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袍囊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工振跃 .高书峰 .李洪连 .沙广乐 .余愈群3(1.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2.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郑州450006: 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为了筛选抗小麦禾谷袍囊线虫的小麦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对10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品种(系)抗孢囊线虫病性能及产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系)抗病程度和小麦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未发现免疫品种。其中CDO1最为抗病.平均病指为19. 3;豫展1号和C D992005发病最重.平均病指分别高达41. 6和40. 0 0,且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株孢囊数与植株感病程度和产量高低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关键词:禾谷袍囊线虫;抗病性;小麦;品种;鉴定;产量中图分类号:5435. 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3268(2006)05- 0050- 03 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分布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32个国家,在一些国家,因其危害产量损失达23%50%,重者达71%89%,年损失约7亿美元,我国自1987年首次在湖北天门县矮黄的麦株上发现此线虫,1992年,陈品三等将其鉴定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以后相继在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内蒙古、湖北、青海、山东、甘肃、安徽、陕西等地均有发现。我们于1990年在郑州郊区须水镇麦田发现该病,据调查,重病田发病率达100%,减产40%以上,已对当地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4 。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澳大利亚已培育出了一系列抗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品种和品系3,但我国小麦品种大部分为中度感病,目前,刚刚开展针对该病的抗病育种工作,还缺乏较好的抗病材料56。为此,我们对国外引进的部分种质材料和品种进行了抗孢囊线虫病的鉴定,旨在为我国小麦抗孢囊线虫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及来源供试材料为豫展1号、CD1877-10、CD01CD1234、C2000811-7、CD1243-1、CD98484CD992005、CD2000811-4、CD0812,其中豫展1号为感病对照,由郑州市植保站提供,其余均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提供1.2 试验设计试验安排在郑州郊区须水镇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的连作地块,土壤发病均匀一致,试验小区面积3, 3次重复,随机排列,10月20日播种,管理同大田。1.3 调查时间及方法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共调查3次,第1次在孕穗期(4月初),采取5点取样,每小区挖取麦苗100150株,用水冲洗根部土壤,以株为单位调查各品种感染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严重程度,计算病情指数,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根结;1级:有少数根结(110个);2级:大部分根上有根结(10个以上);3级:部分根结上再生根结;4级:根结相连成须根团。第2次调查在乳熟期(5月中旬),主要调查根部孢囊数量,方法为:取样同第1次调查,将取回的样品在室内风干,然后将样品带土放入盛水的盆中使土完全溶解,并冲洗根上孢囊使之漂浮在水中,通过漂浮器收集孢囊,计算孢囊数量。根据孢囊数量计算各品种病情指数。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无孢囊;1级:感染极轻微,15个孢囊;2级:轻微感染,620个孢囊;3级:中度感染,孢囊在20个以上;4级:严重感染。第3次调查在6月初,将各小区小麦收获后脱粒,实测各小区的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小麦品种(系)孕穗期病情调查结果各品种(系)孕穗期病情调查结果见表1。表1可知,各供试材料均感染孢囊线虫病,没有免材料,且发病率均达到100%,但各材料发病程度在明显差异,其中CD01最为抗病,平均病指1913;豫展1号和CD992005发病最重,病情指数别高达41.6和40.0。表1 不同小麦品种(系)孕穗期病情严重度调查结果品种(系)名称 重复 调查株数(株) 病株率(%) 病情指数 平均病指2.2 不同小麦品种(系)乳熟期病情调查结果各品种(系)乳熟期病情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平均单株孢囊数量存在明显别,在供试材料中,CD992005单株平均孢囊数高,为27.4个;CD98484次之,为26.9个;CD12最少,为12.3个;CD992005病情指数最高,为69.0;CD1234最低,为38.0。表2 各小麦品种(系)根部孢囊数量调查结果品种(系)名称 调查株数 平均孢囊数(个/株) 平均病情指数2.3 不同小麦品种(系)产量调查结果小麦感染孢囊线虫病后,生长衰弱,分蘖减少,发病重的植株可提前枯死,病株穗子小,籽粒不饱满,对产量影响很大。各材料小麦产量如表3,由表3可知,各材料小麦产量差别很大,其中CD01产量最高,CD1234次之,两者产量分别达5669.5kg/hm2和5236.0kg/hm2;豫展1号和CD992005产量最低,产量分别为1600.8kg/hm2和2434.6kg/hm2;CD01比豫展1号增产254.2%3 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病田种植较为抗病或耐病的品种是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按照株平均孢囊数620个为轻微感染,20个以上为中度感染的标准,在供试的10个小麦品种材料中,6个为中度感病,4个为轻度感病。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CD01和CD12342个品种感病最轻,增产效果最明显,可在病区推广种植,或作为抗病亲本材料选用。通过对各品种孕穗期的病情严重度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但也有少数品种病情基本一致,但产量差别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品种的耐病性不同造成的。植物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一般是根据植物受害后产生孢囊的数量来划分的,但小麦孢囊线虫产生的症状近似于根结线虫,在根部产生根结及须根团,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各品种间发病严重程度、产量高低与株孢囊数量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即发病重、产量低的品种株孢囊数不一定多,这是因为感病严重的品种幼苗期受到线虫侵染后,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结大、根短并且扭曲,影响了后续线虫的侵染,最终孢囊数量并不多;抗病品种即使受到线虫的侵染,植株根系仍然较为发达;后续线虫可不断侵染,最终孢囊数量并不一定少。因此,我们认为小麦抗孢囊线虫病鉴定,采用以根部症状为依据的严重度分级标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参考文献:1 齐淑华,彭德良,张东升,等.禾谷孢囊线虫在我国新寄主及新分布区初报J.植物保护,1994,20(4):52.2 王振跃,王守正,李洪连,等.河南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3,8(增刊):105-109.3 郑经武.澳大利亚的小麦孢囊线虫病及其防治J.世界农业,1995(3):36-37.4 刘文成,马瑞霞,姚献华,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3):95-97.5 阎乃红,陈静,余懋群.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及其抗线虫性基因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1):90-94.6 郑经武,林茂松,程瑚瑞,等.麦类作物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J.植物保护学报,1999,26:250-255. 芬茶维克漂浮器室内分离法检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at Cyst Nematode Disease (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in Henan Province【作者中文名】王振跃; 王守正; 李洪连; 袁红霞;【作者英文名】Wang Zhenyao Wang Shouzheng Li Honglian Yuan Hongxia(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郑州;【文献出处】华北农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编辑部邮箱 1993年 S1期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病; 病原; 防治; 品种抗病性; 河南省;【英文关键词】Wheat cyst nematode; Pathogen; Control; Resistance; Henan province;【摘要】通过对病害的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查明,河南省小麦发生了一种新病害,就是由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引起的小麦泡囊线虫病.经人工接种测定,该线虫还可侵染大麦、燕麦和黑麦;在谷子、玉米、水稻和高粱上未见表现症状,根部也未查到线虫.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时沟施涕灭威或呋喃丹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鉴定了河南省12个主要小麦品种的抗性,结果均不抗抱囊线虫病,但感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英文摘要】Through observing the symptoms and identifing the pathogen,it was cleared that the new wheat disease occured in Henan Province was caused by cereal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avenue Wollenweber). The results of artificial inocul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is kind of cyst nematode could also infect barley, avena and rye, but corn, rice, sorghum and millet didnt express symptoms,and the nematode wasnt found even in their roots.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the field indicated that furrow application o.【DOI】cnki:ISSN:1000-7091.0.1993-S1-021小麦禾谷抱囊线虫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刘文成,马瑞霞,姚献华,王景顺,吴秋芳(安阳大学农学系,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研究表明,小麦禾谷抱囊线虫病在安阳市一年发生一代。除小麦外,未发现危害其它植物。该病在安阳县发生普遍,发病田块达78.8%。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不同轮作制度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采用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小麦禾谷抱囊线虫病;发生世代;发病率;寄主范围;品种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S 435. 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41( 2002) 03-0095-03Preliminary Studies on Occurrence of Cereal Cyst Nematode of WheatLIU Wen-cheng, MA Ruiia, YAO Xian-hua, WANG Jinghun, WU Qiu-fang (Department ef ,;ronomyyan; Lnicersiy, ,yan;, Henan 455000, China)Abstract: Cereal cyst nematode was one of the nematodes harming wheat roots, which occured one generationa year in Anyang city, especially often in Anyang county. Tnjured fields had come up to 78. 8 percent.There werent varieties with high resistance or immunity to this disease among planted wheat, but among difference resistance. Crop rotation was one of the suitable measures controlling this disease.Key words: Cereal cyst nematode; Generation; Tncidence of a disease; Host range; Disease resistance of varieties 小麦禾谷袍囊线虫(H eterodera avenae W o11.)又称燕麦袍囊线虫。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这种线虫。1975年美国俄勒冈(Oregon)报道.这种线虫己经在欧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苏联等国发现.严重发生时可使小麦减产30%一70% o我国于1987年在湖北省人门县发现此病.1989年鉴定为本病原。1990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原种场发现小麦根部有大量袍囊.但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陈品三研究员鉴定.认为是小麦禾谷袍囊线虫病.并对其形态作了详细描述。我们于1991年至1993年对其发生世代、寄主范围、在安阳县的发生情况、品种抗病性和轮作对该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小麦禾谷袍囊线虫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 1发生世代调查 试验地选在安阳市原种场上年发病较重的地块.品种为豫麦17号。小麦越冬前调查两次.越冬后从3月上句开始每10d调查一次.直至小麦收获。调查时每次5点取样.每点20株.挖出麦根.洗净泥土.将全部麦根用常法杀死、固定、染色、冷却、分色.然后剪成2 cm的根段.从中随机选取若干根.记录袍囊数量.再将麦根撕成细条.在显微镜下逐一观察.记录各龄线虫数.总数最多记至50个。1992年秋季取带孢囊麦根进行小麦盆栽试验.播种后60,80,100 d分别进行镜检.以便确定在盆栽条件下秋季是否侵染。1. 2寄主范围调查 1992年5月在孢囊大量形成时对多种农作物和杂草进行田间调查,如大豆、玉米、棉花、田旋花、刺儿菜、看麦娘、野燕麦、王不留、米瓦罐、小黎、苦蒸菜、简麻等。观察其根部是否有孢囊,并取根进行室内镜检。在秋季又对安阳市农科所玉米育种田进行多品种调查。1. 3分布情况和发病程度调查 1992年5月26日至6月4日对安阳县的5个乡和2个原种场进行调查。随机取113块麦田.先调查耕作制度、品种、上壤质地和肥水条件.然后对每块地进行5点取样.每点取20株.挖出麦根.逐株调查根部孢囊数量.计算病秆率和病情指数。参考毕志树3自定分级标准:0级.根部无袍囊;1级.根部有1 5个袍囊;2级.根部有620个袍囊;3级.根部有21 40个袍囊;4级.根部有41个以上袍囊。1. 4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调查 1992年对安阳市原种场小麦品比试验的4个品种进行调查.计算病秆率和病情指数.确定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1. 5不同耕作制度对发病的影响 1990年.安阳市农科所小麦试验地小麦禾谷袍囊线虫病发生普遍且较重.将这块地一分为二,19911992年其中一块为油菜谷子轮作,另一块为小麦一玉米轮作,1993年对这两块试验田进行田间调查。2结果与分析2. 1发生世代 调查结果(表1)表明. 1991年12月30日前未发现线虫侵入.1992年3月10日发现2龄线虫.直至5月21日仍有2龄线虫.说明线虫侵入危害时间很长.达3个月左右。线虫孢囊只出现一次高峰.说明小麦禾谷袍囊线虫在安阳市一年发生一代。在秋季进行的盆栽试验中.在越冬前也未发现线虫侵入.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2.2 寄主范围1992年,经过对多种农作物和杂草进行田间调查,均未发现小麦禾谷孢囊线虫侵染秋季对玉米多品种调查,也未发现该线虫侵染。但有报道在欧洲有除小麦外,还危害玉米和燕麦1。2.3 分布情况和发病程度在调查的113块麦田中发病地块89块,占78.8%,说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安阳县发生普遍。从发病程度看(表2)。在89块病田中,病情较轻(病情指数在10%以下)的7块,占78.7%;病情较重(病情指数在10%以上)的19块,占21.3%。2.4 不同品种发病情况 在全部调查的21个小麦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从安阳市原种场的小麦品比试验田的四个品种发病情况(表3)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报废品处理合同模板5篇
- 商业房屋租赁安全协议书(租赁期间安全培训协议)
- 石家庄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及处理
- 保密协议模板定制与保密意识提升与培训合同
- 钢铁厂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与审计服务合同
- 创业园区租赁补充协议范本(政策扶持说明)
- 离婚协议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细节规定
- 智能养老社区租赁合同附加健康管理服务范本
- 亲子童装电商店铺及库存资产转让合同
- 制造业企业税务筹划与成本控制顾问服务合同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住房租赁条例》培训解读课件
- 2025年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基础地基旋挖钻孔灌注桩专业分包合同
- 2025版医疗纠纷委托代理行政复议委托书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图文)
- 大学物理高斯定理课件-英文版
- 船舶与海上设备设施起重2008年4月1日生效
-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班级自主化管理工作总结
- 关于推进城管勤务机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