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风水.doc_第1页
老子与风水.doc_第2页
老子与风水.doc_第3页
老子与风水.doc_第4页
老子与风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与风水 太上混元,无极大道,万类资始。鸿蒙依次始判,阴阳因之肇分。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由此可知,老子之文,另有一翻奥秘,不同于一般文史哲文字。谨将道德经与风水学相关的知识写出,以供与仁人大众共赏之,求教于方家。一、上善若水、居善地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前一句讲上善若水,后一句讲居善地的益处。郭璞葬书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学中首重水,所以上善若水。“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古人对风水的考察首先看山向地理环境,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墓地等,始其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善地即是风水宝地,只有居善地才则能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故无尤者,即是居善地,而体现了“上善若水”之德性而不与人争的结果,正是风水中得水为上的善地效应。“上善若水、居善地”的典型代表即是我国的首都北京。首都从来都不是按地处国家的中心来选择的,而是依据上善若水、局善地来选择的。龙脉是地理五绝之首,是相地时首先要考察的要素。从世界范围来看,地球上三大龙脉均发源于昆仑山,龙脉之祖为帕米尔高原,这里被风水师称为“全球生气之源”,它向东辐射出中国的主轴:中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向西、东南、东北辐射出三条世界级大龙脉: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昆仑山所在的北纬33度线是一条很特殊的纬度线,此线附近是地球的黄金风水龙脉带,人类文明发源地都在其周围。远离此线的地方被称为“外化之地”,如亚洲西北部、非洲南部、南极洲它们要么独立而成一体,要么在龙脉干道的末端,很难得到“生气”的滋养,不利于文明的发展传播。东大龙脉是最长的龙脉,源自帕米尔高原,经兴安岭到达切尔斯基山脉和楚科奇半岛,然后跨白令海峡而连接科迪勒拉山系,再跨德雷克海峡而到达南极洲。科迪勒拉山系在美国境内的落基山脉部分最宽阔,地气最强盛,由此造就了美国的强盛。据考古学证明,古代中国人沿东大龙脉进入美洲,缔造了玛雅文明。西大龙脉的主干明显,分支不多,东半段在北纬33纬度线附近,是三大古文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发源地。其走向为:帕米尔高原阿富汗和伊朗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阿尔卑斯山伊比利亚半岛。西大龙脉还有两条分支:一条北上乌拉尔山,形成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另一条南下非洲。南大龙脉从帕米尔高原沿喜马拉雅山到横断山,南下入马来半岛、印度呢西亚群岛,东行至新几内亚、新西兰,最后横贯南极山脉的两个分支。南大龙脉和东大龙脉的体型巨大,分支众多,走势分分合合,共同将太平洋包围成一个超级大名堂,对应于伏羲先天八卦的东南方兑卦,而欧亚大陆则对应西北方艮卦。中国处于世界三大龙脉的交点上,“生气”极旺,是世界上风水最好的国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完整地保存了古文化即道教文化)。华夏文明的主体诞生在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与北纬33度线平行。昆仑山脉经祁连山、秦岭后分为两支,北支入太行山为青龙,南支入大别山为白虎。从全球范围来看,昆仑山的左青龙为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为南大龙脉,案山为太平洋岛链:阿留申、勘察加等。东大龙脉高于南大龙脉,即左青龙高于右白虎,再加上案山低伏,明堂辽阔,风水绝佳。从小范围看,长江处于北纬33线度附近,它由中国的中脉、南脉相夹而成,生气充沛,和黄河一起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国中脉太行山与北脉阴山汇合于华北北部,它们的地气滋养了近800年来中国的都城北京。北京的东南方有渤海为水气之源,又有潮白河和永定河两大水系滋养;正南方向有泰山为朝向,近有华北平原为明堂,是中国北方最好的风水格局。在北京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构建了东北平原这片肥沃的穴地,但黑龙江最终外泄于日本海,不利于聚气。如果它注入渤海,便利于中国掌握东北亚。(中日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应早于南海问题解决)二、美之为美、善之为善道德经第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成,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此章主要讲风水的辩证内涵,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居善地,还要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相互配合,才能是真正的风水宝地。至善的风水布局必须是慎终如始,不可掉以轻心,草率布局。如此方可相互转化,恶的可以转化成美的、善的。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三、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曰:“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风水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牵强不造作,在寂静恬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时顺理,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是谓希言自然。风水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的观念,方法来源是六爻和八卦,并结合天干地支和九星运用于实践中。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占据“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风水效应。风水学中讲究阴阳平衡,若失衡必飘风终朝,骤雨终日,然而飘风、骤雨不能长久。风水布局中应坚持风水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原则。才能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四、地得一以宁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贞将恐蹶。此章提出“得一”二字,这个“一”字是古人高度概括,用“数代”方式来形容“道”。很不易理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一为无极大道,包涵阴阳二气。本章中的一即时间与空间的统一讲,地得一以宁,即是山水环境与元运得到统一,居住其间自然安静适宜呢。五、水之柔、则莫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此章将风水的作用,莫之能胜是对风水作用的高度概括。一命、二运、三风水人生成功的三宝,唯有风水的改变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因为风水学博大精深,不是看几本书就可以学会的,都是由师父口口相传,外人都知道,虽有其书,但无其人,所以莫能行。就像黄帝阴符经一样,黄石公传张良,张良找不到传人,风水学也一样,真正懂风水的人并不多。正言若反,正面的道理都是通过反面的教训来获得的。六、结束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提出上善若水、居善地。这是明确的风水内容。“上善若水”也明显是风水宝地条件之重点。美之为美、善之为善。讲风水善恶的辩证内涵。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和地得一以宁讲风水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的观念,方法来源是六爻和八卦,并结合天干地支和九星运用于实践中。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占据“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