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川、渝、黔各自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势劣势及条件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川、渝、黔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心地区。具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把三地联合起来,让各地发挥自己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和独特作用,是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本部分将对川、渝、黔各自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势、劣势及条件进行分析。21四川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势、劣势及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经过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四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川、渝、黔三地共同的劣势,通过经济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是四川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四川经济发展的目标四川在“十一五”期间将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2010年超过12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以上。 2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5%,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9.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0%;非农就业比重达到52%。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左右,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二、四川经济发展的优势1、整体经济实力优势。四川经济实力位于西部十二省市之首。2004年其主要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均为西部第一。2、在西部具有区位优势。从地理上看,四川是西部最具区位优势和经济潜力的地区之一,四川地处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级推进的第一轴线沿江轴线上游,与重庆及附近系列城市共同构成长江上游经济圈和城市群,是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中心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四川是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起点,由此沿“南丝绸之路”经云南,可以入缅甸,到印度,至中亚,转欧洲。四川是连接西南和西北两大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陆、空通道和经济交流中心。同时,四川成都是西南的交通枢纽,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也是中国四大航空港之一。3、资源及市场优势。四川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目前,已找到矿产130种,占全国总数7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矿种89种。有2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1位(钒、钛居世界之冠);铁、镉、溴、石棉、岩盐、熔剂石灰石、白云母等10种列全国第2位;锌、铍、锶、钾长石、硅藻土、铂等7种居全国第3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14276.3万KW,理论年发电量12506亿KW/h,仅次于西藏,列全国第2位。 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均衡,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峨眉山,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以及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剑门蜀道、贡嘎山海螺沟、四姑娘山、大邑西岭雪山等9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四川商业机构门类齐、网点分布广、覆盖面积大。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0亿元,列全国第10位,西部第1位。国务院确定了把省会成都建成中国西南的商贸、科技、金融中心,交通、通讯枢纽,使四川的发展日益加快。 4、良好的发展基础优势。四川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长足的发展为四川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四川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2004年底,四川境内有铁路0.3万公里,实现旅客周转量124亿人公里,实现货物周转量506亿吨公里,基本形成了连接祖国东西南北,贯通相邻陕、甘、鄂、滇、黔、渝等省市和省内主要城市的铁路网络; 全省共有公路里程113043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高速公路1758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一级路1496公里,二级路9633公里;由四川通往国内外的航线达150条左右,航线总长近9万公里,与全国31个省市区的60多个城市通航,2004年,四川航空运输实现旅客周转量143亿人公里,实现货物周转量3亿吨公里。截止2004年底,四川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612931路端,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801.8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654.9万门,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为33218公里,长途微波线路长度为1546公里;已建成邮政局、所6193处,设信筒信箱8560处,邮路总长度达16.8万公里,农村投递线路共计19.3万公里。2004年,全省邮电业务量共计335.58亿元。四川是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在西部地区也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6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475.9亿元,存贷规模均列西部第1位。5、劳动力和人才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较为廉价。四川地处西部,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工业落后,第三产业也不发达,非农产业吸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因此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动力也较为廉价。二是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四川有各级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数百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2.1万人,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次,列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这种人才和科技的集中,有利于四川发展高新技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三、四川经济发展的劣势1、四川经济实力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2004年,四川GDP为6556亿元,在全国排第9位,分别为广东和浙江的41%和58%。从发展速度上看: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四川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7%,在全国列14位,比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分别低了1.9、1.6、1.5、1.4个百分点。从人均上看:2004年,四川人均GDP为8113元,在全国排第23位,分别为上海、浙江、山东的14.7%、33.9%、47.9%,差距十分悬殊。从产业结构上看:四川的三次产业比为21.3:41.0:37.7,第一产业的比重很高,从全国来看,仅低于海南、广西,而比上海、浙江分别高20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四川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水平、发展程度等具体方面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2、在全国范围看,四川的地理区位劣势明显。四川远离海洋,其核心城市成都至广西的港口最近也有1700公里之远,到其他港口则更远。由于距海洋远,与外国发展国际贸易较为不便。其次是远离国内经济核心区,四川地处内陆,距离我国三大核心区至少都有2000公里以上,基本上不能受到这些核心区的辐射,并且与这些经济区协作的距离障碍较大。最后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四川与外省,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区联结的交通状况则较差。川内的水路航道等级较低,难以承担对外运输大通道职能。而四川通向外部的铁路出口线少、复线少、等级低,运力有限,都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四川经济区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难以与外界,特别是我国经济核心区和国际市场进行充分的贸易往来。3、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非常艰巨。地区差距十分明显,统筹区域发展的难度较大。4、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2年四川的市场化程度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第13位,比GDP总量的排名还要靠后。而2004年四川省进出口总额为68.7亿美元不及浙江省852.3亿美元的十分之一。5、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障碍任务繁重。地处西部的四川与东部沿海地区在政策与制度的差异使得发展不均衡,很多生产要素根据市场规则流入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推动了沿海经济增长,拉大与四川的距离。四、四川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1、良好的经济基础“十五”期间的巨大成就为四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05年达到7385.1亿元(现价,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060元,提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9.5亿元,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的24.1:36.5:39.4调整为20.2:41.6:38.2,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6.7%上升到33%。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18.5万亩,其中“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18万亩,退牧还草3840万亩,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98%。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规模扩大,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3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492元和899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2、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四川作为西部的龙头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定会受到国家的重视。此外,四川经济发展对西南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必将有利于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四川作为国家西南沿边的腹地,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22重庆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势、劣势及条件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重庆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目前,重庆正抓住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建设“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对外窗口和经济辐射作用,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一、重庆经济发展目标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经济规模、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2010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优化结构前提下累计完成13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0亿元。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以大都市区为龙头,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呼应,若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形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区域创新体系、现代教育体系、文化与信息研发体系建设取得较快进展,长江上游科教文化信息中心轮廓显现。二、重庆经济发展的优势1、自然资源丰富重庆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区之一,市域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其矿产资源储备理论价值在3882亿元左右,尤以煤、天然气、锶、锰、汞为最甚,天然气探明储量3200亿立方米,其中垫江雄河气田开采量全国第一,锶矿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锰矿探明储量全国第二,汞矿探明储量1.9万吨,全国罕见。 2、区位条件优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央直辖市,中国内陆唯一的港口城市,地处长江上游,承东启西,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是撬动中国11个西部省市,辐射近4亿人口的长江上游物流中心。3、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4、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重庆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万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34家,从业人员90.05万人,资产总额2718亿元。2004年,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38亿元,增长37.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重庆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有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企业382家,摩托车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超过二分之一。重庆已成为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5、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34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2004年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1%。当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达5171件,共获专利授权360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25.3%。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1768项,合同成交金额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连续6年居西部12省区第一位。第六届重庆高交会获得圆满成功,共签约项目179项,成交金额12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类项目130项,成交金额55亿元。6、市场潜力巨大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三、重庆经济发展的劣势1、经济总体实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是同处西部的四川都尚存一定的差距。2004年重庆的gdp总量为2665.4亿元,分别为广东的17%,浙江的24%,四川的41%。2、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二元结构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繁重,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的成效还不显著。3、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较为粗放。4、土地、矿产等资源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尚未根本改变。5、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突出,移民安稳致富任务艰巨。6、深层次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现,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四、重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1、“十五”期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五年来,重庆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接近翻两番;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三峡工程一、二期移民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民主法制建设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人民收入增加,居住条件改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外部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发展。科学发展观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必将加速长江流域的合作发展,国际资本和我国东部地区资本加快向西部地区流动。同时,中央对三峡库区的有力支持和渝东北、渝东南等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必然加快偏远地区的发展。2贵州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势、劣势及条件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东与湖南、南与广西、西与云南、北与四川和重庆等省(区、市)相连,在西南地区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重要地位,是西南地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和陆上交通枢纽。贵州自然资源富饶,资源种类多、分布广、藏量大、价值高,特别是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川、渝、黔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一、贵州经济发展的目标“十一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新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健康成长,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二、贵州经济发展的优势1、相对区位优势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毗邻,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公里、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公里,具有近江、近海、近边的相对区位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的沃土。2、资源禀赋优势得天独厚贵州能源资源富集,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煤炭资源量2401亿吨,保有储量523亿吨,为南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和,名列全国第5位。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40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有22种列1至3位。煤、磷、汞、铝土矿、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水泥与砖瓦原料以及各种用途的白云岩、砂岩、石灰岩等具有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3.95亿吨,列全国第2;磷矿储量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1/3;金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是国内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同时,辖区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拥有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3、部分产业具备一定相对优势如水煤结合的能源工业优势,矿冶结合的原材料工业优势,军民结合的机械电子工业优势,以名优烟酒为主的轻工优势,以磷煤化工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优势,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的旅游业优势。三、贵州经济发展的劣势1、经济总量小,人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型医疗器械上市前临床试验与安全监管协议
- 2025年互联网行业人才招募与培养服务合同
- 2025年医养结合项目土地租赁及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智能家用节能冰箱大宗采购合作协议
- 2025年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财务总监服务合同(AI赋能版)
- 2025年学校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光伏玻璃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特色校园食堂运营管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工商局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执行细则合同
- 2025年能源优化利用咨询与管理服务合同
- 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课件
- 2025年军队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工程机械驾驶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粉笔辅警考试题库
- 2025年小学教研室教学计划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手术室护理业务学习
- 贩卖人口罪与强迫劳动罪
- 新员工入职职业道德培训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 物料断点管理办法新旧状态零部件切换的交替点管理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