,所以,陶瓷在现代建筑环境中的重要性所体现主要还是其材料优势。即使这样,它仍然也是具有自身材料感性魅力的(如图1.2,图1.3)。而对于人类心灵的需求和室内外氛围的营造的关注则是今后人类建筑环境设计的主要趋势。图1.2 现代建筑外观 (引自A+建筑)图1.3 现代建筑室内陶瓷材料 (引自A+建筑)现代陶瓷艺术家关注的对象多在对于社会的思考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上。除参入到个性化的日用陶瓷设计外,在建筑环境中以陶瓷艺术为主导营造和烘托环境气氛,仍没有成为现代陶瓷艺术家所关注的重要对象。陶瓷在建筑环境中只是作为材料而已,虽用量巨大,但并不扮演主导艺术效果的角色。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从事陶瓷艺术的专业人员,如若关注对传统陶瓷艺术形式和工艺的突破,关注科技的发展,打破专业界限,主动与其它领域专业人员协调合作,这样的现实,反而会带来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营造中的应用的发掘空间,给中国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们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的现代艺术绝不是简单的新形式、新表达方式的追逐,更不是什么毫无根据的突发奇想。特别是中国现代艺术,更需要在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的艺术历来注重文化性和艺术家的个人修养。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西方各有千秋,唯独在陶瓷艺术这个领域,中国曾是世界公认的巅峰,直至当下,仍是各国陶瓷艺术家非常关注的对象。中国的陶瓷艺术,其本身的历史沿袭很好的传承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良好的心灵表达媒介和心灵寄托之所。而中国的茶文化),茶馆也同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茶馆、茶艺馆中,陶瓷艺术常常仅和茶具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在新的建筑形式中,现代茶艺馆所蕴含的新功能中,以及陶瓷材料的发展,使得陶瓷也是将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营造现代茶艺馆艺术性空间的最佳材料。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陶瓷是人类最早用来构筑建筑和装饰建筑的材料之一,不管是砖、瓦等陶瓷构件或者是陶瓷壁画,和建筑都是一个整体。对于陶瓷艺术,惯例上所关注的多是日用陶瓷,或是现代陶瓷艺术所常采用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实际上,陶瓷是一个极宽泛的范畴,无论是从其定义上,还是从它的应用范围,陶瓷艺术从来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应用于建筑环境的陶瓷艺术值得关注并推动它的发展。中国的茶馆与中国的陶瓷艺术一样都是集大俗与大雅于一身的中国文化的载体。现代茶艺馆,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不仅其功能已经有了变化,也不应再照搬旧有形式,这就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新的,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兼具现代艺术形式的空间。在中国,陶瓷是优雅、古朴和自然的象征,深沉而含蓄,仅在尊重其材料本身的魅力下,就很容易和茶艺馆的氛围融合,这就注定陶瓷可以成为现代茶艺馆景观设计的首选材料。也就是说,陶瓷可以是现代茶艺馆中艺术环境氛围营造的最佳选择。因此,选择陶瓷装饰在现代茶艺馆中的应用研究为此论文主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以陶瓷装饰在建筑环境中应用为主题,分别对其发展历史、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术等加以整理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方向。2、关注陶瓷设计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与中国陶瓷艺术之间关系探讨,深入理解陶瓷艺术。3、确定建筑环境中运用陶瓷艺术装饰的主题式的思考,为特定的现代茶艺馆进行设计,探讨陶瓷装饰与现代茶艺馆环境营造的关系。1.4 研究方法及设计对象此文的研究方法分别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有关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中应用的历史资料的查询梳理。2、中国茶文化、中国陶瓷文化历史状况、发展方向的思考。3、针对中国现代茶艺馆进行设计实践。首先,将历史中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发展进行梳理,结合时代分析其发展趋势,对陶瓷艺术在环境营造中应用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指导其后的设计工作。其后,在理解思考中国茶文化,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现代茶艺馆对陶瓷装饰的要求,及对现代茶艺馆陶瓷装饰设计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初步定位。确定此文的具体设计对象,进行设计实践,并进一步总结。中国现代茶艺馆的功能形式多样,既有较纯粹的饮茶空间,也有作为演艺、餐茶多功能的茶艺馆,或者茶馆和艺术馆的结合。同样茶艺馆的陶瓷装饰形式也是多样的,设计范围甚广。但此文的设计对象主要限定在应用于茶馆和艺术馆的结合的茶艺空间中的陶瓷壁饰、隔断、屏风。2 陶瓷装饰在建筑环境中应用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环境与人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遮风挡雨,也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理想空间的途径。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个整体,从建筑外部自然状况到建筑型体、内外部装饰陈设,所包含的大小因素结合成一个系统。人类文化的最初产生是挑战和征服自然的结果,建筑环境凝聚着人类的需求和感情,它由人所创造,同时又塑造了人。陶瓷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一直对环境的营造产生着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建筑环境艺术观念的改变使得陶瓷艺术变幻为更多样的形式,使它不仅仅作为建筑皮肤,更是由于其在高温下材料所表现出的自然形式在室内外环境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2.1 古代建筑陶瓷艺术在环境中的应用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重要标志(如图2.1)。人类和陶土的亲近,是内心对地球山川河流的依赖之情。陶土源自山川,在大自然风化沉积的这段旅程中,它所失去的成分,经过人类之手,经过火的洗礼重归于始。在与泥土交流、交融,实现陶瓷的过程中,那种内心的体验更是人心灵的回归。任何一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随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而进步。陶瓷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材料,不仅广泛以生活器具的方式存在,也以另一种形式在建筑环境中得以应用。图2.2 伊斯塔尔城门釉砖 (引自陶瓷壁画艺术)图2.3 伊斯兰墙面釉砖(引自The decorative tile : in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s)作为构筑人类居住环境的三大建筑材料的定义不断随着时代变化着,但直至今天,以砖瓦为代表的建筑陶瓷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陶瓷艺术应用于建筑环境的营造最早开始于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埃及于公元前4000年采用砖石券拱,并约于公元前3000年将蓝色釉料用于建筑装饰。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将红、白、黑三色陶钉钉入建筑墙面下部,既作为建筑防潮构件,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到了公元前17、18世纪,西亚诸国逐渐普遍性的在宫室及神庙建筑中使用艳丽的釉砖及釉砖拼贴壁画装饰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巴比伦伊斯塔尔城门(如图2.2)。伊斯塔尔城门是当时通往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的通道,整个城门采用模制砖建成,砖面雕有权利象征的神兽,并采用蓝、黄等色釉装饰。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所建设的新巴比伦城,重要的建筑物均使用釉砖贴面,饰面上多有浮雕,题材大多是动物、植物或其它浮雕。其制作均根据构图制模、印模、施釉后低温烧成,贴面时拼合。这种装饰方式在伊斯兰文化圈内也大量得到应用,并由此发展为具有伊斯兰特点的建筑墙面釉砖装饰(如图2.3),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伊斯兰的建筑陶瓷艺术绝大多数取材于植物纹样与文字。欧洲建筑陶瓷艺术的装饰及施工基本手法在早期与西亚类似,但装饰的内容与风格与西亚存在差别。人类文明的形成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的恩赐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建筑,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不同,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材料及装饰手法就会有所区别。希腊由于其天然石材的丰富,主要以大理石马赛克镶嵌画作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法,并渐渐形成其建筑装饰的风格特征。但“对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中部和北部而言,由于这些地方大理石和彩色自然石的资源较少,人们不得不以发展铅釉砖来充替那些美丽的自然石马赛克镶嵌画” 赵云川:陶瓷壁画艺术,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而后,渐渐发展出釉砖装饰建筑。有一砖一画,也有几块砖组成一副画面。由于整个欧洲中世纪文化显示着基督教性质,此时的建筑陶瓷艺术也同样以宗教题材为核心。发展至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陶瓷技术的进步,锡白釉彩绘壁画和马力卡瓷砖成为建筑陶瓷艺术的主要方式。锡白釉13、14世纪自伊斯兰传入意大利,是在氧化锡呈色的白色铅釉上绘制绿、褐色纹样。马力卡是在锡白釉的基础上,使用各种色彩的铅釉绘制画面。经过文艺复兴后,建筑陶瓷釉砖画面主题更广泛,除神话故事、花草纹样以外,有更多的日常生活画面也作为主题,且随着陶瓷工艺的进步,砖面装饰色彩更为丰富多样,在建筑环境中以多种形式得以应用(如图2.4,图2.5)。图2.6 故宫角楼 (引自中国美术全集)图2.7 云起楼庭园 (引自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文化道统的国家,现代“地球村”的形成使得此来彼往的文化相互交融,虽然这种交流数千年前就一直持续着,但20世纪前人类各地文化在这种交流中始终保留着各自的独立。中国并不是最早产生彩陶艺术的国家,但却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掌握制瓷技术。中国建筑陶瓷艺术以建筑为核心,共同营造或恢宏、或清逸的建筑环境艺术。(如图2.6,图2.7)。中国早在商代就已使用陶质地下管道,西周即已开始使用陶瓦和陶质地砖,但,在建筑陶瓷领域中国仍习惯上以“秦砖汉瓦”为标志。秦代建筑雕梁画栋,色彩艳丽,风格华美。秦汉时期常见的建筑砖石(如图2.8)有空心砖、贴面砖和条砖等,根据功能要求分别用于建筑不同部位,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等几何图案、吉祥纹样、文字以及游猎等画面,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汉瓦作为汉代建筑构件的一部分,除优异的建筑部件功能外,也常以雕塑性的语汇实现装饰效果。汉代瓦当(如图2.9)作为建筑构件,装饰以动物为主,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外,兔、鹿、马、文字也是常用题材。由于陶瓷优异的材料性能,无论是在地下墓葬,还是宫室建筑及园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复杂性,很难进行分类,若从艺术形式而言,主要以壁画、雕塑的方式出现。中国古代应用于建筑环境的陶瓷艺术形式也很多,较有代表性的主要为画像砖、砖雕、琉璃壁画三类。1、画像砖中国墓葬、坛庙、宫室建筑大都为砖石结构,在此类建筑中,通常都是在砖石上彩绘或者直接在砖石上刻画纹样,这样,砖既是建筑构件,也是装饰。中国画像砖(如图2.10)中最为杰出的典范是汉代画像砖,其题材丰富,有集市、宴乐、舞蹈、杂技,播种、收割、车骑等。画像砖的制作过程是,先根据题材制作好木质印模,在湿砖坯上压印纹样,然后进行烧结并在表面施以彩绘。形式一般为阳刻线条、阳刻平面、浅浮雕等结合,有一砖一画、或多砖拼接为一个大画面,也有分上下两个画面的形式。2、砖雕砖雕多为建筑构件大门、影壁、墙面、屋面装饰。中国的砖雕是由瓦当、空心砖和画像砖发展而来,题材多以龙风呈祥、和合二仙、等传统吉祥图案为主,形式丰富。砖雕的制作一般也是在未素烧或素烧过的砖上雕刻出纹样图案,然后进行烧制。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深、浅浮雕、圆雕、镂雕等,是流行于中国南方民间的建筑装饰形式(如图2.11)。3、琉璃壁画建筑琉璃构件是以铅硝为助溶剂烧制而成的陶胎铅釉制品。琉璃在中国建筑上的应用可追溯至北魏时期,随陶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宋、明、清时期,宫室建筑的琉璃构件及琉璃屋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琉璃龙壁为最杰出的代表。“九龙壁”的制作,一般也是先素烧塑造后的坯体,然后施釉烧制拼贴而成。九龙壁的施釉和烧制要考虑不同部位釉色的协调,同时为保证力学上的坚固性,还要错缝搭接(如图2.12)。进入19世纪,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室内外装饰的建筑陶瓷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为适应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理念转向简洁、单一的装饰形式,建筑的艺术不再依靠陶瓷显现,而是建筑型体。甚至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大,对于高层和大跨度及节能建筑需求增多,已不再使用陶瓷作为建筑外立面主要材料。自此,建筑陶瓷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开始退出主导建筑环境艺术效果的舞台。2.2 现代陶瓷装饰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复杂而宽泛,是一个具有陶瓷艺术与环境艺术交叉性的概念。虽然环境艺术是20世纪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但从实质内容来说,历史悠久。中西方的传统环境营造理念不同,固然是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同时也是历史发展历程的相异所决定的。对于西方来说,更偏重于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理念,在环境中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在古代中国,环境理念始终的坚持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造物中崇拜自然,将自然、人造社会、人与物融合为一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文化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相互交融。现代建筑形式是伴随着现代城市的产生而产生的,世界城市面孔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同而同一化,人类城市环境形式距离地球自然状态愈来愈远。但,人类始终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最终的依托。对于城市环境艺术来说,所占比重最大的建筑艺术及其演变是依靠新材料及科技的应用得以实现。艺术家们都在不断的拓展视野,并跨越现代学科极限发现并采用更多更适当的形式塑造人类生存环境。20世纪,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和纯艺术的结合成为了国际时尚,也是国际趋势。从事传统艺术所界定的工艺美术或纯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以各自的艺术的手法顺利的介入到建筑环境艺术的营造中。这种营造的实际工作也同样是从20世纪相对发达的欧美开始的。20世纪更是陶瓷艺术与建筑环境营造进一步结合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对于不同的环境,陶瓷艺术也以不同的体量、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姿态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趋势。此方面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外国艺术家有挪威的奥勒利勒拉德、克里斯蒂娜佩鲁、马琳琳达玛,日本的中村锦平、会田雄亮等。不同的人,艺术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物。同样,不同的创作者也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建筑环境陶瓷艺术风格。在室外环境中,陶瓷以其材料优势成为建筑皮肤、公共景观、大型壁画及装置的首选材料。西班牙艺术家米罗自1941年起在陶艺、版画、金工、染织等领域均有杰出的创作。1957年他完成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所制作的陶瓷壁画“太阳墙”“月亮墙”,而后相继为哈佛大学、古根海姆博物馆及巴塞罗那机场制作陶瓷壁画(如图2.13)。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迪,新艺术建筑风格代表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古埃尔公园坐落于巴塞罗那,始建于 1900年。尽管这个设计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从现代的角度看来,高迪的设计是具有超前性而的。营造高迪设计核心思想梦幻花园城的主要手法就是陶瓷材料的应用。整个建筑群无处不见多彩的陶瓷马赛克贴面(如图2.14),细碎的马赛克和丰富色彩构成如梦如幻的空间。它所采用的以陶瓷艺术为建筑及建筑环境艺术性“皮肤”的方式是人类艺术环境营造的又一个里程碑。具有陶艺家背景的作者则与以上作品相比具有全然不同的效果,更加自然洒脱。日本是陶瓷艺术非常发达的国家,陶艺家们无论是对于陶瓷还是对于艺术都有深刻的见解,并形成稳定而深厚的,具有典型东方风格的陶瓷艺术创作基础。所以,在日本,加藤唐九郎、中村锦平、加山又造、赤掘光信、下村良之介等均曾经为诸如饭店、会社等室内外环境创造陶艺作品。会田雄亮是日本少有的具有建筑设计专业背景的陶艺家。正由于他将建筑设计、建筑环境营造及陶瓷艺术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陶瓷艺术才能更好的在诸多大型陶艺景观工程中得以发挥。他常常在室外,以巨型的体量塑造具有典型崇高性的陶瓷景观作品。他的代表作有山形县卡约中心广场纪念碑(如图2.15)等。但对于室外应用而言,各国都以不同的风格呈现杰出的作品。图2.16 上帝是女人 (引自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图2.15 山形县卡约中心广场纪念碑(引自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同样是陶瓷艺术,在室内环境,由于其自重的问题,在传统上,也大都用于较大的公共空间。除了陶瓷壁画以外,也常常以纯艺术的壁饰或装置形式出现,如伊恩道林“装置2005”和利勒拉德的“上帝是女人”(如图2.16)。在这个作品中,他将众多女性头像以及其他符号都描绘在墙面上构成隐喻,且部分采用了丝网印刷技术,是现代观念艺术与陶瓷的结合。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如新的效果,与建筑功能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建筑空间。除较传统的方式以外,现代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中也会具有新的位置和形式。如丝网印刷技术的应用,能方便的在建筑陶瓷上进行丰富的图案装饰,实现空间氛围。新的形态的陶瓷所构筑的艺术型体,同样可以作为分隔建筑空间并实现建筑室内外环境氛围营造的一种方式。实质上,这种方式与传统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随时代变化而改变,且这种形式到底是应偏于界定在艺术领域,还是建筑空间的分隔构件,在应用中本不必介意太多。中国现代艺术的真正发展也就是近数十年的时间,而中国现代陶艺始于20世纪80年代,较西方晚40余年。在这段时期内,中国陶瓷艺术家们对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及西方界定的现代陶瓷艺术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形式(即界定在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陶艺)和西方现代的陶瓷艺术概念之间存在争议,这种情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延续至今。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尚处在发展过程中,且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艺术营造中的应用也滞后国际水平。这不是中国陶瓷艺术形式的问题,而是艺术家群体意识的问题。当世界艺术家认识到“国际当代艺术是一种美国艺术” 河清: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中国陶瓷艺术开始走向摆脱“国际艺术”而走向自由的艺术道路时,意味着中国现代陶艺和中国现代建筑陶瓷艺术的远大发展前途。并且,在这条道路中,中国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力建设机场、地铁等公共建筑设施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大型陶瓷壁画,如“生命之歌”等。具有典型的营造公共空间的氛围的意味。对于现代中国来说,陶瓷艺术展示的机会日益增多,促使应用于室内外环境的陶瓷艺术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以他们独特的陶艺语汇参与到建筑环境与空间的建设中,但仍存在很多明显不足。2.3 陶瓷装饰应用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生活或是其他,都需要从历史中寻求经验。也需要向前展望。在传统的陶瓷领域内,普遍认为陶瓷艺术是实践实证的总结和发展。同现代学术体系对待中国美学乃至中国传统科技的态度一样,认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及工艺只是经验性的总结,没有系统理论支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今天,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进步到需要重新审视这一系统,以及人类现在所持有的哲学观、实践系统、还有最重要的生活。在过去数十年中,中西方对于“新世界”的探寻,存在于各个领域。对于艺术,实验性几乎成为核心。艺术家们纷纷用过于个人化的方式表现人们不熟悉的主题,对于观者却造成痛苦。换言之,现代艺术家所要表现的艺术不被普遍接受使是由于其表现方式的不恰当造成的。历史上的艺术及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被赞美或批评,同时也意味着被接受。今天,“艺术”呈现泛滥的态势,反而没有得到人们真心重视。在这样一个时代,艺术创作者需要扩展自己的感觉、趣味,使它们更具包容性。这种扩展是一种试验,途径,但不是目的。扩展的目的只是试图进一步的理解事物本质,或者探寻表达方法。现代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通过艺术家、建筑师、技术部门的结合,赋予陶瓷艺术的概念性意义,涉及几种不同视角,以新的综合方式,创造具有独创性且“适合”的作品。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是心中酝酿了很久的意识表现,如果要变成现实,就必须选择一个媒介加以发展。陶瓷艺术不是静止的概念,建筑中的陶瓷艺术也同样。陶瓷作为艺术媒介在现阶段无可取代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点:其一,陶瓷材料艺术的感性自然特征;其二是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2.3.1 陶瓷艺术的自然艺术特征陶瓷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从成型、装饰、干燥、到烧成,每一个经历了全过程的陶艺家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主导作品最后效果的因素过于复杂,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也正是艺术家们为陶瓷所痴迷的原因。陶瓷艺术的成就,是自然借助陶艺家之手神性的结晶。陶瓷的这种经烧成后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主要表现在陶瓷的釉和肌理上。2.3.1.1 陶瓷的釉陶瓷的釉是坯体表面上粘附的连续玻璃体。釉最早使用于陶器,在中国,商代便有了青黄釉陶器出现,汉末晋初有了青釉瓷器。颜色釉多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配制而成,如铁、铜、锰、钛、铬、锌、钴等,有高温、中温和低温之分、高温色釉以景德镇和河南禹县的色釉为代表,中温色釉以河北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的色釉为代表。釉的种类繁多,分类的依据不同。对于本文所探讨的主题而言,最重要的分类方式是按釉面特征所进行的分类。按釉面特征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结晶釉、无光釉、光泽釉、碎纹釉等。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效果的如可发出可见光的荧光釉,或是金属装饰,如亮金、磨光金等。但,陶瓷表面釉,彩效果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如同样的釉料,施用在不同的坯体上,以及烧成曲线的不同,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且烧成后陶瓷表面色彩效果,除了釉,还包括化妆土,釉上、釉中、釉下装饰,综合手法的运用才最终得到丰富的陶瓷表面艺术效果。图2.17 粉蓝缩釉盘(引自台湾现代美术大系陶艺家传承经典陶艺)影响釉质效果的因素很多,除釉料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之外,包括釉料的制备工艺和过程,胎质的成分、烧成气氛、烧成曲、,温度、湿度、气压及其他。按常规所认为完美的烧成效果是良好的坯釉结合,适当的釉层厚度和流动性、光泽等。对于陶艺家而言,凡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效果,都可能成为杰出的艺术表达形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所以,在常规认为的施釉缺陷也常常作为陶艺创作的手段。如,施釉时,釉浆密度过大造成的堆釉;釉料粉碎过细产生的龟裂或釉层卷起;坯釉结合不当发生的缩釉(如图2.17)和釉面开片;由于烧成曲线不当引起的釉面起泡等,这些都是陶瓷釉面的特性,只要恰当的利用也能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2.3.1.2 陶瓷自然肌理图2.18 陶瓷表面自然肌理效果(引自走进陶艺家)肌理是艺术的元素之一,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类别的物质来说,肌理是它们自己的语言,所以,从通常意义来说,肌理对于不同的物质具有独一无二性。这种独一无二是自然肌理的真实性,肌理的真实性既具有视觉性也有触觉感,是真实的事物。对于肌理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设计去把握大的形态趋势。对于陶瓷而言,肌理是借助各种工具和方法而形成的。陶瓷肌理的形式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中国陶瓷艺术形成的过程中,人不断的试验,试图还原它难得的“美玉”般光泽与色泽。但现代陶艺的一部分,在不断的尝试中,也更好推动了它另一面的真实自然肌理(如图2.18)。虽然,陶瓷表面的肌理形式由艺术家所设计,但经过烧成之后,由土、水、火所结合的合乎自然规律的效果,其本身所具有的深度是人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譬如开裂、粗糙、等等自然性的肌理都是陶瓷的本真,也是现代陶艺将陶瓷艺术向前推进的一大进步。陶艺家之所以为艺术家,是因为陶瓷艺术是在自然的感召下,天人合一所塑造的,是具有众多不确定性的确定的艺术。这是陶瓷艺术所呈现的真。陶瓷肌理的制作有很多种方式,工具、粘贴、手、乃至由于陶瓷物理及化学性质的不均匀变化都可以形成很好的效果。但离不开基本的制作方法,如使用色胎、化妆土、磨光和抛光的坯体装饰、堆雕、剔花的雕塑性装饰、综合装饰等。且烧成的一些缺陷若能合理的利用,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最典型的如开裂。开裂是制品的坯釉层出现大小不同的裂纹,这种开裂是可得到控制的,并且在后期与釉结合,也能获得好的肌理效果。2.3.2 新型陶瓷材料的应用陶瓷的定义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德国把经高温处理加工具有作为陶瓷特有性质的非金属制品都作为陶瓷;英国将经高温处理而得到的无机材料所构成的制品称为陶瓷;法国则认为陶瓷是由离子扩散或者玻璃相结合起来的晶粒聚集体构成的物质;而在中国,凡采用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非金属均属陶瓷。陶瓷生产和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历史阶段赋予陶瓷的涵义和范围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于陶瓷使用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物,所以,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因而制成许多新型的品种。面对过于冷漠的建筑外壳,人类对现代室内环境装饰逐渐重视,构成室内装饰艺术重要条件的材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室内外装饰离不开材料作为媒介,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要求对其特性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并熟练地运用材料语言,发现材质美,将材料与艺术完美统一理念充分表达出来。作为陶瓷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对材料各种性质的把握,利用新的科技,会更有利于在创作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如氧化锆与增韧氧化铝可制成陶瓷刀具,泡沫陶瓷、陶瓷纤维、高纯度硅、云母玻璃、玻璃陶瓷、压电陶瓷均是现代陶瓷的范围,包括透明水泥,纤维陶瓷等,均具有不同的性能和表面特性,这种特征本身便具有装饰性。陶瓷的成型从传统的泥条,泥板和辘轳成型烧制,到现代的干粉压制成型,高温注浆成型以及快速成型等得以应用到现代工业陶瓷的设计和生产中。陶瓷艺术也可借助这些先进的工艺将艺术和科技相结合。如同时具有轻质、耐高温、透光性的建筑陶瓷(如图2.19),材料本身就已具有非凡的艺术性。另外,在新的数码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扩展到多个领域,在现在中国的设计领域,特别是陶瓷的设计领域中,主要应用的还是形态的模拟上,仿生概念的应用也常常停留在表面模仿阶段。但对于军事、航天航空和建筑设计,数字技术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在这些范围。如仿生结构的应用,可帮助解决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形体;数字和组合模拟的功能,可通过各种参数的确定,让计算机生成各种形式以供挑选等。这些方式和概念都可在陶瓷艺术中得以应用和发展。陶瓷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总结过去,也需要借助全新先进的科技力量,并与时代结合,发展符合时代,符合未来的艺术和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改变了设计产业的生产方式,在设计师进行设计时更注重整体系统化的研究,需要将设计、生产、销售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陶瓷设计而言,主要还是将重点放在其形式、功能和装饰上。现阶段,国内外在一般性的设计上主要应用的辅助设计软件是CAD、coreldraw、illustrator、3d-max、MAYA等,较高端的三维造型也可选择pro/e,或UG等高端三维设计软件。相对于传统的石膏模型而言,现代模型制作和产品生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心理治疗细则
- 园艺工作环境与安全保障
- 2025重庆永川区双石镇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垫江县科学技术局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农产品溯源追溯体系的信息化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司法局招聘合同制人员1人笔试含答案
- 2025银行基金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天津市建华中学诚聘教师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创意无限的主题乐园
- 2024年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真题
- 2025-2026学年北京二十一中、二十二中联盟校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
- 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Unit 1-2)(广州专用沪教版2024)解析卷
- 浙江名校协作体(G12)2025年9月2026届高三返校联考物理(含答案)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廉租房承包物业合同范本
- 文学社教学课件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小学心理健康c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污水厂工艺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