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筛选04-地球上的水.doc_第1页
新题筛选04-地球上的水.doc_第2页
新题筛选04-地球上的水.doc_第3页
新题筛选04-地球上的水.doc_第4页
新题筛选04-地球上的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读沿20W所作的海洋剖面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4-6题。4. 图中四点,盐度最低的是A. B. C. D. 5. 点盐度比同一深度南北两侧高的主要原因是A. 地处副热带海区,蒸发旺盛 B. 地处海盆,盐类物质下沉C. 受地中海底层海水外流影响 D. 受红海底层海水外流影响6. 下列洋流中流经该剖面表层的是A. 阿拉斯加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加利福尼亚寒流【山西省忻州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27.(16分)读下图,回答问题。(1)说明L1河的河流特征。(6分)(2)分析L2河段流域春末多融雪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3)甲国图示区域农民常在瓜田地里放砂石,简要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答案】27.(16分)(1)内流河,河流短小(流程短);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夏汛;有结冰期(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2)冬春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受地形抬升,多降水,形成深厚的降雪(2分);春末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融雪洪水(2分)(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大土壤日温差;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每点2分,共6分)(湖北省武穴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如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13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A涨急时刻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C落急时刻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14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在原地不动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浙江余杭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右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1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补给1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读“我国西北部分山脉1550年1700年冰川与现有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回答4-5题。(2011保定一中第四次月考)4. 图中所列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小的是A. 阿尔泰山 B. 天山C. 祁连山 D. 昆仑山(2011保定一中第四次月考)5. 天山的冰川主要分布区及其水汽来源分别是 A. 南坡、大西洋和北冰洋 B. 南坡、太平洋和印度洋 C. 北坡、大西洋和北冰洋 D. 北坡、太平洋和印度洋刘文迁(湖北荆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读某河流径流特征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示意图(、 、 符号表示不同的河流补给类型),回答14-15题。14该河流 A径流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河水稳定补给地下潜水C冬季封冻断流 D以雨水补给为主15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315题。13读图可知,地下水位下降的形状呈 A竖井状 B同心圆状 C漏斗状 D簸萁状14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蒸发强烈 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 A B C D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下降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 B地面沉降属于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C地面沉降将对地表建筑物不会产生危害 D科学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资源是防治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答案】13C 14B 15D【解析】该组题目是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为情境,考查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面沉降的治理等内容。第13题,读图可知,地下水水位等值线有两个闭合中心,地下水位由中心最深,向四周呈放射状变浅,呈漏斗状。第14题,蒸发强烈导致地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传统农业过于粗放,过度的开采地下水,灌溉的各个环节均造成水的浪费。植被覆盖率高有助于增加下渗。循环经济是一种节水的经济。故选B。第15题,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下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地面沉降属于一种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将对地表建筑物产生严重危害。故选D。下图为“树枝状排水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等高线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1-2-3-4-5-6-7 B7-6-5-4-3-2-1 C1-3-2-7-4-5-6 D7-1-6-2-5-3-4 10.图示树枝状排水系统的作用,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加快地表径流 B减缓地表径流 C增加下渗 D减缓下渗11.该排水系统比较适宜的地区是A高山地区 B植被茂密的地区 C坡度较大的地区 D坡度较缓且降水较为集中【答案】 9.B 10.A 11.D【解析】 该题组是以排水系统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水从高处向低处流9题选B,树枝状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加快地表径流减少下渗(不是减缓)防止滑坡,此系统肯定建在降水较多但排水不易的缓坡上,因此10选A, 11选D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56题。5两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为()A断层 B裂谷C背斜 D向斜解析:从两河流的流向基本相似看,两河流经的是断层处。答案:A6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修建公路应尽量减小坡度,缩短距离,沿等高线修建,等高线遇河谷应向地势高处凸,综合分析可知乙方案最合理。答案:B14山东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分)(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4分)A甲 B乙C丙 D. 丁(2)经过实地考察,指出影响河流流速的因素有哪些。(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水库和大坝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乙地区水流落差大,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作用明显,因此既能看到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地貌,又能看到河流堆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第(2)题,影响河流流速的因素包括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流域的地形、植被覆盖率、河流的宽度、河床的落差与摩擦力等。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B(2)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宽度、河床的落差与摩擦力、河流的含沙量、流域的地形、流域的植被覆盖率等。15(12分)(2010扬州5月)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M、N是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甲坡的是_曲线。夏季甲、乙两坡面海拔400m800m处气温较低的是_,简述该坡面气温低的原因。_(2)简述赣江上游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鄱阳湖产生的影响。_(3)分析台湾西部布袋盐场晒盐的有利区位因素。_(4)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区位条件。_解析:本题考查了武夷山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河流流域发展与湖泊关系、台湾发展盐业的有利条件、海西经济区的区位条件等重要知识;对锻炼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有很大帮助。(1)冬季武夷山西北坡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而气温低于东南坡,故N表示甲坡;而夏季乙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因多雨而气温较低。(2)赣江注入鄱阳湖,上游(地形为山区丘陵)过度发展种植业,一方面会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使水质变坏,从而影响鄱阳湖。(3)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部平原,同时,受台湾山脉影响,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相对较少。(4)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等)两方面分析。答案:(1)N乙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2)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塞,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3)台湾西部有平坦开阔的海滩;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有利于海水蒸发。(4)气候优越,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或产品易进入港、台地区和国际市场)。27下图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10分)(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_。(4分)(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6分)【解析】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可知,引水明渠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即易发生水污染。水源地周围发展的产业必须是无污染的。乙地位于中纬度半湿润地区,降水偏少是缺水的自然原因,而且由于工业和城市发展需水量大增造成水资源更加紧张,解决此问题关键措施是节水,然后是调水、收集雨水,因为靠近海洋,可以考虑海水淡化等措施。【答案】(1)严格限制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2)节约用水;改革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地区寻找水源),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132题。(双选)材料一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二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12) 31图示黄河河段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 C含沙量少 D有凌汛现象32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A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B消除城乡差别 C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D优化产业结构【答案】31B D 32C D【解析】在黄河入海口附近有很多分叉,这不是黄河的支流,黄河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因此其汛期也主要出现在7、8月份,通过黄河三角洲的综合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