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主题论文:浅谈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doc_第1页
音乐主题论文:浅谈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doc_第2页
音乐主题论文:浅谈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doc_第3页
音乐主题论文:浅谈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doc_第4页
音乐主题论文:浅谈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主题论文:浅谈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内容摘要:我国的歌剧音乐在音乐主题创作方面,是在戏曲音乐原有的声腔、剧种及板式这三重表现功能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歌剧音乐主题剧目和人物这两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文章从三部中国歌剧的音乐主题的研究和分析入手,阐述了我国歌剧音乐的特点、内涵和本质。关键词:音乐主题 小二黑结婚 洪湖赤卫队 江姐音乐主题,按前苏联多尔然斯基的简明音乐词典中说,是“一段有明确的旋律和完整的形式的、短小的音乐结构,具有它自己的特性,可以用作发展的基础。主题是乐曲中最重要的因素,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以及音乐戏剧或叙事音乐中的人物的形象”。说到音乐主题,人们常想到的只有欧洲的音乐或欧洲的歌剧才有。实际上,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中早就有了音乐主题,这是由于明末清初,梆子腔过门的形成不仅仅是发展了传统戏曲音乐的管弦乐过门,而且标志着戏曲音乐从此有了音乐主题。戏曲音乐的主题就代表了某种声腔系统、某个剧种或者某种板式。而欧洲音乐包括歌剧音乐的主题,可以告诉人们是哪一部作品、哪个典型人物或者某一乐章。在欧洲歌剧中,特定的作品和典型的人物有自己的音乐主题。这两方面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所没有的,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类型性的袭用造成某一剧种都使用同一过门,因此并没有像欧洲歌剧那样特定剧目中的人物的主题是固定的。如谱例1:这是豫剧的慢板过门。人们通过它可以明确知道:这是豫剧,是梆子腔,是慢板。这就是一段有明确的旋律和完整的形式的、短小的音乐结构,具有它自己的特性,可以用作发展的基础的音乐主题。传统戏曲剧种中的过门,不单以乐器演奏,而且经常贯穿到人物的唱腔中。在传统豫剧花木兰断桥拷红等剧中都曾用到。如谱例2:从传统戏曲剧种的伴奏过门,我们还不能辨别具体的人物及所属剧目。在音乐主题的表现功能中,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主题已经实现了声腔、剧种及板式这三项表现功能,而缺乏对于人物和剧目这两方面的表现功能。一、小二黑结婚中的音乐主题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描写了抗战期间,解放区刘家村的青年小二黑和于小芹自由恋爱却遭到反对。小二黑和小芹与恶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歌剧共有如下一些主要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小芹唱)、树上的柿子圆又圆(小芹与群众对唱)、十个人见了九个人爱(恶霸分子金旺唱)、石峡有一个狼牙山(合唱)、山湾湾出了个好人才(二黑与群众对唱)、咱们的婚姻自作主(小芹二黑对唱)、了却我老人的一片心(二黑父亲二诸葛唱)、树老皮厚叶子稀(小芹母三仙姑唱)、别把我当成摇钱树(小芹与三仙姑对唱)、南山低来北山高(合唱)、怎不见你在这崖畔上(小芹与二黑对唱)、看不惯是旧思想(合唱)、他们不同意不能办(对唱、合唱)、好日月终究会来到(区长与二黑父、小芹母对唱)、推翻了千年的老规矩(合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广为流行的最为著名的一段唱腔,是年轻姑娘小芹盼望见到去县里开会归来的小二黑,在村外河边抒发对二黑哥一片真情的内心独白。这样短短的几句唱词,用了为数不多的几十小节的音乐,将一个朴实纯真又不失矜持的姑娘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的前奏也是它的主题,既体现了剧目小二黑结婚,又体现了剧中的人物(小芹)的个性。如谱例3:旋律中密集的同音反复节奏、四度音程和八度音程的跳进,都写出小芹活泼而又开朗的北方女子的性格特征,而旋律中的级进也表现了小芹的温柔和甜美。看似七声实为五声音阶的调式正是通过民族音乐中特有的转调手法来实现的。通过变宫为角,使得调性产生了变化:由g调转到d调,变宫为角在民族音乐中就由本调转到上方五度关系调,民间俗称“屈调”,即表达委屈、压抑、忧伤的情感的调性,这里正好与小芹和二黑艰难的处境相对应。“si re mi sol”这一十六分音符的上行级进好似二人感情所遭遇的重重磨难,接连的八度音程大跳就好比二人在同封建势力做顽强的斗争和拼搏。紧接着调性又一次变化:d调转到c调,这里的c调与d调看起来似乎只相差一个大二度,实际上c调是本调(g)的下方五度调,也是本调的上方四度调。在民族调式中,本调的上方四度调可以表现阳刚、明亮而又开阔的情绪,民间俗称“扬调”。随后又通过变宫为角从c调回到了g调,这种转调手法正是我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偏音的运用不仅使调性发生了转变,也带来音乐色彩上、情绪上的变化,表现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对比。因此,这一主题通过欢快的节奏、民族独有的调式、级进上行的旋律等,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开朗、细腻的北方年轻女子的形象,也成为小芹专有的音乐主题。在上述小二黑结婚的主要唱段中,小芹至少有6段唱腔,而除了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以外的5段唱腔中,只有咱们的婚姻自作主别把我当成摇钱树怎不见你在这崖畔上中小芹的唱腔伴奏部分,用了小芹的这一主题的片断。从这部歌剧可以了解到我国歌剧的早期创作,虽然考虑到了为人物创作专门的主题,却并没有更好地贯穿运用。二、洪湖赤卫队的音乐主题洪湖赤卫队是继白毛女之后的又一部植根在我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之上的经典作品。由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等联合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湖北省实验歌剧团1959年首演于武汉。此剧描写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洪湖地区的一支赤卫队和国民党反动派及地方反动武装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剧中人物乡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领导洪湖赤卫队,和敌人展开艰苦曲折的斗争。韩英的忠贞不屈、队员们的英勇顽强加上乡亲们的热情支援,赤卫队终于在县委领导下打回彭家墩击毙了彭霸天,消灭了国民党保安团和地方反动武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部歌剧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洗礼之后仍然魅力不减当年。虽然不能将其成功的功劳单独归结到音乐、歌词、结构等某一个方面,但这部歌剧在民间音乐个性化、戏剧化方面确实取得了重大收获。曲作者之一张敬安在洪湖赤卫队音乐创作的立足点中谈到:“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创作,是以天沔花鼓戏曲音乐和天门、沔阳(洪湖原属沔阳县)、潜江,即襄河一带的民间音乐作为主要依据的,在创作中同时也吸取黄陂、孝感,乃至于外地的音乐素材。”因此,剧中的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中,都运用到民间音乐的素材,并对有些民间音乐加以改编和编创,使得这些唱段广为传唱。说起洪湖赤卫队,人们大都会哼唱那段耳熟能详的洪湖水,浪打浪,这段音乐中的前奏也是剧中人物韩英的主题,旋律委婉,采用级进音程,速度较慢,表现了韩英心中对党和母亲的无限深情。如谱例4:这段旋律只要在人物韩英出场的地方,均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分别是第三场的洪湖水,浪打浪(韩英、秋菊二重唱)中韩英的唱腔前奏;第四场的没有眼泪,没有悲伤(韩英独唱及对唱、幕后合唱);第四场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母女对唱);第五场的放下三棒鼓 扛起红缨枪(独唱、重唱、伴唱、合唱)。从这一主题贯穿在上述唱段的前奏及间奏部分,可以看到中国歌剧在音乐主题创作的道路上比40年代歌剧创作中主题的贯穿方面有了很大的前进。三、江姐的音乐主题江姐这部歌剧是根据著名长篇小说红岩改编而成,1964年首演。以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刻画了一些性格各异的革命者形象,也揭露了一些特务、叛徒的丑恶嘴脸。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40多年来这首雅俗共赏的歌曲一直在歌坛传唱不衰,耐人寻味。红梅赞的这一音乐主题,不单是出现在人物江姐出场前的伴奏中,也同样出现在人物江姐的唱腔之中。如谱例5: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更是富于歌唱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成功唱段。这段唱腔的前奏(实际上是江姐的主题),贯穿在伴奏声部和旋律声部。如谱例6:前半部分有两处铿锵有力的大跳,加上高音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刻画了一个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后半部分的旋律中去掉了四度跳进,多采用级进关系的音程,使得人物性格由硬朗转为柔美,从而体现了剧中人物江姐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无尽的爱和深情。这一旋律恰恰是红梅赞中令人记忆深刻的旋律,如谱例7:紧接前述主题,导入江姐唱腔的慢板部分,唱“春蚕到死”娓娓地道出心中对党、对战友的无限深情和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整部作品中,主题从头至尾在器乐曲与声乐曲中贯穿,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艺术记忆。现将江姐的主题与唱段中主题贯穿部分对应如下。如谱例8:在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一句意味深长的“啊”,仅仅用了一个字,用下行级进的音程将一个革命者人性的一面表露无遗,在情感上为接下来诉说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做出了铺垫,在情绪上为诉说内心愿望时的平静提供了缓和的余地,在结构上也为转板做出了衔接。因此说是主题音乐在唱腔中意味深长的一次贯穿。在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段唱腔,江姐的主题出现,如谱例9:此处的拖腔部分是主题的一次变化再现。一方面,旋律中围绕mi的上行进行描写了江姐即将赴刑场时对明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另一方面,拖腔部分的后两小节下行叹息式的音乐,表明江姐为自己不能生活在幸福的明天而感到惋惜。如谱例10:此处的主题再现作为拖腔部分表现出江姐作为共产党人的自豪和荣耀,与主题相比,节奏时值增加一倍,描写出江姐的从容不迫,也像在对战友们诉说自己为革命能够贡献自己的青春,感到虽死犹荣,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如谱例11:这里是主题的原始再现,描写江姐表达出对党和人民无怨无悔的一腔激情之后,对自己孩子的一片难舍之情。从这三部歌剧中分别代表小芹、韩英和江姐的音乐主题来看,中国歌剧中的人物有了自己专有的主题,使中国歌剧的发展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20世纪40年代的小二黑结婚中人物小芹的音乐主题有少量的出现,使得小芹的唱段仅有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流传开来。50年代末的洪湖赤卫队中人物韩英的音乐主题贯穿在整部剧中的前奏,韩英每次的出场就由器乐奏出音乐主题。60年代的江姐中人物江姐的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不仅表现在人物出场前的伴奏,而且也出现在人物唱腔之中。因此在音乐主题的贯穿方面,江姐可以堪称中国歌剧中的一部颠峰之作。注释:刘正维.风格、个性、主题关于戏曲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5(3).刘正维.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8-29.洪湖赤卫队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60:167.参考文献:1于善英.淡妆浓抹总相宜论中国歌剧的多元化发展j.戏文,2005(1).2王保华.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和思考j.戏文,2003(3).3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4韦明.歌剧导演中的几个问题j.歌剧艺术,1984(4).5石夫.漫谈歌剧音乐创作j.音乐舞蹈研究,1996(4).6孙允文.音乐在歌剧与戏曲中的功能与表现特征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3(2).7田亚茹.中国歌剧史上的三次高潮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