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奢侈品消费观中潜伏的危机 作者:南方周末 发表于:2010-03-05 全球奢侈品消费下降是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正常反应,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速度令人瞠目。一项针对全球富人消费习惯的调查表明,奢侈品已不再受到以往的追捧。奢侈品消费严重下滑,大手大脚的消费方式已被节约所取代。对400余名收入和投资盈利超过6位数的富豪消费者的调查发现,从2009年开始,42%的受访者削减了对奢侈品的支出。逾半数的人表示,他们是“根据需要,而非欲望”消费,75%的人认为购买奢侈品属于挥霍金钱。即便购买奢侈品,多数人选择的是能够抵御货币贬值的贵金属、珠宝,而不是LV包等易耗品。中国却出现相反态势,高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09年全球奢华产品市场出现萎缩情况下,预计今年中国奢华产品销售将破天荒地达到50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30亿美元的销售额,增幅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消费店遍布上海、深圳、长沙等城市,国际消费企业中国掘金时代进入白热化阶段。有悖常理的消费模式隐含着巨大危机。奢侈品的消费并没有带来消费稳定回升。我国消费一直在低位徘徊,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外资潮水般进入,出口爆炸式增长,“双顺差”乃至“三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连同“误差与遗漏”项)突出。然而在这一切成就背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前所未有地大幅下滑,从2000年的46.4%滑到了2006年的36.2%,2007年更跌到了35%的新低。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依靠家电与汽车补贴,我国商品零售额上升,但与投资相比仍是九牛一毛。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并不强,看看居民收入就能了解这一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2年至2005年,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由69.23%降至59.41%,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企业可支配总收入占比上升超过8%,政府可支配总收入占比也上升超过1%。不过,奢侈品消费上升也是事实。由于没有细分数据,只能大致分析。以高档汽车消费为例,我国豪华车密度最高的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不是广州,而是浙江义乌。这个“小商品市场”,满眼都是宝马、奔驰、保时捷、奥迪、悍马、法拉利。在过去的一年里,奢侈品亚洲公司仍然在中国卖掉了6架公务飞机,成绩斐然。除了炫耀性消费、缺乏新教伦理之外,也有实体经济下挫的原因,我国出口下降,富起来的老板们购买豪华车,甚至商务飞机,进行无度的沉没性消费。在房地产领域同样如此,许多开发商盯上了山西煤老板们3000亿以上的“退市”资金,原本这些资金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现在却成为装饰天边的经济烟花。贫富差距过大也是奢侈品消费上升、总体消费率下降的一大原因。上海就是如此,内地人、香港人、外国人,共同形成了上海顶级消费区。据了解,上海的高档消费令人咋舌,随便一件衣服就可能花掉普通人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在恒隆广场、美美百货,购置一身春秋季的衣服,开销大概在2万元左右。此外,世界各大著名品牌店,卡地亚珠宝、百达翡丽手表、杰尼亚服共同构成了上海外滩十八号。奢侈品扎堆上海滩,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为转型所苦、多数市民为购房愁眉紧锁的城市。我们并不希望号召富裕群体成为活雷锋,将资金捐献给普通市民,以实现均贫富。但是,一个尚未完成转型、社保基金缺口巨大的城市,却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急先锋,起码说明这个城市缺乏正确的税收激励机制,也缺乏良好的融资创业通道。我们正在看到上世纪初美国镀金时代的一幕,朱门酒肉与路边乞讨并存,这种模式蕴含风险之巨大,从此后的美国经济走势就看得出来,普通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造成产能过剩,奢侈品的消费者最终也在去产能化的大萧条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教伦理的缺失,贫富差距的扩大,资金的不公平分配,民间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转公司团建活动方案
- 韩语发音考试题及答案
- 管道保温考试题及答案
- 古代变法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阜阳话考试题及答案
- 财务成本预算编制模板涵盖项目分析功能
- 企业人员招募面试与评价记录表
- 法律造价考试题及答案
- 食品质量检测合格承诺函5篇
- 助贷电销知识培训课件
- 《风力发电培训》课件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件完整版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院校语文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护学岗制度
- 燕子矶水厂改建工程(净水厂工程)环评报告表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下册单词(含音标)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春》 课后提升训练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