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生平.ppt_第1页
张之洞生平.ppt_第2页
张之洞生平.ppt_第3页
张之洞生平.ppt_第4页
张之洞生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之洞 晚清 四大名臣 之一 引言 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等一系列重型工业企业 被誉为 钢铁之父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的开拓者之一 他是中国率先引进外国机器铸造银元的人 并且是中国币制近代化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是中国近代新式军队的开创者之一 他主持制定的学堂章程开创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他是留学日本的倡导者 并且是派出留学生最多的人 人物简介 张之洞 1837 1909 字孝达 号香涛 香岩 又号壹公 无竞居士 晚年自号抱冰 汉族 清代直隶南皮 今河北南皮 人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提出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 曾说过 提起中国民族工业 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与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并称晚清 四大名臣 生平 张之洞 直隶南皮 今河北南皮 人 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 1852年 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 同治二年 1863年 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 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 侍读 侍讲学士 内阁学士 山西巡抚 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 两江总督 多次署理 从未实授 军机大臣等职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贡献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 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大力倡导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 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 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曾创办汉阳铁厂 大冶铁矿 湖北枪砲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 大沽砲台失守 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沪各领事议订 东南互保 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 林圭 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 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11月 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 次年病卒 谥文襄 有 广雅堂集 近代企业巨头 在近代中国 张之洞是一个驰名中外的企业巨头 他举办近代企业不限于史学界论定的洋务运动的历史阶段 他从1885年3月试造小型军舰开始 到1909年死去位置 一直没有停止开办各类工业 由此可以论定 张之洞不仅是洋务运动后期崛起的以为洋务首领 而且是中国近代史上 举办近代企业坚持最久的一个企业家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在继曾国藩 李鸿章和左宗棠之后 洋务派赫赫声势大见衰落之际 最后一个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清朝中央政府支持下 在担任总督的江西 两广和湖北都主持了 新政 以振兴实业 编练新军 举办文教设施 耸动朝野视听 造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格局 其中 振兴实业又是这个新格局的基础 1889年至1907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在英國 德國支持下 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 督鄂期间 着力扶持民族工业 先后开办汉阳铁厂 湖北兵工厂 马鞍山煤矿 湖北织布局 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 并筹办卢汉铁路 他主持修筑的武昌南北长堤和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 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 同时支持民族企业家操办水电等现代化市政建设 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军事工业 试造浅水兵轮广州枪弹厂广州枪炮厂湖北枪炮厂 纺织工业 广州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湖北纺纱官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 重型工业 广州炼铁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王三石 马鞍山煤矿 在湖北的工矿事业 1 湖北纱布丝麻四局 1890年 张之洞于武昌筹建了官办湖北织布局 1894年 又建了湖北纺纱局 张之洞以湖北产丝颇多 于武昌望山门外设了湖北缫丝局 到了1898年张之洞又在武昌平湖门外设办了中国第一个机器制麻工厂湖北帛麻局 延聘日本技师 以上四局面积一万六千余平方 经六七年之久建成 后由于资金问题到1902年全部取消官办形式 招商承租由私人经办了 2 汉阳铁厂 张之洞为了摆脱列强对我国钢铁的封锁和控制 也为了解决军备和民用对钢铁的需求 于1889年9月奏请在广东办炼铁厂 向英国订购机器 设厂之议刚成定局 他即被调往湖北 于是他又上奏请示将广州炼铁厂移至汉阳龟山下 1894年 开炉炼钢 这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大型钢铁工厂 也是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 后因经费不足和其他原因 改为官督商办 3 大冶铁矿 王三石煤矿和江夏马鞍山煤矿 炼铁需要铁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 于是张之洞派德国技师在大冶附近勘察 发现此处铁矿蕴藏丰富 并露出地面 德国矿师发现此矿后向德国政府报告 经过张不懈斗争 维护了采矿权 铁路事业 张之洞生命的最后20年 同我国的铁路事业紧紧地联系着 1889年 他提出修芦汉铁路得到清政府的批准而被调任湖广总督 以后 为修筑芦汉铁路他开办了汉阳铁厂 以生产铁轨 1895年在署理两汉总督期间 奏修上海达苏州至江宁 旁达杭州 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 在继续修筑芦汉铁路同时 他又兼顾粤汉铁路 请设粤汉铁路总公司 1905年从美国合兴公司之手收回粤汉铁路的修筑权 组织修筑粤汉铁路 1906年议修川汉铁路 1908年被派为粤汉铁路督办大臣 又兼督办川汉铁路 当此二条铁路开工修筑时 张之洞于1909年去逝 总之 我国关内的京汉 津浦 粤汉 沪杭甬等铁路干线的修筑都与张之洞发生过关系 他对我国的铁路事业贡献也是很大的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卢汉铁路 评价 优 一是充满爱国图强精神 强调急办大办 雷厉风行 故能在较短的年间 办出如许成绩 二是办企业的气魄大 军民用工业和轻重工业同时并举 不同于洋务运动初期先军用后民用和先重工业后轻工业的发展序列 三是办企业的资金 大部由张之洞在地方自筹 清廷拨款很少 不同于洋务运动初期兴办的几个大型军用工业 全部资金靠清廷拨款 评价 四是知人善任 五是敢于向西方引进新式而全套的机器设备 不惜重金聘用大量的外籍技术人员 六是廉洁奉公 以身作则 评价 劣 一是缺乏科学知识 胡乱引进炼钢炉 造成汉阳铁厂在经济上吃了大亏 二是刚愎自用 官气十足 三是同商人合作不够融洽 强调官办 四是不熟悉商情 不善于按市场规模办事 近代教育家 张之洞举办教育事业的影响很大 他所办学堂之多 类型之广 范围之大 以及在废除科举制度 建立系统教育等方面的作为 不仅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谁能赶得上他 即使在有清一代 也没有人能同他比拟 在张之洞本人的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 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 今武汉大学前身 武备学堂 农务学堂 今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 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 不仅是湖北地区 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在南京创立三江师范学堂 是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的前身 1884年中法战争时 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 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才 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 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 立广雅书院 武备文事并举 广东水陆师学堂 为黄埔军校的前身 广雅书院 为广东广雅中学的前身 广东水陆师学堂 广雅书院 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 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 武汉大学前身 1894年署理两江总督 曾上疏阻和议 要求变通陈法 力除积弊 邀请外国教官训练江南自强军 1896年回武昌 任湖广总督 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 创办湖北武备学堂 德国教官法金汉后来是一战时期德国总参谋长 戊戌变法期间的教育思想与活动 在维新运动中 张之洞成为洋务派的一个旗手 他渊博精深的传统知识 多年的办学经验 为慈禧倚重的政治地位 都为其他的洋务派和顽固派所不及 张之洞抵制变法的集中之作是1898年4月著成的 劝学篇 张之洞在洋洋洒洒的数万言 劝学篇 中 深入细致地阐明了他办学的根本原则和离场 提出了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的观点 以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 与戊戌变法的激进主张保持距离 劝学篇 思想内涵 一 爱国思想 劝学篇 写作背景 同维新派 保国会 的成立背景一样 都是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写成的 维新派成立 保国会 要求变法 是为了拯救国难 救亡图存 张之洞撰写 劝学篇 也是在呼吁国人 以印度 越南 朝鲜等国为儆 要求学习西方 变器 变事 富国强兵 免做殖民地 不做亡国奴 劝学篇 思想内涵 二 忠君思想张之洞身为朝廷大吏 从政之后青云直上 是清政府倚重的权臣 他所以能够为清政府 尤其是为慈禧太后所倚重 这是和他 恪守臣节 的忠君思想分不开的 劝学篇 仲 溢注了张之洞浓重的忠君思想 他自己忠君 也用浓墨著文 教人忠君 劝学篇 思想内涵 三 卫道思想张之洞一生的学术思想 表明他是孔孟之 嫡派 他无上尊崇孔孟之学 推崇孔孟之道 认为别的道义可以通融 唯独孔孟之道 万不可变 封建纲常万不可变 四 专制思想张之洞在 劝学篇 中极力攻击的是 民权 说和 议院 论 从而暴露了他的专制思想 劝学篇 思想内涵 五 中体西用 变事 不变制思想张之洞既然是十分忠于清政府 极力维护封建的纲常伦理 反对民权 主张专制 这就决定了他的所谓 变法 不可能去触动封建的政治体系和宗法制度 尽管他宣称 西学亦有别 西艺非要 西政为要 而实际上他是反对从跟本上改变封建的政治制度 他的 变法 只能是做枝节的改革 他在处理西学与中学的关系上的理论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学 西学 具体内涵 中学指封建典章制度 伦理道德 中国的经史之学 孔孟之道 他在 劝学篇 中说 四书 五经 中国史学 政书 地图为旧学 他认为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 应当放在首位 学生应先从经史子集中学习 圣人之心 和 圣人之行 然后才学习对封建统治有用的 西学 西学指 西政 西艺 两方面 西政 中又推崇 刑狱立法 法律制度 与维新派 西政 有本质区别 并非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他极力反对那些能动摇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政治学说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文化 把新思想比作 洪水猛兽 将提倡资产阶级文化的人视作 自忘其祖 自贱其宗 西艺 即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对近代新教育的影响 中体西用 是创办中国近代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百日维新教改未脱出此论 变法中之文教政策也贯穿这一思想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的办学宗旨是 中体西用 的具体化 因此 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 在当时的中国 要在封建主义旧文化弥满天下有社会里塞进若干新文化 除了中体西用外 还不能提出更有效的宗旨 只有以 中体 为前提 西学才能有所依托 否则 它在中国则没有适于生存之土壤 也正因此 中体西用有其积极的影响 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 引进了一部分西学 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关于学制改革的思想 1 主张天下广设各级学堂 提倡因陋就简 利用各地书院 善堂 祠堂 庙宇等场所及其经费兴学 鼓励地方官绅捐资办学 2 关于学制改革的设想 张之洞曾在 劝学篇 中提出过建立三级学堂的构想 1903年 奉旨与张百熙 荣庆一起主持制定了 癸卯学制 该学制是张之洞学制改革思想的具体化 法规化 3 主张设立工农兵学商等各类实业学校 在这种 振兴实业 为国储才 思想驱动指导下 张之洞除了积极兴办各类实业教育机构外 还借鉴国外设计了三等各类纵向衔接横向联系的完备的实业教育体系 为我国近代实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4 主张设立师范学堂 他还强调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 使之在癸卯学制中自成系统 他认为 学堂必须有师 因此 办理教育 首重师范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 张之洞在办学实践中 对师范教育格外重视 在他主持制定的 癸卯学制 中 三级师范自成体系 1907年掌管学部后奏准颁发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是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的开端 张之洞的师范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近代师范体系的确立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大 关于学制改革的思想 轶事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 每天下午二时睡觉 晚上十时起床办公 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 兴居不节 号令无时 后来粤督李瀚章奏称 誉之则曰夙夜在公 勤劳罔懈 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 号令无时 既未误事 此等小节无足深论 张之万在写信给张之京时说 香涛 张之洞 饮食起居 无往不谬 性又喜畜猫 卧室中常有数十头 每亲自饲之食 猫有时遗矢于书上 辄自取手帕拭净 不以为秽 且向左右侍者说 猫本无知 不可责怪 若人如此 则不可恕 历史评价 张之洞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 又是清流派重要成员 一生在清廷权力的中心周旋 试图以最小代价的改良实现中国向近代国家的蜕变 他对西方政治 经济 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但与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 对革命派采取镇压态度 所到之处 建设很多 人称 屠财 与袁世凯 岑春煊并称 清末三屠 而另一方面 他又是继曾国藩 李鸿章后 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 为中国民族重工业 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因此在清亡后被遗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