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教案_第1页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_第2页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_第3页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_第4页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主讲:余奇敏第一章 导言一、广播电视学研究的对象1、广播电视事业 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2、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广播电台的出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电视台的出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式开播广播电视的发展:黑白到彩色无线到有线、卫星传输、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息等二、广播电视学研究的内容1、广播电视学包括主要的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学、广播电视受众学、广播电视传播工程学、广播电视管理学、广播电视史,等等。2、广播电视学的特点:实践性强、综合性强三、广播电视学研究的方法基本方法和总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特性一、广播电视的物质基础 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二、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劣势1、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时间上及时与同步传播、插入传播空间上空间的渗透与现场感)传播符号上信息的形象、直观、可信受众接收上接受的随意性、家庭方式2、广播电视的弱势线性传播带来的易逝性视听符号带来的表面性(具象性)接受方式上的被动性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1、广播电视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其表现为阶级性。我国的广播电视还具有党性。2、广播电视具有大众性三、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传播新闻、告知信息舆论监督、议程设置 社会教育、普及科技休闲娱乐、丰富生活2、广播电视的负面影响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符号一、符号概说1、定义:信息的载体2、构成:能指+所指3、表意:意指过程。 它是一个双向的动态的传播、分享经验与文化的过程。4、符号的分类索绪尔:能指、所指;语言和言语皮尔士:标志、肖像、象征苏珊.朗格: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二、广播电视符号1、分类:广播:声音符号。主要有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电视:图像符号为主。主要有画面、声音、屏幕文字2、表意不同类型的符号有着各自的表意特点。音乐、音响、画面是非语言符号,擅长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有声语言、文字则是语言符号,可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对电视而言,最好的表意是调用多种符号,形成组合符号表意效果。 (1)声音: 有声语言(解说词、现场声音语言、同期声):准确、不受现场时空的限制。交待基本事实 补充画面不足与不能 联结画面音乐:表情作用、联结作用音响:传达空间特征、渲染情绪、塑造声音形象(与音乐一道)(2)画面:形象直观;只能记录镜头前的人物、事件。构图景别角度与高度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的特性:连续性现在时性(纪实性)选择性多义性(3)文字:准确,清楚,可以由表及里,跨越时空。 文字的运用(画内文字、后期加工上的文字): 介绍、解释、补充 争抢时效(单独运用) 结构作用3、声画组合(1)蒙太奇的含义: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剪辑组接镜头 (2)声画组合的基本形式:声画合一: 声音和画面同时指向一个具体的形象的组合形式。分为画内声画合一和画外声画合一。具有声画同步出现,视听统一,高保真特点。 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个内容中心,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表现形式。声音与画面具有一定的“信息差”,调动观众的参与。4、电视节目其他要素图画(人工绘制、后期添加):动画、漫画、地图、图表等电子特技画面 三、广播电视符号的传播要求 1、树立符号系统观2、追求多层次的传播效果3、掌握视听语言的语法与技法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一、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1、特点定义:正在变动或刚刚变动的信息的多符号的、广泛迅速的传播。特点:时效性强 信息量大 传真性强(现场感与逼真性) 特殊的传播规律2、广播电视新闻体裁新闻性节目的基本形式体裁与节目不同。体裁即样式。节目是具有一定内涵,有相应名称,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传播的,由声音和图像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1)广播新闻体裁按是否运用音响的标准,分为口播体裁和录音体裁。口播体裁指单纯运用有声语言来表现内容的新闻体裁,包括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特写、广播评论等。录音体裁指运用的有声语言之外,还要运用实况音响素材来表现内容的广播新闻,包括录音报道、广播讲话等。广播新闻主要体裁例举言语新闻(口播新闻)录音报道:指采制新闻现场音响对新闻事实进行简明扼要的报道。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解释、访问和录音的新闻广播形式。具有迅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实况广播(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同步直接播出的新闻报道形式。具有传播时间上的同步性、报道事件的相对完整性 (2)电视新闻体裁消息类:口播新闻、 图片新闻、图像新闻、字幕新闻、现场报道、访谈新闻、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专题类:专题新闻与专题报道、调查性报道、电视专访言论类:电视评论、电视论坛、编前编后、即兴点评,等等。3、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1)消息型新闻节目(2)专题型新闻节目(3)杂志综合式节目二、 广播电视教育性节目1、特性 受教育者的广泛性 施教育者的权威性 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教学方式的形象性2、作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补充正规学校教育3、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 知识性教育节目、对象性教育节目、竞赛性教育节目教学性教育节目 综合教学、专业教育、应用教学三、 广播电视服务性节目1、服务性节目的定义 指那些实用性强、作通信息、作咨询、当参谋、反映群众呼声等方式,直接为社会各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受众排忧解难,对受众的心理和生活需求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广播电视节目。 2、特性:实用性、能直接产生影响作用独立形态的服务性节目 3、类型:独立形态的服务性节目 单项性服务节目,如天气预报 综合性服务节目,如为您服务非独立形态的服务性节目,指其他类型节目中含有的服务性要素四、广播电视文艺性节目1、文艺性节目的定义或是以音像形式传播其他文艺样式的作品、或是以音像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播电视节目。2、特性:兼融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2、类型:直播节目类型 音乐、戏曲、舞蹈、文学、电视小品、文艺专栏、综合性文艺节目加工节目类型 电影录音剪辑、MTV、LTV第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录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采录概说一、广播电视采录的特点1、 采访手段的多样性2、 采、编、播一体化3、 记录现场的原生态4、 建立采访者、被采访者和受众间的直接交流感二、广播电视新闻采录的要求1、 精心选材2、 访前准备充分3、 捕捉生动的声画素材4、 掌握提问的技巧5、 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6、 记者(出镜/出声)的特殊要求第二节 广播新闻的采录一、广播新闻概说二、广播新闻采录的特点1、较强的时效性2、强烈的现场感三、广播新闻采录的特殊要求1、精心采录现场音响2、 悉心做好记者评述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采录一、电视新闻概说二、电视新闻采录的特点1、记录新闻现场2、新闻传受趋于同步3、画面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三、电视新闻采录的特殊要求1、精心采录声画信息电视新闻摄像的原则电视新闻拍摄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的拍摄内容电视新闻摄像的拍摄规则2、悉心作好记者采访第六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第一节 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一、广播语言为听而写1、要适听(1)多用顺序结构,层次清楚,段间、句间逻辑要清晰(2)口语化的句法(3)大众化词语(4)避免同音、谐音误听(5)适当重复(6)做好铺垫(7)标点符号也要做适听化的处理(8)引言和出处的适听化处理2、要中听(1)真实、自然、反映现实(2)准确、生动、内涵丰富3、广播语言要动听(1)字音响亮(2)抑扬有致(3)音韵回环(4)节奏匀称二、广播稿的结构与形式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一、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地位与作用1、地位(1)必要性:视听媒介传达信息的重要通道(2)切合性作用:与视觉信息相匹配,共同完成信息的表达2、文字稿的作用概括而言就是一句话:画面的局限,则应是文字的优势和应起到的作用。(1)交代新闻要素与基本事实(2)叙述抽象与过往的内容(3)形成信息表述逻辑(4)结构声音与画面二、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形式与结构1、文字稿的表达形式(1)画外解说(2)现场解说(3)以访问为主的同期声2、文字稿的结构(1)基本样式(完整样式新闻稿)倒金字塔结构I字形结构金字塔结构等(2)变形样式(不完整样式新闻稿)仅有导语或结尾的文字稿以简短的屏幕文字映现的文字稿三、 文字稿的写作要求1、为看而写2、为听而写(谈话体)3、声画结合,留有余地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的合成第一节 广播电视合成的特点与法则一、合成的内含把经过编辑或挑选好的语言、音响、音乐与图象(文字)等节目要素,按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成为表现主题思想可供播出的节目(成品)。二、合成的任务1、对新闻素材的裁剪整理2、补充相关新闻资料3、调用其他的表现元素4、使新闻事实成这整体三、合成的特点1、时间性强2、技术性强3、协调性强4、综合性强四、合成的法则1、主次律2、互易律3、分立对位律4、淡出淡入律第二节 广播新闻的合成一、广播稿的编辑1、善于驾驭广播语言,注意语言的口语化2、编写好节目的串联词二、广播新闻合成1、整理与剪辑新闻素材2、配乐3、合成节目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合成一、合成的主要任务二、电视新闻画面编辑1、 蒙太奇2、 画面编辑的原则3、 画面编辑的基本技巧三、电视新闻声音编辑1、解说的编辑2、同期声的编辑三、电视新闻声画合成的方法与要求1、声画合成的一般方法2、声画合成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电视新闻编辑技术一、线性编辑1、特点2、主要方式二、非线性编辑1、优越性2、基本操作方式第八章 广播电视的传者一、传者的地位与作用1、地位在传受双方关系与传受过程中显示的传者的地位。主导性的、强势传者地位。“魔弹论”,传者中心。平等的、适度媒介权力。2、作用(1)内容采集(2)内容的加工(3)内容的传送与反馈二、传者的素养1、理论素养政治理论水平综合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2、专业技能笔头、口头、镜头的表达能力。3、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坚持“双为”服务原则、三、广播电视主持人1、主持人界说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策划或制作、串联把握一个栏目节目,以其个性方式 直接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的媒介人物。2、分类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采编播合作的主持人(分离)客串主持人3、主持人作用(1)节目的参与者:参与节目采制(2)节目个性的体现者:使之形成有机整体(3)传受互动的实践者:情感与信息交流互动4、主持人个性风格相对独立稳定的外形及内部特征。(1) 新闻节目主持人(2)综艺节目主持人 第九章 广播电视受众的需求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构成一、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1、受众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2、受众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受众接收行为的主动性和随意性二、广播电视受众的构成1、目标受众2、基本受众3、参照受众4、潜在受众第二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心理一、受众的心理特点新奇、求益、娱乐、逆反等二、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因素1、社会文化2、个人兴趣爱好3、自我期待第三节 广播电视受众态度与传播效果一、传播效果理论1、皮下注射理论2、使用与满足理论3、电视培养理论二、受众态度1、受众态度的形成2、影响受众态度的因素三、受众态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第四节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一、受众调查内容二、受众调查方法三、受众调查的应用第十章 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第一节 广播电视体制总体描述一、 广播电视体制的含义1、 广播电视体制的含义国家管理广播电视业的制度、政策,广播电视业的构成形式和规范模式,它包括广播电视机构的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组织形态、内部结构和人事制度等等。2、 广播电视体制的类型国有体制、公共体制、商营体制等3、 广播电视体制的重要性二、 世界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体制三、 我国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体制1、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2、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一、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背景(动力)1、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持续发展的驱动)2、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