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好学生的“偏爱”分一点给差生.doc_第1页
把对好学生的“偏爱”分一点给差生.doc_第2页
把对好学生的“偏爱”分一点给差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对好学生的“偏爱”分一点给差生 通榆一中学校 冯晓敏说句实在话,在以前我和很多教师都一样,错误地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上课的时候眼里只是盯着那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提问,备课也是围绕着中上等的学生设计问题,对一些“好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毛病也睁一眼闭一眼,得过且过不做过深的追究。这并不奇怪,因为高考也要看这个学校有没有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学生,考上多少名牌和重点大学的,分数就是一个衡量教师的尺度,给老师分配奖金也是按照这个来明码标价的,学生的家长给学生择校或择班也要看这个的,其实现在这种现象仍然是很严重的,所以也就难免能逃出世俗的定式或俗套了。自从开始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和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自己深切地感悟到了这一点,这样做是对其他小孩子的不公平和不负责,这样的“精英”教育是对其他学生的歧视和偏见。孩子在家里,是每个家长的眼里的一个“宝贝”,而在学校里却被我们老师人为地分成的三六九等,所谓的“好学生”和“差学生”的靠分数定出来的,是让每一次的月考、其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大榜排名泾渭分明地割裂开来。最后形成了好、中、差的区别。随之而来的就是“好老师”和“差老师”之分。其实这是对人性的一种诋毁,对学生的一种不公正的待遇,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是一种严格的等级歧视。我们提倡教育的公正和公平性,首先应该是对人的公平和公正,因为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是培养现代化公民的。而真正你认为的“好学生”其实并不见得好到哪去,在家长娇惯的羽翼呵护下成长,在老师的赞扬声和鲜花簇拥下成长,缺少对人性的关怀,对其他学生的尊重,缺少抗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相反他们认为他们能考上名牌或重点大学主要是自己能力强或努力的结果,对老师并不领情的。一到社会“高分低能”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找不到工作,生存能力很低下。而那些你认为是“差生”、“捣蛋鬼”和“坏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和训斥却特别感激,他们认为哪些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考上大学或参加工作以后他们都不忘你的教诲,回来看老师或打电话问候。在进入社会以后,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凸显出来,他们往往要比哪些在学校受老师赞扬的学生还要有出息。所以,教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不要以“分数”的高低来论英雄,要看这个学生有哪些发展的潜质,要为这个学生的未来着想;早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时候就提出了“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中就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口号,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要一是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人为地新课程改革确实改得好,它让教师从只教教材的“死胡同”走出来;让教师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了;让教师眼里有了学生,心里有了学生,而且不仅仅是只有 “好学生”,也有了“差学生”;让教师从“师道尊严”的讲台上走到学生的中间,放下了尊严,放下了架子,拥有了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