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与《草虫的村落》相比较.doc_第1页
《山中访友》与《草虫的村落》相比较.doc_第2页
《山中访友》与《草虫的村落》相比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中访友是李汉荣的作品,草虫的村落是郭枫的作品,两篇文章都是生态散文的名篇,而且同时入选人教版小语教材。生态散文与游记相类,有旅游的元素,但其中可以有更多的个体感怀,下面试从旅游心理体验和文化背景的视角对这两篇课文做比较阅读。 一、旅游心理体验分析 读散文就是去发现、认识和审美人性。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潮 引言中有一段话常被人们引用,“文学史, 就其最深刻的意义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这段话提示了文学创作活动中作家的主观世界、主体心境外化为作品的艺术世界这一客观规律。散文特别是生态散文就是这样一个交织着人的感知、理解、情感和理念的复杂的领域。 (一)旅游的审美愉悦 (二)孤独心理的补偿 二、文化意蕴分析 (一)体现古典散文传统 有鲜明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隽永的意蕴,是中华诗文的优秀传统。在阅读山中访友与草虫的村落时,我们感到了海峡两岸的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山中访友,作者对山中的一草一木都注入了情感使景物变成了鲜活的意象,古桥,是历经沧桑德高望重的老人,山泉会捧出明镜,溪流会吟唱小诗,悬崖是智慧的老人多个鲜活的意象,构成童话般的山中意境,有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人境)、流动变幻的生活情景(事境)、交迭更替的外部环境(物境),因而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意蕴,而使人乐在其中。 草虫的的世界,作者给草虫注入博爱的情感,使之成为可爱的意象,各种草虫的生活场景,构成童话般的意境,有游侠的浪漫,有情侣的缠绵,有音乐家的天籁,有创造世界的劳作通过作者的描述,使人倍感大自然的可爱小小的虫子竟如此百般可爱,更何况变化万千的万景万物。 (二)化用古诗文意境 两个作者虽然分属海峡两岸,却都有着深厚的国学涵养。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再从笔端自然流淌。比如,化用古诗意境。读山中访友“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里掠过一群归鸟”,会不由自主联想起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禅境般的幽静。在体验山中访友的老桥意象的同时,会由古代桥亭意象的相似性而想起苏轼的的南乡子送述古中的“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读草虫的村落,会使人从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找到文化的原型,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诵读草虫的村落有关村落的描写,会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诵读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篇章。草虫的村落,有桃花源的乐趣。化用,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创作方法,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化用这一创作技法在现代散文的应用,体现了现代散文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两位作者在各自的文章里化用古代诗文的意象、意境、意蕴时,也就同时将诸多传统的的文化信息至少是部分地融铸于其中了。读者在欣赏现代美文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