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均势理论 BalanceofPowerTheory 概述一 均势二 均势形成的原因三 均势的稳定性四 均势的功能五 均势政策和均势原则六 均势政治及其当代形式七 均势理论的不足和适用范围 概述 最古老 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宏观理论 现实主义认为 国家间最大的差别是权力差距 这种差别具有最重要的政治意义 国际政治就是国家之间因权力差距而展开的竞争 有些国家谋求扩大权力差距 获得霸权 有些国家力图缩小权力差距 建立均势 均势理论探究权力差距与国家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 它关心的问题是 为什么国家会追求均势 均势为什么会出现 均势对国际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摩根索 国际纵横策论 争强权 求和平 1948年 赫德利 布尔 无政府社会 世界政治秩序研究 1977年 华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 1979年 一 均势 均势 balanceofpower 是国际系统的一种权力分配状态 其中没有任何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各国权力大致均等分配 1 国内均势和国际均势的比较 本质相同 都是权力在政治单元之间均等分配 没有任何一个单元占有绝对优势 单元不同 国际均势指国家间的权力分配 国内均势主要指立法 行政 司法三大政府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 2 均势的类型 主导均势 从属均势简单均势 复杂均势整体均势 局部均势自发均势 人为均势 1 主导均势和从属均势 主导均势 某些地区或者某些国家之间的均势 对整个国际系统具有决定性影响 从属均势 某些地区或者某些国家之间的均势 在整个国际系统中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2 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 简单均势 两个大国之间的均势 复杂均势 三个以上国家之间的均势 3 整体均势和局部均势 整体均势 全球国际系统的均势 局部均势 地区国际系统的均势 4 自发均势和人为均势 自发均势 不是国家有意追求的结果 各国可能试图相互兼并 但结果却违反了愿望 人为均势 国家有意追求的结果 各国没有相互兼并的意图 而是试图相互限制权力 二 均势形成的原因 在国内政治中 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 导致保障均势的宪法和法律 国际政治中不存在保障均势的宪法和法律 均势原则很容易被国家抛弃 那么 均势在什么条件下形成 摩根索和沃尔兹都认为均势的形成是必然的 不过他们提出了两种不同解释 1 国内均势形成的原因 政治哲学中的均势理论 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 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野心对抗野心 防止个人自由和权利受到绝对权力的侵犯 为此 必须制定法律以保障分权制衡 理论的实践 民主革命 英国 美国 法国 宪政体制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典型的分权制衡 separationofpower checkandbalance 制度 在立法 行政 司法三大政府机构之间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 在政府与社会之间 形成了发达 完善的分权制衡网络 由此可见 国内均势是人们以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而不断努力追求的结果 是人为设计的制度框架 阅读材料 洛克 政府论 孟德斯鸠 jiu 论法的精神 联邦党人文集 摩根索 国际纵横策论 第11章 2 自觉形成论 摩根索的解释 摩根索认为 均势是制约国家权力竞争的自然机制 在权力竞争过程中 国家必然会追求均势 均势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政治现象 摩根索的逻辑 自然原因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均势 政治原因 国家必然追求自主性和稳定性 因为它们认为 1 社会各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权存在的 2 一旦某个社会要素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 就会侵犯它们的权益 所以应该维护社会各要素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因此国家必然追求均势政策 而均势政策必然导致均势 疑问 国家追求均势就必然导致均势吗 为什么战国时期 齐 楚 赵等六国追求均势 最后却没有产生均势 2 自发形成论 华尔兹的解释 只要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秩序 且存在2个以上的国家 就必然出现制衡和均势 均势的形成不是因为国家有意追求均势 而是在无政府结构压力下 各种动机相互制衡导致的必然结果 1 国家行为假定 国家是单一的理性行为体 最低目标是确保生存 最高目标是主导世界 国家确保生存和主导世界的手段主要有2种 对内增强实力 对外争取联盟 2 制衡 balancing 的必然性 在无政府秩序中 一国权力的增长给其他国家带来两个可能的结果 降低了他国的权力地位 威胁他国的生存 每个国家都担心别的国家获得优势权力 使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 权力地位受到损害 因此 国家总是试图抵消他国权力的增长 这种抵消他国权力的行为称为制衡 推论 最容易遭到他国制衡的国家 实力快速增长的国家谋求霸权的国家霸权国 3 制衡的具体手段 为抵消他国权力增长 国家会采取任何手段 不管是外交的 还是军事的 是 道德的 还是 不道德的 古代中国称之为 权谋 最重要的制衡手段是军备和结盟 摩根索列举的五种典型制衡手段 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对外结盟充当平衡者 balancer A 软制衡 softbalancing 通过各种外交或经济手段来制衡他国 达到降低他国声誉和政治影响的目的 可能出现在任何外交场合 如国际组织 国际会议 以及国家间的日常交往中 B 硬制衡 hardbalancing 通过加强军备和对外结盟来制衡他国 这种政策最为有效地抵消他国的军事力量 但是也最容易导致国家间关系的恶化和冲突 例子 美苏军备竞赛 北约 华约 美日同盟 中国 同盟的定义 同盟就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所作出的关于相互间进行军事援助的承诺 国家正式许诺和他国一起与共同的敌人战斗 同盟合作是国家之间最高层次的合作 是最密切的国际合作 构成同盟的三个要素是 1 合作主体是主权国家 2 合作内容是军事领域 成员国有使用或考虑使用武力的义务 3 合作目的是针对其他特定国家 同盟的近义词 alignmentcoalitionunionassociation 同盟的基本特征 军事性 军事合作和军事目标 外向性 合作目标是对付其他国家 对抗性 与敌国有明确的 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而且随时准备以武力解决 脆弱性 同盟的目的是对付敌国权力增长或威胁 一旦目的达到 同盟就可能解体 识别当代同盟 北约 NATO 东盟 ASEAN 联合国 UN 欧盟 EU 上海合作组织 SCO 东盟地区论坛 ARF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摩根索论同盟 均势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同盟 一个国家要不要结盟 不是原则问题 而是权宜的问题 美日同盟2 2会谈 2005年10月29日 华盛顿州五角大楼 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 左一 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 右一 美国国务卿赖斯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4 均势的必然性 国家相互制衡 谋求或拥有权力优势的国家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制衡 霸权难以建立和持久 均势必然自动形成并反复出现 参考文献 StephenWalt WhyAlliancesEndureorCollapse Survival 39 1 Spring1997 pp 156 179 RobertArt WhyWesternEuropeNeedstheUnitedStatesandNATO PoliticalScienceQuarterly 111 1 November1996 pp 1 39 KeynotespeechbyNATOSecretaryGeneralJaapdeHoopScheffer北约官方网站 http www nato int 三 均势的稳定性 均势很难持久 国家间的权力分配总是在均势和失衡之间循环 原因在于均势政治具有三个特点 不确定性 不现实性 不充分性 1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没有可靠方法测量 评估和比较权力 国家难以确切计算权力分配 难以观察均势发生变化的确切情况 例如19世纪末期德国崛起 英国开始并不重视 同盟变化无常 敌友关系不容易识别 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国关系 由上可知 国家很难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维护均势 2 不现实性 unreality 由于均势政治的不确定性 各国难以把握权力变化 为了避免在权力斗争处于劣势 只好谋求优势 谋求优势的政策结果往往导致破坏均势的战争 3 均势的不充分性 inadequacy 建立和维持均势 需要形成一定的国际共识 如果国家不遵守均势原则 很难建立和维持均势 均势原则构成了均势的制度和道德基础 四 均势的功能 当我们谈论均势的功能的时候 是从它的功利价值出发的 一种事物之所以具有一定的功能 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定的价值需求 1 国内均势的功能 国内均势是政治哲学的理想 是人为设计的制度 目的是控制权力竞争 维护个人自由民主 根据美国的政治制度 自由是最高的政治价值 宁可牺牲效率 也要保障自由 分权制衡虽然降低了政府效率 但既防止多数人控制权力 也防止少数人控制权力 避免因权力滥用而破坏自由 民主 达到维护个人自由的目的 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 2 国际均势的功能 一些理论家认为 均势有两种功能 1 可以防止霸权 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 2 可以维持国际稳定与和平 摩根索的观点 国家必然追求自主性和稳定性 因为它们认为 1 社会各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权存在的 2 一旦某个社会要素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 就会侵犯它们的权益 所以应该维护社会各要素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因此国家必然追求均势政策 而均势政策必然导致均势 摩根索的观点 如果目标只是稳定性 让一个要素破坏或压倒其他要素并取而代之 就可以实现这种稳定性 由于目标是稳定性加上保存体系内所有的要素 这个均衡的目标就必须防止任何要素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 第224页 大卫 修谟的观点 均势是永恒的 明智的政治规则 因为均势能够维持稳定与和平 独立与和平 对主权国家而言 独立自主和国际和平 哪个目标更为优先 显然 和平从来不是国家最优先的目标 如果和平是优先目标 面对侵略 投降就可以实现目标 相反 国家追求的是 正义的 和平 而独立自主和主权平等原则 被当代国家约定为国际正义 均势是否可以维持国际稳定 经验表明 国家打破均势的政策固然可能导致战争 而国家追求均势的政策同样也导致战争 经验还表明 历史上大国打破均势和追求均势的政策 往往以牺牲小国为代价 五 均势政策和均势原则 均势概念往往被误解成不同的含义 其中最常见的误解 是把均势等同于均势原则或均势政策 1 均势政策 追求或者维持均势的对外政策 不同于制衡 制衡的目的仅仅是抵消他国权力增长 而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持均势 一些国家的均势政策追求的均势 可能是全球均势 也可能是地区均势 例如 19世纪英国的均势政策仅仅在于维护欧洲大陆均势 当代美国的均势政策仅仅是要维护地区均势 如东亚均势 2 均势原则 指一种对外政策指导原则 认为均势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国家应该建立和维持均势 均势原则可能是某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原则 也可能成为若干国家约定的国际规范 例如历史上欧洲国家曾经把均势原则写进国际条约 1713年 乌得勒支和约 也曾经以均势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安全制度 如维也纳会议之后的欧洲协调 如何看待中国的反霸政策 中国政府历来声明 中国永远不称霸 永远不作超级大国 中国现在不谋求霸权 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 也不谋求霸权 中国在中美联合公报 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及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声明中 都坚持约定反霸条款 六 均势政治及其当代形式 大国相互制衡的过程就是均势政治 阅读 分析以下网络新闻稿 阻止美独霸太空造回击性武器俄准备太空战 星球大战进行时 美要部署百星 俄研制反卫星武器 美知名学者认为东欧反导计划明显针对俄罗斯 美国出报告渲染中国威胁加紧盯防中国海军 借口中国试验为幌子美军酝酿新式反卫星武器 日本积极推动四国战略同盟受挫 日本防卫政策新变化 明确军事上要 压倒中国 结论 均势政治的本质是用权力制约权力 维持政治单元的独立自主 国家追求均势 最高目标在于防止霸权 维护独立 而不是为了维护和平 因此 为了建立和维护均势 国家往往牺牲和平 发动或参与战争 根据均势政治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 谋求均势的政策也可能导致战争 因此 均势的存在的确是防止了霸权 但是均势本身确不足以保护每个国家的生存 更不足以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 七 均势理论的不足和适用范围 1 逻辑和经验问题2 均势理论的适用范围 1 逻辑和经验问题 制衡并不一定是国家的主导战略 面对他国的权力增长 国家的选择很多 如追随 推诿 绥靖 并非所有的优势权力都受到制衡 例如19世纪英国的海洋霸权 当代美国的海洋霸权 即使制衡是必然的 也无法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机构手术室安全管理方案
- 2025银行安全知识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延吉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新乡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辅导
- 初中生物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措施
- 环保设备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指南
-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录
- 血液科抗感染病例汇报
- 耳鸣的健康教育
- 孕妇合理安全用药
- 第一章有理数(A卷)单元过关测验(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中国底部填充胶粘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下沉干部日常管理制度
- 个人防护与手卫生规范
- 公司矿泉水领用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半轴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专题训练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原卷版)
- 2025至2030MCU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机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