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 毛换伟.doc_第1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 毛换伟.doc_第2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 毛换伟.doc_第3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 毛换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1例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病理科 毛换伟 蔡有龄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门诊医生 李君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双上肢屈侧水肿性环形红斑、丘疹伴瘙痒3天,于2010-04-19就诊我科。患者自7岁起双上肢起水肿性环形红斑、丘疹,春季加重,用药后可好转,皮疹反复发作。近3天皮损逐渐增多,自觉瘙痒,偶有疼痛。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上肢上臂(以左侧为重)屈侧片状环形红斑有浸润感,红斑上及其周围可见粟粒大小红丘疹,部分丘疹上有小脓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各项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2109 /L。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网篮状角层,一处角层下小水疱,疱内为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表皮肥厚,表皮内海绵水肿,乳头区水肿,乳头区血管扩张、充血。真皮全层片状坏死灶,有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变性,嗜酸性物质和核尘沉积在胶原纤维上形成“火焰样图像”。未见肉芽肿样改变。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治疗: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mg/日,左旋西替利嗪片5mg/日;外用卤米松乳膏2/日,一周后皮损逐渐好转,现随访中。讨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Well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红色水肿性斑块(1)。本病无性别差异,患者年龄跨度大。皮损好发于四肢和躯干。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蜂窝组织样)、水肿性、坚实的环状红色斑块(2),但也可以有其他表现,包括水疱、结节、丘疱疹和瘙痒,皮损愈合后不留瘢痕。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可以伴发荨麻疹(3)。有时皮损随疾病发展而带有淡绿色。临床上,本病皮损有时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本病倾向于间歇发作、缓解和复发,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实验室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表现为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本例患者双上肢屈侧皮损可见水肿性红斑且边界清楚,红斑上及周围可见坚实丘疹,丘疱疹,患者有痒痛感,皮损反复发作近二十余年,符合其临床表现,但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常规中各项指标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组织学上表现为:早期真皮内弥漫性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以在真皮浅层呈带状浸润,也可位于真皮深层并扩展至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可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有时真皮乳头水肿,形成表皮下水疱。表皮可呈海绵水肿,偶尔可见表皮内水疱。经13周,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变性,嗜酸性物质和核尘沉积在胶原纤维上形成“火焰样图像”。四周可以绕以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无原发性胶原变性的证据。晚期,皮损呈肉芽肿性,偶尔可见多数巨细胞。有时可见血管外红细胞,但血管炎一般不是本病的特点。组织病理上的“火焰像”是本病特异性改变,具有诊断意义。(4)本例患者组织学检查中可见明显的“火焰样图像”,结合其临床特征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鉴别诊断:与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相鉴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的皮疹也可呈多形性,但组织象示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血管周围为著(5),未见有像本病中真皮全层浸润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合其临床特征与典型组织学改变可以鉴别。1 23 45 671.左上肢上臂屈侧水肿性红斑、丘疹,部分丘疹上可见小脓疱2. (HE染色40)表皮肥厚,真皮全层片状坏死灶 3.(HE染色100)真皮内坏死灶4. (HE染色400)角层下小水疱,疱内为嗜酸性白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5. (HE染色400) 表皮内海绵水肿6.(HE染色100)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变性,嗜酸性物质和核尘沉积在胶原纤维上形成“火焰样图像”7.(HE染色400) 嗜酸性粒细胞成群【参考文献】1.朱学骏,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6972闫薇,刘宏杰,王琳,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1例J.西部医学,2009,21(6):10683邱敏蕾,顾军.伴有荨麻疹或荨麻疹样皮损的皮肤综合症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3):193-196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