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热控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热控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热控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热控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控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序号项目现象原因分折防治措施治理措施1集中布置的就地仪表间距不均匀。就地仪表架上仪表间距不一致,仪表高度不一致。(1) 施工人员工艺意识淡薄;(2) 施工前对所安装的设备和材料不完全熟悉;(3) 施工流程未考虑周全。(1) 技术员交底清楚,清点所需设备和材料;(2) 根据设备定好仪表架的尺寸,据仪表管的数量均匀布置仪表管卡;(3) 调整表接头的间距,高度一致在允许误差之内。重新布置仪表管的间距,不同型号的仪表的仪表管留有弯制的空间,确保仪表间距均匀。2电缆排列不整齐,有明显交叉。电缆敷设排列不整齐,交叉处理不好。未做好敷设工作的合理规划,敷设次序不正确。(1)电缆施工采用微机辅助管理;(2)电缆敷设时,合理配备人员分段指挥并现场控制质量;(3)电缆敷设时同一路径电缆尽量一批敷设完,敷设时按先长后短,先上后下,先内后外顺序敷设,敷设一根及整理绑扎固定一根.排列应整齐;(4)增加中间验收环节,敷设整理不合格,不能进行下工序施工。对已敷设电缆进行整理,重新绑扎,排列整齐,工艺美观。4直接与元器件连接的电缆未穿金属软管,软管两端连接不紧固等。金属软管连接不美观,个别金属软管过长,且软管两端连接不紧固有脱离现象。(1)与元器件连接的电缆过短,认为无必要用金属软管;(2)用胶布包缠固定、图省事。(1)电缆保护管敷设应到位,原则上金属软管长度不超过0.8m。(2)金属软管两端应固定牢固,避免一段时间后滑下。(3)金属软管两端装上符合要求的合金接头。(4)杜绝电缆裸露现象。(1)电缆软管过长的更换钢管配合金属软管敷设电缆。(2)金属软管连接不牢处进行固定;(3)电缆出现裸露的地方要重新加金属软管。5就地仪表箱接线零乱,标识不全,无盖板。接线不整齐,标识不清,盘柜内线槽盖板残缺不齐接线方案不合理,施工人员工艺水平差,工完料尽和成品保护意识不强。(1)根据盘内设备布置情况制定接线方案,必要时可进行模拟比较确定接线方案;(2)对接线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3)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下班后及时恢复盘柜内设备。 (1)整理好厂家线和二次线;(2)标识不清的更换号头;(3)补齐盖板。6就地接线盒接线后盖板未盖好。就地接线盒盖板未盖好。施工人员对成品的防护意识淡薄。对接线工进行培训,持证上岗;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交底,强调工艺水平。盖好盖板,做到整齐美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7仪表接线零乱、不整齐、不美观。仪表接线零乱不整齐美观。(1)有的仪表带有厂供线;(2)施工人员工艺意识差。(1)对厂供线与二次线以同等对待,厂供线零乱要及时整理;(2)“三交”时特别强调工艺水平,质检员控制施工过程。不符合项进行返工8仪表管敷设管卡不齐全。仪表管敷设管卡不齐全,仪表管个别地方有脱离现象。(1) 图省事,未进行螺栓紧固导致管卡脱离;(2) 交叉作业被损坏脱离(3) 施工人员带有侥幸心理,个别地方少带管卡而不装。(1) 仪表管敷设完对管卡进行重新紧固;(2) 做好成品保护;(3) 加强员工工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工艺巡检制度。补全管卡,固定好管卡9仪表管焊接错口。仪表管焊接错口。(1) 管口对接粗心大意;(2) 焊接变形。不同直径管子的对口焊接,其内径差不宜超过2mm,否则应采用变径管,相同直径的管子对口焊接,不应有错口现象。错口仪表管重新对接,加强对安装人员的责任心教育。10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区域未考虑机务管道的温度;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与信号电缆混放。未做好敷设工作的合理规划, 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敷设。 (1) 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普通型电缆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宜大于500mm,交叉敷设时宜大于500mm;(2)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与信号电缆应分层敷设,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敷设。合理规划,综合考虑,对不符合项重新敷设。11电缆接线电缆二次接线不整齐,标识不清,一个端子单侧接线超过两根。接线方案不合理,施工人员工艺水平差。(1)根据盘内设备布置情况制定接线方案,必要时可进行模拟比较确定接线方案;(2)对接线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3)芯线号头采用内齿软管或异型管热压制作,一面盘内号头长度应一致。(1)标识不清的更换号头;(2)一个端子单侧接线超过两根的增加端子排进行调整。12仪表管敷设管路敷设路径不合理;管路敷设不整齐、美观,交叉严重和拐弯多;成排的管路及支架间距不均匀。施工人员对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作业指导书不了解。(1)管路不应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和有较大震动的地方;(2)油管路离开热表面保温层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严禁平行布置在热表面的上部;(3)测量烟气压力的导管应从取压装置处向上引出,向上高度不宜小于600mm,其连接接头的孔径不应小于导管的内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