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分析_第1页
汽车行业分析_第2页
汽车行业分析_第3页
汽车行业分析_第4页
汽车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营销国际122 第三小组 汽车行业 09 郭芷婷 11 何振辉 06陈薛勤 汽车业跨国公司业务组合与竞争战略汽车行业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统计,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汽车公司往往是国民经济中的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15%。一、世界汽车业发展历程世界汽车业起步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20世纪初(1913年)在美国由福特公司实现现代化批量生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行业。汽车企业自兴起后,发展一直较为迅速。到21世纪初达64165255辆,2007年之前,汽车的产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局面,但是其增长率却开始了缓慢下降。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业产量一度开始减少,而其增长率也开始出现负增长;2009年,虽然已经过了金融危机时期,但是其经济并没有完全恢复,因此,汽车业产量也继续下降,而此时的增长率出现了近十年间的最大负增长值13.52%。2010年之后,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少,各行业也逐渐开始发展汽车,汽车的产量也开始逐步上升。从21世纪初开始,在近10年间,全球汽车整车总产量上升了41.13%。尤其在2010年,全球汽车业的增长量增长最大,达到27.41%,在2013年的总产量达到87300115辆。(见表1) 表1 2003年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产量(辆)增长量(辆)增长率(%)2004年6416525535020305.772005年6648243923171843.082006年6922297527405364.122007年7326606140430865.842008年70520493-2745568-3.72009年60986985-9533508-13.522010年777039871671700227.412011年8010756424035773.092012年8414120940336455.32013年8730011531589063.75世界汽车业在21世纪初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通讯技术的进步。21世纪后,通用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通用技术逐步被带入到汽车内部。电讯、娱乐服务等进入汽车,通讯设施的大量运用,一方面提高了汽车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也使制造商在下游获得进一步赢利。石油市场供给充足,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能源;钢铁、橡胶等相关产业相当发达,形成相互踧踖你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全球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兴起,及大地扩大了车辆需求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步实现汽车普及化等。20世纪前半期,美国汽车产量一直独占鳌头,被称为“汽车王国”。20世界50年代中期后,欧洲发达国家汽车产量明显增加,到20世界60年代中期达1000万辆,超过美国,其中以原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原苏联和意大利为代表。20世纪69年代中后期,日本汽车业腾飞,到1980年产量达100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之后逐步增长,1989年为1238万辆。进入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崛起,以巴西和韩国发展最为迅速,现年产量都超过了100万辆。近些年,中国、墨西哥、印度、西班牙奋起直追,都跃居世纪前列。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888万辆,同比增长22%。已经超过德国,仅此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世界汽车业集中分布在东亚、北美和西欧,合占总产量的90%以上,其生产地域进一步向东、向南扩展。尽管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发展潜力很大。世界汽车工业多分布在机械工业基础较好,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么便于实现生产协作和专业化,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交通便捷并接近优质钢产地或港口地区。在地区内多相对集中,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城或者企业工业区,并多与大工业带紧密相连。如美国以布法罗、辛辛那提和珍尼斯维为顶点的“汽车三角区”,丰田是著名的“汽车城”。 二、汽车业100强上榜企业分析 (一)2004年2013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业的规模从100强中汽车业汽车收入占100强所有企业收入之和的比例上看,其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11.6%下降到2013年的3.5%。汽车的行业收入在2007年达到近十年之间的最大值,但在2007年之后汽车行业的收入逐渐下降,从2007年的2425712百万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1961451.6百万美元。在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间的收入下降得较为明显,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图1 汽车行业收入与占比(二)2004年2013年世界100强众汽车业的地域分布(按收入)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世界汽车业的收入呈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描述好转折点,表格需要调整)。在2004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2004年至2008年,汽车行业的收入是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至2010年的汽车行业收入出现剧烈下降。2010年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汽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收入稳步上升。近十年来,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的地域分布变化不大,2013年一共有9间企业进入100强,其中2间是美国的企业,3间是日本的企业,3间是德国的企业,意大利的企业只有一间。表2 世界100强中汽车业企业地域分布(按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美国3598293657503698143674753548152952562228972645462865402865083173430德国343384392237414664383991.2402896450822.4326349377621465381.6493259.13850605.3日本291146333903356590389039430085387986.7377469428532.3455193.8500615.63950560.4法国10385412128212128071005.78296579560.16729774250.683304.8 -804799.2意大利5350059973578346503166963978123.3117297.1142226.4810649.5韩国391014635857435666667490072541.87167897408.4 - -526088.2从营业额上看,日本是近十年汽车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占比应该是最多的)为什么后面少了一个国家的数据?没有进100强?为什么韩国和法国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之后退出世界一百强企业的行列,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汽车行业的衰退和其他行业的崛起,汽车行业是一个夕阳产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已经慢慢衰落,行业的收入增长水平比不上其他行业,因此一些发展速度跟德国紧随其后,美国排名第三。日本汽车企业的收入则稳步上升,从2004年的24.45%上升到2013年的35.19%。德国汽车业收入所占比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上升的态势,从2004年的28.84%上升到2013年的34.67%,其波动的幅度不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对日本汽车业的影响不大,由于日本的汽车主要的市场是在亚洲,因此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后,日本的汽车一直遥遥领先于美国汽车企业。图2 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收入国家占比(需要重新弄过) 从收入所占的比例看,美国汽车企业收入在世界汽车行业收入中所占比例在2004年-2013年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的不太明显,此后再次下降。美国的收入占比从2004年30.22%下降到2013年的20.14%,这说明美国的霸主地位正在衰落,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北美地区,而美国的主要市场在北美,所以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汽车行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意大利汽车企业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长,2004年的4.49%增长到2013年的10%。韩国的现代汽车公司在2002年进入了世界100强,在2012年之后退出了世界100强,但其在2012年之前的收入占比也在缓慢地增长,从2004年的3.28%增长到2011年的7.38%。法国汽车企业所占比例在2006年之前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在2005年达到了最高值9.19%,随后,其占比下降到5.29%,随后再缓慢地增长。(三)2004年2013年汽车企业在100强企业中排名变化情况分析表3 2004-2013年汽车企业在世界100强中的排名(需要调整)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汽车企业第一位100强排名555551058108汽车企业进入100强户数121212111111111099汽车企业100强排序位次中位数38374340404651413931汽车企业第一位营业收入(百万美元)195324193517192604207349230200.8204352204106221760.2235364265701.8汽车企业第一位与100强第一位营业收入差距(百万美元)6768594472147335143790148598.2254009204108200088.8249125215998.2从表中可以看出,汽车企业第一位在100强中的排名是不断的退后的(原因是什么,代表的是整个行业,写出整个行业后退的原因),2004至2007年的汽车企业排名第一位的是通用汽车公司,2008年至2013年的汽车企业排名第一位是丰田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总是因为负面原因登上媒体头条。通用汽车的召回次数超过50次,受影响车辆接近2,900万辆。而汽车企业进入100强的户数也在逐渐减少,但汽车企业第一位在2004至2013年十年间的营业收入是不断增加的,同时与第一百位的收入之间的差距悬殊。近十年,汽车企业进入100强的户数逐渐减少,由2004年的12户减少到2013年的9户,但汽车企业第一位营业收入额不断增多,从2004年的195324百万美元增加到265107.8百万美元,汽车企业第一位与100强第一位营业收入的差距逐年增大,由2004年的67685百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15998.2百万美元。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可以知道,汽车行业正在逐步下降。其行业的竞争力也不如以前。(为什么竞争力不如从前,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导致全球汽车行业衰退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由于炼油业的崛起。汽车行业的发展,使得汽油的消费量不断攀升,而汽车汽油的攀升必然会导致油价的上涨,这就给炼油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炼油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炼油业的快速扩张,必然也会导致油价的快速上升,从而使得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不再愿意为高价油埋单。不可以出现口语化、不可以出现网络术语行业衰退的原因通常有三种:1,夕阳行业,技术的衰退2 替代品、竞争对手的增加3 政策的原因限购(四)2013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分析 1.规模分析从表4和图3可以看出,美国汽车企业的收入规模都在曲线下降,美国的汽车企业除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外,两家传统汽车生产巨头通用和福特表现都不理想,其中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收入波动较大,由2004年的195324百万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152256百万美元,足足下降了2.6%。福特公司除了在20042006年间有缓慢上升外,整体上下降幅度较大,其中2010年跌幅最大,为近年最低水平,其收入仅仅只达到109700百万美元。法国、意大利的汽车企业则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而日本汽车企业的收入规模都在不断地增长,尤其是丰田、日产、本田和日产汽车企业。表4 2004年2013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收入汇总 单位(百万美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通用195324193517192604207349182347148979104589135592150276152256福特164505172233177210160126172468146277118308128954136264134252戴克156602176687186106190191.4177167140327.9109700129480.6148138.8146886.3丰田153111173616185805204746.4230201204352.3204106221760.2235364265701.8大众98637110649118377132323.1149054166579.1146205168041221550.5247613.3本田72264804878751194790.510510299652.492400104342.1100663.5118952.4日产65771798008327489502.1947828398280963102430119166.3115961.4标致61385706426991571005.78296579560.16729774250.683304.8 -菲亚特5350059973578346503166963978123.3117297.1142226.4宝马46997551425797361476.77667577863.77044480099.495692.398759.5雷诺424695064051365 - - - - - - -罗伯特411484975952208 - -66051.7 - - - -现代391014635857435666667490072541.87167897408.4 - -直接说明,美国的收入不断下降,其他国家不断上升 原因是什么:?1消费者观念的变化 2 产品的差异化(美国的汽车耗油量比较大,而日本的汽车是属于经济型的) 3 整个行业的布局是否发生了改变针对新兴市场中国、印度 图3 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收入变化图3 企业的收入变化总体上升为什么如此一致?原因要具体到某一企业的变化(放后面的描述)汽车企业的收入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收入普遍下跌,到2010年以后才逐渐恢复上升水平。跌势最严重的应该是通用和福特,而上升最快的是丰田和大众。通用汽车公司在2004年到2007年的收入呈现增长趋势,2007之后不断下降,2007年达到十年间收入的最大值为207349百万美元,在2010年开始反弹上升。根据通用汽车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亏损额达到387亿美元。2009年4月 27日 通用汽车宣布新的重组计划。2009年6月1日向纽约破产法院递交破产申请。然后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一年半之后完成了改革和精简,即在2010年新公司上市,股票大幅度上涨,于是其收入开始反弹上升。福特汽车公司的收入在2008年之前呈缓慢上升的状态,2008之后就开始逐步下降,在2010年达到近十年间的最低值为118308百万美元。其主要也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丰田汽车的收入达到全球汽车行业收入的最大值为230201百万美元。从这年起,丰田汽车公司开始逐渐取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厂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影响着全球的汽车行业,丰田汽车业不例外,但是丰田汽车的主要市场是亚洲,亚洲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北美来说,影响比较小。2.效益分析表7和图4表明,美国汽车强国地位不断衰退,日本、德国追赶较快,其他国家追赶较慢。日本汽车企业经营状况最好,日产、丰田、本田三甲企业的利润率分列所有汽车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其中日产汽车公司年均的利润率达到26%。日系汽车的利润率总体上不断下降,但从表4中我们知道,日系汽车的营业收入是不断上升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汽车企业的利润率都在6%以下,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汽车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最为严重的是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的,利润率为负数,通用汽车2008年和2009年的利润率分别为-21.24%和-20.71%。2010年之后,经济回暖,所有汽车企业的利润率都逐渐上升。福特汽车在2012年的利润率达到14.83%。表7 2004年2013年世界100强汽车企业利润率汇总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通用1.96%1.45%-5.49%-0.95%-21.24%-20.71%0.00%4.55%6.12%4.06%福特0.30%2.02%1.14%-7.88%-1.58%-10.03%2.30%5.09%14.83%4.22%戴姆勒0.32%1.74%1.90%2.13%3.07%1.41%-3.35%4.60%5.32%5.33%丰田6.72%6.31%6.52%6.86%6.53%-2.08%1.11%2.15%1.53%4.36%大众1.26%0.76%1.18%2.61%3.78%4.18%0.91%5.39%9.67%11.27%本田5.69%5.62%6.03%5.34%5.00%1.37%3.13%5.98%2.66%3.72%日产6.78%5.97%5.49%4.40%4.46%-2.77%0.56%3.64%3.63%3.56%标致2.76%2.39%1.83%0.28%1.46%-0.63%-2.40%2.02%0.98%-菲亚特-4.02%-3.29%2.86%2.05%3.34%2.71%-1.67% - -0.36%宝马4.69%5.01%4.80%5.85%5.58%0.61%0.40%5.32%7.09%6.63%雷诺6.61%3.18%8.15% - - - - - - -现代3.81%3.18%3.95%1.98%2.30%1.08%3.25%4.83% - -罗伯特2.68%3.92%5.59% - - - - - - -图表下面应该要加上文字说明,要加上一定的文字从这个表、这个图上可以看出、知道什么东西图4 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的利润率趋势三、汽车业企业的业务组合 2013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集中在“主导业务型”和“单一业务型”两种业务组合类型。(见下表)表8 2004年2013年世界100强中汽车企业业务组合类型汇总企业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通用汽车1111111111福特汽车3333333333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3311111111丰田汽车3333333333本田汽车3333333333日产汽车1333333333大众汽车3333333333宝马汽车3333333333标致汽车3333333333菲亚特汽车5533333现代汽车11111111 注:1代表单一业务型;2代表主导一体化类型;3代表主导业务型;4代表相关业务型;5代表非相关业务型。业务组合类型要加上数据、原理、公式、至少列出一个计算过程 找出特征最明显的企业描述(统一写)企业业务类型转变的原因 从业务组合类型变化趋势看,除了现代汽车一直采用“单一业务型”、菲亚特公司在“非相关业务型”和“主导业务型”之间转变、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主导业务型”和“单一业务型”之间转变外,其他企业几乎都为“主导业务型”,有6间企业在近10年间业务组合类型一直为“主导业务型”,有1间企业(日产汽车)除了个别的年份采取“单一业务类型”外,其余的均采用“主导业务类型”,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2005年之后转变为“单一业务类型”。现代汽车公司是原现代集团独立出来的汽车业务集团,本身并没有涵盖其他业务,因此一直保持了“单一业务型”。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一直实现多元化经营,出来汽车之外,还经营农业和建筑用器材、冶金产品、零件、生产系统、航空、媒体、保险、铁路、化工以及商务服务等业务,因此,其业务组合在“非相关业务型”和“主导业务型”之间转变。汽车业企业的业务组合类型比较稳定,以“主导业务型”居多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行业集中度较高,抛开企业自身经营因素,行业内企业都能获得良好的利润回报。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汽车产品需求量一直呈上升势头,潜在市场巨大,因此有动力开展其他业务进而实施多元化组合的汽车企业不多,基本都为“汽车业务+金融业务”的组合。 四、汽车业企业的竞争战略 (一)低成本战略 随着汽车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逐渐成熟,竞争较为充分;发展中国家市场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更快提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实现良好的成本控制,是每一个企业维持市场地位、谋求更大成长的关键。低成本战略因此成为众多汽车企业共同采取的竞争策略。各大汽车制造业企业采取的低成本战略,主要是通过内部生产流程控制,外部纵向、横向联盟以及本地化生产等方式得以实现。在低成本战略执行过程中,不同企业的战略行为各具特色。那该如何实现低成本战略呢?首先,企业需要实现规模经济,其次降低内部化的交易成本,在采购中降低成本,在活动地点的选择中降低成本,即实现在全球内的生产、采购、制造一体化。实行低成本战略既有优势也有一定的风险:1)不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由于实施低成本战略是需要产生规模经济,而产品标准化是规模经济的重要特征。产品的标准化,同质化,限制了消费者多样性的选择。2)容易导致价格战。规模经济的产生,使得各个企业都思考该如何降低成本,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因此在此前提上,汽车的价格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才有机会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3)易被模仿,由于规模经济是生产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因此其极易被模仿。 (二)国际化战略进入21世纪后,跨国汽车企业以各种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争取一个有利的竞争优势。例如,丰田汽车公司,截至2013年,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余27个国家和地区,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其生产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海外制造企业达到51个,26个国家。大众汽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多个全资、控股和参股的企业。可见,国际化战略是汽车汽车所迫切需要的战略。(见表6)表6 2013年各汽车生产企业国际化程度 单位%公司通用福特丰田日产本田戴姆勒EXOR集团宝马大众海外业务比重70.657.776.785.284.681.321.382.986.8 在发达国家市场,汽车行业已经接近成熟甚至是饱和状态,属于夕阳产业。开拓国外市场,实行国际化战略成为所有汽车企业的共同战略目标。根据上表,除了福特和EXOR集团之外,其他汽车企业的海外业务比重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福特的海外业务比重为57.7%,最低的是EXOR集团,仅有21.3%。汽车行业实现国际化的原因有如下几个:1) 世界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汽车企业既要力保自己在本国和本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又要挤占对方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应付新兴工业国家(例如韩国、墨西哥等等)在中低价位汽车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因此需要进入国际市场。2) 为了寻找新的市场需求。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汽车业已经是成熟并趋向于饱和的状态,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汽车业还处于一个成长期的状态,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市场,企业需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3) 通过全球资源配置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4) 国际分工的趋势不断增强。利用国际分工原则,把国内失去优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建立新的出口基地;在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边际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递减,这也是一个汽车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原因。五、丰田汽车业务组合与竞争战略(一)丰田汽车的业务组合丰田汽车公司是一家立足于汽车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跨国汽车企业,公司的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属于三井财阀。截至2013年,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余27个国家和地区,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其生产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海外制造企业达到51个,26个国家。丰田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地区包括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印度、印尼、南非、爱达利亚、阿根廷和巴西。大发品牌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工厂在日本和3 3其他国家,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在日本日野汽车品牌工厂的生产制造企业在9个国家,包括印尼和泰国,共计员工有338875人。在2013年的财富全球企业100强中,丰田汽车公司以265701.8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八,在汽车行业中排名第一,丰田汽车的汽车销量约在8200万辆。从2008年开始,丰田汽车就夺取了通用汽车公司自1931年以来就一直占据的全球汽车行业首位的宝座。1.丰田汽车的发展历程丰田的创始人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发明家丰田佐吉(18671930),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丰田佐吉开办的织机制造工厂。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1933年9月,丰田成立汽车部,并于次年1月正式进入汽车领域。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于1937年8月20日。丰田汽车公司在1949年后最早进入中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汽车公司。现在的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汽车制造巨头,其业务遍及汽车制造、金融、住宅、信息通讯、智能交通系统(ITS)、电子商务(GAZOO)海洋、生物绿化工程等领域。自1937年丰田汽车公司诞生之日起,汽车制造便是丰田的主导业务。表1是丰田汽车业务的发展里程碑。表7 丰田汽车业务的发展历程年份丰田大事件1937年成立了“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1947年1月,第一辆小型轿车的样车终于试制成功1950年成立丰田汽车销售公司1966年COROLLA花冠车问世与日野汽车工业公司进行业务合作1967年开始与大发工业公司进行业务合作1974年丰田与日野、大发等16家公司组成了丰田集团1982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与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合并为丰田汽车公司1999年在纽约和伦敦证券市场分别上市2001年将对日野的持股比例从36.6%提高到50.1%,日野成为丰田的一个子公司2002年推出新的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SCION品牌2005年买下富士重工8.7%股权,成为斯巴鲁品牌的最大股东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丰田立足于在汽车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确定继汽车之后、发展面向21世纪的新兴产业”的目标,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以及系统产业。目前丰田汽车拥有五大汽车品牌:丰田、雷克萨斯、SCION、大发、日野。其中,丰田是丰田公司最重要的品牌,主要生产普通车和小型车;雷克萨斯是公司主要面向高端市场推出的高档汽车品牌;大发和日野是丰田控股的子公司,大发主要主要生产微型车,日野主要生产卡车。 2.丰田的业务组合类型根据历年的数据可以将丰田汽车公司于2004年2013年10年间各项业务的比例,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丰田汽车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汽车制造,其在业务组合中一直保持在87%以上,其业务组合比较稳定。2006年,丰田的汽车制造业务所占比例呈小幅度下降,从2006年的89.84%下降到88.77%,这受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丰田的汽车召回事件。这些原因导致了丰田汽车业务收入的总体增幅小于其他部门。但在2013年,丰田汽车业务速度恢复,其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90.13%,这也与日本政府对环保车的补贴政策密切相关。图5 2004年2013年丰田各部门业务比例变化 从各财年丰田汽车的业务组合比重我们可以知道,汽车制造是丰田的主导业务,在总体业务组合中占绝对多数的比重。专业化比率在70%到95%之间,根据Wrigley类别法,可以将丰田的业务组合类型归为“主导业务型”。3.丰田业务组合的调整丰田近十年的业务调整体现两个方面:在汽车制造业务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发展金融、住宅、生物科技等业务。丰田调整汽车组合的原因是竞争的压力与并购的浪潮。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合并,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结构重新组合时代的到来,在国外汽车产业合并的冲击下,日本汽车企业业相继进行合并。先是马自达和五十铃分别与福特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并,继而三菱车企宣布与克莱斯勒汽车练手,日产汽车与雷诺加强全面合作。但丰田汽车到目前为止,除了日野和大发,并没有对其他公司进行大胆收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能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之后,汽车行业的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丰田汽车调整业务组合的方式内部开发和外部收购以及合资的形式。内部开发方式包括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等形式,例如,在2004年,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都是属于市场开发的范畴。外部收购和合资方面,1998年到2001年间,丰田通过收购股份的方式控制了大发和日野汽车公司。在其他业务上,丰田对业务组合的调整也是通过内外两个方面。丰田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先后在生物、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部门以及公司。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并购了一些非汽车制造企业,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商品流通、零售、运输和企业服务业。(二)丰田汽车的竞争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丰田汽车最重要也最成功的战略。丰田的成本领先主要通过全球一体化的制造体系、全球一体化的研发体系、精益化生产等措施实现。而丰田汽车公司在低成本战略中最显著的变现是零部件使用的通用化,以减少在研发中的开支,更高效率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总成本的降低。1) 全球一体化的制造体系丰田汽车的管理和销售系统非常独特,主张采取包括设计、部件生产和组装活动纵向一体化的战略。通用汽车和福特和福特汽车采用广泛分布在全美各州的生产供应商模式,丰田汽车对汽车的生产和供应集中于以丰田为中心,半径为10公里的范围内。围绕着丰田汽车约300家制造汽车零件、铸模和工具的承包商,在这300家承包商周围又有数不清的小工厂承包制造更小的零件,形成了汽车生产辐射网。其通过寻求外部资源,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跨国公司的经营优势,把“当地生产”变成国际生产经营的一部分。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所有权或者通过与当地公司的非股权安排(分包制造合同)来控制外源化生产。这种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运输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2) 全球一体化的研发体系丰田在全球主要有三个研发中心,分别设立在日本、比利时和北美地区。丰田欧洲技术中心位于比利时,主要负责欧洲市场的研发,以满足欧洲市场的特殊需求。在日本本土的设计中心(现为丰田设计和研究实验室),承担全球范围的产品研发活动。还有约15%的研发工作在北美进行。这种同一技术服务于全球的一体化研发体系,有利于整合全球研发资源,解决技术人员、资金短缺的问题,并有效降低开发费用,从源头上控制了单位产品成本。3)精益化生产精益化生产时丰田实现成品领先的重要法宝,也是其他企业竞相学习的对象。精益化生产即实现规模经济的低成本,又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是在低成本基础上的差异化。其以高效率、高品质、高利润的流程化生产能力,使丰田巨人般屹立于世界企业的丛林中。它改变了传统的由前端生产者主导生产数量的做法,重视后端顾客需要,从而更适合越来越复杂的市场需要。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把缺陷和浪费及时消灭在现场,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精益化生产的优越方式还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精益化生产方式既综合了单件生产方式品种多和大量生产方式成本低的有点,又避免了单件生产效率低和大量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性飞跃。2.本土化策略丰田认为,全球汽车制造商需要提供针对性的产品,需要仔细研究当地的需求。也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同时相信当地销售、营销和制造,必须充分开发当地市场的潜力。让丰田汽车从设计、制造和提供的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以应对当地市场变化,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丰田汽车公司实现本土化战略的原因有:1) 适应东道国外部环境的要求。丰田公司为了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分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2) 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风险转移的需要。3)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系不同,各国的经济也大相径庭。4) 建立营销渠道,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之后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而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营销渠道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一个新的营销渠道时间长,并且费用高,借用现有的营销渠道成为丰田汽车公司的首选,利用现有的营销渠道,进入市场,更有利于扩大其品牌本身的影响力。 丰田汽车公司实现本土化战略的形式主要是: 1)生产制造、采购、配套本土化。截至2013年,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余27个国家和地区,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其生产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海外制造企业达到51个,26个国家。丰田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地区包括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印度、印尼、南非、爱达利亚、阿根廷和巴西。大发品牌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工厂在日本和3 3其他国家,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在日本日野汽车品牌工厂的生产制造企业在9个国家,包括印尼和泰国,共计员工有338875人。丰田在中国的业务也相当地成熟。(见表8) 2)研究本土化,是更接近当地消费者需求。在当地设厂,当地设研发中心,这样能更好地使产品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更有利于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达到降低研发费用,从源头上控制了单位产品成本。从这一角度上看,这也是实现成本领先的途径之一。 3)管理本土化。管理的本土化最根本最深刻的是本土化。实施管理上的本土化,必然需要一批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风土人情的人才,使公司的各种行为更符合当地的国情,更好地“入乡随俗”,以保证公司运行平稳。同时,与从本国既输出资本又输出人才相比,当地的人才成本低,优势多,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这样既能为公司在本土化生产中发挥管理作用,又夺取竞争对手的人才,还可以大大加强当地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影响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表8 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生产网点编号公司名称1天津津丰汽车底盘部件有限公司2天津丰津汽车传动部件有限公司3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4天津丰田锻造部件有限公司5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6丰田一汽(天津)模具有限公司7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8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9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013年丰田汽车主要的销售地区是北美和日本,其两者的销售数量占丰田汽车的总销售超过50%。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丰田有足足74%的的汽车销售是来自国外,在汽车的销售量上看,仅北美一个海外市场几乎就与日本国内市场当。(见图6)图6 2013年丰田汽车销售数量地区分布占比表9 丰田汽车销售收入地区分布 单位:百万日元日本北美欧洲亚洲其他2004年716770459104222018969119683610008292005年740813661876242305450157211310782032006年773510974558182574014183685514351132007年815288487714953346013196995717077422008年841862092489503802814279098720278692009年747191660976762889753245041216198132010年731481355832282082671243164815386312011年696692953278091920416313811216404222012年729380446443481917408311684916112442013年79104566167821200311340586291924173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04年至2006年两年间,丰田汽车的主要销售市场是日本的本土市场。在2004年间,丰田汽车在日本的销售收入比例是十年间的最大占比,其达到总收入的41.44%。随后,就逐年下降,到2013年,丰田汽车在日本的销售收入占比只有35.85%。在2007年开始,丰田汽车的主要销售市场转移到北美,北美的销售收入占36.63%,比日本市场的销售收入多出2.59%。但在2008年开始,丰田汽车在北美的销售收入占比从35.18%下降到27.95%。其中的原因如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丰田公司决定在北美的共计14间工厂停产2日。在金融危机期间,丰田在新兴市场(北美市场)的销售计划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落空。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一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9.1%,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在2008年1月至12月,丰台年汽车在美国的总销量为220万辆,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万辆。2008年4月到9月,在中国的销量幅度大幅缩水,从2007年同期的71.7%减少到14.1%。根据数据显示,丰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国内及美国等工厂的减产数量一共达到95.3万辆,全球生产计划已下调到792万辆。丰田2008年10月在美国的新车销售比去年同期下降23%。亚洲市场的销售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由2004年的6.92%上升到2013年的18.39%。 表10 2004年2013年 丰田汽车的汽车的销售车辆数量 单位:辆日本北美欧洲亚洲其他2004年230307821026818982015574658579382005年238123522711399789638335079434442006年23644842556050102278188066111505872007年227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