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1)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如果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语言具有情感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语言具有认识性、实效性和情感功能。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人沟通、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克拉申也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也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听说考试就怕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三、情感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再者,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一)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创新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浅谈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2)(二)开发情感资源,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1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功能,巧妙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以往的英语教学从教材编写到教学方法都过多地关注英语学科的“知识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情感变化更是少有问津。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力求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学A Birthday Party一课时,为了导入新课,我提问学生:Is today your birthday?hose birthday is today?过了一会儿,一位男生很腼腆地站了起来。我对他说:Great!Happy Birthday!Heres a little present for you(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小礼品)他说,Thank you接着我对同学们说:Boys and girls,what can we do for him now?有的同学建议搞一个party,有的同学提议为他唱生日歌。我表示赞同,说Good idea 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于是,师生唱起了生日歌。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我也自然导入了新课:Today is also Toms birthday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and try to find out whats happening at his birthday party相信那位过生日的学生一定会永远记住这节特别的英语课。2 利用情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乐学”。例如,在课堂上讲到be going to do这个结构时,我用hat are you going to dobe in the future?这个句式让学生自由交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一边纷纷表达自己的理想,一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他们中有的要成为教师,有的要当侦探,有的想当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与关爱。我也给学生激励、鞭策、指导和建议,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到“我爱学”。(三)情感教学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以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增加词汇量和语言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其次,我设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理。初学者往往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尝试。此时,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向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并将老师的真切期望和热情鼓励转化为自爱、自尊、自信。我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设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也注意结合含有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的课文进行情感教育。如有关Albert Einstein,Edison等伟人、名人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学习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冒险和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及顽强拼搏的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选用含有情感态度内容的英语例句,如一些英语名言、谚语、习语等,迁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A 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B 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C Dont give up and try your bestI believe every dog has its day(不要放弃,继续努力。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时候。)D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化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进一步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寓写于听、说、读等诸方面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就教学中采取什么措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一、加强听力训练,促进写作新概念英语的作者在介绍该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听力,使其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为表达打下基础,从学生上高一开始,我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同步听力磁带,融听、读、写为一体,特别注重听与写的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得懂的同时还要写得出。此外,我选用高中英语必听作为每周一节听力课的训练教材。该书选材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有小故事、对话及人物介绍;有英美家庭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等。听力材料语言地道,由英美人士朗读,语速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具体做法是:事先选出听力材料中的生词,教师领读几遍。在排除生词障碍后,第一遍学生以听为主,把握所听内容的大意;第二遍学生边听边写;第三遍校对所听、所写的内容。对于听与写的效果检查,采取学生互相对照、教师抽查、适时讲评的方法。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二、积累词汇,促进写作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如果学生拿起一篇英语文章,有50的词不认识,那么怎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呢?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0个词中有5个词拼写不出或拼写错误,又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交际能力、写作水平等)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多少词汇量。在教学中,我坚持每教学一个新的单元都让学生听写、默写生词,并要求他们做到给出英语解释能写出对应单词,给出汉语能写出英语,同时要求学生注意一词多义及词性转换。为引起学生的重视,我经常抽查学生的默写练习,并记入平时成绩。要求默写正确率达到90,对默写错了的,要立即改正。我把这种做法称为课课清、段段清。这种做法从高一开始一直坚持到学生高中毕业,这就使学生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默写中积累了大量词汇。此外,对高、初中学过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容词、副词不规则变化,特殊形式的名词复数,年、月、日、星期等等,作专项默写,为学生高考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拼写基础,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了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三、书写规范,促进写作高考英语作文的质量,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也反映在书面形式上,即人们常说的印象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入门阶段的书写、抄写、拼写到听写等,我都坚持从书写26个字母的基本功抓起,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注意连写以及文面整洁美观。我采用英语书法竞赛的形式,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英语书法评比。班级出英语书法板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认为,高考之所以要有“书面表达”一题,其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写的能力,其中就包括拼写书写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注意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四、围绕课文,促进写作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第一手材料。一篇课文学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及口、笔头表达等全都包括了。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打下基础。1 听写能力。教学中,我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我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学生互改听写的单词、教师抽查、单词拼写竞赛、记入平时成绩等,促进学生学习单词。对于写错的,要求学生及时改正。如果只写不改,就达不到教学要求,听写就会流于形式。2 遣词造句能力。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得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例句,均要引导学生口头造句。每一篇新课文学完之后,我都根据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与词组,自编1520个句子让学生做中译英练习。我要求学生在口头操练的同时,尽可能记下由老师或同学口头表达的每个句子。这也是一种听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的能力,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一举多得。学会做课堂笔记,对学生提高笔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2)3 朗读和背诵能力。一般来说,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地多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我们学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英语也应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让学生背诵部分课文、经典语句、谚语。学生如能在写作中恰如其分地引用经典的语句、谚语,就会提高文章的质量。4 口、笔头概括能力。在学生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给出关键词的前提下,口、笔头复述课文。以学生学过的Soccer一课为例,教师给出下列关键词:the modern form of the game,in Great Britain,19th centurybecome regular part,the 0lympic Games,1908World Cup,occur every four yearseleven men,on each team,score more goals,win the gameplay time,divide into two parts,substitutefor然后让学生口头造句,最后连贯叙述,再落实到笔头上。这样一篇课文的大意就基本表达出来了。五、结合高三复习,促进写作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尽管平时已注意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在做书面表达题时却不一定能得到理想分数。因此,必须结合高三复习,近一步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1 以简单句为线索,训练写作。高三阶段的写作训练,不再仅仅是像平时那样,看到一个动词,将它简单地对号入座,用对句型即可,而必须具有更高层次的概括性和归纳性。以主系表句型为例,学生要归纳出所学过的能用于此种句型的系动词,如常用的系动词be,它表示一种稳定的状态;get,become,turn,它们表示状态的变化; keep表示保持的状态,如keep quiet;look,taste,smell,sound,这类动词表示主语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有一种被动的含义,后面表语要用形容词,而不能用副词。如The bread tastes good不能说The bread tastes well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用错。2 限时模拟,训练写作。近年英语高考试题体裁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要求学生做题时要注意掌握速度。高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限定在20分钟左右,学生必须在这一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要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为达到这一要求,从高三开始,我强化每周一练,具体做法是:每周五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给学生以适当提示。教师与学生同步准备出一篇类似文体的范文。在下周一收上来学生写的作文进行批改,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作文讲评。讲评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摘抄出学生作文中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例句,抄在黑板上,让全班一起讨论、纠正,其目的是给全班同学以深刻印象,下次不要再犯类似错误;二是选出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读给全班听,使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三是教师出示范文,启发学生的思路。3 把握技巧,训练写作。(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求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理解透它的要求,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使它条理化,再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即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把握全部要点,理清脉络,不要答非所问,不要漏掉要点。(3)灵活运用,表达恰当。书面表达不同于汉译英,较之汉译英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在写作时,一定不要拘泥于对原材料进行硬译,可以灵活一点儿,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要学会变通处理,变难为易,一句话正说不行就反过来说;如果还不行,再换一种方式。例如,“他考试不及格”,如果记不住fail in the exam,可以换成do not pass the exam或not do well in the exam,总之要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式来表达。(4)仔细检查,认真修改。在完成短文以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也可以同桌交换检查,再交给老师批改。检查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体裁、格式是否恰当,要点是否有遗漏,时态、语态、主谓是否一致,单复数变化是否有错,每个句子成份是否完整,单词拼写是否有错,字数是否合乎要求,以及写信不能写成通知,说明文不能写成议论文,等等。总之,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浅议如何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翻译(1)摘要: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底蕴。如何翻译好习语,是对翻译工作者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做好英汉习语翻译所应具备的素质。关键词: 习语; 文化; 翻译Abstract: Idioms are special language forms. They carry a great of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t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he translators to translate wel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qualities a good idiom translator should possess from different aspects.Key words: idioms; culture; translation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的话, 那么习语便是这个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习语的出现汇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情、国情,地理风貌, 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 风俗习惯, 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者数代的智慧和心血, 它承载着无数难以言表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 如何在形似与神似, 字面与字外, 本国与异域之间寻找一种调和与平衡, 确实是翻译者所难以逃避的两难抉择。作为英汉翻译者来说, 英汉习语的对译是一项挑战, 同时也是增进自我的翻译修养和英汉两门语言的素养的极好的锻炼机会。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的翻译呢, 我想, 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 翻译者要对英汉两国的文化有个全面的了解。那么, 什么是文化呢? 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EdwardB, Tylor)曾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界定了文化的概念:“文化, 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或者, 也可以说文化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产生了无数精神物质成果, 翻译工作者必须对此有所了解, 才能对汉语习语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意象联想和实际意义有正确的把握。如守株待兔是出自韩非子中一个寓言, 它说的是一个人在偶然的机会下拾得一只撞昏在树下的兔子, 便从此不务正业, 专等兔子再次撞倒在树下, 当然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对这个故事不了解, 则虽知字面意义,却难知其实际涵义。翻译时可直译watch thestump and wait for a hare,然后另加注:From thestory of a peasant who seeing a hare runheadlong against a tree - stump and break itsneck, abandoned his plough and waited by thestump in the hope that another hare would dothe same thing.这个注释为国外读者介绍了中国著名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使内容更充实,理解更顺畅,同时也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如果翻译者本身就对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的话, 则更谈不上传播文化, 做文化的桥梁了。英语语言文化也极其丰富。可以不夸张的说, 英语可能是全世界借用外来语最多的语言。其中有25%以上来自于希腊语, 50%以上来自于拉丁语,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 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是承载希腊神话和罗马故事的, 当然这只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翻译者同样也要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 否则在遭遇相关习语时文化的缺省很容易导致意义的缺失甚至误解。如Pandora s box, 字面意思是潘多拉之盒, 潘多拉是个女名, 但仅仅知道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这个成语所出自的希腊神话,才会知道它常用来比喻灾难、麻烦、祸害之源。所以说, 语言不是独立的, 学习语言永远不会是单纯的学习语言技巧或技能, 这个冰山一角之后所隐藏的是巨大的民族文化基奠, 习语更是如此, 可以说, 要想准确的翻译英汉习语, 对中英历史文化的广泛涉猎非常必要。浅议如何才能做好英汉习语翻译(2)其次, 除了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外, 翻译者必须建立自己的习语语料库。就好比学习英语必须得有一定的单词量, 翻译习语者必须得有中英文的习语库。我们知道文明是相通的, 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生活劳动所产生的智慧也会有很多相同之处, 有些习语人们是能够通过常识和生活经历体会出其含义, 但在翻译时如果能够使用本国语中相对应的习语, 则不仅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够体现出来, 语言的幽默精练与魅力也能够表达的淋漓尽致。要达到这一点, 没有一个巨大的英汉习语库, 可能并不容易。因此, 翻译者除了平时生活阅读学习中对习语要具备特别的敏感随时搜集之外, 还得专门进行相关积累, 最好是建立起自己的语料库, 从而在真正翻译时能够胸有成竹, 信手拈来, 当然这儿的“信手”是建立在长期的刻苦的学习积累之上的, 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下图我们可以对翻译活动获取一个直观的认识, 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是分别从属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大背景之下的语言形式, 翻译者要建立其相应背景下的习语库, 才能有效的进行英汉习语的对译。而在英汉习语的对译中又会有相应的文化交流与转换。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 不仅习语后的文化背景会对习语翻译产生影响, 英汉习语的对译同时又会给双方文化带来新的元素,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的融入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中。在英汉习语翻译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如汉语习语中的“酸葡萄”和“武装到牙齿就是从英语习语中“sour grape”和“armed to the teeth”直译后融入汉语的,而英语习语中的“lose face”和“paper tiger”则是汉语的经典之作。因此英汉习语库也会随着翻译交流的进行而不断丰富与扩大。另外, 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言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早已在头脑里根深蒂固母语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中与汉语和汉文化相异或貌似实异的因素必然干扰和阻碍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绿色环保型展览馆智能照明系统改造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城市绿化工程合同生态效益评估与维护管理协议
- 操作并发症练习卷附答案
- 2024年辽宁社区《网格员》模拟试题(含答案)
- 消化科门诊病历范文
- 2025年民事纠纷和解协议书及财产保全执行合同
- 平面设计的毕业论文
- 2025年度贷款中介居间业务代理合同
- 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 2024年社区《网格员》考前自测卷(含答案)
- 全国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大赛知识题(附答案)
- GB/T 45745-2025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装载规范
-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泡泡玛特-
- 梯子安全培训
- 2025年剑桥商务英语(BEC)初级考试试卷全真模拟试题
- 小学劳动烹饪活动方案
- 呼吸衰竭个案护理
- 2025医德医风培训
- 教师安全培训会
- 合规财税培训课件
- 机械技术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