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以便以后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系统地了解白鹿塬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这次实习主要任务有:1、黄土地貌剖面结构;2、河流地貌的特征;3、认识典型的地貌类型;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时间与地点2013年11月1日,为期一天。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白鹿原地貌实习。三、实习过程与内容 2013年11月1日我们驱车赶往蓝田县白鹿塬,进行为期一天的地貌实习。早晨九点一刻我们到达目的地。我们所在地是黄土高原的最南端,整个白鹿原被三条河流所包围。白鹿原的最西端是浐河,最北端是灞河,最东端是辋峪河。白鹿塬是在中更新世时期河流冲击阶地的基础上,被风积黄土覆盖,又经过近代地质垂直断裂运动与河流切割后形成的阶梯状或台状黄土高塬,广义上仍属渭河平塬。白鹿塬是西安地区最大的黄土台塬,此塬位于浐河与灞河之间,由河流切割黄土高台地形成。位于黄土高塬南部,是西安渭河断线盆地。海拔高出西安100-200米。首先来到的白鹿塬顶部,这里看到的是黄土地貌。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东西向带状断续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陆冰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中欧和东欧各国、苏联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苏联的中亚地区、阿根廷;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这里的黄土剖面层次非常明显,由上倒下可以分三层,分别是L0,S0,L1。其中L0表示黄土,距今3000年以来发育的,当时处于干冷环境,也就是右图所示的最上层,颜色较浅。S0表示古土壤,是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3000年前发育的,当时处于暖湿环境中间颜色较深的一层,呈红褐色。L1为最低层,颜色偏白。第四纪气候是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在冰期发育的是黄土,间冰期发育的是古土壤。冰期和间冰期一个旋回是十万年,也就是说,形成一层黄土和一层古土壤所需要的时间是十万年。在这个剖面中,黄土层发生了明显的脱K富Ca过程,在S0上层L0下层有Ca结合,表现为粉霜状或假菌丝状的白色碳酸钙结合,这是因为土壤剖面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发育,土壤发生钙化过程时,易容性盐类(CaCO3,MgCO3)沿着垂直节理淋溶,并在此淀积形成的。S0和L1是马兰黄土(0.1Ma以来形成的,也就是晚更新世)。古土壤有垂直节理和裂隙,造成CaCO3淋滤,形成白色菌丝状的碳酸盐沉积,且底层的CaCO3高于顶层,土壤颜色偏红。接着,我们将步行至灞河。下了公路沿村子一直向南走。一路上随处可见黄土微地貌。首先,是路边的冲沟。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冲沟切割土地,使之支离破碎,不易对土地进行利用。冲沟发育地带,水土的流失,更给建设带来困难受加速水流的侵蚀而切入地表的沟。由於人类活动、火灾或气候变化使保护土壤的天然植被遭到了破坏,或是由於罕见的暴雨带来了山洪,都可能造成侵蚀。冲沟侵蚀与局部的强大暴雨有密切关系,而与大面积的冬季降水无关。对软弱岩石,冲沟因向源侵蚀而迅速增长,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就会使大量可耕地遭到破坏。其次,我们可看到黄土碟。黄土碟是指直径数米到数十米的碟形凹地。它是由于地表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逐渐压密,使地面沉陷而成,即由湿陷作用造成的。黄土碟多出现在平缓的地面上。还有黄土埝,即黄土陡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灞河之上。由于昨天刚刚下了雨,今天雾气较重我们看不到灞河,但不影响我们观察灞河之畔的地貌。从高处向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黄土的奠积层依次是 S1、S2、S3、S4、S5、S6。S1红褐色古土壤,碳酸盐发育强,有白色碳酸盐胶膜,远比S0强烈,有团粒结构。气候比S0更为暖湿,生物活性大,风化程度强。发育的时间是13.6万年-7.8万年。S2和前面看到的S1的结构基本上类似,也有碳酸钙角膜、团粒结构,发育这层土壤的气候条件较为暖湿。S3气候比S1、S2更为暖湿,降水量更大。S4 黄土在万年尺度上是连续的,在千年尺度上是不连续色,S4有非常清楚的间断面,土壤在发育的时候有个间断的构成,中间的过渡层已经缺失。S5中间有一层红褐色古土壤,在洛川以南都发育了三层,特别是洛川明显发育了三层,叫红三条。是黄土地层里面的一个标志层。S6有一层灰黑色的薄膜,铁锰薄膜。是底层黄土。以上均是第三纪土壤,利用古地磁进行年代测算,误差较大。接着向下走,我们可以看到第四纪(距今2.4-2.6百万年)土壤红粘土。形成原因1.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气候潮湿,有利于岩石的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风化的结果便形成红粘土。2.岩性条件:主要为碳酸盐类岩石。3.构造条件:当岩层褶皱、断层发育时、岩体破碎,易于风化时,更易形成红粘土。 最后,我们进行的是河流地貌的观察。灞河,是陕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高陵县汇入渭河,灞河古称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灞河是所谓的“八水绕长安”中的八水之一,全长92.6公里,流域面积2577平方公里,比降为12.3,主要支流有清河、辋峪河、浐河。二元结构是灞河的明显特征下层是较粗的粗砂和砾石,由推移质组成,称为河床相沉积物;上层是较细的粉砂和粘土,主要由悬移质组成,称为河漫滩相沉积物。 灞河有较多的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时河水所覆盖的区域。枯水时期是出露的平地,面积有大有小,沿河流延伸。枯水时期河漫滩上一般种植农作物,而没有居民房。河流在中游河段一般位于平原上,河流变为曲流,辫流发育。河床发育深槽,凸岸发育浅滩和滨河床沙坝、沙嘴等。浅滩可发育成心滩,进而发育成为江心洲。河漫滩下部由砾石组成,上部是洪水时期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土壤粒细肥沃,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场所。发育比较典型的河漫滩按其表面地势起伏及沉积物结构可分为:河漫滩滨床部分、中央部分及近谷坡部分。其组成物质由滨河床部分到近谷坡部分逐渐变细。这是因为洪水经过凸岸河槽时因挟沙能力减弱,携带的较粗颗粒在滨床部分沉积,当水流漫溢到近谷坡部分时,水流速度和挟沙力都已经很小,沉积的泥沙自然都是些细颗粒。四、实习体会首先,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我还有很多不足。我的理论知识积累不够,理解不够。为此,以后应多看书,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其次,这次实习让我了解到。只有当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知识跟实际相联系,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业务技术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度老旧城区改造项目拆迁补偿与安置房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乡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与生态保护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茶叶文化节冠名权及广告投放服务合同
- 2025企业级移动办公小程序定制开发与远程协作合同
- 2025年新型生物药品研发成果转让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 2025老年康复中心生活照料与康复治疗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新型预制构件研发与应用推广战略合作协议
- 2025年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转型支持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办公家具租赁及定制品牌合作协议
- 厨房消防安全培训
- 小陈 税务风险应对常见指标与答复思路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四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GB/T 35051-201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
- 急诊与灾难医学:昏迷课件
-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第3章access2010查询操作-上传
- 钳工手工制作六角螺母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