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试题库.doc_第1页
热处理工试题库.doc_第2页
热处理工试题库.doc_第3页
热处理工试题库.doc_第4页
热处理工试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操作类员工成长路径应知应会题库热处理助理操作师、操作师应知应会试题一 选择题 1. 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的致密度:。a面心立方晶格为0.74 ,密排六方晶格为 0.68 ;b面心立方晶格为 0.68,密排六方晶格为0.74 ;c两者均为 0 . 74 ; d两者均为 0 . 68 2 体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的每个晶胞中的原子数:。a体心立方晶格为 9 个,密排六方晶格为 17 个;b体心立方晶格为 9 个,密排六方晶格为 6 个,c体心立方晶格为 2 个,密排六方晶格为 17 个d体心立方晶格为 2 个,密排六方晶格为 6 个 3 氮原子和镍原子溶入铁晶格中形成的固溶休类型:。a前者为置换式,后者为间隙式;b前者为间隙式,后者为置换式;c两者均为间隙式;d两者均为置换式4 氮原子溶入铁原子晶格中形成的固溶体类型:。a前者为置换式,后者为间隙式;b前者为间隙式,后者为置换式;c两者均为间隙式;d两者均为置换式5 金属发些同素异构转变时:。a晶格发生变化,显微组织不发生变化;b晶格发生变化,显微组织也发生变化;c晶格不发生变化,显微组织发生变化;d晶格不发生变化,显微组织也不发生变化) 6 钢中的奥氏体和索氏体,从合金结构角度来看:。a奥氏体是固溶体,索氏体是机械混合物;b奥氏体是固溶体,索氏体是金属化合物;c两者都是固溶体;d两者都是机械混合物)7 钢中的珠光体和莱氏体:。a前者为机械混合物,后者为固溶体;b前者为固溶体,后者为机械混合物;c两者都是固溶体;d两者都是机械混合物8 纯铁的晶粒愈细,则:。a强度愈低,塑性愈差; b强度愈低,塑性愈好;c强度愈高,塑性愈差; d强度愈高,塑性愈好9 纯铁结晶内,冷却速度愈快,则:。a过冷度愈大,晶粒愈细; b过冷度愈大,晶粒愈祖;c过冷度愈小,晶粒愈细, d过冷度愈小,晶粒愈粗10 Acm, Accm、和 Arcm三者的关系是:。a Acm = Accm=Arcm ; b Accm Acm Arcm ;c Accm Acm Arcm; d上述关系都不对11 A3、Ac3、Ar3三者的关系是:。a A3 = Ac3 = Ar3 ; b Ac3 A3 Ar3 ;c Ac3 Ar1 ;c Ac1 A1 V 细; dv 片 V 球, v 粗 V 细17 甲、乙两种钢在100倍显微镜下测定出奥氏体晶粒度分别为 3 级和 6 级,故:。a甲钢为本质细晶粒钢,乙钢为本质粗晶粒钢;b甲钢为本质粗晶粒钢,乙钢为本质细晶粒钢;c甲、乙两种钢均为本质粗晶粒钢;d不能判定 18 甲、乙两种钢经 930士10 3 8 小时处理后,于 100 倍显微镜下测定出奥氏体晶粒度分别为 3 级和 6 级故:a甲钢为本质细晶粒钢,乙钢为本质粗晶粒钢;b甲钢为本质粗晶粒钢,乙钢为本质细晶粒钢;c两者均为本质粗晶粒钢;d两者均为本质细晶粒钢 19 在下述条件下,钢在奥氏体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度便愈粗。a原始组织中碳化物弥散愈大,加热温度愈高;b原始组织中碳化物弥散愈大,加热温度愈低;c原始组织中碳化物弥散愈小,加热温度愈高;d原始组织中碳化物弥散愈小,加热温度愈低20 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鼻子”处,孕育期最短,故:。a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好,转变速度最快;b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好,转变速度最慢;c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转变速度最快;d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转变速度最慢21 奥氏体等温形成时,等温温度愈高则:。a孕育期愈短,形成速度愈慢; b孕育期愈短,形成速度愈快;c孕育期愈长,形成速度愈慢; d孕育期愈长,形成速度愈快 22 钢在奥氏体化时,若奥氏体化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则:。a过冷奥氏体愈稳定, C 曲线愈靠左;b过冷奥氏体愈稳定, C 曲线愈靠右;c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 C 曲线愈靠左;d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 C 曲线愈靠右23 与40钢相比,40Cr钢的特点是:。a C 曲线左移, M s点上升; b C 曲线左移, M s点下降;c C 曲线右移, M s点上升; d C 曲线右移, M s点下降24 共析碳钢进行珠光体转变时,原子的扩散情况是:。a Fe 原子扩散, C 原子不扩散; b Fe 原子扩散, C 原子也扩散; c 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扩散; d 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也不扩散 25 珠光体转变时,随着转变温度下降:。a形核率比长大速度增长得快,珠光体团尺寸减小;b形核率比长大速度增长得快,珠光休团尺寸增大;c形核率比长大速度增长得慢,珠光体团尺寸减小;d形核率比长大速度增长得慢,珠光体团尺寸增大 26 共析碳钢的上、下临界冷却速度分别用 V c和 V c表示,欲使奥氏体转变为全部珠光体的条件是( V 表示奥氏体的冷却速度):。a V V c; b V V c; dV V c 27 珠光体的转变温度愈低,则:。a珠光体的片间距愈小,硬度愈高;b珠光体的片间距愈小,硬度愈低;c珠光体的片间距愈大,硬度愈高;d珠光体的片间距愈大,硬度愈低 28 在奥氏体状态下施加拉应力或压应力,对珠光体形成的影响是:。a前者加速珠光体形成,后者减慢珠光体形成;b前者减慢珠光体形成,后者加速珠光体形成;c两者均加速珠光体形成;d两者均减慢珠光体形成29 共析碳钢进行马氏体转变时,原子的扩散情况是:。a Fe 原子扩散, C 原子不扩散;b Fe 原子扩散, C 原子也扩散; c 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扩散; d 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也不扩散30 共析碳钢上、下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 V c和 V c,欲变为马氏体加珠光体的条件是:(用 V 表示奥氏体实际冷却速度)。 a V V c; b V V c ;c V c V V V c31 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 M f表示:。a马氏体达到 100 的温度: b冷却过程所达到的最低温度;c在冷却过程中,马氏体转变不能再进行的温度;d以上说法都不对32 在下述条件下,奥氏体热稳定化现象愈严重,。abcd(等温停留温度愈低,等温停留时间愈长;等温停留温度愈低,等温停留时间愈短;等温停留温度愈高,等温停留时间愈长;等温停留温度愈高,等温停留时间愈短) 33 某钢在淬火后进行冷处理,若淬火后钢件在室温停留的时间愈长,则:。a奥氏体稳定化愈弱,冷处理效果愈好;b奥氏体稳定化愈弱,冷处理效果愈差;c奥氏体稳定化愈强,冷处理效果愈好;d奥氏体稳定化愈强,冷处理效果愈差 34 C 、 Mn 两元素对 M s点的影响规律是:。a C 降低 M s点, Mn 升高 M s点;b C 降低 M s点, Mn 降低 M s 点; c C 升高 M s点, Mn 升高 M s点; dC 升高 M s点, Mn 降低 M s 点35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a马氏体的合金元素含量;b获得马氏体的冷却速度;c马氏体的含碳量;d奥氏体的晶粒度 36 共析碳钢进行贝氏体转变时,原子扩散情况是:。a Fe 原子扩散, C 原子不扩散;b Fe 原子扩散, C 原子也扩散;c 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扩散; dFe 原子不扩散, C 原子也不扩散37 发生贝氏体转变时,如果预先有部分马氏体形成,则对随后的贝氏体转变的影响是:。a促进; b抑制; c无影响; d无规律可循38 上、下贝氏体的机械性能是:。a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b两者均具有很低的强度和韧性;c上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d下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39 VA 、 VM 、和 VP 分别表示奥氏体、马氏休和珠光体的比容,三者的关系是:。 a VA VM VP ; b VM VA VP ; c VP VM VA ; dVM VP VA 40 W 、 Cr 、 V 等元素与碳有较强的亲和力,故:。a阻碍碳从马氏体中析出,减缓马氏体分解;b阻碍碳从马氏体析出,加快马氏体分解;c促进碳从马氏体中析出,减缓马氏体分解;d促进碳从马氏体中析出,加快马氏体分解41 淬火钢回火时,机械性能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a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升高;b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c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升高;d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降低 42 第一类回火脆性的特点是:。a具有可逆性; b只有合金钢才有这种脆性;c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d上述说法都不是第一类回脆的特点43 第二类回火脆性的特点之一是:。a主要在含 Cr 、Ni 等元素的合金钢中出现;b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c具有不可逆性; d上述都不是 44 关于淬火钢回火脆性的可逆性存在下述事实:。a第一类回脆有可逆性,第二类回脆无可逆性;b第一类回脆无可逆性,第二类回脆有可逆性;c两类回脆均无可逆性;d两类辉脆均有可逆性45 把冷塑性变形后的碳钢加热到大约 650 700 保温13小时,随后炉冷或出炉缓冷,这种工艺叫做:。a去应力退火; b再结晶退火;c球化退火; d高温回火46 把铸钢件加热到 500650 保温 24 小时后,随炉缓冷至 200300 出炉空冷,这种工艺叫做:。a再结晶退火; 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 d扩散退火 47 亚共析碳钢扩散退火和完全退火的温度分别选择在:。a bcd A c3 ( 3050);A c3 ( 3050 ) ;A c3 ( 150250 ) ;A c3 ( 150 250) ; A c3 ( 3050 ) ;A c3 ( 150250 ) ;A c3 ( 150 250 ) 。 Ac : + ( 3050 ) 48 正火 T8 钢与完全退火 T8 钢相比:。a前者珠光体更细密,故 b要低些;b前者珠光体更细密,故 b要高些;c前者珠光体更粗大,故 b要低些;d前者珠光体更粗大,故 b要高些 49 纯铁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纯铁熔点 1535 ):。a约614; b约 450 ;c约 650 700 ; d约723 50 塑性变形金属发生再结晶时:a晶格发生变化,显微组织不发生变化;b晶格和显微组织均不发生变化;c晶格和显微组织均发生变化;d晶格不发变化,显微组织发生变化 51 含碳量大于 0 . 9 的退火态过共析钢,随碳含量增加:。a b增加,减小; b b增加,增加;c b减小,减小; d b减小,增加 52 退火态亚共析钢,随碳含量增加:。a HB, b减小,a k增加; b HB, b减小,a k减小;c HB, b增加,a k增加; d HB, b增加,a k减小 53 为消除 42SiMn 等钢由于成分偏析和热加工不当所造成的带状组织,生产上通常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 普通正火; b完全退火;c两次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d两次正火(高温正火普通正火 54 某钢的淬透性为J 40/50,其含义是:。a 15 钢的硬度为 HRC40 ;b 40 钢的硬度为 HRC15 ;c 该钢离试样末端 15 毫米处硬度为 HRC40 ;d 该钢离试样末端 40 毫米处硬度为HRC15 55 45钢在水和油中冷却时,其临界直径分别用 D 0水和D0油,它们的关系是:。 abcd(D 0水D0油;D 0水 D0油; D 0水=D0油;无规律可循) 56 常用盐浴脱氧剂硼砂和钛白粉的作用:。a还原和结渣作用; b还原作用;c还原作用; d结渣作用57 淬火件在水中冷却要经历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和对流阶段。工件在这三个阶段的冷却速度分别用 V 蒸、 V沸、和 V对表示,它们的关系是:。a V 蒸 V沸 V对; b V对 V沸 V 蒸,c V沸 V 蒸V对; d V对 V 蒸 V沸 58 在低温区( 200 300 ),碱浴和硝盐浴的冷却能力与油相比:。a硝盐浴略大于油,碱浴略小于油:b硝盐浴略小干油,碱浴略大于油;c两者均比油大; d两者均比油小 59 某种淬火介质具有良好的冷却特性是因为它存在逆溶性。这种淬火介质是:。a聚醚水溶液; b食盐水溶液;c三硝水溶液; d聚乙烯醇水溶液 60 淬火油一般采用 10 号、20 号、30 号机油,油的号数愈高,则:。a粘度愈大,冷却能力愈高;b粘度愈大,冷却能力愈低;c粘度愈小,冷却能力愈高;d粘度愈小,冷却能力愈低 61 圆柱形小试样淬火冷却至室温时,其表面和心部残留的应力为:。a表面为拉应力,心部为压应力;b表面为压应力,心部为拉应力;c表面和心部均为压应力;d表面和心部均为拉应力 62 把含碳量相同的两个过共析碳钢试样分别加热到 A 区和 A 十 Fe3C区后快速淬火,则前者的淬火组织与后者相比:。a残余奥氏体多,硬度高;b残余奥氏体多,硬度低;c残余奥氏体少,硬度高;d残余奥氏体少,硬度低 63 如果因淬火加热温度不当,产生了过热或过烧,那么。a两者都可返修;b两者都不能返修;c过热可以返修,过烧只有报废d;过热只有报废,过烧可以返修 64 对立方体试样来讲,热应力引起的淬火变形是:。a各面外凸,棱角变尖;b各面外凸,棱角变尖;c各面内凹,棱角变尖;d各面内凹,棱角变圆 65 脱碳钢的复碳处理应采用:。a吸热式可控气氛;b放热式可控气氛;c氨分解气氛;d上述气氛都不行 66 氧一乙炔焰分为中性焰,还原焰和氧化焰三种。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时:。a采用氧化焰,不宜用还原焰;b采用还原焰,不宜用中性焰;c采用中性焰,不宜用氧化焰;d采用氧化焰,不宜用中性焰 67 感应加热时,电流透入深度 为: 。a b cd上述表达式都不对68 感应圈和工件表面间的间隙与加热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间隙大,加热效率高;b间隙大,加热效率低;c间隙大小与加热效率无关;d上述关系都不对68 一般来说,感应器匝数与加热效率的关系是:。a工件直径大,单匝效率高,工件直径小,多匝效率高;b工件直径小,单匝效率高,工件直径大,多匝效率高;c无论工件直径大小,单匝效率高;d无论工件直径大小,多匝效率高 70 把导体装在形导磁体中,高频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分布情况是:。a从导磁体开口一边的导体表面层流过;b均匀分布在整个导体截面上;c分布在导体四周的表面层;d上述说法都不对 71 某钢件要求淬硬层深度为0.5 毫米,应选用的感应加热设备是:。a高频设备; b超音频设备;c中频设备; d工频设备 72 钢在居里点以上和以下的电流透入深度分别称为热透入深度 热和冷透入深度 冷,两者的关系是:。a 热 冷; b 热 冷; c 热 冷; d无规律可循 73 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时,控制碳势有两个基本条件,即。a CO 和 CH4 含量基本恒定, H2含量小于 1 . 5 ;b CO 和 CH4含量基本恒定,H2O含量小于 1 . 5 ;c CO2和CH4含量基本恒定, CO 含量小于 1 . 5;d H2和 CO 含量基本恒定,CH4含量小于 1 . 5 74 在可控气氛渗碳时,下述炉气成分的含量愈高,则碳势愈低:。a CO 和 H20; b H20 和 CO2 ;c CO和 CO2 ; dH2和 CO75 用分段控制法进行滴注式气体渗碳时,在强渗阶段和扩散阶段的煤油滴量控制原则是: 。a两阶段均采用小滴量;b两阶段均采用大滴量; c强渗阶段用较大滴量,扩散阶段用较小滴量;d强渗阶段用较小滴量,扩散阶段用较大滴量 76 氯化锂露点仪的应用范围是:。a可用于碳氮共渗气氛,不能用于渗碳气氛;b可用于渗碳气氛,不能用于碳氮共渗气氛;c渗碳气氛和碳氮共渗气氛均可采用;d渗碳气氛和碳氮共渗气氛均不能采用 77 我国通气式可控气氛渗碳大多采用甲烷和吸热式气氛它们的作用是:。a两者均作为稀释气; b两者作为富化气;c前者作为稀释气,后者作为富化气;d前者作为富化气,后者作为稀释气 78 固体渗碳剂中碳酸钡和焦炭的作用是:。a焦碳产生活性碳原子,碳酸钡作催化剂;b碳酸钡产生活性碳原子,焦炭作催化剂;c两者均作催化剂;d焦炭产生活性原子,碳酸钡作稀释剂 79 为了提高渗碳件的耐磨性,对渗层碳化物的要求是:。a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b均匀分布的块状碳化物;c均匀分布的网状碳化物;d上述要求都不行 80 20钢渗碳淬火和 38CrMoAIA 钢氮化后的硬度分别为:。a HRC6o 64 , HV110120 ;b HRC6064 , HV1000 1200 ;cHRc600 640 , HVl0001200 ; dHRC600640 , HV 110120 ) 81 氮化物形成元素 W、 Mo 等和非氮化物形成元素 Ni 、Si 等对氮化层深度的影响是:。a前者减少氮化层深度,后者增加氮化层深度;b前者增加氮化层深度,后者减少氮化层深度;c两者都增加氮化层深度;d两者都减少氮化层深度82 38CrMoAIA 钢氮化后,氮化层具有高硬度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a形成高硬度的含氮马氏体;b形成高弥散度的 Fe3 ( C , N ) ;c形成高弥散度的合金氮化物;d形成高弥散度的特殊碳化物 83 氧氮化时,常用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为:。a (530 560 l 4 小时; b 930950 4 6 小时;c 900 1050 5 10 小时;d 1050 1100 6 12 小时 84 纯铁在 590 650 氮化后,在该温度下的组织由表向内依次为: 。a; b;c; d85 工件氮化前采用调质作为预备热处理时,调质回火温度对氮化层深度和硬度的影响是,回火温度愈低,则:。a氮化层愈深,硬度愈高; b氮化层愈深,硬度愈低;c氮化层愈浅,硬度愈高; d氮化层愈浅,硬度愈低 86 为测定氮化件的氮化层硬度,可采用:。a维氏硬度计(载荷 l 公斤); b布氏硬度计(载荷3000公斤);c洛氏硬度计(载荷 150 公斤); d上述硬度计都不能用 87 与气体氮化相比,软氮化时活性碳原子的存在对软氮化速度的影响是:。a大大加速; b大大减缓; c无影响; d无规律可循 88 滴注式气体软氮化常用渗剂为:。a煤油; b甲酸胺尿素;c甲醇; d上述都不行 89 软氮化是碳氮共渗过程,其工艺参数和主要渗入元素是:。 a 920 510 小时,碳;b 920 5 10 小时,氮;c 570 23 小时, 碳;d 570 23 小时,氮 90 盐浴渗硼d时,常用渗硼温度和保温时间为:。 a 530 560 l 4 小时; b 930950 46 小时; c 900 1 050 5 10 小时; d1050100612 小时91 某种化学热处理渗层的组织特点是:渗层中的化合物呈针状,其尖端深深插入过渡层。该渗层是:。a渗碳层; b渗铬层;c渗铝层; d渗硼层 92 固体渗铬时,常用渗铬温度和保温时间为:。 a 530 560 l 4 小时;b 930 950 4 6 小时;c 900 1050 5 10 小时; d 1050 1100 6 12 小时 93 固体渗铝时常用渗铝温度和时间为:。a 530 560 l 4 小时;b 730 780 1 2 小时;c 900 1050 5 10 小时;d 1050 1100 612 小时 94 40钢和 4Cr13 钢(两者含碳量均为0.4 左右),按组织分:。a两者均属于亚共析钢;b两者均属于过共析钢;c40钢属于亚共析钢,4Crl3 属于过共析钢;d40钢属于过共析钢,4Crl3 属于亚共析钢95 Fe 、 Mo、 Ti 三种元素的碳化物的稳定性由强至弱排列如下:。a Ti 、 Mo 、 Fe ; b Ti 、 Fe 、 Mo ;c Mo 、 Fe 、 Ti; d Fe 、 Mo 、 Ti 96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97 Cr 和 Mn 两元素对 Fe 的区的影响是:。a两者均封闭区; b两者均开启区; cCr 开启区, Mn 封闭区; dCr 封闭区, Mn 开启区 98 合金调质钢中的硼能显着提高钢的淬透性,其硼含量范围一般为:。 a 0 . 0001 0 . 0004 ; b 0.0010.004 ; c 0.01 0.04 ; d0 .1 0 .4 99 Cr 、 W 、 v 等元素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是:。a使C曲线右移,降低钢的淬透性; b使 C 曲线右移,提高钢的淬透性;c使 C 曲线左移,降低钢的淬透性;d使 C 曲线左移,提高钢的淬透性101 T9A 和 38CrMo1A等牌号中的“ A ”表示:。a含有氢元素; b高级优质钢;c优质钢; d普通钢 101 40CriMoA 钢与 40 钢相比, 40CrNiMoA 钢的特点是:。 a M s点低,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少;b M s点低,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 c M s点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少;d M s点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 102 T8 钢与60钢相比, T8 钢的特点是:。 a M s点低, C 曲线靠左;b M s点低, C 曲线靠右;c M s点高, C 曲线靠左; dM s点高, C 曲线靠右 103 同种调质钢淬透试样与未淬透试样相比,当回火硬度相同时:。 a淬透试样抗拉强度大大提高; b淬透试样抗拉强度大大降低; c未淬透试样屈服极限和冲击韧性明显下降;d未淬透试样屈服极限和冲击韧性明显提高 104 硼钢的预备热处理通常采用:a不完全退火; b完全退火;c退火高温回火; d正火高温回火 105 防白点热处理时,为使氢尽快地扩散逸出钢表面,处理温度应取:。aFe 稳定存在的最高温度;bFe稳定存在的最低温度;c- Fe 稳定存在的最高温度;d- Fe 稳定存在的最低温度 106 弹簧经淬火回火后,为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尤其是疲劳强度),可采用如下方法:。 a表面淬火; b渗碳淬火;c渗硼处理; d喷丸处理 107 轴承钢进行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得到:。a均匀细小的片状珠光体; b均匀细小的索氏体;c均匀细小的屈氏体; d均匀细小球状珠光体 108 用 GCr15 钢制造一般轴承零件其最终热处理采用:。a渗碳淬火; b淬火高温回火;c淬火中温回火; d淬火低温回火 109 用轴承钢 GCr15 制造轴承零件,若在热压成型后有粗大网状碳化物,应采用如下预备热处理方法:。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c完全退火十球化退火; d正火球化退火 110 碳素工具钢( T10A )刃具的最终热处理工艺是:。a淬火(不必回火; b淬火低温回火( l50 200 ) ;c淬火中温回火( 350 450 );d淬火高温回火( 500 650 )111 9SiCr 钢刃具最终热处理时的淬火,回火温度分别为:。 a Ac cm + ( 70 100 ) , 200 250 ; b Ac cm + ( 70 100 ) , 140 180 ; c Ac cm + ( 70 100 ) , 200250;d Ac cm + ( 70 100 ) , 140180 112 低合金工具钢刃具的预备热处理通常采用:。a完全退火; b球化退火;c正火; d扩散退火 113 低合金工具钢刃具的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其淬火退度可选择:。a Ac cm以上 70100 ; b Ac cm以下 70 100 ;c Ac cm以上 70100 ; d Ac cm以下 70 100 114 为消除碳素工具钢刃具的网状碳化物,应将刃具加热到某一温度后进行空冷或以更快而适当方式冷却该加热温度是: 。a Ac cm以下 30 50 ; b Ac cm以上 30 50 ;c Ac cm以上 3050 ; dAc cm以下 30 50 115 W18Cr4V 和 Crl2MoV 这两种钢:。a前者为莱氏体钢,后者为奥氏体型不锈钢;b前者为高速钢,后者为奥氏体型不锈钢;c前者为莱氏体钢,后者为奥氏体型不锈钢;d两者均为莱氏体钢 116 高速钢刀具淬火后若出现晶粒过大,碳化物拖尾,有呈角状趋势或有沿晶界呈网状分布趋势,这种缺陷称为:。a过热; b过烧;c腐蚀; d萘状断口 117 为改变高速钢铸态组织中碳化物的不均匀性,应进行:。a完全退火; b正火;c球化退火; d锻造 118 高速钢 W18Cr4V 的回火工艺参数为:。a 100 200 (一次回火);b 150 200 (三次回火); c 550 570 (三次回火);d 550 570 (一次回火) 119 高速钢(如W18Cr4V)淬火加热温度为: 。aA01+(3050); b Ac cm+(3050);c几乎接近熔化温度; d上述温度都不对120 高速钢蒸汽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为:。 a 150 250 l 2 小时;b 930 950 46 小时;c 530 550l2小时;d上述规范都不对 121 钢的热硬性主要取决于:。a钢的含碳量; b马氏体的含碳量;c残余奥氏体量; d马氏体回火稳定性 122 高速钢 W8Cr4V 的冷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为:。 a 0l 2 小时; b 120150 l2 小时;c(-70 ) (- 80 ) l2 小时; d上述规范都不对 123 热作模具钢的碳含量一般在如下范围:。a 0 .3以下; b 0 . 30 . 6 之间;c 0 . 6 1 . 0 之间; d1.0 以上 124 3Cr2W8V 钢锻造后的预备热处理一般采用:。a完全退火; b不完全退火;c正火; d调质处理 125 不锈钢和含铬较高的合金钢的光亮热处理应采用:。a吸热式可控气氛; b放热式可控气氛;c氨分解气氛; d上述气氛都不行 126 1Cr13 和 4Cr13 这两种不锈钢:。a前者属于亚共析钢,后者属于共析钢;b前者属干亚共析钢,后者属于过共析钢;c前者属于共析钢,后者属于过共析钢;d两者均属于亚共析钢 127 铁素体不锈钢在 400 525 长时加热或停留会产生 475 脆性。对于这种脆性:。a无法消除;b可采用重新在高于 475 加热后快冷消除;c可采用重新在低于 475 加热后快冷消除;d可采用重新在低于 475 加热后慢冷消除 128 铁素体不锈钢在 550 820 长时间加热,会造成钢的脆性,这是由于:。a析出氮化物; b析出碳化物;c出现相; d出现白点 129 3Cr13 和0Cr13 这两种钢分别属于:。a马氏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b铁素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c铁素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d马氏体型不锈钢,马氏体型不锈钢 130 ZGMn13 和 1Crl8Ni9 这两种钢:。a前者为奥氏体型不诱钢,后者为马氏休型不锈钢;b前者为耐磨钢,后者为奥氏体型不锈钢;c前者为耐磨钢,后者为马氏体型不锈钢;d两者均为奥氏体型不锈钢 131 将 1Cr18Ni9Ti 奥氏体型不锈钢加热到 550 950 保温 26 小时后空冷,这种工艺叫:。a奥氏体化; b固溶处理;c稳定化处理; d上述说法都不对 132 3Cr2W8 和 4Cr10Si2Mo 这两种钢按用途分:。a前者为工具钢,后者为耐热钢;b前者为耐热钢,后者为工具钢;c两者均为工具钢;d两者均为结构钢 133 将高锰钢( ZGMn13 )加热到 l0601100 保温后于 40 左右水中快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法叫做:。a奥氏体化; b稳定化处理;c固溶处理; d水韧处理 134 根据冷却速度对铸铁石墨化的影响:。a金属模铸件易得到白口,砂模铸件易得到灰口;b金属模铸件易得到灰口,砂模铸件易得到白口;c薄壁铸件易得到灰口,厚壁铸件易得到白口;d上述说法都不对 135 为消除灰口铸铁中较多的自由渗碳体,以便切削加工,可采用。a低温石墨化退火; b高温石墨化退火;c再结晶退火; d去应力退火 136 为促进铸铁石墨化,可采用下述方法:。a提加 C 、Si 含量,提高冷却速度;b增加 C 、Si 含量,降低冷却速度;c降低 C 、Si 含量,提高冷却速度;d降低 C 、Si 含量,降低冷却速度 137 灰口铸铁石墨化时,如果第一阶段全部石墨化,第二阶段完全抑制石墨化,则获得的组织为:。a白口铸铁; b麻口铸铁;c珠光体灰口铸铁; d铁素体灰口铸铁 138 碳、硅、硫三元素对铸铁石墨化的影响是:。a碳促进石墨化,硅、硫抑制石墨化;b碳、硅、硫均促进石墨化;c碳、硅,硫均抑制石墨化;d上述说法都不对 139 灰口铸铁中的片状石墨由下述方式获得:。a由白口铸铁经高温回火获得;b由白口铸铁经低温回火获得;c直接从液体中结晶而得;d上述说法都不对 140 灰口铸铁热处理可达到如下目的:。a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状;b只改变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形状;c只改变石墨形状,不能改变基体组织;d上述说法都不对 141 灰口铸铁正火后获得的基体组织为:。a铁素体; b珠光体;c珠光体渗碳体; d贝氏体 142 黑心可锻铸铁是白口铸铁在下述介质中经长时间石墨化退火获得的:。a中性介质; b氧化性介质;c还原性介质; d任何介质均可 143 白心可锻铸铁是白口铸铁在下述介质中经长时间石墨化退火获得的:。a中性介质; b氧化性介质;c还原性介质; d任何介质中均可 144 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由下述方式获得:。a由白口铸铁经高温退火从渗碳体分解而得;b直接从液体中结晶而得;c由灰口铸铁经锻造而得;d上述说法都不对 145 球墨铸铁中的石墨由下述方式获得:。a由白口铸铁经高温退火获得;b由白口铸铁经低温退火获得;c直接从液体结晶而得;d上述方法都不对 146 可锻铸铁应理解为:。a锻造成型的铸铁;b可以锻造的铸铁;c具有较高塑性和韧性的铸铁;d上述说法都不行 147 生产球墨铸铁件,在浇注前往铁水中加入: ( A )一定量镁,稀土镁合金或稀土元素, ( B ) 0 . 6 。 8 肠的硅铁。它们的作用是。 a ( A )作球化剂, ( B )作孕育剂; b ( A )作孕育剂, ( B )作球化剂; c ( A )、( B )均作球化剂; d ( A )、( B )均作孕育剂 148 球墨铸铁热处理的作用是:。a只能改变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形状和分布;b不能改变基体组织,只能改变石墨形状和分布;c两者均可改变;d两者均无法改变 149 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如下基体组织:。a马氏体; b大量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c上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马氏体;d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马氏体 150 下述几种变形铝合金系中属于超硬铝合金的是:。 a Al Mn 系和 AIMg 系;b AlCuMg 系;c AlCu MgZn系; dAlMgSiCu系151 下述几种变形铝合金系中属于锻造铝合金的是:。 a Al Mn 系和 AIMg 系;b AlCuMg 系;c AlCu MgZn系;d AlMgSiCu系152 下述变形铝合金中属于防锈铝合金是:a Al Mn 系和 AIMg 系; b AlCuMg 系;c AlCu MgZn系; dAlMgSiCu系153 铝合金( AlCu )的时效过程为:。a溶质原子富集区;b溶质原子富集区;c溶质原子富集区;d溶质原子富集区 154 把经淬火时效的铝合金,迅速加热到 200 300 或略高一些的温度,保温 2 3 分钟,在清水中冷却,使其恢复到淬火状态,这种工艺叫做:。a低温回火; b再结晶退火;c回归处理; d稳定化回火155 硬铝淬火时效后的强度,硬度和塑性与刚淬火后的相比:。a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降低;b强度,硬度降低,塑性提高;c强度,硬度和塑性均提高;d强度,硬度和塑性均降低 156 与变形铝合金相比,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特点是:。a淬火加热温度要高,淬火后均采用自然时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