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0000上海市防雷中心网站如何防雷防雷科普常识.doc_第1页
201308130000上海市防雷中心网站如何防雷防雷科普常识.doc_第2页
201308130000上海市防雷中心网站如何防雷防雷科普常识.doc_第3页
201308130000上海市防雷中心网站如何防雷防雷科普常识.doc_第4页
201308130000上海市防雷中心网站如何防雷防雷科普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08130000上海市防雷中心网站如何防雷防雷科普常识汇总完整版如何防雷?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雷击易发生的部位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预防雷电的方法应急要点: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高度。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6.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到。专家提示:1.高大建筑物上必须安装避雷装置,防御雷击灾害。2.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3.对被雷击中人员,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抢救。4.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解密“雷阵雨”上海云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定义:雷阵雨是一种伴随着闪电和雷鸣的阵雨或暴雨的天气现象。因大气处于潮湿不稳定状态时,或因地面受热,或因动力抬升,使对流发展而致。成因:夏季,太阳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发得比冬、春、秋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度较高,能够接纳更多的水汽,导致空气的密度减小,空气变轻,变轻了的空气不停地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空气也就渐渐凉下来。空气凉了,就无法容纳原先丰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天空就会起云。那么,这些小水滴怎么不迅速落下来成为雨呢?这是因为小水滴太小,上升的热气流托住了它们,并把悬浮着的小水滴不停地往更高处推。云就越堆越大越高,这样的云,气象上叫积雨云,其云底离地面约1000米。当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成较大的小水滴时开始往下落,而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却一个劲往上冲,两者之间摩擦后就带上了电荷。上升的气流带正电荷,下落的水滴带负电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雨云的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底部则积聚许多负电荷。地面因受积雨云底部负电荷的感应,也带上了正电荷。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热气流托不住了,就从云中直掉下来。下层的热气流给雨一淋,骤然变冷,不再上冲,转而向地面扑下来。此时,空中的电荷开始放电,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因电闪以光速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雷声是以331米/秒的声速传播,故人们先看到电光尔后才听到雷响。有时候雷声的时间拖得很长,那是云层、山峰及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所致。在中国,雷阵雨夏季最多,58月份出现温高湿重的天气时最易发生。春、秋两季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冬季最少,十月以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机率较少。雷击的预防常识:1.凡高大建筑物均要安装避雷设施,并按规定及时检测维修;2.雷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房、电杆、烟囱等高耸的物体,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到江河中游泳或划船,因为在地面水面上,这些都是相对突出的物体,容易遭雷击。3.雷雨时不要靠近电线,自来水管、铜器、铁器等物体,也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潮湿的墙壁,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减少雷雨时造成的雷击危害。另外,居家防雷也要注意一下几点: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3.雷雨季节要注意收听、收看或上网查看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损失。防雷小常识雷电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敝蓬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单位应该怎样进行雷电灾害防范?单位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规范,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制度。雷雨后要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如雷雨过后,应检查安装在电话程控交换机、电脑等电器设备电源和信号线上的过压保护器有无损坏,发现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建设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以及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式。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同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如重新铺设电脑网络线、室外天线的移位和加高等都应该重新设计和建设防雷设施。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遭受雷击。雷灾的新特点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出现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可以概括为:(1)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2)从二维空间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和过电压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三维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无空不入地造成灾害,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前面是指雷电的受灾行业面扩大了,这儿指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例如二000年七月二十五日14点40分左右,一次闪电造成漕宝路桂菁路附近二家单位同时受到雷灾,而不是以往的一次闪电只是一个建筑物受损。(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并不太大,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以估计。例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凌晨2点,某寻呼台遭受雷击,导致该台中断寻呼数小时,其直接损失是有限的,但间接损失将大大超过直接损失。(4)产生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关键性的特点是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雷电的本身并没有变,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变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器件极端灵敏这一特点很容易受到无孔不入的LEMP的作用,造成微电子设备的失控或者损坏。为此,当今时代的防雷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复杂性大大增加了,雷电的防御已从直击雷防护到系统防护,我们必须站到历史时代的新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人类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雷云雨的形成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其实有几种云都与闪电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最重要的则是积雨云,一般专业书中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主要方式有:(1)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2)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但对云的形成来说,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而降温冷却过程中又以上升运动而引起的降温冷却作用最为普遍。积雨云就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远大于空气层,所以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所以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也跟着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根据力学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密度相对说来就较大,就要下沉。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随高度逐渐增多。在冻结高度(-10摄氏度),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云砧,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闪电。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几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我们应当加强防雷意识,与气象部门积极合作,做好预防工作,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雷知识名词解释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雷击电磁脉冲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磁辐射干扰。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遭受雷击后应当怎么办?遭受雷击后,流过人体的电流会使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但只要抢救及时多数可以恢复,一要及时拨打医院电话或120急救;二要马上以心肺复苏法和人工呼吸进行现场应急抢救;三要及时向当地气象局和防雷机构报告,以便第一时间实施雷灾调查。家用电器如何防雷?首先,建筑物应按防雷设计规范装设直击雷防护设施,如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它们能把雷电流的大部分引入地下泄放。其次,引入住宅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信号线均应屏蔽接地引入,这样部分雷电流又会泄入地下。若没有这些防护装置,雷雨天拔掉所有电器电源插头也不失为一种应急措施。雷雨天人们应当怎样躲避?(1)遇到强雷雨时,应尽快到室内避雷躲雨,迅速关好门窗。远离门窗、电器设备和易导电的物体,尽量不用电视、电话、计算机、收音机、热水器等电器,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及各种电气装置。在有避雷装置的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应该避免在空旷的又没有有效避雷装置的凉亭中躲避雷雨。(2)在野外遇强雷雨,不要使自己成为最高点,尽快离开山顶、山坡、山脊、河流、湖泊,避免多人拥挤一起,分别选择最低处,双脚并拢蹲下,弃去身上金属导电物体;不要靠近电杆、高塔、大树、烟囱以及墙根避雷接地装置,不要接触金属管线、电线、火车轨道,以防旁侧闪络、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汽车、火车、轮船相对屏蔽,最好呆在其中并关闭门窗。安装了避雷针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不然(1)避雷针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可以把雷电流泻放到大地,保护建筑物。但是,如果存在避雷针不合格、引下线锈断、接地电阻超标等问题,避雷针不仅难保建筑物,反而会成为“引雷烧身”的祸端,因此强调防雷装置要经过专业验收和定期检测。(2)避雷针只能减低直击雷危害的风险,但它保护不了建筑物内的电子、电器设备。强大的雷电会产生电场的变化、磁场的变化和电磁辐射,不仅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许多电子、电器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雷技术才能确保安全。避雷针防雷的原理是什么?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避雷针,它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避雷针高于被保护的所有物体,它将雷电吸引至自身,使雷电流通过引下线至接地装置而泄放大地,从而使保护对象免遭雷击,所以避雷针实际是引雷针。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均雷电日是提供一个区域气候概略的情况。事实上,即使在同一地区内,雷电活动也有所不同,有些局部地区,雷击要比邻近地区多得多。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雷击选择性”。(1)雷击位置经常在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土壤上,如: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上和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在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也容易遭受雷击。(2)地面上的设施情况,也是影响雷击选择性的重要因素。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在旷野,即使建筑物并不高,但是由于它是比较孤立、突出,因此也比较容易遭受雷击。在田野里供休息的凉亭、草棚、水车棚等遭受雷击的事故是很多的。(3)建筑的结构、内部设备情况和状态,对雷击选择性都有很大关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内部有大型金属体的厂房,或者内部经常潮湿的房屋,如牲畜棚等,由于具有很好的导电性,都比较容易遭受雷击。预防早知道:雷雨天气十个注意事项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那么雷雨天气注意事项有哪些?我们特别提醒在户外应遵守以下雷雨天气十个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知道了雷雨天气十个注意事项,建议您在雷雨天气里注意应用,另外雷雨只是自然现象,不要过分的害怕。避雷防雷小常识 雷暴发生时,人们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躲到很深的山洞里;汽车内也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如果在游泳或在小艇上,应马上上岸,即便是在大船上,也应躲到船舱里。雷雨时不要在山坡孤立的小屋、草棚避雨,不要站在大树下躲雨,不要在旷野里肩扛金属工具和使用带有金属杆的雨伞,也不要游泳、划船和垂钓,更不要在田间劳作;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不要站在楼顶上;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头顶电闪雷鸣时(俗称“炸雷”),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临时躲避,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或者牵着手靠在一起。雷击的预防常识1.凡高大建筑物均要安装避雷设施。2.雷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房、电杆、烟囱等高耸的物体,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到江河中游泳或划船,因为在地面水面上,这些都是相对突出的物体,容易遭雷击。3.雷雨时不要靠近电线,自来水管、铜器、铁器等物体,也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潮湿的墙壁,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减少雷雨时造成的雷击危害。另外,居家防雷也要注意一下几点:1. 打雷时,要关好门窗,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3.雷雨季节要注意收听、收看或上网查看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损失。雷击对人体的伤害一旦被雷击中,会对人体造成三种致命伤害:一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强大的闪电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二是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三是雷电冲击波造成的内伤。这部分患者遭雷击后,可能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雷雨天气如何防雷雷电来临前可自我预估市民可通过以下4种方法来自我预估雷电的来临: 一是学会看云。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像是乌黑的棉花团,一旦天空中聚集了大量积雨云,就意味着雷电很快就要来了; 二是听收音机。当雷电来临前,收音机会受到干扰发出“滋滋滋”的声音; 三是看电闪和雷鸣的间隔时间。电闪和雷鸣的间隔时间越短,雷就离你越近; 四是自我感觉。当雷电即将来临时,人的皮肤会出现异常,头发也会微微竖起。四招教你预防雷击雷雨天气个人应从四个方面预防雷击: 一是雷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房、电杆、烟囱等高耸的物体,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到江河中游泳或划船; 二是雷雨时不要靠近电线,自来水管、铜器、铁器等物体,也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潮湿的墙壁; 三是打雷时,要关好门窗,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更不要接听手机; 四是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此外,不要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如果确实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下蹲,把双脚靠拢,此举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强对流天气频发需防雨防雷每年的4月份至9月份,厦门都进入雷电高发期,历年平均雷暴日为47.3天,个别年份多达70天。厦门一年要承受近6000次对地闪击的雷电,属于雷暴高发区。这主要与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是东、西风带交替影响的过渡带,因而是温带、热带各类天气系统频繁活动的地区,此外厦门地处海陆交界,由于陆地和海上存在温差,容易形成局地强对流天气,也容易造成雷电频发。因此,当人们身处户外的时候,切勿接触天线、水管、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宜进行水上运动和球类运动,应远离树木和桅杆。此外,从近几年的雷击情况来看,“雷公”青睐高科技产品和设备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手机等是它突袭的首选。因此在雷电发生时,要关闭电器的电源,同时关闭网线。高速公路突遇雷暴天气 请减速并关闭电子设备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高速交警提醒广大市民,在高速公路上如突遇雷暴天气,最好将车内的收音机、GPS、车载电话等电子设备关闭,并收起相应的天线。汽车是一个很好的避雷设施,行进中的车辆要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成为一个密闭整体。成都8444次雷击,最强雷电天气怎么防雷?也许是早报写给老天爷的那封信被笑纳,和前日的“蒸笼天”相比,昨天真的凉快不少,雷一直打到清晨6点,雨一直下到上午9点。气象资料显示,从前晚6点到昨晨6点,成都12小时发生雷击闪击8444次,其中金牛区最多,109次。雷电高发季到来 解读都市防雷指南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地闪电,平均每秒100次。雷电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一次闪电约能产生360千瓦时的电能,足以同时启动2000万个电饭煲。昨夜今晨,成都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雷暴天气,从前日下午6时至昨日中午12时,全省共发生雷电云地闪击73543次,其中,成都市发生雷电云地闪击17157次。四川进入雷电高发季,如何防止雷击?四川省防雷中心总工程师徐志敏进行了解答。都市防雷10问10答1打雷时可以洗澡吗?打雷时不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因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楼顶,绝大多数没有接地线,没有连接避雷设备。一旦遇雷电,热水器就可能成为“引雷器”,造成雷击事件。成都人常用的燃气热水器,问题不大。2打雷时关不关窗?打雷时要关闭门窗,这是为了防止“滚球雷”随着空气进入室内。如果球形雷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至少不形成穿堂风,因为球形雷一般跟随气流飘动;电脑及家用电器最好不要靠外墙安放。一般来说,城市建筑都安有防雷设施,关闭门窗在室内是比较安全的。3打雷时可以看电视吗?最好不要看电视,因为电视线路可能“引雷入室”,造成家用电器被损坏。4打雷时可以打电话吗?打雷时使用手机是安全的。有人感觉打雷时手机会发出声响,是因为打雷瞬间,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场,会对手机的电磁波造成影响。但手机本身不会“引雷”。相反,打雷时最好不要使用座机,因为座机连接着线路,线路可能引雷入室。5打雷时开车有危险吗?徐志敏认为,打雷时开车的危险,更多的是因雷声干扰,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而不是被雷劈的危险。车内是相对安全的空间,打雷时最好关闭车窗。如果雷声太大有碍安全行车,可以停在路边,但不要停在树下。另外,在车内不要听收音机等。6打雷时收衣服安全吗?如果晾衣服的铁丝在屋顶或空旷的户外,收衣服是危险的,在城市中,一般在室内阳台上,影响不大。7打雷时可以使用电器吗?打雷时使用电器可能造成电器的损坏。而且,电器的线路可能“引雷入室”,正确的做法是将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8打雷时可用笔记本电脑吗?如果笔记本电脑连接着电源线和网线,同样存在线路引雷的危险,如果将电源线和网线拔掉,就要安全得多。9打雷时可以上网吗?有人问是不是只要关主机就行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电脑只要接上电线或者网线,术语叫“电气连接”,不管开不开机,电源通不通,电涌仍然可以侵入电脑。所以,雷雨天最好不要上网,特别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