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一、补钾公式:血钾正常范围:血清钾3.55.5 mmol/l 尿钾 25-125 mmol/24小时(期望值实测值)体重(kg)0.3/1.34 得到的数值就是所需10% kcl的毫升数补钾换算:每克kcl=13.4mmol/l. 即20mmol/l kcl=10%kcl 15ml 临床补钾:常按10%氯化钾每日13ml(100300mg)/kg补充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1、补钾的注意事项 一、口服安全,凡能口服者应不用或少用静脉途径补钾。 二、对无尿和少尿的病人不补钾,应先恢复血容量和促使排尿,待尿量超过30ml/h后,才能经静脉补钾。 3、静脉补钾,每500ml液体中含钾不超过1.5g、成人滴速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绝对禁止将10%氯化钾作静脉推注。 三、总量要控制,每天补钾要准确计算,对一般禁食病人无其他额外损失时,10%氯化钾30ml为宜。四、严重缺钾者,不宜超过68克/天。五、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尿量是最重要的。 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尿畅补钾(尿量30ml/h以上)2、血钾接近正常以后补钾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口服10%的 KCL溶液吸收好,而且安全,所以低钾患者能够口服补钾的尽量选择口服!口服补钾:10的KCL,每次10ml,每日34次。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20-30ml tid。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KCL慢。 对于口服补钾的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口服补钾不会引起高钾血症,所以口服补钾同样要注意监测血钾。二、补钠公式 血钠正常范围: 135145mmol/L 钠盐摄入量:712g/d 尿钠量:正常成人7090mmol/24h,约合氯化钠4.15.3g。如果尿Na+34.19mmol/L或缺如,示体内缺Na+ 补钠: 一般在Na+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四、补铁计算 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贮存铁量 mg 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 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 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 五、电解质补充计算 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 0.6 (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0.6 克数 克数=- 1g电解质所含mmonl数六、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七、药物输液速度计算 (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 液体量(ml) 滴速(gtt/min) 时间(h) 500 30 4 500 40 3 500 60 2(2)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八、肌酐清除率计算 (1)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 g)/72Scr(mg/dl) 或 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0.85 (2)简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1.154(年龄)-0.203(0.742女性) 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九、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 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 7 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头额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 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 阴1) 93双下肢 95+1=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 46-(12-年龄)十、血气分析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45属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碱中毒。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十一、糖尿病饮食计算 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 劳动强度 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千卡/公斤) 卧床休息 2025 152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农机专利技术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报告
- 2025-2030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运营模式与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童装服装购销合同范本
- 单亲家庭法律支持-洞察及研究
- 简易商铺装修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修灶台
- 仿生泵腔设计-洞察及研究
- 房地产项目物业管理系统采购合同
- 2025年企业战略规划策划与顾问服务合同
- 2025版房地产开发项目欠款结算合同范本十
- 2025年高速公路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带演练脚本可直接使用)
- 2025年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游泳培训招生讲解
-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模板
- 药事管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电网储能行业盈利模式与投资方向可行性报告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解读
- 无废工厂宣传课件
- 产科护理SBAR交班模式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