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_ie七大手法培训1_第1页
ie工业工程_ie七大手法培训1_第2页
ie工业工程_ie七大手法培训1_第3页
ie工业工程_ie七大手法培训1_第4页
ie工业工程_ie七大手法培训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E七大手法 一五五法二人機法三雙手法四動改法五流程法六抽查法 目錄 IE七大手法 人機法 防錯法 五五法 抽查法 雙手法 動改法 流程法 一五五法 1 1五五法概念1 2五五法列表1 3丰田五五法發問 1 1五五法概念 手法名稱 W1H法又稱 何法 又稱質疑創意法 簡稱五五法 目的熟悉有系統的質問技巧發掘出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意義質疑的技巧打破砂鍋問到底 1 2五五法列表 1 3丰田五五法發問 為什么機器停了 因為超負荷 保險絲斷了 為什么超負荷運轉 因為軸承部分的潤滑不夠 為什么潤滑不夠 因為潤滑泵汲不上油來 為什么汲不上油來 因為油泵磨損 松動了 為什么磨損了 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 混進了鐵屑 二人機法 2 1人機法概念2 2人機作業2 3人机作业图分析 2 1人機法概念 手法名稱人機配合法 Man MachineChart 簡稱為 人機法 目的學習如何記錄人與機器配合工作時之過程 意義以圖表的方式 記錄操作者與一部機器或多部機器之操作關係 並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與改善 應用範圍 1 1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 2 數人操作1部機器或多部機器 3 數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 功用 1 了解在現況下 操作者之時間與機器之時間是否妥善應用 2 依上述之記錄加以質疑 尋求改善之地方 3 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差異情形 2 2人機作業 人机作业分析工具 人机作业图人机作业图的组成 表头 图表 统计 示例如下圖所示人机作业图的记录符号 表示工作 表示空闲 人机作业图的组成 2 3人机作业图分析 人机作业图案例分析及讨论案例1 车削工序的人机作业图的绘制案例2 对案例1中的车工序的作业进行改进案例3 对车削工序的作业进行进一步改进 案例1某工人操作一台车床 作业程序及的时间值为 装夹工件0 5min 车削2 0min 卸下零件0 3min 去毛刺并检查尺寸0 5min 该车床能自动加工 案例2问题 人的空闲时间太多 利用率仅为39 采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原则进行分析改进问 为什么要在机器停止时去毛刺并检查 答 过去一直如此问 有无改进的可能 答 有 问 怎么改进 答 调整作业顺序 在机器车削下一件工件时 可以去毛刺并检验已车好的上一件工件 改进后的人机作业图通过应用 ECRS 原则中的Rearrange 利用机器工作时间进行手工操作 从而缩短了周程 提高了工效 改进车削人机作业图效果 人的利用率由39 提高到46 机器利用率由61 提高到71 案例3 进一步改进提高工效问题 在案例2中 虽然缩短了周程时间 提高了人和机器的利用率 但人的利用率仅为41 仍然偏低 如何提高人的利用率 方法 增加其他工作 利用空闲多操作一台机床分析 在一个周程内 工人有1 5min的空闲 足够操作另一台机床 1 3min 因此改进方案为该位置由一个工人操作2台机床 改良方法的人機作業圖 效果 机床的利用率保持不变 71 人的利用率由41 提高到95 效果 人的利用率由46 提高到95 达到了减少操作者人数的目的 一人操作两台机床的人机作业图 三雙手法 3 1雙手法概念3 2雙手操作圖概念 畫法3 3實例3 4双手作业分析的要点与改进 3 1雙手法概念 1 手法名稱 雙手操作法 簡稱為 雙手法 2 目的 學習有系統的記錄人體雙手 足 動作的過程 3 意義 以圖表的方式 來記錄操作者雙手 足 的動作過程 藉此記錄來做進一步之分析及改善 4 應用範圍 4 1適用於以人為主的工作 4 2專注於某一固定工作地點之研究 4 3該件工作有高度重複性 3 2雙手操作圖概念 畫法 3 2 1作業步驟及要點 決定起始點 必須深入生產現場 仔細觀察操作全過程 決定操作中的迴圈週期 起點和終點 記錄基本資料 作圖時 先在左上角記錄有關資料 如工作名稱 現行方法 研究日期 操作者等等 畫平面布置圖 在右上角畫工作場所的平面佈置圖 描述操作物件 操作工具的名稱 左右手作業簡圖 圖的中間分別記錄左右手的動作 邊觀察 邊記錄 一次只觀察一隻手的動作 左右手的同時動作應畫在同一水平位置 數據統計 記錄完成後 對左右手的動作數量分別進行統計 統計結果寫在右下方 3 2 2一般畫法 O 表示操作 即握取 放置 使用 放手的動作 表示搬運 手移動的動作 D 表示等待 即手的延遲 停頓 表示持住 即手握住物件的動作 表示檢查 改善前是單手作業 伴有轉身動作 改善后是雙手作業 節省工時 提高效率 改善前 改善后 3 3實例 大二下學期 0221 1022 55 BeforeImprovement 作業員 成品 一般工作台 左手右手 將上一個成品放回流水線 同右手 同右手 取PE袋 左手 從流水線取成品 檢查產品外觀 將產品裝入PE袋 除產品靜電 右手 左手右手 0022 1021 44 AfterImprovement 作業員 成品 18 10 13 52 工時由原來的 3 4双手作业分析的要点与改进 改进措施 提问技术改进动作顺序改变工具及设施改变布置合并所用工具改变所用材料使用量具 夹具同时使用双手 要点减少动作排列最佳顺序合并动作平衡双手避免用手挂钩 四動改法 1 手法名稱 動作改善法 簡稱為 動改法 是 省力動作原則 省時動作原則 動作舒適原則 動作簡化原則在生產過程中 物 MATERIAL 機器 MACHINE 及人 MAN 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 人是一切事物的主宰 因此每一件工作的完成都具有一共同的因素 人 在每一製造程序中或每一機器的操作中總有人運用他的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在操作 雖然同樣一項工作 每個操作者都有同樣的手 腳等身體部位 然而其作業效率卻往往相差很懸殊 因此 科學家 工程師與科學管理者乃對人體的操作狀況加以研究分析 以尋求一最經濟有效省力省時的動作方式 2 目的學習有關動作經濟的二十個基本原則 應用這些原則來改善個人 家庭及公司內的工作改善 以達到舒適 省力 省時 有效率的境界 3 意義為配合人體及手之動作 將有關之事物 歸納出最省又省時的動作原則 用以檢視工作場所及操作效率是否有否改善之處 以減少工作人員的疲勞並提高工作效率 動作經濟原則為 吉爾勃斯 Gilbreths 所首創稱為 動作經濟與效率法則 後經若干學者詳加研究改進而成 稱之為 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經濟原則可分為三大類二十項 4 三大分類為 1 有關於人類運用方面之原則 共包含8項 2 有關於工作場所之佈置與環境之原則 共包含6項 3 有關於工具和設備之設計原則 共包含6項 詳細之20項原則將在後面詳加介紹 5 應用範圍 1 適用於生活上個人及家庭內之工作改善 2 適用於工廠或辦公室有關於人體工作方面的改善 6 功用1 減少操作人員的疲勞 2 縮短操作人員的操作時間 3 提高工作的效率 7 有關人體運用原則原則1 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 原則2 除休息時間外 兩手不應同時空閒 原則3 兩臂之動作應反向同時對稱 原則4 儘可能以最低級動作工作 說明 欲使動作迅速而輕易 唯有從動作距離之縮短 以及動作所耗體又減少上著手 欲達到此目的 其實際對策則為選取級次最低之動作 使動作範圍縮小 並使物料及工具儘可能靠近手之運運作範圍內 工作時 人體之動作可分為下列五級 原則5 物體之 動量 儘可能利用之 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時 則應將其減至最小度 說明 工作物運動時 自然生有 動量 俗語 衝力 此 動量 依物理公式為M 動量 m 質量 V 速度 工作時應利用此自然附生之 動量 來完成工作 如工作中無須利用所產生的 動量 時 則必須使 動量 降低 但千萬別用肌肉來制止 動量 因為如此肌肉易生疲勞 降低 動量 的方法即在將重量與速度減小 反之即須加大 原則6 連續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直線運動為佳原則7 彈道式運動較輕快原則8 動作宜輕鬆有節奏 據生理學之研究 人手 或身體其他部位 之運動 有兩組肌肉控制 一組推向前 一組拉向後 此兩組肌肉互相協調 至前推與後拉之力量相等時手就停止不動 所謂彈道式之運動 即在前推 或後拉 之後 就不再用後拉 或前推 的肌肉 如此可節省一半的又量 即一經用力後就不加限制而利用其運動動量來完成工作 有關工作場所之佈置與環境之原則原則9 工具物料應置於固定處所原則10 雙手可及原則 原則11 利用各種盛具送至工作點 愈近愈佳原則12 工具物料裝置應依工作順序排列並於近處並依工作順序而排列原則13 利用重力墬送原則14 避免擔心原則 有關於工具設備之原則原則15 儘量以足踏 夾具替代手之工作原則16 儘可能將二種工具合併原則17 工具物料預放在工作位置 原則19 手柄接觸面儘可能加大原則20 操作桿應儘可能少變更姿勢 原則18 依手指負荷能力分配工作 五流程法 5 1流程法概念5 2流程程序图 5 1流程法概念 手法名稱 流程程序法 簡稱為 流程法 目的 學習以符號及有系統化的方法 來觀察記錄一件工作完成的過程 意義 流程圖為一種圖表 以適當之符號來表現 觀察及記錄一件工作完成的過程 應用範圍1 該件工作必需經歷一個以上的不同地點的動作 才能完成 2 該件工作 必需經由一個以上的人來完成 功用1用以記載現行工作之過程 2依1 之記錄 加以質問 尋求改善之地方 3用以比較改善前及改善後之差異情形 名詞釋義1圖例介紹 2作業 凡物體被改變任何物理的或化學的性質 或裝上另一物體或從另一物體拆下 或為另一作業 搬運 儲存及檢驗而作之安排或準備 均謂之作業 3檢驗 為鑑定物體而加以檢查其數量 品質或數值者 謂之檢驗 4搬運 物體由一處運至另一處 人由一工作點移動至另一工作點 謂之搬運 5等待 物體或人員因情況不容許或不立即採取次一步驟時 稱為等待 6工作人流程圖 按工作人之動作來記錄之流程圖 7工作物流程圖 以加工物為對象 記錄其被加工完成之記錄之流程圖 5 2流程程序图 流程程序图的组成 由表头 图形 统计三大部分组成 见示例表头内容 工作名称 工作部别 方法 规则或改进 编号 开始状态 结束状态 研究者 审核者 日期等统计表格分析技术 5问 4技巧加一表流程程序图案例分析及讨论 六抽查法 6 1工作抽样的定义6 2工作抽样的特点6 3工作抽样的用途6 4工作抽样的原理6 5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6 6连续分层随机抽样法决定观测时刻6 7检查异常值作出结论 研究目的 确定机器设备利用率确定宽放建立时间标准主要内容 工作抽样的程序和方法工作抽样应用案例 6 1工作抽样的定义 工作抽样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 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生产率的一种技术 工作抽样又称为瞬时观测法 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 以随机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间断地观测 并按预定的目的整理 分析所调查的资料得出需要的结果 6 2工作抽样的特点 1节省时间及费用 这种方法的费用只有秒表时间研究的5 50 2不受时间的限制 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观测 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中断 任何时候再继续 而不会影响其结果 3不需对观测者进行专门培训 由于是间断抽样 因此还能减少观测者的疲劳 4有时由于调查对象分布较广 观测者需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 不太经济合理因此必须很好地选择观测路线 5由于工作抽样无法将作业细分 因此不能取代其他作业测定方法 6 3工作抽样的用途 1收集生产中有关设备和人力资源信息 用以研究改善资源利用 降低成本 2验证建立或改进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3制订工时标准 6 4工作抽样的原理 1工作抽样的观测精度工作抽样一般取2 的范围 即确定95 45 的可靠度 就是说实现预定的抽样数据中有95 45 以上落入2 的范围 仅有4 55 的误差 所允许的误差用精确度来衡量 精确度有分为绝对精确度E和相对精确度S 根据统计学中二项分布标准 在一定条件下为 式中 P 观测事件发生率n 观测次数Z 正态分布下的Z值相对精度为绝对精度与观测事件发生率之比 例1 根据工作抽样查明某机器的停工率 要求相对误差在10 以内 原估计该机器的停工率为30 可靠度为95 确定观测次数为1500次 而实际却观测了1800次 其中停工500次 停工率为28 问此观测结果能否满足预定误差要求 解 根据题意 P 0 28 1 P 0 72 n 1800 Z 1 96由公式三得 S 0 074 10 因此满足预定的精度要求 6 5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 工作抽样时观测次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抽样的成本与所得结果的精确度 如果精确度要求高 抽样次数就多 所费的人力 时间及金钱就多 因此 不能将观测次数无限增加 否则将失去工作抽样的意义 观测次数的多少可由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公式来确定 正式观测以前 需要进行一定次数的试观测 通过试观测 得出观测时间的发生率 然后根据公式 公式四 或 公式五 决定正式观测次数 例3 对某机器作业率进行观测 估计该机器停车率为25 6 需要观测精度的绝对误差为0 01 可靠度为95 求需观测的次数 答 P 0 25 1 P 0 75 Z 1 96 E 0 01由公式四 n P 1 P Z2 E2 0 25X0 75X1 962 0 012 7203次 若再经过300次观测 连同原理观测的100次 共400次中 机器停车状态90次 则重新调整观测次数为多少 答 P 90 400 22 5 n P 1 P Z2 E2 0 225X0 775X1 962 0 012 6699次因此需要将观测次数调整为6699次 6 6连续分层随机抽样法决定观测时刻 例如 某工厂的某车间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上午8 00 8 3030分钟工作准备及调整机器8 30 11 45195分钟上午的工作时间11 45 12 0015分钟收拾下午1 00 1 1515分钟准备下午的工作1 15 4 30195分钟下午的工作时间4 30 5 0030分钟收拾 打扫清洁这样就必须各段断时间分别规定观测次数和观测时间 所以称之为分层抽样 设每日需观测的总次数为200次 每天8小时工作 则观测次数如下 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共为195 195 390分 工作时间内总共需观测 390 480 200 163次 6 7检查异常值作出结论 由工作抽样得到的观测结果 只是估计值 并不是真实值 用估计值代替真实值需要计算它的置信区间 若由异常值出现应剔除掉 设以P 表示所观测时间发生率的真实值 P表示与之相应的估计值 由前面所讲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