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期末考试.doc_第1页
隧道工程期末考试.doc_第2页
隧道工程期末考试.doc_第3页
隧道工程期末考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单选题1.冲击钻进冲击钻进是将钻具提升到一定高度,利用钻具的重力和冲击力,使钻头冲击底孔以破碎岩石,随着钻孔的延伸可以用钢丝绳或用钻杆连接钻头,保持较大钻孔口径2.回转钻进回转钻进是利用钻具回转,使钻头的切削刃或研磨材料削磨岩石,可分孔底全面钻进与孔底环状钻进两种3.工程地质调绘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路线法布点法 追索法4.槽探挖掘成狭长的槽形,其宽度一般为0.61.0m,长度视需要而定,深度通常小于2m,槽探适用于基岩覆盖层不厚的地方,常用来追索构造线,查明坡积层、残积层的厚度和性质,揭露地层层序,槽探一般应垂直于岩层走向或构造线布置5.隧道纵坡中,人字坡的特点及优缺点人字坡常出现在隧道中,人字坡有利于从两端施工时的出渣和排水,但对营运通风不利6.根据隧道轴线与地形的关系,最理想的隧道轴线和坡面的位置关系正交7.关于洞口位置选择的要求:洞口一般应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好,排水有理的地方洞口不宜设在沟谷低洼处和汇水沟在洞口处为悬崖峭壁时,一般不宜扰动坡面和破坏地表植被及暴露风化破碎岩层8.在隧道洞口修建明洞的目的明洞具有地面、地下建筑物的双重特点,既作为地面建筑物用以抵御边坡、仰坡的坍方、落石、滑坡、泥石流等病害,又作为地下建筑物用于在深路堑、浅埋地段不适宜暗挖隧道时,取代隧道的作用。9.隧道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对洞口位置规范性要求早进洞晚出洞10.支护结构通常分为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二次支护的作用和特点作用:提供结构的安全储备或承受后期围岩压力特点:在承载结构上的形变压力最小,且又十分安全和稳定11.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12.确定隧道属于深埋还是浅埋的划分依据般埋深在2倍洞径以下时,算作是浅埋段,2倍以上算深埋.就是说隧道顶的覆盖土层厚度小,算浅埋段13.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级、级、级、级、级、级(松软土体围岩)14.与围岩压力的大小相关因素地质因素人为因素15.设置仰拱的隧道,路面下应以哪种材料密实回填浆砌片石或贫砼16.喷锚支护作用: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承载圈17.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中,合理的开挖方式有哪些 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留核心土开挖法18.隧道通过松散地层施工,为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时常用的手段穿过未胶结松散地层和严寒地区的冻胀地层,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外,均可采用锚喷支护施工。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如围岩自稳性很差,开挖难以成形,可沿设计开挖轮廓线预打设超前锚杆。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支撑加强支护对于极松散的未固结围岩和自稳性极差的围岩,当采用先护后挖法仍不能开挖成形时,宜采用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的方法,以固结围岩,提高其自稳性。19.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围岩变形稳固后20.新奥法提出围岩体和支护视作统一的承载结构体系,其主要承载单元是什么岩体21.在新奥法支护中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但又不至于产生破坏的目的是尽量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22.透光率为隧道中烟雾浓度实用的表达方法23.隧道中为保证停车视距必须控制烟雾浓度24.隧道中采用钠光灯照明的原因是因为钠光灯对烟雾的透视性能好25.按隧道照明亮度曲线的组成要求,各照明段的亮度大小应该是 中间段亮度过渡段亮度入口段亮度二填空1.1970年OECD隧道会议从技术方面将隧道定义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两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2.隧道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公路设计阶段相适应,一般分为哪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3.竖井、斜井除作为施工作业坑道外,常使用于公路隧道的通风井。4.什么是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5.什么是硬质岩饱和湿度下岩石试件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大于29(百度)6.喷锚支护由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组成,为对隧道施作的初期支护。7.对于水平成层的岩层,锚杆的作用体现为悬吊作用。8.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哪四点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9.在新奥法施工中,为了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需要允许围岩有一定程度的 变形。三名词解释1.隧道净空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2.隧道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3.初期支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岩体变形、坍塌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4.二次支护为了保证隧道使用的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衬砌结构 5.射流式通风在车道空间上方吊设射流风机,用以升压,进行通风的方式6.纵向式通风从一个洞口直接引进新鲜空气,由另一洞口把污染空气排出的方式,与自然通风的原理是相同的 7.隧道亮度曲线沿道路轴线,由入口洞外的接近段经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直至出口段,司机在白天所需要的路面亮度变化曲线,称为亮度曲线 四问答1.影响隧道通风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隧道长度隧道交通条件 隧道所处地层的地质条件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和气象条件2.隧道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全断面法常适用于级硬岩的石质隧道,可采用深孔爆破施工。优点: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工序少,干扰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采用深孔爆破时,可加快掘进速度,对围岩的震动次数较少,有利于围岩稳定。缺点:是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工作量相对较大,要求施工单位有较强的开挖、出渣与运输及支护能力,采用深孔爆破时,产生的爆破震动较大,对钻爆设计和控制爆破作业要求较高。 3.隧道分部开挖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条件(1) 台阶分部开挖法 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适用条件: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优点:与超短台阶法相比,台阶的长度可以加长,相当于短台阶法的台阶长度,减少了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施工速度可加快。而且较侧臂导坑法的机械化程度高。缺点:开挖中围岩要经受多次扰动,而且断面分块多,支护结构形成全断面封闭的时间长,将可能使围岩变形增大,需要结合辅助施工措施对开挖工作面及其前方岩体进行预支护或预加固。 (2) 单侧壁导坑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如软弱松散围岩),隧道跨度较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地段。优点:是通过形成闭合支护的侧导坑将隧道断面的跨度一分为二,有效地避免了大跨度开挖造成的不利影响,明显地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 缺点:是因为要施作侧壁导坑的内侧支护,随后又要拆除,增加了工程造价。 4.处理大坍方的技术措施。坍穴高、坍渣数量大,坍渣体完全堵住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坍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和注浆固结法稳固围岩和渣体,待其基本稳定后,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并尽快完成模注混凝土衬砌(加强型)。5.处理小坍方的技术措施。坍穴不高,且纵向延伸不长,首先加固坍体两端洞身,并抓紧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坍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