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对外贸易结构.docx_第1页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docx_第2页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docx_第3页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docx_第4页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期末论文姓 名 魏 炽 淇院 系 经济学院专业班级 国贸091学 号 091060301232011年 11月30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无论是在贸易规模的扩大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贸易结构作为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活动,也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全球经济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陷入了大幅减速和深入的调整,而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导致国内出口企业减产和破产,大量外汇储备遭受严重损失。因此,中国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须及时正确地对外贸发展进行思考和调整。本文将从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入手,讨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发展趋势,以期找到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正确途径。【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依存度 技术创新 在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下,一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转变,以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并且把握机会重塑和提升国际经济地位。例如,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日元的升值以及日本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破灭,重创了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促使日本加快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向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由于1991 和2001 年的经济危机,美国也走上了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轨道,一度领跑世界经济发展。2009 年的次贷危机导致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又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大机遇,这对身为发展中家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所以要及时正确地思考和调整,把握机遇,超越发展。对于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本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五十一章内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行讨论。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2000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出口额、进口额、贸易总额和贸易差额都发展得非常迅速。从出口的角度看,2000 年中国出口额为2492.0 亿美元,到2007 年达到了12177.8 亿美元,2007 年是2000 年的4.89 倍。与此同时,进口也得到快速发展,2000 年的进口额为2250.9 亿美元,到2007 年达到9559.5 亿美元,2007 年是2000 年的4.25 倍。2000 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越来越大,2000 年的顺差为241.1 亿美元,到2007 年达到2618.3 亿美元,2007 年是2000 年的10.86倍,如表1所示。表1 2000-2007年中国出口额、进口额、贸易总额及差额 单位(亿美元)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062007进口2492.02661.03256.04382.35933.27619.59689.412177.8出口2250.92435.52951.74127.65612.36599.57914.69559.5总额4743.05096.56207.78509.911545.514219.117604.021737.3差额241.1225.5304.3254.7320.91020.01774.82618.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对外贸易结构体现了生产要素禀赋的特征及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优势的部门分布。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四类商品的出口中,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位居第一位,并且2000 年以来,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份额还呈较快发展的态势。如2000 年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32.67%,到2007 年达到46.77%的高位。其次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近年来中国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呈逐步降低的发展趋势,如2000 年中国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是32.44%,到2007年下降到21.97%。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位居第三位,2000 年以来虽然中国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总体来看在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比较小,如2000 年的份额是18.14%,2007 年下降到16.03%的水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所占的份额最低,位居末位,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虽然也有波动,但基本保持在8%的水平,波动幅度较小,如表2 所示。表2 中国四类商品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 单位(%)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18.1417.4015.9915.0415.6215.3815.8616.03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32.4431.2029.5127.3924.7923.8323.2121.97资本密集型产品8.428.337.737.797.687.917.868.71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32.6735.0838.5342.3244.9845.9946.4146.7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由于出口产品种类的有限性,尽管我国贸易交往已遍及二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市场过分的依赖起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地区、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印度 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80%以上,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调查案件的比重超过35%。 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模式不同,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由于缺乏品牌价值和创新内涵,加工贸易的附加主较低,降低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永远陷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已于模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现,中国劳动力生产率提高缓慢,加环贸易条件恶化,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难以为继,大国经济效应也限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二、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对外贸易总额高速增长,对外依赖程度增加,易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冲击,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最近几年,我国石油、钢铁、农产品等进口规模大幅度增加,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使得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缩小,在某些方面受制于人。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还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 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二)出口产品集中在一些低层次产品,贸易方式 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比重过。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制成品为主。缺乏自主研发能力、附加值低、片面追求数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瓶颈。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我国的竞争优势都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的生产制造环节,赚取的主要是加工费用,绝大部分利润被外方从专利技术、市场营销等环节获取。这种贸易商品结构下,中国出口的商品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商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低,单纯依靠低价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外贸规模扩大的同时,需要优化贸易方式,注重发展一般贸易,积极开拓海外中高端市场,促进外贸自主可持续发展。图2、产业的微笑曲线与苦笑曲线对比1995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盈余构成,加工贸易盈余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而在2001年之后,加工贸易盈余快速大幅增加,成为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贸易盈余在1997年2004年出于下降趋势,2005、2006年也出现快速增加现象。目前来看,修正顺差过大的主要手段应是提升汇率和扩大内需(消费与投资)。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探寻经济平衡发展(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平衡)的发展道路。根据研究数据,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在假定其他因素(如外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0%之后,出口总额将最终累计下降12.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累计下降16.4%和9.2%。而如果外部需求增长1%,则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将累计上升5.8%。(三)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在我国向贸易大国迈进的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并正在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目前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数呈上升趋势。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一共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03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共约120亿美元,传统出口优势产品频繁出现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莫阿姨救济调查,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贸易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过分的依赖使得贸易摩擦加剧 ,市场风险增加,从而造成中国对外莫阿姨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此外,一些国家开始专门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国际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中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等为代表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家/地区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77.6%。长期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对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市场高度依赖的局面 也是导致贸易摩擦增加的主要诱因。(四)对外依存度高的同时,中国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外部需求是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中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等为代表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家/地区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77.6%。近年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在中国对外出口中的份额有所增加,而出口到日本的份额下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影响大。目前国内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大多表现出对汇率较高的依赖程度,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制造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主要采取价格为竞争手段,人民币升值无疑对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挑战。在这种压力下,预计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将加快。 (五)技术性密集产品地位低,缺乏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模式不同,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由于缺乏品牌价值和创新内涵,加工贸易的附加主较低,降低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永远陷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已于模仿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现,中国劳动力生产率提高缓慢,加环贸易条件恶化,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难以为继,大国经济效应也限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不但能自己发挥巨大的生产力,还能渗透到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中,改变其内在质量、组合方式和作用方式,从而推动其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分工深化,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是富有生命力的,只有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来重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三、针对对外贸易出现问题的对策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一)自主发展,降低对出口过度依赖以中国轮胎为代表,对国外的市场依赖过大,一旦遇到某一个国家抵制,就很容易导致大规模受影响,应当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廉价的基础上提升品质,同时拓展国内市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适时依靠国民力量“自给自足”,以国内需求的增加弥补国外需求的减少,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外需有效地结合起来。(二)开拓海外中高端市场中国产品遭反倾销,大多都是被“价格便宜”所害,如果中国产品一直仅凭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技术水准很低,那很容易被发达国家扣上倾销产品的帽子,也容易被外国制裁。此次轮胎特保案,中国的轮胎占据的主要就是美国的低端市场,不仅是轮胎,中国的很多出口产品,如橡胶、地板、钢铁等,占据的大部分是国外的低端市场。从海关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一些低层次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充分利用了我国的劳动力的资源优势,但是所获得的利润微薄,我们应加快实现技术进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及附加值,用相同的成本获得更有价值的产出,在提高效率、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实现高利润。与此相对应,中国的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导,一般贸易比重过低。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品中,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我国的竞争优势都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的生产制造环节,赚取的主要是加工费用,绝大部分利润被外方从专利技术、市场营销等环节获取。因此,我国外贸规模扩大的同时,需要优化贸易方式,注重发展一般贸易,积极开拓海外中高端市场,促进外贸自主可持续发展。(三)出口市场多元化目前,美国和欧盟在我国出口市场上所占比重仍高达50%以上,中亚、西亚、南亚、非洲和拉美市场份额仍然很低,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能促进出口市场的分散度、逐步降低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我国可以通过“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境外的营销网络、综合物流平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可通过港澳台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能力。(四)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实现技术升级,不断创新,这是中国制造必须要走的路。我们自主品牌的轮胎产品比合资企业便宜一半,成本优势明显。如果技术再获得提高,就有了与合资品牌竞争的实力。品牌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更是一国综合实力的象征。然而我国尽管是制造业大国,却是品牌弱国,缺少世界知名品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能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自主创新,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我国外贸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更需要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长期的努力。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至链条。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鼓励企业建立国际网络,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积极开拓市场多元化。(五)并购企业,转外资为内部投资世界市场需求疲软,直接影响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对外市场依赖性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均需要一定的出口平衡国内的生产,以缓解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海外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处于经营困境之中,中国企业可抓住这一利好机会,并购海外企业,将外资转化为内部投资。目前,来自海内外的信息表明,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正在洽谈、孕育之中,而大量中国企业则纷纷组团赴海外考察,集聚信息,寻找目标,伺机而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