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的旗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1页
达拉特的旗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2页
达拉特的旗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3页
达拉特的旗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4页
达拉特的旗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拉特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报告达拉特旗水土保持局达拉特旗水土保持工作站二O一五年七月75目录综合说明11 达拉特旗概况41.1 自然概况51.1.1 地质、地貌51.1.2 土壤、植被81.1.3 水文、气象81.2 社会经济概况161.2.1 行政区划161.2.2 土地利用现状171.2.3 经济情况172 水土保持发展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92.1 水土保持的基本作用和功能192.2 水土保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202.3 达拉特旗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272.3.1 水土流失情况272.3.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323 “十二五”期间完成水保工程情况综合评价393.1 “十二五”水保基建投资完成情况393.2 “十二五”水保设施能力及效益情况393.3 “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评价424 “十三五”规划总体任务464.1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水平年464.1.1 指导思想464.1.2 基本原则474.1.3 规划水平年474.2 “十三五”规划编制依据474.3 “十三五”规划范围484.4 “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484.5、规划发展目标495 “十三五”重点建设工程495.1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495.2 其他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505.2.1 水土保持拦沙换水试点工程项目(水沙置换项目)505.2.2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三期项目525.2.3 晋陕蒙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545.2.4 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综合治理项目556 水保行业能力建设规划596.1.预防保护规划596.1.1预防保护目标596.1.2规划的地点和范围596.1.3规划内容和规模596.2. 执法监督管理规划606.2.1监督管理目标606.2.2重点监督范围606.2.3规划内容606.3.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616.3.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规划616.3.2监测内容及方法616.4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规划706.4.1“十三五”规划707 投资估算727.1投资主要指标727.1.1编制依据727.1.2编制方法727.1.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738、综合评估738.1、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评价738.2、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实用性,群众性评价738.3、环境评价738.4 结论749 保障措施759.1.组织领导759.2.技术措施759.3.加强管理759.4.政策推动769.5.投入保障769.6 人才队伍保障7710、附表78综合说明达拉特旗位于鄂尔多斯市北部,地处东经1084711058,北纬3947-4030之间,北靠黄河与包头隔河相望,西、南、东与杭锦旗、东胜、准格尔旗为邻,全旗总面积8192km2(含平原区)。十大孔兑发源于鄂尔多斯地台,流径库布其沙漠,横穿下游冲洪积平原后汇入黄河,从西向东依次为毛不拉孔兑,布日嘎太沟(丁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木哈尔河、东柳沟、呼斯太河。全旗辖8个乡(镇、苏木)总人口36.37万人。全旗水土流失面积5831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0.51.88万t/km2a,最高达4万t/km2a(裸露砒砂岩区),年均侵蚀总量4665万吨,年均入黄泥沙3683万吨,其中粒径大于等于0.05mm的粗沙占70%以上,约2578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黄河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七个阶段坚持不懈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初步治理面积2755.6km2。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水利部根据中央治水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旗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护优先”的防治水土流失方针,紧紧围绕“抓项目,求发展;抓执法,强保护;抓管理,出精品;抓落实,见实效”的基本思路,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指导思想,积极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成功争取并实施了一大批国家重点治理项目,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在达拉特旗特殊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实现了生态状况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局对这次“十三五”规划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旗委旗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各把一关,工作小组从各科室、直属单位抽调了业务骨干多人,组成总报告、表格、规划图件、材料校印等4个工作组,根据项目要求和工程类别具体落实项目建设地点、范围、布局和建设任务等,报 “十三五”规划总体工作小组汇总。“十三五”规划经由达拉特旗水土保持局审查后上报旗发改委和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作为我旗“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的依据。本次规划是以十大孔兑综合治理,沙棘资源建设、淤地坝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水沙置换试点工程、世行贷款三期为主要建设工程,以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为宗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1.规划范围与年限本次规划的范围是达拉特旗全境8192km2,均属黄河流域,涉及十大孔兑。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5年(20162020年)。 2.规划建设规模从20162020年,规划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面积1964.86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363座,建设引洪淤地工程11处,建设堤防155.59公里。 3.投资估算本规划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为28.7亿元,包括中央投资17.8亿元和地方投资10.9亿元。4.综合评价 达拉特旗局部环境的初步改善与大面积恶劣的生态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恶劣的环境问题已到了亟待治理的程度。“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体现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宗旨。规划期末,可大幅度减少入黄泥沙,显著改善人居环境,达到增加农牧民收入,基本解决“三农”问题的目的,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保障。1 达拉特旗概况达拉特旗位于鄂尔多斯旗北部,地处东经1084711058,北纬3947-4030之间,北靠黄河与包头隔河相望,西、南、东与杭锦旗、东胜、准格尔旗为邻,全旗总面积8200km2(含平原区)。十大孔兑发源于鄂尔多斯地台,流径库布其沙漠,横穿下游冲洪积平原后汇入黄河,从西向东依次为毛不拉孔兑,布日嘎太沟(丁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木哈尔河、东柳沟、呼斯太河。全旗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6.37万人。全旗水土流失面积5831km2。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0.51.88万t/km2a,最高达4万t/km2a(裸露砒砂岩区),年均侵蚀总量4665万吨,年均入黄泥沙3683万吨,其中粒径大于等于0.05mm的粗沙占70%以上,约2578万吨。我旗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黄河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恶化现状,我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对不同地形地貌分别治理。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水利部根据中央治水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护优先”的防治水土流失方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我旗按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抓项目,求发展;抓执法,强保护;抓管理,出精品;抓落实,见实效”的基本思路,积极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成功争取并实施了一大批国家重点治理项目,包括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建设工程、黄土高原世行贷款项目、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在这些重点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旗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在达拉特旗特殊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实现了生态状况由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到目前为止,累计初步治理面积2663.86km2, 使我旗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1 自然概况1.1.1 地质、地貌1、地质构造及地表岩性该区在构造体系上归属于朝中地台(级构造单元)的鄂尔多斯中台拗(级构造单元)。本区属中生代构造盆地,构造变动比较微弱。根据基地起伏情况,本身又横跨两个级构造单元乌兰格尔隆起和河套断限盆地,在地质力学上称之为新华夏系构造盆地。由于属中生代构造盆地,中生界地层分布普遍,厚度大,仅在吴四圪堵附近的隆起部位见有分布范围很小的古生界地层。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最古老的地层是太古界(Ar)的片麻岩系,主要岩性为石榴黑方二长片麻岩以及黑方角闪中长片麻岩,仅见于昭君坟渡口的黄河沿岸。中生界地层有三迭系下统和尚沟组(T1h)紫红色中粗砂岩、泥岩等;三迭系中统二马营组(T2er)砂岩、泥岩;三迭系上统延长组(T3y)砂岩、泥岩,夹薄层煤线。中生界侏罗系地层有下统延安组(J1y)煤系地层以及中统直罗组(J2z)砂岩、泥岩等,广泛分布于耳字壕至高头窑子一带。中生界下白垩系第五、六岩段(K1zh5-6)地层广泛地出露于十大孔兑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岩性则以黄绿色或紫红色泥质砂岩、砾岩为主,厚度较大。上述地层在地形上多呈现出低缓的丘陵,沟谷十分发育,地下水较为贫乏。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N2)地层,见于东部马场壕乡及西部蓿亥图乡,以砖红色泥岩夹钙质结核层为主要岩性。另外在树林召乡瓦窑村附近有近300米厚的棕红色含钙质结核层的泥岩(或称砂质粘土),属于第四系下更新统(Q1)或第三系上新统(N2)。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分布最广泛的是第四系中更新统的河套组(Q2h)和西脑包组(Q3S),其岩性以灰绿色或黄绿色粉细砂为主,上部淤泥较厚,下部含石膏和芒硝层(芒硝矿,矿层巨厚,储量可观)。南部山前一带颗粒较粗,富水。向北颗粒逐渐变细,直到黄河沿岸,淤泥增厚,富水性较差,水质变坏。本层内富含孢粉和化石,所采化石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属Q2-3,总厚度大于500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1)以粉细砂为主,广泛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冲积洪积层(Q4a1-p1)则主要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或南部丘陵的各沟谷中,以细砂、砾石为主。风积层(Q4eo1)广泛分布于库布其沙漠地带。2、地形地貌达拉特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300-1500m之间,面积为2660.4km2。丘陵起伏,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地表仅覆盖有极薄的风沙残积土,颗粒较粗,d0.05mm的粗沙占60%左右,下伏地层大部分为白垩系、侏罗系黄绿或紫红色泥质长石砂岩、砾石(当地群众称砒砂岩),厚度较大,岩性结构松散,易风化,遇水即崩裂;地面坡度一般在10-40,最大可达70。中部库布其沙漠横贯东西,西宽东窄,最宽为28km,最窄处8km,海拔1200-1400m,面积3608km2,沙带在罕台川以西多属流动沙丘,罕台川以东沙漠多属半固定沙丘。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1000m左右,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面积为1931.6km2。3、沟道分布及特点十大孔兑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旗境内自南向北流经库布齐沙漠汇入黄河干流的10条山洪沟,从西到东依次排列为毛不拉孔兑、布尔斯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母花河、东柳沟、呼斯太河。这十大孔兑流域形态相似,南北狭长,呈羽毛状,沟长34.2110.9km,总面积10767km2。十大孔兑从地貌类型上而言,上游属鄂尔多斯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4610.4km2,是半农半牧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表坡度一般在20左右,最大达40。地表覆盖有极薄的风沙残积土,颗料较粗,粒径大于0.05mm的占60%左右。下伏地层有大面积砒砂岩出露,极易遭受侵蚀。各孔兑河槽大多宽浅,河道比降约为1%,径流主要靠暴雨、山洪补给,清水径流少。十大孔兑中游被库布齐沙漠横贯东西,面积4192.7km2。罕台川以西多属流动沙丘,面积2934km2,以东为半流动沙丘,面积为1259km2。十大孔兑下游为黄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面积为1964km2。由于河道比降突然变缓(变为1/8001/1300),河槽变得宽浅,造成泥沙迅速淤积。1.1.2 土壤、植被南部丘陵区以栗钙土为主,沙岩、沙砾岩、泥质沙岩等残积、坡积物为成土母质。由于强烈的风、水蚀作用,丘陵顶部多为粗骨性栗钙土和砒砂石土,丘陵中、下部多为侵蚀黄土、风沙土和栗钙土,一些平缓低凹的坡梁地为覆沙栗钙土。该区土壤质地生产性能不良,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61%,植被低矮、稀疏,平均高度1020cm,覆盖率为7%30%。库布其沙漠土壤以流动风沙土、半流动风沙土、固定沙土为主,有机质平均含量0.36%。植被以油蒿为主,植被高度4560cm,覆盖率为30%左右。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以灌淤土、盐土、碱土、草甸土为主,草群生长茂密。非盐渍土植被以中生、湿生的根茎性、丛生禾草、苔草为主,盐渍地植被以盐生植物为主。草甸土的有机质含量0.79%0.82%,盐土的有机质含量0.31%1.14%。植被高度10150cm,覆盖率为50%左右。1.1.3 水文、气象1、气象特征项目区涉及的旗(区)都有气象站和雨量站,气象资料全部引用当地气象站的实测资料。项目区内有图格日格、龙头拐、红塔沟三个水文站。境内属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为少雨、多风、干燥。多年平均气温北部风沙区为6.16.6,南部丘陵区为6.87.4,最高气温40.2,最低34.5。太阳有效辐射32003600MJ/m2,10积温25003100。境内年均降水量为200400mm,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其中尤以库布其沙漠最少,年均200mm左右。年降水大部分集中于7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2%。一日最大降水量达79.3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4。年平均蒸发量(水面蒸发)2200mm,约为降水量的7倍,蒸发十分强烈,湿润度0.3左右。年日照时数为3159.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30140天。土壤冻结一般在10月中、下旬,解冻在次年3月末或4月初,冻结期150天左右,最大冻土厚度162mm(1964年2月)。河流封冻一般在11月上旬,解冻在次年3月中下旬,冰层最厚达100mm(黄河)。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天,平均风速达17m/s,最大风速可持续三天,瞬间最大风速可达28m/s,大风天气一般集中在35月。2、水文特征(1)孔兑水系毛不拉孔兑毛不拉孔兑位于十大孔兑最西缘,是达拉特旗与杭锦旗的一条界河,发源于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龙虎淘劳亥,向西北至乌兰唉力盖庙转向东北于隆茂营北入黄河。全河在旧营盘壕入口处(邹格素海东北)以上为季节性干沟,以下有清水或间歇水。支沟主要有格尔点盖壕、旧营盘壕、霍吉太沟、塔拉沟、什拉末儿洞沟、苏达尔沟等。毛不拉孔兑河长110.9km,流域面积149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01万m3,平均流量0.24m3/s,年输沙量331万t,输沙模数2620t/km2a。布日嘎色太沟布日嘎色太沟西邻毛不拉孔兑,发源于杭锦旗塔拉沟乡梁上,向北流经达拉特旗呼斯梁乡和蓿亥图乡,在丁洪湾与迎喜圪堵之间出沟口,经冲积平原在中和西乡裴家圪旦入黄河。全河从迎喜圪堵起至三坛口常年有清水或间歇水,清水流量最大0.2m3/s。布日嘎色太沟全长73.8km。主要支沟有库底沟、茶窑沟、昌汗沟、纳林沟,流域面积942.3km2。平均流量0.17m3/s,年径流总量430万m3,最大洪峰流量3670m3/s,年平均输沙量158万t,输沙模数2890t/km2a。黑赖沟黑赖沟流域发源于东胜旗泊江海子乡补龙梁,向西北至十股壕转向东北,经呼斯梁、蓿亥图两个乡出四村乡右子头,于潭盖木独入黄河。流域除余家渠东至西河湾南村及河源有5km范围无常流水,其余常年有清水或间歇水,清水流量在0.30.5m3/s之间。主要支沟有纳林沟、近不池沟、哈拉汗图壕、黑塔沟、呼斯图沟、耳字沟、昌汗沟。黑赖沟全长89.2km,流域面积1058.1km2,平均流量0.45m3/s,年径流总量998万m3,最大洪峰流量4040m3/s,年平均输沙量367万t,输沙模数3890t/km2a。西柳沟西柳沟发源于东胜旗漫赖乡宗对壕张家山顶,向西北流至宋家圪堵西转向东北,流经龙头拐又转向西北,经展旦召苏木于昭君坟乡河畔村入黄河。流域在大路壕以上无常流水,以下常年有清水或间歇水,清水流量0.20.7m3/s。支沟主要有鸡盖沟、盐路沟、昌汗沟、鄂勒五库沟、哈达图沟、鄂勒斯太沟、温家塔沟、石巴格图沟、乌兰斯太沟。西柳沟全长106.5km,流域面积1356.3km2,平均流量0.95m3/s,年径流总量3220m3,最大洪峰流量6940m3/s,年输沙量481万t,输沙模数4030t/km2a,最大含沙量1550kg/m3。罕台川罕台川发源于东胜旗罕台庙乡苗家圪台南山顶,向北流经东胜旗添漫梁乡、达拉特旗耳字壕镇和青达门乡,穿库布其沙漠,出瓦窑沟口,通过冲积平原于贺家营子入黄河。全河在召沟门以下有清水或间歇水。两岸大于1km的一级支沟8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40km2的有5条,东岸自上而下有鄂勒斯太沟、朝闹沟、合同沟,西岸有补芦沟、纳林沟。流域面积在1040km2的支沟有3条,东岸有淖沟、河洛图沟,西岸有昌汗沟。罕台川全长90.4km,流域面积1030km2,平均流量0.69m3/s,年径流量1880万m3,年输沙量274万t,最大洪峰流量3090m3/s,输沙模数3130t/km2a。壕庆河壕庆河发源于耳字壕镇石拉台山顶,向北流经转龙湾、园子塔拉、薛四营子入毛连圪卜,后通过小淖退水渠入黄河。主要支沟有小沙母哈日沟、大沙母哈日沟和马毡沟。由于马毡沟与大沙母哈日沟基本在同一处汇于主沟,故在相汇处又称三叉沟,也是上、下游的分界线。壕庆河全长34.2km,流域面积270.8km2,平均流量0.17m3/s,年径流总量335万m3,最大洪峰流量435m3/s,年输沙量84万t,输沙模数3940t/km2a。哈什拉川哈什拉川发源于东胜旗塔拉壕乡神山豁子东山顶,向北流经东胜旗塔拉壕乡、达拉特旗敖包梁、耳字壕、盐店、新民堡、白泥井、榆林子乡,在榆林子乡老侯圪堵村东北入黄河。全河在巴伦图沟入口处(杜家圪塄)至窑窑店、纳林沟门至新民堡附近有清水。支沟较多其中5km以上支沟26条,主要支沟有库伦沟、可图沟、小纳林沟、耳字沟、巴伦图沟、碾盘梁川、达汗沟、大红渠、哈拉补拉沟、大纳林沟。哈什拉川全长92.4km,流域面积1214.1km2,平均流量1.04m3/s,年平均径流量3510万m3,最大洪峰流量4070m3/s,年输沙量524万t,输沙模数4810t/km2a。木哈尔河木哈尔河发源于达拉特旗敖包梁乡庆丰圪台南山顶。向北流经盐店、马场壕、白泥井等乡,于榆林子乡永龙泉入黄河。流域从河源以下5km处至孟段沟入口处、从三眼井至永龙泉两段常年有清水或间歇水。木哈尔河原为哈什拉川的一条支沟,1946年因引洪淤地,人为地与哈什拉川分开,独立成沟,全长77.2km,流域面积461km2,平均流量0.39m3/s,多年平均径流量669万m3,最大洪峰流量1610m3/s,年输沙量177万t,输沙模数4350t/km2a。东柳沟东柳沟西邻木哈尔河,发源于达拉特旗马场壕乡淡家壕山顶,向北穿马场壕乡全境至什拉塔转向东北,经白泥井镇于吉斯太乡九股地北入黄河。主要支沟有五当沟、榆树壕、召沟、元龙缘、乌兰十里壕。东柳沟全长75.4km,流域面积431km2,平均流量0.4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669万m3,最大洪峰流量1500m3/s,年输沙量167万t,输沙模数3700t/km2a。呼斯太河呼斯太河位于十大孔兑最东缘,是达拉特旗与准格尔旗的界河。发源于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调尔素敖包,向西至北堡龙昌转向北干丑人圪旦东入黄河。全河除上游5km外,均有清水。主要支沟有黑召赖沟、壕赖沟、鸡沟。呼斯太河全长65km,流域面积540.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90万m3,平均流量0.39m3/s,最大洪峰流量2350m3/s,年输沙量148万t,输沙模数3650t/km2a。(2)水文地质境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山前倾斜平原或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的补给除大气降水外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或与黄河呈互补关系,但最终排泄给黄河。地下水的蒸发消耗也很明显,山前倾斜平原的边缘地带是地下水的溢出带,形成了大片的湿地。黄河平原的灌区和盐渍化地带均为地下水蒸发消耗地段。境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中部吴四圪堵附近的隐伏在地下的近东西向延伸的隆起(亦称乌兰格尔隆起)是决定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构造因素。隆起本身起阻水作用,隆起以南地下水逆地形南流(主要指的是承压水),以北顺地形向北流。隆起至黑赖沟一线突然消失(可能由于断裂所致),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东西向与近南北向构造断裂的交汇点,而蓿亥图乡所在地正处于这一交汇点的复合部位,因此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地下水埋深区(或称之为古冲积扇)。境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山前倾斜平原或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的补给除大气降水外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或与黄河呈互补关系,但最终排泄给黄河。这一地区地下水的蒸发消耗也是很明显的,山前倾斜平原的边缘地带是地下水的溢出带,形成了大片的湿地。黄河平原的灌区和盐渍化地带均为地下水蒸发消耗地段。由于黄河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物质,因此这一地段内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它的储藏条件、含水层厚度的变化、水质、水量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含水层岩性的颗粒由南部的山前地带向北部平原,由粗到细以致尖灭,含水层厚度亦由厚变薄,水质也由山前的淡水向平原北部逐渐变为微咸水、咸水,至黄河两岸由于黄河水的补给形成了一个淡化带。另外含水层的岩性、厚度、水质、水量等的垂向变化也是很明显的。(3)洪水泥沙十大孔兑各流域多数区段为季节性河流,在汛期发生洪水。多年平均径流深在525mm之间,汛期4个月水量占全年6080%。洪水均由暴雨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由于各孔兑均发源于水土流失严重的砒砂岩区,又流经沙漠,常常是水大沙多,一次洪水输沙模数可达3000040000t/km2,有时是毁灭性极大的泥流,尤以毛不拉孔兑和西柳沟为重。据区域3个水文测站实测和洪水调查资料将各流域水文泥沙特征列于表2-1。表21 十大孔兑各流域水文泥沙特征流域站名建站时间历年最大多年平均输沙模数(t/km2)流量(m3/s)含沙量(kg/m3)径流量(104m3)输沙量(104t)毛不拉孔兑图古日格1958560015009013312620布日嘎斯太沟36704301582890黑赖沟40409983673890西柳沟龙头拐19606940155032204814030罕台川红塔沟19803090135018802743130哈什拉川407035105244810木哈尔河16107081774350东柳沟15006691673700壕庆河435335843940呼斯太河23505901483650合计13241271136701.2 社会经济概况1.2.1 行政区划全旗辖8个苏木乡镇,全旗总人口36.37万人,具体情况见表1-1。表1-1人口劳力情况表旗区名称土地总面积 辖区人口 农业人口密度 乡镇村总人口 农业人口km2个个人人人/km2达拉特旗8192813936374629816936.41.2.2 土地利用现状全旗总土地面积8192km2,其中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山荒坡、难利用地、居民及交通用地。各类型土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状况见附表5。从全旗的土地利用现状来看,林草资源尽管数量可观,但林地稀疏,草地退化,利用率很低。荒山荒坡包括裸露土地、岩砾地和未利用地,均有大面积分布,其中裸露土地主要分布在库布其沙漠;岩砾地主要分布在丘陵沟壑区;荒山荒坡占有比例较大,一直未能开发利用,通过生态自我修复来恢复植被是改善这一地区的有效途径。1.2.3 经济情况1、总结经济概况。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0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2.38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2.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工业增加值278.13亿元,同比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24.0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60.44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9%。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例6.54:61.05:32.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9689元,同比增长2.6%。全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2768元,全体居民消费性支出16904元;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1589元,城镇常住居民消费性支出22184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378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消费性支出10413元。2、目前我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1)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旗农业发展除黄河冲积平原区外,其余农田灌溉条件差,农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旱作农田主要分布在梁峁缓坡,少量的水浇地分布在沟川塔地。旱作农田土层较薄,水源缺乏,肥料不足,耕作粗放,且当地群众有顺坡耕作的习惯,5以上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致使产量不稳。畜牧业在我旗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对我旗天然草地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天然草场总的现状是草场“三化”严重,草种结构单一,草质低劣,可食牧草占有率低。载畜量仅有11.5只羊单位/hm2,部分草场有毒、有害草种占到绝大多数,利用价值不高。(2)发展方向。应因地制宜,在旱作农田作物主要品种上应选择玉米、糜黍、谷子、土豆、荞麦和豆类等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同时,在牧区大力推广以水利为中心的草库伦建设,发展部分水浇地,主要以生产饲料为主。按照中国草场资源评价及标准,确定我旗天然草场大多属于三、四等草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我旗应以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为突破口,以禁牧、休牧、轮牧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实行封育建设,以草定畜,走出我旗自己的草牧场建设道路。在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状况的同时,重点建设以灌木林,特别是以沙棘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为林沙产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推进产业化进程。3、资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全旗矿产资源丰富。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芒硝等,已探硝储量70亿吨,高岭土储量65亿吨。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英砂等,已探明石英砂储量3918万吨。2 水土保持发展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水土保持的基本作用和功能一是防洪减灾,保护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层层拦蓄径流,延长汇流时间,发挥缓洪削洪的作用,为防洪安全创造了条件。水土保持措施减轻土壤被径流冲刷,能够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拯救宝贵的土壤资源。二是整治国土,培育资源。增加水资源。通过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可以增加径流拦蓄能力,调节和重新分配径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抗旱能力。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四荒”资源的治理开发,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植被资源。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和封禁保护,可以恢复和重建植被,促进植物生长。三是改善生态,恢复生态调节功能。开展水土保持,就是对生态系统的重建和维护。当不合理活动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且难以自我修复时,水保就可以帮助其重建和恢复。当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程度,形成自我修复能力时,则可通过封禁保护,减小干扰,实现其自我良性发展。四是开发利用,发展经济。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科学配置治理开发措施,使工程措施体系成为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基础,植物措施体系成为培育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源的条件。最终变水土流失区为经济小区和商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五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水土保持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进步。2.2 水土保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题词:“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1997年作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重要批示。2001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又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使我国江河安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李鹏同志题词:“依法保持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朱镕基同志在1998年视察长江抗洪抢险时指出:“做好江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对减少江河泥沙淤积,提高江河防洪能力具有根本性的作用。”1999年又强调指出:“如果不加紧加快实施在西部地区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那么长江和黄河日渐淤积,洪水灾害不可能得到根治,广大中下游流域将永无宁日。”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先后指出,“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水土保持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居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水土保持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最近几年来,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流和湖泊都是有生命的,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在其承载力范围内,河湖的健康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如果河湖生命系统一旦出现危机,就会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使以河湖为依托的其他生物物种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物质基础,这就造成河湖所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生命也将逐步衰竭。可以说,河湖兴则万事兴,河湖衰则万事衰。对河流健康生命的普遍理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河床不抬高、河道不破坏、河水不断流、水质不污染。这些都与水土保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水土保持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泥沙下泄,抑制河床抬高。水土流失产生的大量泥沙,是造成湖库淤塞、河床抬高的直接原因。特别是有些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乱倒、乱弃,在径流的冲刷下,一夜之间把整条河流塞得水泄不通。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的层层拦蓄和植被的覆盖保护,能够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减少泥沙下泄,从而抑制河床的抬高,变河床抬高为河床下降。据观测研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土地比未采取措施的裸地年土壤冲刷量减少90%以上。2、水土保持能够削峰调流,减轻河道的破坏。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是造成溃堤倒坝、河道破坏甚至改道的重要原因。山地植被覆盖率低、河床淤积抬高又是造成洪水暴涨暴落的根本原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通过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拦蓄,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从而抑制洪水的暴涨暴落。以我旗十大孔兑中已初步治理的罕台川和未治理的西柳沟为例,据水文资料,在1998年7月21日和1984年7月30日两次相等洪峰流量的洪水过程中,罕台川流域1998年洪水最大断面含沙量230kg/m3,较1984年的656kg/m3减少了65%,下游入黄口处安然无恙;相邻的西柳沟,1998年的洪水过程中最大断面含沙量为1240kg/m3,是罕台川的5.4倍,在入黄口形成长10000m,宽1500m,厚6.21m,淤积量达1亿多m3的巨型沙坝,将黄河拦腰切断,并淤堵了包钢取水口,迫使包钢停产8天,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河水倒灌淹没农田2万余亩,损失严重。3、水土保持能够调节径流,保障河水不断流。达拉特旗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是基本气候特征。这种独特的地形和气象特征,决定了在地表缺乏植被和工程调蓄或者调蓄不力的情况下,易造成降雨即停即旱的现象,在久旱不雨的情况下,则河水断流,河床干涸,这与河湖健康生命的要求相悖。而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拦蓄与调节,能够增加降雨入渗,在干旱季节以泉水的形式流出,补充河川径流。4、水土保持能够“截污纳垢”,减少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导致的面源污染比工业的点源污染危害要严重得多,治理的难度也要大得多。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保生物,营造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并通过大范围的生态自然修复,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通过其特有的防护作用,在蓄水、保土、保肥的同时,还拦截、过滤和吸收大量有害物质,从而减少进入水体的面源污染物,改善水体的质量,发挥保护水质的作用。二、水土保持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设施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土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保障。达拉特旗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也十分有限,导致资源性缺水严重,粮食生产中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如遇干旱少雨或降雨分布不均,就容易造成旱灾,致使粮食产量不稳。要靠建造足够数量的水库来解决缺水量,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水土保持在蓄水抗旱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层层拦蓄,能够增加降雨入渗,在干旱季节以泉水的形式汩汩流出,增加有效灌溉水源。据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良好森林植被下的土壤,最大降水储存量大约是低质次生林下土壤的4倍,低质次生林地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表径流量比优质森林林地要多10万立方米。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山坡地可增加地下径流23.75%。由此可见,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增加地下径流量,满足粮食生产灌溉用水的需要,为粮食稳产高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三、水土保持是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直接导致“小流量、高水位、多险情”现象的发生,加剧了防洪压力。十大孔兑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2700万吨,其中60以上是粒径大于0.05mm的粗砂,由于黄河流经十大孔兑区间段210多公里的河床较为平缓,主河道比降约万分之一,水流缓慢,泥沙极易落淤,加之上游大型水利工程调蓄,上游来水量减少,降低了汛期水量和输沙能力,使得近年来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河底高程明显淤积抬高、河槽过流能力显著降低,部分河段已成为地上“悬河”。河槽宽度已从1994年平均1500m萎缩到2004年的500m左右。目前部分河段平滩流量已由1990年以前的30005000m3/s降至不足1000m3/s,在1000m3/s的中常流量情况下水位普遍上涨1m,造成内蒙古河段凌汛灾害频发,1990年以来已发生7次凌汛决口和1次汛期决口。2008年3月20日防凌期间,在流量仅1680 m3/s的情况下,水位数次超过最高历史水位,黄河奎素段发生溃堤,给当地造成9.35亿元的重大损失,恢复重建约需20亿元。水土保持通过开挖高标准的水平沟,修筑塘坝、拦沙坝、谷坊、蓄水池等工程措施,并种植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可以层层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增加降雨入渗,在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不下山,泥不出沟,防洪效益显著。四、水土保持是维系生态安全的主体措施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这就意味着大片土地将失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这与国土的割让一样会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并无二致。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同等重要,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与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生态安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我国生态环境总体还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依然非常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问题突出,是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因水土流失,每年冲走肥土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平均削去1厘米厚的土层,由此每年造成肥料流失4000万吨,接近全国的化肥产量。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近100万亩,加剧了人地矛盾。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保生物,营造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并通过大范围的生态自然修复,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控制土壤流失,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维系生态环境的安全。五、水土保持是保证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石人居环境安全对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保证水系的畅通是预防洪涝灾害发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原有水系被侵占封堵利用,加之有的城旗水土保持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城旗排水系统未能及时配套,造成暴雨即涝,直接威胁人居环境的安全。据调查,在已发生的山洪灾害中,多数与建房、修路、采矿等人为活动因素有关。由于建房、修路、采矿等人工切坡,造成山体重力失衡,产生滑塌,水土保持上称之为重力侵蚀。可见,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的发生,与人为活动中不注意水土保持有关。因此,只有重视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人居环境的安全才有保障。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水土保持对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及人居环境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保证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把水土保持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履行好水土保持的管理职责,真正实现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3 达拉特旗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2.3.1 水土流失情况(一) 水土流失现状全旗水土流失面积5930.9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1.18%。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五个侵蚀强度,各等级土壤流失所占面积及比例见表2-1。表2-1 水土流失现状表 单位:km2总面积微度占(%)水土流失面积轻度占(%)中度占(%)强烈占(%)极强占(%)剧烈占(%)合计流失占总面积8192236128.821330.922.821466.825.161369.7323.49686.211.77977.2716.765830.9071.18主要侵蚀类型有以面蚀、沟蚀为主的水力侵蚀,以坍塌、泻流为主的重力侵蚀和以风力吹蚀表土形成土地沙漠化为主的风力侵蚀。水蚀和重力侵蚀主要产生在69月的雨季,风力侵蚀主要产生在冬、春大风季节。水土流失总的特点,一是水蚀严重,风蚀强烈,水蚀、风蚀并重;二是流失范围广、面积大;三是产沙时空分布集中,沟道侵蚀严重,粗沙比例大。全旗土壤侵蚀模数0.51.88万t/km2a,沟壑密度为0.045.2km/km2。(二) 水土流失的分布我旗属于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区,主要侵蚀区在丘陵沟壑区、风沙区。1、丘陵沟壑区以水蚀为主,坡面和沟道普遍存在,相互促进。这一区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深坡陡,地形被切割的支离破碎,沟蚀极为严重,尤其是溯源侵蚀,三、四级沟谷多呈现V字形,切割深度50100m,坡面土层薄,部分地区表土已流失殆尽,砒砂岩裸露,沟道大部分切入基岩,已无完整的梁、峁、坡面。沟壑密度611 km/km2,侵蚀模数0.71.88万t/km2a。2、风沙区主要是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中固定沙丘占30%,半固定沙丘占25%,流动沙丘占45%,呈新月形和链式格状沙丘,在强烈的西北风的营运下呈垄状沙丘,沙丘由西北向东南移动,每年移动13m。加之十大孔兑自南向北横穿库布齐沙漠,一遇洪水,大量泥沙随洪水进入黄河。风沙区以风蚀为主,风蚀可引起浮尘、扬沙、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危害范围广。土壤侵蚀模数0.580.7万t/km2a。(三)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1、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成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1)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因素。我旗降雨集中,多呈暴雨出现,且强度大;地势高峻、地形起伏明显,土壤干燥松散,植被稀疏,在强降水和大风的作用下,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剧烈的温度变化对东部丘陵区重力侵蚀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冻结和解冻的冻融过程,在陡坡、沟崖常发生泻溜、崩塌和剥蚀现象。(2)人为因素: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近百年来,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掠夺式经营,主要表现在滥垦、滥伐和滥牧对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一是开荒,解放初期,为追求粮食生产,曾搞过三次大开荒,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严重后果。二是滥伐,历史上达拉特旗曾是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好地方。因历代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人们大量砍伐沙蒿、沙柳等灌木用于烧柴,大量乱挖野生药材、乱砍树木出卖,都是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三是滥牧,由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