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doc_第1页
高二生物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doc_第2页
高二生物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doc_第3页
高二生物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doc_第4页
高二生物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绪 论【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方法【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 知识重点: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2、 学习难点:遗传性、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区别和联系【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我们必须通过比较研究,才能从本质上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核酸是遗传性息的携带者,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如催化生物新陈代谢化学反应的酶,几乎都是蛋白质;“密码子”、ATP是所有生物通用的。这些都说明,生物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以细胞为生命活动单位(病毒除外)的基本结构,简单的生命类型,整个生物体就是一个细胞,比较高等的生物类型由多个细胞组成,并分化成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都具有严整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离开了寄主细胞就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这体现了病毒的生命活动也要依赖于细胞结构。病毒与其它的生物体一样,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生物体都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外界吸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这些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并且储存能量;同时,将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将产生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并且释放能量,从而使生物体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试想,一个生物体一旦停止了代谢活动,它还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吗?因此,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例如,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向光生长,这分别是植物对重力和光的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动物都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的环境。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个体从小长大,身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生物体发育成熟后,就能够进行生殖,产生后代,以便保证种族的延续。注意:生物的生长是量变,发育是质变,二者可以同时进行,但不可以等同看待;由于生物体具有生殖作用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本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后代个体也会产生各种变异,因此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进化。注意:生物由于遗传,使物种保持基本稳定,由于变异和变异的遗传,使物种不断进化。6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注意:以下概念的区别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所以,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所表现的适应特征,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了某种刺激产生的。二、生物科学的发展表 绪 -1发展阶段重大成就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到第二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以细菌作实验材料,首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荣获10年后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表 绪 -2发展方向代表方面概念重大成就或类例微观分子水平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1978年,美国培育出“石油草”1988年,美国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1988年,中国培育出抗黄瓜花叶病毒作物新品种。1989年,中国培育出转基因鲤鱼。1992年,中国研制的乙肝疫苗投放市场1993年,中国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试种。1995年,我国培育出了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宏观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世界重大问题。生态农业的出现。四、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学习高中生物课,除了按照教材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外,还应明确几种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和比较2假说和实验3模型实验【例题选讲】例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具有A、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应激性C、新陈代谢作用D、严整的结构答案:C分析:生物体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中,其中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例2: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支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 A 、应激性; B 、多样性; C、 遗传性; D 、变异性。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题干中的“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支的长饰羽”既是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应,但这些都是性状表现的意义,而决定这种性状出现的内在原因是生物的遗传特征,因此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的是由于生物的“遗传性”例3:地衣能生长在岩石上并能繁殖,而地衣产生的酸又能腐蚀岩石起到风化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 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适应性和多样性; D、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答案:D解析: 本题也是考查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地衣能生长在岩石上并能繁殖”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地衣产生的酸又能腐蚀岩石起到风化作用”说明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因此最直接的答案应是D例4: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 A、19世纪30年代,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1900年,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C、1944年,艾弗里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科学的发展史。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描述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和分子生物学阶段。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所以应选D。例题5: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原子; B、分子; C、细胞; D、器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因为细胞能独立表现出生命活动,而原子和分子则不能,而器官是由细胞构成的多种组织,所以不能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应选C。例题6、关于生物体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有严整的结构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C、噬菌体具有严整的结构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A 分析:病毒(如噬菌体)属于生物,虽然不具细胞结构,但与具细胞结构的生物一样具有严整的结构。例题7、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种特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 向光性 B、 应激性 C、 遗传性 D、 适应性E、 答案:D分析:蜥蜴使身体扁平朝向太阳,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提高体温,这种对阳光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也是对光照环境的一种适应。但是题目中设问这种特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生物这种特性应是遗传物质,即遗传性。答案选C;若本题这样问:这种特性说明了生物具有( ),应答B;或问这是蜥蜴对环境的一种( ),应选D。例题8、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现象的是:A、蝗虫的体色与绿色的青草一致B、竹节虫的形状与竹节相似C、避役的体色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D、黄蜂身体上黄黑相间的条纹答案:C 分析:本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都是适应性的典型例子,A、C是保护色,B是拟态,C 是警戒色。解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迅速作出的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而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过亲代遗传给子代,它是比较稳定的特征,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在短时间内作出改变。例题9、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1) 家兔 (2)生理盐水 (3)酒精棉 (4)适宜浓度的草酸钾 (5)适宜浓度的氯化钙 (6)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见下图) A B 草酸钾溶液 生理盐水 第二步:问题:设置B管的目的是 。本题是2000年江苏理科综合高考试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实验材料和用具等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分别加入到A、B两试管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结果:A管:不凝固, B管:凝固第四步: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A、B两试管中结果:A管:凝固,B管:仍凝固问题:设置B管的目的是 作为A管的对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种植水稻已有五千年历史,从古至今水稻仍然是水稻,但在品种上有新的发展,这说明了生物体有什么特性 ( ) A、生殖和发育 B、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 C、遗传和变异 D、生物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 B环境、人口 C水和能源 D粮食、人口、环境、资源3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向前发展进化,这是由于生物体具有 ( ) A、稳定和连续的特性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殖和发育的特性 D、应激和适应的特性4水稻的茎里具有气腔,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 ) A、应激性 B、多样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5某学生兴趣小组,为了解昆虫对日光的反应而开展捕捉蝶和蛾的活动。他们在白天捉了60只,晚上捉了40只。那么,其中蛾有 ( ) A、20只 B、40只 C、60只 D、100只6下列哪项是生物体都具有的生命活动 ( ) A、细胞分裂 B、食物消化C、反射活动 D、新陈代谢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将芥子油涂在纸上来引诱菜粉蝶产卵以消灭之,这是依据生物体具有的什么特性来进行的 ( ) A、应激性 B、适应性C、遗传性 D、变异性8在生物的下列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 A、应激性 B、适应性C、新陈代谢 D、生殖作用9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和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此现象反映了植物根的 ( )A、 适应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向化性10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应激性的是 ( ) A、老鼠听到猫叫立郎躲遴稠里 B、青草地里的昆虫多数都是绿色的 C、狗过遇生人狂吠 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一、 填空题11从生物体的结构上看,由于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不断 和 ,显示着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从代谢上看,由于生物体的 作用超过 作用,使生物体内的 和 逐渐地积累,使生物体由 到 ,显示出生物的生长现象。12从生物的基本特征看,北风吹,雁南飞,这是生物的 ,一株玉米被吹倒,过一段时间,茎朝上长,这是生物的 。三实验题13根据已学过的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