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招标书.doc_第1页
设备招标书.doc_第2页
设备招标书.doc_第3页
设备招标书.doc_第4页
设备招标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招标设备技术要求1. 标书编号:2. 设备名称:*渗碳热处理生产线3. 数量: 壹 条4. 交货期:合同生效后6个月5. 设备用途及基本要求:5.1 设备组成:密封式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2台、清洗机1台、回火炉2台、装卸料及备料系统1套及温度和氧碳势监测控制系统(详见附表1);5.2 加工零件: *齿轮及轴等;5.3 渗碳层ECD:0.41.0mm5.4 加工零件材质:19CrNi5, 16CrNi4, 16MnCr5, SAE4320, SAE8620H, 20CrMnTi 等5.5 设备基本要求:能够适应长期、稳定、可靠的生产需求,满足工艺要求。设备的节能效果好。5.6 设备工作环境: 电气: 单相:220V 50Hz, 三相:380V 10% 50Hz 自来水压力: 12 bar 压缩空气: 46 bar 环境温度: -5406. 设备要求及主要规格参数6.1 密封式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6.1.1 设备设计制造应符合ISO国际标准。 渗碳气氛(指碳氢有机介质)的系统设计、控制等,应符合我国的安全要求和环保标准及相关规定。6.1.2 设备所有零部件和各种仪表的计量单位应全部采用国际单位(SI)标准。6.1.3 技术参数6.1.3.1 数量:26.1.3.2 装炉量:1200(毛重,工件净重:800)6.1.3.3 使用温度:7509506.1.3.4 最高炉温:9506.1.3.5 有效加热区内炉温均匀性:5 6.1.3.6 炉壁外表面温升:506.1.3.7 加热方式:电加热6.1.3.8 碳势精度(w)%:0.056.1.3.9 淬火油温度范围:601306.1.3.10 淬火油槽容积:7.0m36.1.4 密封式箱式可控气氛多用炉结构及要求:6.1.4.1 炉型:双室单门进出式6.1.4.2 加热保护气氛:氮气+工业甲醇6.1.4.3 富化气:丙烷6.1.4.4 安全保护气氛:氮气6.1.4.5 火帘保护气氛:液化石油气6.1.4.6 炉体由密封的加热室(后室)和淬火室(前室)组成。6.1.5 加热室6.1.5.1 加热室加热元件采用气密性电热辐射管,布局合理,保证炉温气氛均匀。管体材料选用高镍铬耐热合金,保用期不少于1年; 6.1.5.2 加热室内装置耐热高镍铬合金制造的循环风扇(选用进口产品),并配置有效冷却方式以保证风扇正常工作;6.1.5.3 加热室炉衬采用国外进口抗渗砖。炉衬材料的耐火度1500。耐火及保温材料选用Morgan或同等质量产品;6.1.5.4 炉底导轨、炉内导流马弗应选用优质碳化硅制品;6.1.5.5 中炉门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6.1.5.6 多用炉加热室带有人工进行的温度检测管口、定碳装置。6.1.5.7 气氛介质供应管路须配置原装进口控制元件,如电磁阀、调节阀、流量计。6.1.6 淬火室6.1.6.1 淬火室充有安全保护氮气,确保工件的输送、淬火、缓冷的过程完全在保护气氛下进行;6.1.6.2 前炉门与炉体有良好的密封性,无气体泄漏,并有压紧机构;6.1.6.3 淬火室的侧壁和顶部设置冷却系统,循环冷却介质采用风冷式装置冷却;6.1.6.4 淬火室有排气装置,前炉门下有火帘。均配置自动点火装置和火焰监测装置。自动点火器和火焰监测系统选用品牌Honeywell / Fireye、或同等质量进口产品;6.1.6.5 淬火室设置有装料机构、双工位淬火升降台,下部为淬火油槽。6.1.6.6 淬火油槽采用电加热器,配置淬火油液位监视与报警系统、搅拌系统、温度监测系统、淬火油冷却循环系统;炉外设置淬火油添加装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6.1.6.7 淬火油搅拌系统采用双速电机驱动,并实现搅拌速度、搅拌方向的控制。6.1.6.8 淬火油冷却采用风冷式装置;油循环管路应设置油过滤器;6.1.6.9 淬火室配置(火帘)烟气导流、引风排出装置,且保证排出气符合环保要求。6.1.7 机械传动系统6.1.7.1 多用炉的机械传动机构应安全可靠、运行稳定、动作准确,并配置手动控制装置;6.1.7.2 机械传动动作(炉门关启、料盘的传输)在炉外具有显著的、限位指示装置,方便现场操作、监控;6.1.8 控制系统:6.1.8.1 加热室的电加热控制采用可控硅调功器,可控硅选用AEG、Euro、希曼顿或同等品质的;6.1.8.2 加热室的炉温和淬火油温通过K分度热电偶测量。多用炉炉温控制、记录、超温报警三只热电偶分别独立设置控制;6.1.8.3 加热室炉温控制采用智能型PID连续调节模式。现场温度显示和调节(含淬火油温)采用智能型PID数显调节仪(选用:Honeywell, Euro, Siemens)。6.1.8.4 多用炉控制系统能实时记录炉温、淬火油温和碳势。6.1.8.5 采用ZrO2氧探头对渗碳气氛进行碳势测量、监控。氧探头应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1s)、灵敏度高(选用Honeywell, Marathon、EURO等产品);保用期不得少于2年;6.1.8.6 渗碳气氛应实现碳势自动控制;6.1.8.7 多用炉配置炉压检测与显示装置、炉压调控系统,确保工艺过程中保持正压;6.1.8.8 气氛监控系统应能够满足实现渗碳(N2+甲醇+丙烷)、碳氮共渗(另加入NH3);6.1.8.9 控制系统应能够实现各热处理工序、各机械动作、各工艺参数的自动协调控制,工艺生产实现计算机动态自动控制,具有工艺的再现性、连续性;6.1.8.10 所有电气控制元件和仪表选用国际品牌Honeywell、Euro,Siemens, Omron等;6.1.8.11 控制系统的上位机应配置实用功能,如:气氛计算、渗碳材料合金系数计算、国内外常用渗碳金属材料数据库。并实现工艺过程的模拟仿真和实时工艺过程显示,并可总览形式显示模拟仿真的、实时的各工艺温度和碳势的状况;6.1.8.12 控制系统的渗碳工艺应包含有常规渗碳(碳氮共渗)工艺、修正渗碳(即复碳)工艺和保护气氛热处理(淬火、正火);6.1.9 安全系统:6.1.9.1 多用炉应具有高密封性;6.1.9.2 淬火室结构防爆,室内不应有易存气的死角,淬火室顶部设置有防爆装置;6.1.9.3 淬火室炉门排气管口应设置有气体引火器和火焰监测装置。排气口未点燃时,炉内传送机构不能工作,工件不能进入淬火室;6.1.9.4 淬火室炉门与火帘火焰监测系统安全联动,当炉门火帘未点燃时,炉门不能开启;6.1.9.5 在多用炉加热室温度高于750,且完成氮气安全吹扫、排除炉内氧气后,碳氢有机介质才能够进入炉内。6.1.9.6 配置安全氮气自动供应装置。 当多用炉出现异常(如停电等)/或炉温低于750时,系统切断碳氢有机物(甲醇和丙烷)的供应,同时安全氮气应立即自动供应、对炉子进行安全吹扫,氮气流量可以现场显示,且系统进行声光报警;在安全吹扫完成,所有条件均满足渗碳气氛的建立时,碳氢有机物(甲醇和丙烷)的供应必须经相关操作人员确认、手动操作复位后,才能够重新实施供应;6.1.9.7 任何安全切断阀门均设置在安全区域,且易于操作的;6.1.9.8 加热室热电偶断开或温度超过工艺规定时,实现自动停止加热并报警;6.1.9.9 生产现场和工艺过程中任何潜在的危险,应有明确的标识和报警设置;全线及控制系统应配置完善的报警系统,实现声光报警;6.2 清洗机6.2.1 功能要求:实现对淬火工件进行热液浸泡、振动清洗、清水喷淋和烘干,有效清除淬火工件表面残油、残渣等附着物。6.2.2 技术参数6.2.2.1 数量:16.2.2.2 清洗液温度:60906.2.2.3 加热方式:电加热6.2.2.4 清洗剂:碱性6.2.2.5 装载量:1200Kg(毛重,工件净重:800)6.2.3 结构及技术要求6.2.3.1 结构类型:双液单门进出型清洗机6.2.3.2 清洗机的机械传动机构动作准确、可靠平稳;内部配置工件升降台; 6.2.3.3 工件清洗过程实现热液浸泡、振动;6.2.3.4 清洗机配置有清洗液加热和温度监控,加热元件采用管式电加热器。温度显示采用智能显示仪表,由接触器实现加热控制,控制组件选用Honeywell或Euro、ABB;6.2.3.5 具有液位指示、液位报警,并实现自动加水功能;6.2.3.6 清水喷淋过程应采用高压喷淋,同时通过多组喷淋头,保证工件表面喷淋均匀、干净;6.2.3.7 可实现清洗液、喷淋清水的循环过滤、油水分离,使清洗液达到标准要求且能反复使用;6.2.3.8 烘干系统采用热风烘干,配置管式电加热器、风扇电机;6.2.3.9 控制系统应具有自动方式/手动方式的选择切换,并可在操作面板实现清洗设定控制功能(如清洗液温度、清洗时间、喷淋时间、烘干时间);6.2.3.10 清洗机应具有装卸料提示声光报警系统。6.3 回火炉6.3.1 工作参数6.3.1.1 数量: 低温回火炉:1台套 保护气氛高温回火炉:1台套6.3.1.2 温度范围: 低温回火炉: 150450 保护气氛高温回火炉: 1506506.3.1.3 温度均匀性:56.3.1.4 炉壁外表面温升:506.3.1.5 加热方式:电加热6.3.1.6 装载量:1200(毛重,工件净重:800)6.3.2 低温回火炉结构要求及控制系统要求:6.3.2.1 采用单门进出型、强制对流箱式低温回火炉,配置炉气循环装置和温度控制系统,可实现工件渗碳清洗后的低温回火,以获得工件最终的机械性能要求;6.3.2.2 炉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密封性;6.3.2.3 炉内耐火材料(侧壁、炉顶)选用优质耐火陶瓷纤维或隔热填充材料,如耐火纤维选用Morgan公司或同等质量产品;6.3.2.4 单工位加热室,炉底配置进出料辊道。辊道应保证长期使用中不变形,运行稳定可靠、动作准确。6.3.2.5 炉内应装置有气氛循环风扇,确保炉温均匀,扇叶及电机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开裂;6.3.2.6 加热元件宜采用管状电加热器,且布局合理;6.3.2.7 回火炉温度由热电偶检测,由智能PID调节器(选用Siemens、Euro)实现连续调节控制,其允许误差1.5; 6.3.2.8 回火炉发生故障,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报警;6.3.2.9 回火炉应具有温度、时间的设定和记录功能。6.3.2.10 回火炉应具有装、卸料提示声光报警系统。6.3.3 高温回火炉结构要求和控制系统要求:6.3.3.1 采用单门进出型、强制对流箱式高温回火炉,配置炉气循环装置和温度控制系统,可实现工件渗碳清洗后的低温回火、保护气氛(氮气)下的高温回火、软氮化、渗碳前的预处理;6.3.3.2 炉体结构具有一定的气密性;炉门与炉体设计密封,并有压紧机构;6.3.3.3 高温回火炉炉室配置炉气排放口,并配置自动点火、火焰监测系统,同时,配置烟气导流、排放装置;6.3.3.4 炉内耐火材料(侧壁、炉顶)选用优质耐火陶瓷纤维或隔热填充材料,如耐火纤维选用Morgan公司或同等质量产品; 6.3.3.5 单工位加热室,炉底配置进出料辊道。辊道采用高合金耐热材料,保证长期使用中不变形,运行稳定可靠、动作准确。6.3.3.6 炉内顶部应装置有耐热高镍铬合金制造的气氛循环风扇,扇叶及电机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开裂;6.3.3.7 加热元件宜采用管状电加热器,加热室的加热控制采用可控硅调功器实现,可控硅选用AEG、Euro、希曼顿;6.3.3.8 回火炉温度由热电偶检测,由智能PID调节器(选用Siemens、Euro)实现连续调节控制,其允许误差1.5; 6.3.3.9 回火炉发生故障,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报警;6.3.3.10 回火炉应具有温度、时间的设定和记录功能。6.3.3.11 回火炉应具有装、卸料提示声光报警系统。6.3.3.12 高温回火炉配置可进行软氮化工艺的装置:气体供给和开环控制、流量计等等装置;6.4 装卸料系统6.4.1 功能要求:用于工件在料盘中进出多用炉、清洗机、回火炉,以及工件在工艺设备间的转运,具有装、卸料架的功能。6.4.2 工作参数: 装载量:1200Kg(毛重,工件净重:800)6.4.3 结构要求:6.4.3.1 该系统应包含装卸料小车、备料台、备料升降台、及其控制系统;6.4.3.2 装料车运行平稳可靠、定位准确;6.4.3.2 装料车具有定位指示、限位装置;6.4.3.4 配置有工件备料机械系统(备料台及备料升降台)和控制系统;6.4.3.6 供方依据买方提供的工件尺寸、形状,配置适合工件的料盘,由Fe-Cr-Ni合金(如0Cr25Ni20)制作;7. 技术文件7.1 供方提供生产线设备平面布置图、设备基础图、辅助设备(工艺气体储罐等)的布置图。图中应标注合同设备位置、工艺气体/能源(水、电、气)的接口点(规格、用量等技术要求);7.2 供方提供设备使用说明书,包含调试说明,使用说明,操作说明,设备安装说明,维修资料等;7.3 供方提供设备采用的标准,技术规范及合格证(合格证随设备发出);7.4 提供传动系统图,电气原理图,控制程序系统图,液压/气动系统图、可控气氛系统图。7.5 供方提供热处理炉的系统参数,及其它控制参数,如PLC参数;7.6 供方提供生产线设备易损件清单及生产厂家明细。提供一份完整进口元件清单,所有进口元件带一份中或英文说明书;7.7 供方应在30天内提供7.1技术文件、工件工装图和同型号设备参考说明书,合同设备详细技术文件随设备附2套;7.8 生产线控制系统全部软件应由供方提供备份硬盘。8. 生产线设备预验收、安装、调试与验收、人员培训 8.1 设备预验收: 设备预验收在供方生产地进行。由买方派出4人到设备生产地进行为期1周设备预验收,买方自理交通费和住宿费用,其他费用由供方承担。预验收项目如下:8.1.1 检查供方制造合同设备是否符合规定的内容,及制造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和相关标准;8.1.2 外观检查:无明显掉漆、疤痕等。8.1.3 材质检查:所用材料符合图纸设计要求。8.1.4 焊接检查:所有焊接部件应牢固、平整、去除焊渣。8.1.5 尺寸检查:与图纸要求一致。检查所有机械装置及功能。8.1.6 制造工艺过程及质量控制检查:所有进口件和采购件实物,及质量记录;设备制造各工序质量记录。8.1.7 检查买方所要求的技术文件的完整性。8.1.8 进行设备出厂前可以进行的设备功能和性能、安全保护、环保检查。8.2 设备安装、调试8.2.1 供应方应派遣有丰富经验的、精明强干的安装人员和调试工程师进行生产线设备的安装、调试,费用由供方负责;8.2.2 买方应要求派出相关人员,协助供方的安装人员的工作;8.2.3 供方安装人员首先应确定设备基础、相关辅助设施的验证,从而保证设备安装的安全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8.2.4 供方负责安装热电偶、氧探头及其连接线;8.2.5 供方负责安装设备与控制柜连接电缆和信号线;8.2.6 供方调试工程师应对生产线合同设备的动作、功能和电气信号等进行全面调试,保证设备达到工艺要求。设备调试分为冷态调试和热态调试(含负荷调试);8.2.7 供方调试人员负责热处理炉的烘炉,并对买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8.2.8 供方应根据买方提供的工件试样12种,编制典型工艺程序,进行典型零件热处理。8.2.9 设备安装后,由供方全面负责所有生产线合同设备的调试,并保证在45天内满足正常生产条件下的试生产;8.3 设备验收 合同设备的最终验收包含:设备最终验收、设备的工艺性验收。合同设备最终验收在买方设备安装地进行。8.3.1 热处理设备主体检测、最终验收合同设备进入买方指定安装地点、安装完毕后,买方依据预验收项目和以下各项进行生产线合同设备验收:8.3.1.1. 额定功率的检测;8.3.1.2. 空炉能耗的检测;8.3.1.3. 炉温均匀度的检测 8.3.1.4. 炉子表面温升的检测;8.3.1.5. 淬火油温升检测:在一个淬火周期后,油温应能达到原来的温度;8.3.1.6. 密封性泄漏检测:多用炉炉体、各种流体管路系统、气/油缸、各槽体;8.3.1.7. 碳势检测精度、渗碳试样均匀度检测(9点测试法);8.3.1.8. 设备运动机构运转或动作情况的冷态、热态检验;8.3.1.9. 检查控制系统软硬件以及设备所带备件种类和数量是否齐全,以及检查供方按合同规定所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8.3.1.10. 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检查。8.3.2 多用炉渗碳产品质量的验收 供方依据买方提供的工件试样(3类12种型号)及技术要求,编制典型工艺流程,进行典型零件热处理。抽检试样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8.3.2.1 渗碳层均匀性: 0.1mm (渗碳硬化层:0.21.0mm); 10%*渗碳层(渗碳硬化层1.0mm) 8.3.2.2 同一工件表面硬度偏差 HRC1.0,同炉同类工件表面硬度偏差 HRC1.5不同炉次工件表面硬度偏差 HRC1.5。8.3.2.3 金相组织(按HB5492): 碳化物级别 3级 马氏体级别 3级 残余奥氏体 3级8.3.2.4 内氧化0.02mm8.3.2.5 工件经过渗碳,并经供方推荐淬火油淬火后,其表面无氧化无脱碳。8.4 人员培训8.4.1 供方应向买方提供免费培训,培训人员包括机械、电气、维修人员、生产工艺、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 8.4.2 培训内容包括:合同设备的机械原理,电器/电气原理,工艺原理,设备操作规范,运行和维护注意事项,工艺过程中潜在失效和缺陷。9. 生产线设备保修 9.1 设备终验收合格后,设备机械部分保修期1年,电气部分保修期1年;9.2 保修期内若出现设备故障,供方应接到通知后2天内到达用户;9.3 供方提供生产线合同设备保修期后运行一年内所需的备件,并提供备件(易损件)详细清单,且标明厂家、型号和规格;9.4 在保修期后,买方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