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及理论.ppt_第1页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_第2页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_第3页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_第4页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人地关系及理论 第一节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理论第二节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第三节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第二章人地关系及理论 第一节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理论第二节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第三节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第一节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理论 一 人地关系的含义二 人地关系理论 一 人地关系的含义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简称 人 人类本身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 做为生产者通过个体的和社会化的劳动向自然环境索取 将自然界物质转化成其生存必需的产品 做为消费者 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 而将许多废弃物返还给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 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 利用 改造适应 固有影响反馈作用 人地关系系统 二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吴传钧 地理学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吴传钧认为 人地关系有着广阔的内涵和意义 地理学不能研究它所有方面和内容 从地理学入手来研究人地关系 明确以地域为基础 陆大道 郭来喜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地理学报 1998 53 2 97 105 如何研究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 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 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度分析 潜力估算 后效评价和风险分析 人与地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物质 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机理 功能 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 地域的人口承载力分析 关键是预测粮食的增产幅度 一定地域人地关系的动态仿真模型 根据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结构和潜力 预测特定地域系统的演变趋势 人地关系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 不同层次 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 亦即区域开发多目标 多属性优化模型 第二节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一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二 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三 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一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早期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始于人口增长和出现人地关系矛盾 人地协调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在我国周代即有萌芽管仲 前685 前645 管子 地员 地者政之本也 辨于土而民可富 凡田野万家之众 可食之地 方五十里 可以为足矣 老聃 前580 前500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孟轲 约前372 前289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荀况 约前313 前238 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 人有其治 夫是之谓能参 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 自然的和谐 人和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人自我身心的内外和谐 的 普遍和谐 观念 汤一介 1996 在这种 普遍和谐 观念的指导下 自古以来 东方文明靠得就是巧于向自然环境做有限的索取 把人类维持生活和昌盛所必须的产品更多得留给子孙后代 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华所在 西方 在西方 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 前460 前377 论空气 水和地方 专门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色诺芬 约前430 前354 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系的学者柏拉图 前428 前348 国家论 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 认为5040人是对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亚里士多德 前384 前322 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 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 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当适应 二 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 或然论 适应论生态论文化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地理学 哲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黑格尔 历史哲学 拉采尔 人类地理学 森普尔 地理环境之影响 可能论 或然论 人地相关理论 不是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维达尔 白吕纳 主张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活方式是决定某一特定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自然是固定的 人文是无定的 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变化 文化决定论 生产力决定论在人地关系中 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利用 改造 适应 认识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地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度逐步加大 自然逐步成为人类征服 抗拒和破坏的对象 适应论与生态论 借用生物学的生态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罗士培 受法国学派的影响 1920年创用了 调节 一词 创立 适应论 调节包含两重含义 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 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 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 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适应论 生态论 巴罗斯地理学是 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 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 才有必要说明 地理学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三 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20C60S以来 人地关系失调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应摆正自然的位置 人类活动不要突破生物圈的承受能力 把自然视为调适的对象 使 人类事务同自然规律相协调 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协调论 与 和谐论 的人地关系思想 赋予了古老的人地关系以崭新的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思想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 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的结果1962年 寂静的春天 标志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 生态学时代 的开端 1972年 增长的极限 将人口 资源 环境 生态 经济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使人们从盲目坚持经济增长的自我陶醉中醒悟过来 重新审视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第一次关于全球环境战略的国际会议 标志着环境开始纳入国际事务议程 就环境论环境 并未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战略 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要实现SD 并认为SD 强调人类通过对生物圈的管理 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持续利益 又能保持其满足后代人需求与欲望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 1981年 莱斯特 布朗 建设一个持续的社会 提出建立一个 可持续的社会 指出 我们不仅继承父辈的地球 而且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式提出了SD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正式诞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标志着SD被各国普遍接受 人类已经认识到发展与环境相辅相成 不可人为割裂开来 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里程碑 2002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执行计划 被认为是关系到全球未来10至20年环境与发展进程走向的路线图 是国际社会在SD领域积极努力的最新结晶 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 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人地关系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 第三节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汤因比的 挑战与应战 学说马克斯 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汤因比的 挑战与应战 学说 阿诺德 约瑟夫 汤因比 1889 1975 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英国史学家之一 文明起源的原则挑战和应战逆境的美德中庸之道 马克斯 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斯 韦伯 MaxWeber 1864 1920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论述了新教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精神中的作用 说明新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加尔文教命定论 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 不在于他的品德 智慧或勤劳 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加尔文 1509 1564 必须在绝对的信仰中得到安慰思想改变生产与环境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现代西方史学的变革 是以法国年鉴学派的出现为标志的 所谓年鉴学派 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 编纂 经济与社会史年鉴 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旧的史学传统 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年鉴学派进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 其标志是原来的 经济与社会史年鉴 改名为 经济 社会与文明年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德 布罗代尔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受法国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等结构因素的影响第一代代表人物之一吕西安 费弗尔 大地和人类演进 历史学的地理引论 标志着年鉴学派成功完成了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结合 提出了 地理历史学 概念 将地理学纳入历史研究领域或然论的传统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 十分重视长时段的结构史而轻视短时段的事件史 认为 长时段的结构是历史的基础 它常常规定了人们无法超越的边界 而眼花缭乱的短时段的事件最容易造成误解和最无预见力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布罗代尔 多元时间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人口 社会组织 自然生物环境 技术 思考题 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法国学派的可能论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汤因比 文明起源的原则 法国年鉴学派的人地关系思想怎样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