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距离跑技术的教学目标确定短跑技术教学目标时,应以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完成短跑技术教学的具体任务。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短跑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把短跑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系统地掌握、运用短跑锻炼身体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基本功要扎实,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基本胜任中等学校体育课中短跑教材的教学工作,课余短跑的训练工作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短跑练习的指导工作。结合术科课教学特点,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勇往直前的思想品质。(一)直道途中跑技术规格 1上体动作 上体稍前倾或正直,头部与躯干在一条线上,两眼平视。面部、颈、肩放松、口微张开。摆臂时,应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屈肘,两手放松地张开或半握拳,轻快而有力地做前后摆动,前摆时手的高度齐于下颌,上、下臂夹角约6070度;后摆摆至上臂约与肩平,肘关节的角度约90度左右;肘关节的角度在垂直部位时为130150度(图1),并且,前后摆臂时带动肩部不同程度的前后扭动。 2摆动腿动作 摆动腿前摆时,以髋关节为轴,快速折叠前摆,当摆动腿膝关节摆过支撑面稍前方时,大小腿的折叠达到最大程度,脚跟几乎触及臀部,大腿前摆的高度与上体接近垂直。前摆结束后,摆动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向前伸出,并稍抬起脚尖,随着大腿继续下压,小腿和前脚掌积极鞭打扒地。着地瞬间,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稍弯曲,足踵距地面有一定高度。脚着地以后,膝踝关节继续弯曲,足踵下沉。有利于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和进入后蹬动作。 3蹬伸动作 后蹬是获得前移的主要动力,蹬伸动作是以伸展髋、膝、踝三关节组成的。蹬伸动作首先是由伸展髋关节开始的,当摆动腿脚着地后,髋关节继续伸展,形成脚掌积极有力地扒地,带动身体重心迅速前移,使髋关节逐渐伸展。重心移动到支撑腿前的适宜位置时,进一步伸展髋、漆、踝三关节,最后通过踝关节蹬离地面,完成蹬伸动作(图2(1)(2)(9)(10)。 (二)蹲踞式起跑技术规格 1起跑器的安装 起跑器的安装因人而异,可根据学生的身高、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等情况选择适合两腿发力的安装方法。 起跑器的安装一般有两种形式:普通式、拉长式。普通式:前起跑器离起跑线后沿一脚半长,后起跑器离前起跑器支撑面一个小腿长。两起跑器左右之间距离约1015厘米,前起跑器支撑面与地面约4045度角后起跑器约为7080度角。拉长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后沿约两脚掌长,后起跑器离前起跑器支撑面约一脚长。起跑器支撑面和地面的夹角以及左右间隔大体上和普通式起跑器的安装法相同。 2起跑技术 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和蹬离起跑器三个动作。 “各就位”动作是:先前脚、后脚依次踏在起跑器上。后膝跪地,四指并拢拇指张开,呈“八”字形撑在起跑线后没的地面上。两手之间距离略宽于肩,颈部放松,形成双脚、单膝、双手五点支撑地面的姿势(图3(1)。 “预备”臀部适速而从容抬起,稍高于肩,肩部处于起跑线上或稍前的位置。前膝角90度左右,后膝角120度左右,颈部自然放松,两脚掌蹬紧起跑器(图3(2)。 当听到枪声以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双臂屈肘做迅速有力的前后摆动,两脚同时用力蹬离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迅速向前摆动。摆动时脚掌不应离地太高,前腿充分蹬直,把身体向前上方有力地送出。此时,后蹬角为4245度。上体彰倾与地面约成1520度角(图3(3)。 (三)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规格 加速跑开始时,上体保持较大的前倾,双臂摆动幅度大而有力,充分蹬伸支撑腿,与此同时,摆动腿迅速前摆,摆动腿前摆时,大、小腿折叠程度小,前摆幅度大(图4(1)。 在整个加速跑阶段,随着速度加快,上体逐渐抬起;步幅逐渐加大;起跑后两脚逐渐落在一条直线的两侧。步幅的增加一般第一步着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步长不宜过大,一般在三脚半至四个脚掌长,以后每步约增加半个脚掌长,逐渐增至途中跑的最大步长(图4)。 加速跑阶段完成以后,应顺势做23步自然跑进,随即过渡到途中跑。 (四)弯道跑技术规格 (1)弯道起跑、加速跑动作同直道起跑和加速跑。而只是为了起跑后有一段直线加速跑的原因,起跑器必须要装在跑道右侧正对弯道切点的位置上。相应地,在“各就位”动作时,左手应撑在距起跑线后沿510厘米处。 (2)弯道途中跑:为了克服离心力,弯道跑摆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弯道技术变化的程度与跑的速度、弯道半径有关联,速度越快、半径越小,技术变化的程度越大(图5)。从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逐渐减小内倾程度,放松跑23步,然后全力跑完全程。 (五)终点跑技术规格 终点跑是全程跑最后段落的跑,其技术与途中跑技术基本相同。由于疲劳的出现,此时应保持上体稍前倾的姿势,加强后蹬和两臂摆动,在距终点线前一步时,做上体急速前倾动作(图6),以胸部或肩部领先通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短距离跑技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占全程跑的60%70%的距离。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通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途中跑技术,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速度、快速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提高学生的加速能力和高速度奔跑能力。所以,在短跑教学中应以途中跑技术教学为重点,在途中跑教学中,应注意双臂摆动和两腿蹬与摆的协调配合。(二)教学难点 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即是短跑技术中比较复杂的部分。也是短跑技术教学的难点。这部分技术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速度、快速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各就位”、“预备”、“跑”三个过程动作的准确性及其之间 的连续性。重点抓住起跑后加速跑的教学,使其协调、连贯、积极有力,随着速度逐渐加快,逐渐增加步长,逐渐抬起上体。短距离跑技术的教学方法(一)学习掌握直道途中跑技术 (1)集体原地弓步摆臂练习。要求:深吸一口气,注意肩部放松下沉。练习过程中体会摆臂的正确动作。 (2)两人一组的摆臂练习。要求,练习者的同伴手扶练习者肩部(预防耸肩动作)。同时注意观察练习者的脸、颈、肩和双臂动作,及时提醒练习者注意这些动作要放松。 (3)慢跑中摆臂练习。注意随着跑速的提高,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 (4)手扶肋木做跑的模仿练习。注意折叠前摆和蹬摆协调配合两个技术环节。 (5)跑的专门性练习接加速跑。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膝、踝关节的放松和途中跑各环节的正确技术。 (6)站立式起跑6080米的放松大步跑练习。注意摆臂配合。要求在神经系统和肌肉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反复中速跑练习,体会和掌握途中跑技术。 (7)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轻松惯性跑练习。要求学生体会放松跑的效果,并通过反复跑的练习提高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 以下几个练习主要是在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用来提高素质和巩固技术熟练程度采用的。 (8)三至四个人一组的5060米快速跑的练习。要求练习者既有竞争意识,又要动作放松自然,步伐开阔,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的姿势和动作正确。 (9)让距离跑。将学生分成前后两排,位置左右错开,跑得较快的学生编在后排,开始时,做原地高抬腿跑或站立,当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出,后排学生追赶前排的同学。 (10)行进间3040米计时跑。要求加速时先逐渐增大步幅,后加快节奏的方法进行。 (11)接力游戏。可以采用迎面接力或沿跑道依次接力,主要是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二)学习掌握起跑后加速跑技术教学方法 (1)正面斜撑肋木,做推手摆臂练习。两人一组,互要观察练习者面、颈、肩各部位的放松情况和摆臂的幅度和方向,及时指出错误动作,并帮助纠正。 (2)正面斜撑肋木,做高抬腿跑练习。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大腿快速有力的前摆动作。注意前摆时脚离地面不太高,后蹬时,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 (3)直体前倒接加速跑2030米后做不减速惯性跑练习。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提起足跟,直体前倒。当身体失去平衡瞬间,迅速跑出。要求认真体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4)由体前屈开始,加速跑2030米后接不减速的惯性跑。要求两脚开立同肩宽,一臂在前自然放松,一臂屈臂在后。然后前移,至身体失去平衡时迅速跑出。 (三)学习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方法 (1)游戏,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黑与白。把练习者分成两排对面站立,也可采用背向站立或迎面行进等形式,命名一队为“白队”,一队为“黑队”。当游戏开始时,教师喊“黑”或者“白”的口令,两队听到口令后互相追拍。 喊号接球游戏。练习者站成一个圆圈,顺时针报数。教师持一球站于圆心,游戏开始时,教师将球抛起后喊号,被叫的学生迅速起动,跑到圆心接球。 (2)采用各种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3)学习安装起跑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自行安装。 (4)全组学习“各就位”、“预备”口令时的动作。要求练习者练习时,本小组其他同学指导练习者完成动作。依次轮换,并且同学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动作)。 (5)用胶皮带做阻力起跑练习或双人抗肩的阻力起跑练习。要求躯干保持前倾姿势,阻力适当,以不影响练习者动作的连贯性为准。 (6)在斜杆下做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要求斜杆前端不要压得太低,以免产生低头躲杆跑的错误。 (7)蹲踞式起跑练习(无口令)。要求学生经过反复练习,选择出适与自己的起跑器安装方法和最佳起跑姿势。 (8)听口令后蹲踞式起跑30米。要求练习时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并注意体会正确技术。(9)“预备”口令与“呜枪”之间,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做起跑练习,要求对起跑信号做出快速反应。 (10)蹲踞式起跑60米。可以采用让距离的追逐跑或计时跑等形式。要求练习者认真体会加速跑和途中跑的衔接技术。 (11)改进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步幅的练习。在起跑器前按照正常的落地位置,画出标志,要求练习者起跑后脚落在标志上。 (四)学习掌握弯道跑技术教学方法 (1)叫号追拍游戏。学生站成56米半径的圆圈。逆时针13报数。游戏开始时,教师喊号,相同号数的练习者逆时针追拍他前面的同学。要求游戏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谈一谈圆周跑和直道跑的不同之处。 (2)原地摆臂练习。 (3)在一个半径1015米的圆圈上,用慢速、中速和快速等不同的速度跑,反复体会弯道跑技术以及与跑速的关系。 (4)在弯道上,中速跑、快速跑6080米,体会和掌握弯道跑技术。 (5)学习进弯道跑技术。直道上1520米加速跑,在进入弯道前23步时,有意识地内倾身体,用左脚掌外侧着地,右脚掌内侧着地,进入弯道后快跑4050米。 (6)学习出弯道跑技术。要求以很快的速度跑出弯道。进入直道时,顺惯性做23步自然跑进,使向内倾斜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姿势,然后加速跑2030米。 (7)直道弯道直道跑150200米。 (8)学习弯道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9)弯道起跑4060米。要求起跑时身体正对弯道的切点方向。 (五)学习掌握终点跑技术教学方法 (1)在走和慢跑中做撞线动作。当离终点线一步时做上体前倾双臂后摆的撞线动作。做这个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一根终点带,让学生分组练习。 (2)中速跑30米后的撞线动作。 (3)加速跑4060米。跑过终点后逐渐减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过终点,不改变跑的动作。(4)加速跑4060米做撞线动作。要求在最后10米开始加大摆臂的幅度和力量,在最后一步做撞线动作。 (5)预防过早前倾上体撞线的练习。把终点带延后50厘米,做各种距离跑的终点撞线练习。(6)100米全程跑终点撞线练习。 (7)150米全速跑终点撞线练习。易产生错误及纠正方法(一)途中跑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坐着跑 (1)产生原因: 对后蹬对作概念不明确,在后蹬动作尚未结束时,急于完成摆腿动作。 上体过于前倾,使髋关节产生补偿性后移。 腰、腹肌松驰,髋关节柔韧性差,后蹬时髋部的前送不充分。 支撑腿力量差,前摆不积极。 移髋的速度不够。 (2)纠正方法: 讲清在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的用力顺序和充分伸展动作。 后蹬时,强调摆动腿前摆带动同侧髋前送。 加强腰、腹肌和伸支撑腿的力量练习。身体保持正直,加快髋关节前移速度。 多做高抬腿和后蹬跑练习。 2摆动腿前摆太低 (1)产生原因: 后蹬动作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致使前摆半径加大,造成抬腿速度慢。 后蹬动作结束时,小腿后摆幅度太大。 髋关节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伸肌群不放松。 上体过分前倾,限制了抬腿动作。 (2)纠正方法: 讲清后蹬结束后,大小腿折叠动作的重要性。并反复做大小腿折叠前摆的辅助性练习。 加强抬大腿的屈肌群力量和伸肌肌群的柔韧性练习。 反复做高抬腿练习。 3支撑腿与摆动腿配合不协调,动作脱节无力 (1)产生原因: 支撑腿蹬伸时膝、踝关节用力时间过早或过晚。 支撑腿蹬伸和摆动腿前摆消极无力。 (2)纠正方法: 讲清支撑腿与摆动腿配合动作的要领。做快速跨步跳练习。要求快蹬快摆动作幅度大。弓箭步走练习,体会蹬摆时机和幅度。加阻力的拖胶轮跑。要求在有阻力情况下,加大蹬伸和摆腿的力量及二者配合。用中等速度跑,体会蹬地与摆腿协调用力。 (二)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抢跑 (1)产生原因: 有侥幸取胜的心理,猜测枪声起动。 “预备”姿势身体重心过分前移。 竞赛时心理过于紧张,不能控制,手指和臂的力量差。 (2)纠正方法: 适当调整起跑的“预备”姿势。 手指和臂的力量练习。 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呜枪,使学生养成听枪起跑的好习惯。 教育学生克服侥幸取胜的想法。 2两腿蹬离起跑器力量不足 (1)产生原因: 起跑“预备”姿势时臀部抬得过高或过低。 两脚没有压紧起跑器。 两腿的力量差。 起跑时两臂的摆动无力。 (2)纠正方法: 调整“预备”姿势。使身体处于最佳起动状态。 提示学生双脚掌蹬紧起跑器。 抗阻力起跑。 加强学生腿部力量训练。 3起跑后加速跑时上体抬起过早 (1)产生原因: 起跑第一步过大,向后摆臂不积极。 腰部、腿部力量不强。 下肢快频率的蹬摆和积极摆臂配合不协调。 (2)纠正方法: 讲清起跑后加速跑动作要领。加强腿部腰部力量训练。用胶皮带牵引做起跑后加速练习。 用斜杆控制起跑后加速跑时身体的前倾角度。介绍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一)小步跑 (1)作用:体会用前脚掌积极着地技术培养协调能力和增强踝关节支撑力量。 (2)动作要求:躯干正直,肩和双臂放松,提起脚跟保持高重心。一腿伸膝蹬地一腿屈膝前摆,大腿前摆不高约与水平面呈45度角就开始髋部发力,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稍向前下方伸出,接着前脚掌迅速向前下方着地。着地要积和富有弹性。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此时着地腿膝关节伸直配合另一腿屈膝前摆使重心迅速前移。双臂屈肘前后摆动,步幅小频率快,整个动作配合要协调连贯(图7)(二)高抬腿跑 (1)作用:增强快速摆腿和蹬地的力量,提高两腿交换的动作频率以及蹬摆配合的协调能力。(2)动作要求:躯干正直,保持高重心大小腿折叠高摆大腿,与地面平行,另一腿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然后摆动腿大腿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屈肘前后摆动步幅小频率快,整个动作快速有力(图8)。 (三)车轮跑 (1)作用:体会摆腿和大腿下压,小腿放松前伸以及小腿和脚掌鞭打扒地技术,提高协调能力,增强蹬摆肌肉力量。 (2)动作要求:和高抬腿摆腿动作相同,但在大腿下压时,强调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向前下方伸出。当脚掌接近地面时,膝关节呈伸直姿势,小腿的延长线约与地面成 70度角。随着大腿继续向下后方压,用前脚掌在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处积极完成“扒地”动作,着地支撑时要充分伸展髋、膝、踝三关节,并使重心迅速前移。双臂屈肘前后摆,整个动作配合要协调、连贯(图9)。 (四)后蹬跑 (1)作用:体会蹬地和摆腿配合技术,增加蹬摆力量和幅度,提高协调能力。 (2)动作要求;两脚前后站立,躯干稍有前倾。后面的腿以膝领先,大小腿折叠前摆,同时支撑腿蹬地充分伸展髋、漆、踝三关节并把同侧髋前送,尽力加大两在腿夹角,蹬摆结束瞬间,摆动腿小腿和后蹬腿大腿约呈平行姿势,接着摆动腿大腿积极向后下压,用前脚掌着地转入后蹬,另一腿大小腿折叠前摆。两臂屈肘前后摆动,整个动作节奏快,重心上下波动小,动作幅度大而有力(图10)。 (五)发展快速跑中放松能力的练习 (1)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首先应有针对性地通过体操、艺术体操、游戏和球类运动等方式进行练习,发展基本放松能力和快速跑动中的放松能力。 (2)心理练习方法:讲清放松在短跑中的作用以及放松不只是肌肉的放松,而且还应重视神经系统的放松。通过反复对比测验,使学生相信用90%能力的放松快跑会提高成绩的事实。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教育学方法。采用放松大步、加速后的惯性跑以及跑的专门性练习等手段,特别是加速跑后的不减速惯性跑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快速跑中的放松能力。 (4)放松的自我检查。紧张往往始于面部、颈、肩和手各环节,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这些部位的放松情况,并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 (六)发展短跑能力的练习 1摆腿能力 (1)对抗肌柔韧性练习:各种压腿、摆腿、踢腿练习。 (2)主动肌的力量、速度练习。 快速高抬腿练习和原地双腿的跨栏跑摆动腿练习。加阻力的摆腿练习和各种腹肌练习。 2伸展髋能力的练习 (1)髋关节柔韧性、灵活性练习。 各种压腿、踢腿练习。 强调转髋、送髋的竞走练习。 原地转髋练习和侧向前后交叉步练习。 (2)伸髋肌群的力量、速度练习。 仰卧伸髋摆腿练习、俯卧髋屈伸练习。 负重体前屈、抓举或抓提杠铃、俯卧负重上、下打腿以及加阻力的下压大腿练习等,能够有效地发展伸髋肌群的力量。 3退让性工作能力的练习 通过大量的跳深练习和下坡跑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主动肌退让性工作能力,减少前蹬支撑所用时间,提高运动成绩。 4蹬摆协调配合能力 (1)手扶肋木地模仿练习。 (2)弓箭步走(强调蹬摆配合)。 (3)拉胶皮带跑(阻力)。 5腿部力量练习 (1)各种负重和不负重的跳跃练习。例如;跨步跳、台阶上交换腿向上跳、直膝跳等。 (2)负重力量练习、负重双腿交换跳、负重半蹲展体跳、负重深蹲、负重提踵以及负重收拉小腿等练习都能很好地发展下肢力量。 (3)各种加大难度的跑的练习。 上坡跑。 逆风跑。 在沙滩、草地、雪地上做各种跑的练习。 6摆臂练习 (1)触臂摆臂练习。双人分组练习,是控制摆臂幅度的一种手段。 (2)防偏摆臂练习。双人分组练习,是预防和纠正左右摆臂的一种手段。 (3)用细胶皮带作阻力的摆臂练习。 7提高步频的练习方法 (1)悬垂在单杆上或支撑在双杆上做快频率摆腿练习。 (2)快速跑下台阶练习。(3)高速情况下,缩短步长的练习。要求加速跑速度达到最大后,不减速,而做减小步幅的惯性跑。 (4)超速情况下,限制步长的练习。主要有牵引跑或下坡跑格练习。 (5)利用节拍器,使运动员按节奏跑,努力保持步频。 8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能力的练习 (1)在上坡或下坡跑道上起跑。 (2)利用助力或阻力做起跑或起跑后加速跑练习。 (3)改进起跑和加速跑步幅的练习。在起跑器前按照正常的脚落地位置,画出标志,要求学生起跑后脚严格落在标志上。 9短跑的综合性 利用不同距离的重复法、不同时间间隔的间歇法等方法,对短跑的速度、速度耐力和短跑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接力跑技术的新发展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集体配合的径赛项目。它既能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又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田径场正式比赛的接力跑项目有男、女 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少年女子有4200米接力。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迎面接力、越野跑接力、异程接力,圆圈接力、跨栏接力和不同距离的团体接力赛等。 在田径场上正式比赛的接力跑由四人配合,各跑一段距离完成全程跑。所以在传接棒时,要充分发挥手和眼的作用。从形式来看,传接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上挑式的方法,一种是下压式的方法。采用下压式传接棒方法,练习时应培养运动员双手都能掌握传接棒的技术,双手不但会传,而且也会接。另外,在选择各棒队员时,必须根据各个队员的特长,即各队员起跑技术,弯道跑技术,冲刺跑技术和传接棒技术等,发挥每一队员的特长,把最有特长的队员安排在最合适的棒次上。 各棒队员的安排,一般是第一棒持棒跑106108米,安排起跑技术好并善于跑弯道的队员;第二棒持棒跑100米(实际跑126128米),安排专项耐力好,并善于传接棒的队员;第三棒持棒跑100米(实际上跑126128米),安排除要具备第二棒的条件外,还要善于跑弯道的队员;第四棒持棒跑9294米(实际跑120米),安排短跑成绩最好,冲刺跑能力强的队员。接力跑被正式列式比赛项目是在19世纪末。当时的比赛规则规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区内跑进中从传棒人手中接棒。20世纪后期,规则规定从接力区后沿向后延长10米,作为预跑线,接棒队员可以在10米的预跑段区域内任选一处开始起跑,但传棒接棒,仍然必须在20米接力区内完成。 男子4100米接力是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被首次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英国队以42.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1920年8月22日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上美国队创造的42.2秒的成绩被承认为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目前到1986年止男子4100米世界纪录为37.83秒。 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首次进行了女子4100米接力赛,加拿大队以48.4秒的成绩获得冠军;1936年柏林奥运会德国队在预赛中跑出46.4秒的成绩被承认为第一个世界纪录。目前,到1986年止,女子4100米世界纪录为41.37秒。 女子4400米接力开始较晚,1969年才由原苏联莫斯科队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成绩是3分47.4秒,1972年首次列入奥运会比赛。获得冠军的是当时初露头的东德队。目前,到1986年止,女子4400米世界纪录为3分15.92秒。 接力跑在旧中国历届全运会上都被列为比赛项目。开始是880码、半英里、1英里接力。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改为4200米接力和4400米接力跑,1933年的第五届全运会有了4100米接力跑,当时男子成绩为44.4秒,女子成绩为54.6秒。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短跑成绩的提高,接力跑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到1994年止各项接力成绩如下表: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法,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在实践中又产生了两种方法兼用的混合式。从接力跑的竞赛规则和场地(接力区)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在快速奔跑中完成传、接棒和提高跑的速度是接力跑技术的发展方向。接力跑技术的教学目标确定接力跑技术教学目标时,应以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完成接力跑技术教学的具体任务。 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接力跑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把接力跑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系统地掌握、运用接力跑锻炼身体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基本功扎实,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基本胜任中学体育课中接力跑教材的教学工作,课余接力跑训练的指导工作和课外体育锻炼中接力跑练习的指导工作。结合术科课教学特点,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传接棒技术规格 传接棒方法,一般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 1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50度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图1) 这种传棒方法的优点是接棒人向后下方伸手臂的动作比较自然,传棒人传棒动作也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是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换手再传给下一棒时,则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快速前进。 2下压式 也有称“向前推送”的传接棒方法,应当强调指出,在传棒时,手臂不要太高,而是用手腕动作将棒向前下方推送入接棒队员手中。并且,传棒人可以用手腕动作来调整传棒动作的准确性。所在在做此动作时,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手中(图2)。 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优点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是接棒时,接棒人的手臂比较紧张,不够自然。 4400米接力跑多采用混合式传、接棒方法,它综合上述两种、接棒方法的优点。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起跑。沿弯道的内侧跑进,用上挑式将棒传给第二棒接棒人,接棒后沿跑道外侧跑进,并以下压式将棒传给第三棒接棒人,接棒后沿弯道内侧跑进,用上挑式将棒传给第四棒接棒人。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传接棒方法,接力棒传递的顺序,都应是第一、第三棒队员沿跑道内侧跑进,以右手将棒传给第二、第四棒队员的左手,第二棒队员沿跑道外侧跑进,以左手将棒传给第三棒队员的右手。 (二)蹲踞式持棒起跑技术规格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采用蹲踞式起跑,按规则规定接力棒不得触及起跑线和起跑线前的地面,持棒起跑技术和短跑的起跑基本上相同,持棒方法有三种(以右手持棒为例)。 (1)右手的食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与其他三指分开撑地(图3)。 (2)右手的中指、无名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食指和小指成三角撑地(图4)。 (3)右手中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和食指分开撑地(图5)。 (三)4400米接棒人的起跑技术规格 1接棒人的起跑 第二、三、四棒的运动员用站立式或一手撑地的半蹲踞式起跑姿势,站在选定预跑段的起跑线前面,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曲,上体前倾,第二、四棒运动员因站在跑道外侧,所以用左腿放在前面,右手撑地。身体重心稍向右偏,头转向左后方,目视跑来的同队队员和自己的起动标志线或标志区(图6)。 第三棒运动员是站在跑道内侧应以右腿在前,用左手支撑地面,身体重心稍向左偏,头转向后方,目光看跑来的同队队员和自己的起动标志线或标志区(图7)。 当传棒队员跑到标志线或标志区时,接棒人便应迅速起跑,在传递接力棒时,应充分利用熟练的传、接棒技术,在两人都处于全速跑中棒交接。 2传、接棒的位置和起跑标志线的确定 正确的传、接棒时机和起跑标志线的位置是保证在接力区内快速完成传、接棒的重要条件。(1)传、接棒的位置:接棒人站在预跑线内或接力区的后端。待传棒人跑到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当跑到最合适的位置时(离接力区的前端约4.50米、离接棒人约1.5米),将棒迅速无误地传给接棒人的手中。 传、接棒过程,通常是传俸人跑到离接棒人约1.52米处,立即发出“接”的信号,接棒人迅速向后伸手臂接棒,当传、接棒技术十分熟练后,可以不发“接”的信号,完成传、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定金担保合同范文
- 2025开放式阳台住宅小区买卖合同
- 企业代理FDA注册合同6篇
- 苏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6篇
- 2025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招聘知识测试模拟题集及答案
- 2025年机修工高级试题及答案
- 高速公路劳务合同模板(3篇)
- 艾灸中医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qa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品牌服饰店面租赁及品牌授权管理合同
- 《小王子》读书分享成品课件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客体永久性
- 医院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药冷敷技术护理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课件 主题3、4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 视频监控系统升级项目实施方案
- SB-T 11238-2023 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
- 消防安装工作计划书
- 诊所质量体系自查报告
- 商标肖像权使用授权书(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