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我对生命的思考.doc_第1页
汶川地震后我对生命的思考.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后我对生命的思考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月有余,民众的议论、电视台的炒作、所谓的巡回演讲都在继续的有序的进行。在我个人来讲,可能是人的劣根性的作用吧,忘却的救世主已经快要降临了,所以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记得当时是全天候的守在电视机前,看到那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不住的落泪,然后是捐款,那几天是吃饭不香,睡觉不香,默哀的时候痛哭失声。这场大地震同时还勾起了自己对以前经历车祸的那种恐惧。人的记忆真是不好的东西,快乐往往只是瞬间的感觉,痛苦却常常要伴随一辈子。 人作为一种有情的生物,常常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我常常想,在地震当天,有多少人是因为出差还是别的原因而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有多少人是因恰好的原因而匆匆来到这里,有多少人是因为别人的一个电话而正好走出了家门,有多少人是因为正需要一个好觉而长眠梦乡。冥冥之中,谁能说的清楚呢?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却常常要瞬间消失的无形。那么人的一生应该怎么样度过呢?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小病求生大病求死”,我觉得真是很有智慧。在周围确实有一个癌症病人拖垮一家人的例子,同事的父亲的了癌症,住院治疗过程中,母亲也得病,弟弟不管,只有她一个人跑前跑后,结果半年不到,她也得了癌症,还好做完手术好了。但是到今天她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在面临生死考验时,没有一个人不害怕。回想自己在那段特殊的时候,不是经常半夜哭着醒过来吗。记忆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更加深刻,几乎在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凸现眼前,提醒自己。那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考验呢? 求助于天呢? 抑或求助于地呢?落寞之际与文学交友,还是与音乐结缘? 孤独真是一种奇怪的礼物,常常赠与那些高贵而思考的灵魂。也许做一个好人是我目前最佳的选择,不是常常说好人有好报的吗?但愿任何事情都无愧于我心,那么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我可以坦然面对,笑着说一声,走了,回家了。 附 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发表作者名为王兆山的“词二首”。在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 看完不禁莞尔,这样的人竟然混到作协副主席的位子,真是有意思的很。御用文人的慷慨陈词,我估计让他去看看人家的惨状,他也会感到莫名的幸福,比现在更甚。中国从来不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