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围城的文化反思2005年第5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Journal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No.5,2005对围城的文化反思陶娥赫灵华(1.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32;2.延边大学文学院,吉林延边133000)摘要:从围城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中西方文化对古老中国的消极影响入手,分析两种文化矛盾冲突中主人公的命运,来引发我们对文化的思考,从而完成对特定文化层面的反思.关键词:围城;文化;反思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05)05005104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同时,他又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家.围城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亦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部,在出版的时候即”以光茫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像他一样从事小说创作的同行.”(唐锼四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学)围城的光茫同样射到了文化的领域,钱钟书以独特的题材选择,深刻的批判眼光,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评判.我们知道,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西方文化有其进步卓越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健康合理的一面,而围城却抛开了它们值得肯定的地方,以一种强烈的否定和嘲讽描写了新旧交替时代中西方文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及中西文化矛盾冲突中知识分子的痛苦历程.正如围城序里所说”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他所选择的主要社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都市上海和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中西文化在中国的交汇之地;主要人物是留学生和大学教授们,他们与外国曾有过亲密接触,在某些生活方式和名份上很”新”,但他们又有时代和社会的根基,在身体和精神气质里又很”旧”一群二十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儒林”.钱钟书正是在这个”个别”领域,刻画这群远离抗日漩涡的特殊人群,加上自身经历中长期的观察,体验与琢磨,使其能够超越中西方文化的制约,站在历史文化的制高点上,以犀利,睿智的笔锋,诙谐,戏谑的I:1吻,对中西方文化的缺陷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讽刺,嘲笑中饱含着辛涩,快感中夹杂着痛感,揶揄中伴随着沉思,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文化夹缝的”围城”中生存,如何在现实中寻找一条可行的”突围之路”.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冲击着古老的中国大地,自身已经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再掺入洋味的东西,便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钱钟书以诙谐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西方文明”与中国封建传统思想合流所产生的荒唐效果:”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两方补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围城第31页)学习西方,全学不行,不学也不行,学了没学好更不行,围城就是从多方面显示了西方文化和封建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并对两种文化撞击时所产生的种种畸形可笑的现象和人物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辛辣的讽刺.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资本主义新奇生活方式的传入,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对近代西方文化有着一种盲目的崇拜,中国社会从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都患着严重的精神疾病崇洋媚外.这种崇洋的风气根源是”光宗耀祖”的旧观念,留了学仿佛就有了资本,游洋同于举业,留学意在镀金.不仅学自然科学的学生要出国,就连专学中国文学的学生也要出国”深造”,因为”国文是土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围城第8页)这种风气下,出国留学者趋之若鹜,就像方鸿渐所说:”现代的留学生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可以摆脱这种自卑心理,并非为了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们,有抵抗力自卫.”而且,一般人出过痘子,也就把这事忘了,而偏偏有些一味崇洋的人念念不忘,像教育部派来指导的官员,谈话中平均每分钟有一句半”兄弟在英国的时候”;像才疏学浅的曹元朗,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还有那买办张先生,常常在说中国话时夹杂一些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以表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围城第39页)而且他的读音不像美国人,倒像伤风感冒塞鼻子的中国人.这惟妙惟肖地为我们展现了那些炫耀自己的”洋时髦,洋习气”却一无是处的畸形人物的嘴脸.在这种风气的趋使下,使得某些人为了粘上”洋味”,不惜以欺骗的手段达到目的.我们不会忘记那个大骗子韩学愈,花钱买了个子虚乌有的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用假文凭和在国外报刊登的求业广告冒充自己的”作品”开进学历,把自己在国内娶的白俄老婆当作美国人,竟毫不费力地骗了个国立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的冠冕.就连方鸿渐也是买了张假文凭作为向家里,岳家做留洋四年的交待,他自己说:”一张外国大学的毕业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只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可以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可见,盲目地崇洋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风气,这并不是为了学习先进科技,进步文化而走的一条”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道路,完全是中国人自卑收稿El期:20050621作者简介:陶娥(196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民间文学教学与研究;赫灵华(1981),女,延边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51心理的一个绝好的讽刺,一种病态社会产生的病态思想,是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一部分知识分子思想上,精神上造成的最深的奴役和创伤.围城揭示了国人盲目崇洋的同时,也对西方文化中的颓废和丑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嘲讽.如回国船上鲍小姐的水性杨花,玩弄感情,就是对西方思想解放,行为放荡作风的讽刺;还有方鸿渐留学归乡后为省立中学作的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因他胡乱中忘了带讲稿,就大讲特讲鸦片和梅毒:”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吸收的西洋文明.”这一方面是由于阴差阳错,方鸿渐临时抱佛脚编凑而成,另一方面说明,一个曾留学西洋的留学生,在谈起对中国有影响的西洋文化时,只提及这两点消极之处,于无意中绝妙地概括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实质,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送来”的这些物质与精神产品,给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带来了无穷祸害,可以看出钱钟书对西方文明之弊端的洞察和批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侵袭着人们的头脑,另一方面在中国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文化也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围城中描绘了一些封建传统的遗老遗少形象.例如:穿西装,打领结,外表时髦的董斜川却开口”同光”,闭口”石遗”,骨子里封建味道十足,还把同光派诗当作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典范,句句讲求出处,晦涩干枯,表现出这个现代社会的旧才子极端的狂妄与浅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遗少”.方鸿渐的父亲,前清举人方逐翁,他不忘附庸风雅,追慕文名,以编造的方式,用发酸的古文记着希望为后人发现的日记,想让人看到他是怎样教子以义方的.给孙子起名字的时候还引据典故,大发议论:因为孙子长得丑,根据苟子?非相篇说古时大圣大贤的相貌都奇丑,就给孙子起个学名”非相”,小名丑儿,自己并因此沾沾自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过了时的封建”遗老”.方逐翁还以迂腐守旧的封建传统方式掌管着这个大家庭,顽固地坚守传统文化和旧道德标准,视一切外来文化,新文化为洪水猛兽.方鸿渐回国在家吃第一顿饭的时候,方老太太不住地为儿子夹菜,还说:”我就不懂洋鬼子怎样活的,什么面包,牛奶,送给我都不要吃.”可见其十足的保守陈腐.方逐翁在家里处处显示着封建家长的威严,始终以传统观念要求和制约儿女们的言行,致使方鸿渐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刚一起步就被扼杀,他的封建守旧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破坏着方鸿渐和孙柔嘉夫妻间的和谐.他对自由恋爱和新式女人都有不恭敬的意见,认为女人的责任是管家,服侍丈夫,即使知识女性也不能外出工作,更不能比丈夫赚钱多,妻子赚钱多,那么”丈夫还能振作乾纲了吗,”(围城第307页)男人非得比女人高一层,不能和女人同等匹配,大学毕业生要娶中学生,留学生要娶大学生.他当面教训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媳妇孙柔嘉,要她遵守传统的”妇道”,不要抛头露面外出做事,而且有数不清的传统礼仪制度要他们遵守,又得拜祖宗,又得守规矩,使孙柔嘉十分不满,和丈夫发生冲突.方逐翁正如孙柔嘉所说的”是几千年前的古董”,他送给儿子的那只落在时间后面的老钟恰好是观念守旧落后的他本人的象征.这个封建大家庭同我国许多传统家庭一样,长幼尊卑有着森严的礼教,父母儿女却无正常的爱心,婆媳间相互敌视,妯娌间明争暗斗,相互都恨不得吃掉对方.方鸿渐”一向和家庭习而相忘,不觉得它藏有多少仇嫉卑鄙,现在为了柔嘉,稍能从局外人的立场来观察,才恍然明白这几年来兄弟间甚至父子间的真情实相.”(围城第296页)封建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必然导致方,孙的家庭矛盾,孙柔嘉第一次进方家,老太太就嫌她衣服不够红,不像个新娘子,又讨厌她那双不吉利的白皮鞋,行礼的时候,两人不但拜祖先时没跪拜,又忘记了拜见父母,使得双方的印象都很不好.孙柔嘉虽然大52学毕业,能够独立谋生,但她依然无法承受传统文化的重压,方家上下的迂腐和庸俗弄得她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公公婆婆的不满和挑剔,两个妯娌的猜嫉和攻击使她和方鸿渐之间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孙柔嘉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产品,她刚出场时是那样柔弱,天真,温顺,”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真是某些西方人所艳羡的所谓”东方女性美”(温儒敏(围城)的三层意蕴),可是日子久了,她慢慢磨练成了另一幅脾气面孔,露出了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要把握家政,控制丈夫,这是中国妇女为应付一辈子陷身家庭纠纷与苦难,所培养出来的特征.孙柔嘉虽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女子,不同于五四时期刚觉醒的知识女性那样内心有着较深的封建文化的羁绊,但她仍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有许多旧式女子的弱点.作品中正是从发掘她身上蕴藏并起重要作用的传统文化的劣根,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深植性是多么顽固.封建文化发展到现代,已经被新文化运动的战士们剥去了虚伪的面纱,露出了”吃人”的本质.钱钟书在围城里,借方逐翁及其家庭来思索和揭露中国传统文化的丑恶和腐朽,以锐利揶揄的口吻对没落而戕害人性的封建文化进行了辛辣的嘲弄和鞭挞,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了道学家威严后面的丑陋嘴脸,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束缚人陛的传统文化的痛恨.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还表现在人类文明的传播地大学校园内,这里生动体现了”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进爵”(围城第181页)的特质,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而且是条坦途.三间大学就像一个封建大家庭,什么秘密都保不住,而且口舌多得很,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无不争权夺势,钩心斗角,趋炎附势,并且人人都热衷”关心”他人的隐私,散布谣言,恶语伤人.在三间大学这座舞台上,随时可以看到文化这只巨手操纵的痕迹,从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训导方法,都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汇时所产生的不协调:在写方鸿渐讲课时,本想模仿外国名教授们从不点名的大学者风度,结果学生缺席很多,不得不由大学者的放任忽变为小学教师的琐碎,可见他自创的”西学中用”破产了;在形容韩学愈的时候,提出了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表示有道德.”(围城第195页)这两个”现代信仰”完全就是封建传统文化束缚人思想的体现,却在渗入了西方文化的现代仍如此流行,可见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确实很有威力!不是轻易改造得好的;在对学校实行的”导师制”评判时,更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假道学者们对外来文化封建式的改造.“导师制”本来是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实行的一种训导学生的制度,带有师生共同生活,平等相处的意味,然而在三间大学校长高松年和训导长李梅亭的”修正”下,却蒙上了浓厚的封建色彩,说什么中西文明国家都严于男女之防,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所以,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如有犯罪行为,导师连带负责,把中国古代的封建道学和株连法都强加进了”导师制”;在师生同餐问题上,也要模仿牛津剑桥饭前饭后有教师用拉丁文祝福,但中国没有上帝来听下界通诉,训导长挖空心思,想出念叨”一粥一饭,要思来处不易”(围城第211页)来代替,大家哗然失笑.难怪赵辛楣要感叹:”不知怎的,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中国真利害,天下无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杂交的畸形产物,是中西文化合壁产生的令人捧腹的笑料.由此可见,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要改变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钱钟书,观照中国知识分子时确有其独特的视角.他总是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比较中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心理,气质等的丰富性,去创造知识者的个性.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个出身传统士族家庭,先受中国传统教育后又留学西洋,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有着广泛代表性的时代的产儿.在他身上,有着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秩序的绝望,也有着古老社会和传统精神的重袭,有着二十世纪文明的影响,也有着对西洋文化的鄙夷.”(郭志刚论(围城>)在方家的封建大家庭里,方鸿渐虽然对种种传统思想,封建礼仪都有所不满(从他与父母,岳父母的精神冲突中可以看到),但他在许多地方还难以摆脱方逐翁的掌握和钳制,而且他自身也有着深重的传统文化劣根.例如在买假文凭时,方鸿渐自我解嘲:”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先用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中士兵对敌人,医生对病人的哄骗为证,接着又用中国传统儒家的孔子假装生病哄走儒悲,孟子对齐宣王撒谎的例子为自己辩解,还搬出封建教条为自己开脱:”父亲和岳父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买张假文凭哄他们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围城第10页)活脱脱的一个自欺欺人的阿Q!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纨绔子弟的庸懒作风和洋味的玩世不恭,还夹杂着精神胜利法的影子.留学归来后,他渐渐不再看重父亲对他的”教诲”,自己教书不得意时,也不向父亲倾诉,不想再千里迢迢地招来那些”亡羊补牢,教学相长”的教训,这反映出他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厌倦.同时,我们从他对”鸦片,梅毒”的一番奇谈中,可以看出方鸿渐无视传统礼教,落拓不羁,不谙世事的个性,这正是深受重自我,重个性的西方文化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渗透出他对西方文化的颓废与丑恶的鄙夷.总之,方鸿渐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体,一个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走不出”围城”的样品,正像方鸿渐之名在易经中描述的那样:”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卦中之鸿,就是一只飞来飞去没有着落,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定的寻觅之中的水鸟.”(汤溢泽钱钟书(围城)评判第112页)围城形象地表明人物本身是各种文化交织的产物,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不仅表现在方鸿渐生活的外部环境中,成为筑成其悲剧人生的客观因素,更沉淀在他的内心深处,直接构筑他的”精神围城”.这种主客观的因素都严重地阻碍着他的前进道路,使他生活在各类”围城”的夹缝中,没有勇气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他要超越,不但要敢于向社会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这是一个像方鸿渐这样的中国现代弱质知识分子难以跨越的鸿沟,正是这种难以跨越,使方鸿渐辗转于一个个”围城”之中,找不到出路.他受过西洋文化的熏陶,懂得西方文化强调个人,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个人的意志和追求,鼓励个人的发展.这些唤起了方鸿渐个人意识的觉醒,他想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主的生活,不攀附有才,有貌,有权势的女博士苏文纨,而追求”摩登文明社会里”“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围城第117页)唐晓芙.然而民族文化不仅存在于他身外,限制着他的追求,更积淀于他内心,摇控着他的心灵,岳家周太太就因他没有攀上苏家而将他逐出”家”门,苏文纨更是用尽挑拨之能事来达到破坏的目的.他自身的优柔寡断,软弱被动也使得他没有勇气和唐晓芙解释,巧合和误会之后,理想的姻缘结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方鸿渐身上矛盾调和的结果是:他既丧失了传统文化可能带给他的完全泯灭自我,消溶个性,安分守己和宁静超脱的境界,又没有完全拥有西方文化强烈的实现自我,张扬个性,与物相争的精神,使他在追求自主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传统文化所淹没.”两种相互差异的文化形成了方鸿渐自身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的人格特征觉醒而又懵懂,自信而又自卑,正直而又脆弱,冲动而又无力.”(李莘在悲喜剧的背后)两种文化的糅合冲突使方鸿渐在夹缝中找不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归宿,只能在各种围城中奋斗,碰壁,冲进去,逃出来,再奋斗,再碰壁,最终被这些”围城”吞灭了.在婚姻这座围城里就体现得很充分:方鸿渐在北平读书期间,受到了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拥有了恋爱婚姻自主的思想萌芽,给父亲写了一封退包办婚姻的信,但是多年的传统教育,加上父亲的威迫和自身的软弱,使他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乖乖地听命于父亲.怨恨而无奈的他在心灵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下说出了”世间哪有恋爱,压根是生殖冲动”的”壮语”,这又是中西方文化合力的结果.归国后,在方,苏,唐的爱情纠葛中(如前所述)我们还可以看到新旧文化矛盾中方鸿渐的痛苦与挣扎.留学西洋的他具有了较强的自主精神,以爱情建立婚姻基础,但西方文化并没有完全将他武装起来,两种文化交战时,他便失去自主,束手无策了,西方文化在古老的传统文化面前还是比较脆弱的.接着在和孙小姐结识后,他并没有真的爱上孙小姐,但在孙小姐的”千方百计”下,当“口舌很多”的封建”大家庭”似的校园传出了二者之间关系暧昧的谣言时,在李梅亭和陆子潇以道德制裁和伦理规范相威胁时,他”如在云里,失掉自主”,(围城第258页)懵懵懂懂地和孙小姐订下了终身大事.这显示了他懦弱被动的性格,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使人时时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改变自身以维护社会规范的威力.同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谣言,方鸿渐起初并无真意,却随口承认,后吐真情,又那么漫不经心,表现出他对爱情这一严肃问题的轻率态度,暴露了自身游戏情场的恶习,这又是西方文明渗入的因子.方鸿渐就是这样既有西方洋味的玩世不恭,又有东方传统的和同随俗.后来,婚姻的纷扰使他从先前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到最后的否定:”谈恋爱时,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得谁.”方鸿渐的恋爱婚姻过程是传统文化熄灭了西方文化在方鸿渐心灵中点燃的追求自由火花的过程,是那个敢于蔑视一切庸俗的方鸿渐消亡的过程.方鸿渐就是在这两种文化的心理交战下,半被动,半主动地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围城.他既没有足够的心智和能力拯救自己于困境,又没有足够的勇气逃离世俗,他想摆脱大家庭的束缚,过一种自由自主的生活,可最后又陷进了大小家庭的双重围城,以后还会有许多围城等着他.这固然有社会的根源,但传统文化铸就的他那种庸懒无能,软弱被动的性格,注定他只能当一个在围城中奔突挣扎,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位置,也不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苦闷空虚的人.中国当时的社会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笼罩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方鸿渐的精神困惑和绝望有着巨大的概括力,是当时徘徊于西方资本主义和东方封建主义相互交融空问里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现代中国一类知识分子普遍心态的象征,也是当时中国人民共有的彷徨,是二十世纪西方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下中国社会的迷茫.钱钟书以其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深刻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独立自主的历史要求和这一要求在当时无法实现的社会悲剧,描绘出一个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冲突的环境氛围,揭示了社会文化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认清了文化对人的操纵,启示我们要重新塑造我们民族的性格,重新构建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钱钟书主要是从中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消极方面及两种文化冲突造成的人物命运悲剧来反映围城的文化层面的.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风起雨涌的抗日画面,没有找到救亡图存的革命战士,但作品以一种否定的形式实现了对文化,对人生的解读.正如恩格斯在致辞敏?考茨基的信53中所说:”一些优秀作品虽然缺乏正面的理想,但由于它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不可避免地引起对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85页)透过围城,我们可以倾听到健全的心灵对旧事物的谴责和向新生活的召唤,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推移,正因如此,探求围城的文化底蕴,体味作品中弥漫的历史沉重感,让我们不禁从文化的层面进行反省,去思考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及我们民族文化的出路问题.近百年来,中国在历史进程中接受欧风美雨的影响,是大门忽开忽闭的反复经历,先是闭关锁国,抱残守缺,后来局面一变,锁钥尽失,一方面固然引进了一些西方的现代科学,一方面又带来了崇洋媚外的西洋习气.围城中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从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我们就可以看出:赵辛楣弃学做官,苏文纨弃学经商,方鸿渐弃学无所适从,这是那些在”围城”里东奔西走的留学生们必然的”出路”,这就封死了被当时一些人看作时髦货色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出路”,连最接近西方文明的留学生,大学教授都没”西化”好,那古老的封建帝国,能”西化”得了吗?同时,像方逐翁那样顽固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守旧者作风,也是行不通的,那样中国会永远也看不到文化前进的趋势;永远落后于世界的步伐;永远处于”挨打”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全盘西化,又不能固封自守;既要协调好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又要利用好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这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办到的.而钱钟书在当时就有独到的见解:”中国目前还只能开窗,还不能开门,开窗是一定的,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一下子把门窗齐打开,风太大,就引起伤风感冒,特别是对有些病人,就算只开窗,也会怕着凉,正如一个密封的罐头,开盖之后,罐头里的肉一进空气,很快就要腐烂.”(彦火钱钟书访问记中”中国文艺与开窗”)这是多么高瞻远瞩的预见!今天,”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正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举,给我们的国家,人民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呀,我们在澄清自己传统文化中消极与落后因素的同时,又要吸取其中合理与健康的成分,使其在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辽阔土地上获得迅速发展,在参照与选择西方近代文化中先进与卓越部分的同时,又要摒弃那些无益于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因素,以避免落伍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在锻炼中成长,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在现代中国,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像方鸿渐那样,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出国,曾谱写过激动人心的乐章,在祖国找到了献身理想的广阔天地.一个民族如果有健全的心态,自然会积极寻求与先进的世界文明对话,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经验,但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又屡遭屈辱的古老中华,很难形成这种健全进取的社会心态.鲁迅曾通过一幅幅麻木的国民画像,想引起疗救的注意,钱钟书也是在这令人发笑的形象和情节背后,要启发读者,教育读者,把读者引向健康和理想.这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作品以对那个中西文化碰撞,国难家愁激荡的特定时代的特殊人群的描写,给我们“中国社会亟待革命”(汪少华(围城)研究综述)的感受.今天,那个制度虽然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那个病态社会产生的病态思想,并不会轻易随着那个制度的死亡而消失,就像在当今社会,仍有崇洋媚外的人,仍有坚守旧道德规范的人,仍有在文化的围城中摸索的人,虽然他们已不是生活的主流了,但同样说明了建设现代文化,重塑民族性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合同模板
- 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协议3篇
- 集体耕地承包合同2篇
- 瑞吉氏染色课件
- 安全方面的培训课题课件
- 理财和养老课件
- 理想华莱课件教学
- 店面升级装修工程方案(3篇)
- 电厂氨水改造工程方案(3篇)
- 球磨机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HPV相关疾病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版全新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离婚后财产保全合同范本
- 石油钻井知识课件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员工信息安全培训手册
- 华为项目管理10大模板Excel版可直接套用-非常实用
- 空管三校联考复习题(DOC)
- GB/T 27021.3-2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3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能力要求
- 3000储罐预制安装施工方案
- 食品工程原理(课堂)课件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一》北师大版 (共10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