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doc_第1页
浅谈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doc_第2页
浅谈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学浅谈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刘孟英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在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相对于其他班级有些与众不同。因此当在课余时间和同事们研究教学方法时,经常会涉及到应该如何处理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的探讨。最近我校教育论坛也专为“课堂组织教学”问题作了专题讨论,但效果也不佳。这里,我在30余年的教学中由于时间长了总结出一些自己粗浅的见解:不少家长都可能因为自己好动的儿子在上课时做小动作或坐得不端正,插嘴被老师叫去谈话,为孩子成为教师讨厌的“顽皮鬼”而大伤脑筋。而我觉得课堂确实需要纪律,闹洪哄的当然不能上课。但是学校的纪律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这种纪律要容纳儿童的个性。课堂纪律不一定就是学生两手放身后,两脚并拢,身体坐端正,不做小动作。教师们也要分析学生不专心听讲的原因。做小动作的孩子不一定就是不在学习。缺乏对他们的关注,缺乏对他们积极性的调动,缺乏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有的个性张扬,可以说是我国小学校课堂教育的通病。走向任何一所学校,步入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几乎都是这们的情景:课桌整齐地呈现几何图形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教师的“恩准”。教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可以使学生做这做那,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能动特点,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好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尺度呢?在这里说一下我的见解: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不追求课堂上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和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结构转变。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应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对于课堂的纪律,放得开、收得拢。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同时,也不怕别人批评我的课堂纪律。教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我们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教学二字真正的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