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 (一) 这十几天没有写博客,是有原因的,就是我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无意中点击了一个蹦出来的网络游戏广告,进入了武林英雄,立即被这个网络游戏吸引进去了。一开始,武林英雄先教你怎么玩,送给你许多钱和礼卷,让你很快就升为十级每天送你二十个礼卷,每升五级又送你一个大礼这个网络游戏完全是按照人性的弱点去设计的,吸引着你一步步地玩下去,我玩疯了,头三天,我每天只睡二、三小时的觉,不是我不想睡觉,而是兴奋得无法睡觉,不困到极点是不能睡觉的。过去,我非常喜欢入静,但是,武林英雄让我兴奋到了极点,一切事情都得为武林英雄让路,我可以不入静,武林英雄不能不玩。我惊呆了,默默地观察自己,思考着这个问题。这种兴奋到了极点的事情,大慨有四次。第一次是在大学里,被校花的美丽所震撼,由于我的极其愚蠢和自卑,根本不相信校花的追求,总是做出完全错误的事情,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得到这个爱情。后来,喜欢上了围棋,可惜,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找不到几个会下围棋的人,无法发展这个爱好,所以,这个不算。第二次是在一个下围棋的朋友家里,第一次玩了电脑游戏,被电脑游戏吸引进去了,无法自拔,疯狂了一、两年,终于平静了下来。于是,我开始教儿子玩电脑游戏,从小就接触电脑游戏,防止他也出现疯狂,看来我做对了。人的疯狂和兴奋是不能用限制来禁止的,只能象大禹治水一样去疏导。第三次是五年前,我试着写小说,疯狂和兴奋了三年,没有写出来什么小说,却会写文章了。过去写文章比生孩子还难,因为肚子(大脑)里没有东西啊!现在是太简单了,想写就有,一写就可以写很长。这是第四次,又疯狂和兴奋了起来,我同时培养了六个武林英雄,而且又玩了一个热血三国,这十几天里,真是废寝忘食啊!我很想写一篇文章来记录我的情况,可是,没有精神去写,一切事情都得为武林英雄让路。今天,我终于一咬牙,把武林英雄从收藏夹里去掉,开始写博客。这些疯狂和兴奋是怎么来的?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二)根据我的体验,我感觉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兴奋区域,这个兴奋区域如果活跃起来,人就有了热爱。这个热爱可以让人兴奋到了极点,人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再艰难的事情都敢去做,这个热爱可以让一切事情为它让路。这个热爱如果发生在异性上,就是爱情。这个热爱如果发生在网络游戏上,就是网瘾。这个热爱如果发生在收藏上,就是收藏家。这个热爱如果发生在学习上,就是成为大学问家的基础。这个热爱如果发生在玩乐上,就是玩物丧志。总之,这个热爱如果发生在某某上,就是某某爱好者。热爱总是让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们都知道,爱情是不能坚持太长时间的,科学证明是三年,以后,爱情就变成了亲情了。也就是说,一个人发生了热爱,人就有了疯狂和兴奋的表现,这个表现最长可以持续三年,最后就成为了喜欢;而喜欢就比较温和,可以坚持一辈子。我们总是说爱情是伟大的,就是因为这个热爱可以让人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个热爱可以让一切事情为它让路;所以,世界上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美丽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个热爱发生在学习上,人就有了成为大学问家的基础。这样的人,我们都把他们叫为有理想的人。我们都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但是,教育的结果总是背道而驰的,孩子总是厌恶学习的。所以,我非常感慨:“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错误的。”反之,也成立,“错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正确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切让孩子轻松就获得成功的教育方法都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很轻松就理解和掌握一切知识的教学。比如,孩子写作文很吃力,父母就让孩子大量阅读,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写出漂亮的作文。总之,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得到模仿式的成功的教育方法。而错误的教育方法总是让孩子做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行为,往往让孩子得到创造式的成功。但是,我们总是反对孩子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行为,总是想着让孩子轻松就获得成功。是的,我们的孩子总是很容易就得到了成功,这些成功当然都是模仿式的成功;那么,以后怎么办?去创造,笑话,天大的笑话,那些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行为,我们的孩子绝对是不会做这些愚蠢行为的。想让孩子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行为,就必须先让孩子有热爱。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三)想说明白“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是很难的,就好象我对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的理解,一开始,我一看见“三十而立”就自然理解为“三十岁立业”,等到我四十岁了,有了理想,我才突然豁然开朗:“我这是四十而立啊!”所以,我才明白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有了理想”。当然,我的理解只能是我的理解,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理解别人的话的;我的理解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你。从这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要理解一句话是多么的艰难啊!你必须大脑有了这个东西,你才能理解出来这个意思。你大脑没有这个东西,打死你也不能理解透彻这个意思。所以,孔子说的“四十不惑”,我坚决地不去理解它,因为我的大脑里根本就没有“不惑”这个东西,我如果非去理解,一定又是人云亦云。一“人云亦云”,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云亦云是不劳而获的,这样解决问题,我的大脑发育肯定是非常简单的,就象猪圈的猪和动物园的老虎,由于它们不劳而获,它们的大脑发育是非常简单的;野猪和野老虎的大脑肯定比它们高级了好几个档次!不劳而获对人的大脑发育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模仿式的成功”是不劳而获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总是让大脑发育简单化。而我们偏偏喜欢“模仿式的成功”,因为它容易啊,节约时间啊,不劳而获啊!好处大大的(小日本的话)!既然“三十而立”的理解都这么难,我在小时候都是“模仿式的成功”,从来就没有热爱过学习,现在去推理“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当然就更难了!对与不对更无法判断了。“模仿式的成功”都是先有知识,然后在知识的指挥下,去做这个事情,这样的成功,我叫做不劳而获的成功,这有些苛刻了,但是,它的的确确就是不劳而获的成功,它对大脑的发育的的确确就是简单化了。“模仿式的成功”不仅让人的大脑发育简单化,而且让人做起来特别没有意思。我们都想让学生主动起来,可是,没有意思的事情怎么能让学生主动起来?更不要说热爱这个东西了。对于一个孩子,先让他有知识,然后就要他去超越知识,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孩子只能在知识的指挥下,去做这个事情,去得到“模仿式的成功”。如果我不让这个孩子先得到知识,而是先引导这个孩子去做这个事情,由于这个孩子没有这个知识,就不需要超越这个知识,他只需要超越自己就可以了,而他每前进一步,都是超越自己,都是创造,这样的成功,就是“创造式的成功”。等到这个孩子有了“创造式的成功”后,再让他去学习这个知识,哈哈,他大脑里已经有了这个东西,就能理解出来这个意思,就不是人云亦云了,他就可以豁然开朗了!他的大脑是不是要比“模仿式的成功”孩子高级一个档次?“模仿式的成功”快是快,就是人云亦云,大脑低档。“创造式的成功”虽然开始很慢,但是,后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就象是飞机,启动的时候是非常慢的,一上了天,就不一样了;最后的速度,比“模仿式的成功”的速度不知要快了多少倍!我根据我的情况,可以这样说,五年前,我的大脑是“模仿式的成功”的大脑,只能人云亦云,而进行了三年的创作后,我的大脑开始变成了“创造式”的大脑,现在我的大脑比五年前我的大脑要高级了好几个档次!(四)“热爱”这个东西,在我的大脑里已经出现了好几次,五年前,就出现了一次,持续了三年,所以,印象还很深刻。这十几天,我又出现了“热爱”这个东西,是在无意中由网络游戏武林英雄引起的,我玩疯了,兴奋得无法睡觉;每天只睡二、三小时的觉,竟然能坚持了三天,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惊讶,我就思考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我对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最深刻的感觉是压迫,我是被逼着学习的,不仅仅是别人逼我,我自己也在逼我,自己逼自己是最残酷的,现在想想,还是感觉是噩梦一般。知识进入大脑是要讲究时机的,也就是人的大脑里已经有了这个东西,这个知识才应该可以进入大脑,人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人的大脑里还没有这个东西,就非把这个知识先弄进入大脑,这就是灌输。知识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只有豁然开朗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当我们把知识装进我们的大脑里,就是把别人的东西装进我们的大脑里;大脑里装满了别人的东西,那么,你是谁?大脑里没有自己的一点点东西,只会人云亦云,那么,你还是你吗?我是谁?!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不能依靠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豁然开朗。但是,如果我们依靠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真的是太简单了。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在孩子大脑里已经有了这个东西后,才能给予这个知识,绝对不能硬灌啊!硬灌的结果就是孩子个个看起来都是天才,什么都知道,就是大脑里没有自己的一点点东西。如果大脑里有自己的一点点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智慧。在大脑里,知识是别人的,智慧是自己的。人只有有了自己的东西,人才能有了智慧。你怎么知道你有了智慧?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你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每一次豁然开朗都证明你得到了一个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智慧。知识对人最大的害处就是先入为主,所以,人往往有了这个知识后,就不能再有这个智慧了。知识对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劳而获,通过不劳而获,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大量的知识;但是,有其利,必有其害,知识多了,知识对人最大的害处也就显示出来了,不劳而获的结果就是让人的大脑发育简单化,人的大脑始终是一个低档的大脑。我是一个教师,我也知道硬灌知识是不好的,但是,我为什么非要去硬灌呢?没有办法,教育制度在那里逼着,没有时间给你折腾,你不灌不行啊!必须让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什么是智慧”,当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什么是智慧”的时候,就是中国教育的辉煌时代的到来。 (五)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在大脑里先建立这个东西,而不是给予这个知识;只有在孩子大脑里已经有了这个东西后,才能让孩子得到这个知识。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教育,只有限制,才能让孩子产生渴望。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给孩子硬灌知识,扼杀孩子的渴望,孩子不要还不行!因此,我们现在的教育与真正的教育是完全背道而驰的,现在的教育是只顾眼前,只想着“模仿式的成功”,而没有想想孩子到了四十岁以后怎么办?孩子到了四十岁就是大人了,他怎么办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他的事情由他自己做主,与教育已经没有关系了。真的是这样吗?我已经四十岁了,我却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对我的伤害!我四十岁才有了理想,都是教育害的;而那些四十岁了还没有理想的人,不是更悲惨吗?!我在给“笨妈妈”写的一篇文章里,就希望读小学四年级的“聪明妞”开始写小说,去创作,不要去大量地阅读,大量地阅读可以立即让“聪明妞”写出非常漂亮的作文,但是,这是模仿式的成功,快是快,就是人云亦云,大脑得不到复杂的发育。创作难吗?对于孩子是非常非常容易的,因为他大脑里没有什么知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写作文要自由得多;就是说出心里的话,怎么思考的,就怎么说。我现在还是写不好作文,一遇到写总结、听课记录等东西,我就抄袭我的同事;但是,我却可以写出来一篇又一篇文章出来,为什么?因为我写文章是创作,是自由自在的;而写总结、听课记录是模仿;我发现,只要过了一个坎,创作比模仿要容易得多,就象是飞机,启动的时候是非常慢的,一上了天,就不一样了;创作的速度要比模仿的速度不知要快了多少倍!让孩子写小说,就是让孩子去创作、去创造,让孩子的大脑复杂发育;不让孩子大量地阅读,就是防止他去模仿,防止他的大脑简单发育。当孩子写小说的时候,他就会描写一个人,描述一个事情,在创造的过程中,他的大脑里就有了自己的东西。有一天,他就渴望地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描写一个人、描述一个事情”,这个时候,他去看大师写的小说,哈哈,立即就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写啊!” 他就得到了一个智慧。而让孩子大量地阅读,孩子的大脑里没有自己的东西,知识就可以先入为主,这样,他就感慨起来:“大师写的小说太好了!我不行啊!”他就知道创作是非常困难的,他只能模仿,永远也不能超越大师。既然不能超越大师,那么他还有什么热情去做这些没有意思的事情?当然,他就不可能产生热爱!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在给孩子硬灌知识的时候,也就是在扼杀孩子对学习的热爱,这又如何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六)“热爱学习”就是我要做学习的主人,学习什么我做主,而不是做学习的奴隶!你只有喜欢了这个事情,你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卓越;你在这个事情上付出得越多,你越是无悔!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在逼孩子做学习的奴隶!而且逼孩子心甘情愿做学习的奴隶!孩子不能反抗,也无力反抗成功,只能做出心甘情愿的样子;然后,孩子自己逼自己,往死里逼,拚命挣扎,如果学习还是不行,完了,只有放弃了;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就产生了。当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接触了网络游戏,他大脑里压抑得太久的兴奋区域就活跃起来,就产生了热爱,这就是网瘾。热爱是真正的心甘情愿,热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网瘾的孩子心里都有热爱,只是这个热爱用在了不是我们希望的地方。一个热爱的产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必须打破两个限制,一是外界的限制,一是自我的限制。有网瘾的孩子打破了这两个限制,这说明了他首先否定了自我,这样的否定自我是最痛苦的。由于我是大人了,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外界的限制对于我是很小的,主要的是自我的限制。每当我打破了一个自我限制,我就可以产生一个热爱。五年前,我看见了网络小说,才知道谁都可以写小说的,根本不是文学好的人才可以写小说,我打破了我心里一个自我限制:“我可以写小说!”一下子就爆发了一个热爱;这样的打破自我限制,是肯定自我,与有网瘾的孩子“否定自我”是相反的,所以,两种热爱的基础是相反的;我废寝忘食了三年,写了上百万字的垃圾,我失败了,但是,我心甘情愿!这就是热爱。每每回忆起这三年的废寝忘食,我都非常幸福!我付出得太多了,而且许多人都笑话我,其中,我妻子是最嘲笑的一个,我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愚蠢行为,看起来我只有失败,没有任何收获。哈哈,这些人只知道“模仿式的成功”,以“模仿式的成功”来看待事情,却不知道我这三年的废寝忘食收获了智慧,我的大脑里终于有了我自己的东西。 (七) 当我明白了“什么是智慧”,我也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我总是感慨:“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错误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正确的。”一个热爱最多只能坚持三年,所以,我在做准备,准备着第二次写小说的热爱的爆发,我还需要打破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限制,一旦打破了,我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自我肯定,相信这个热爱一定会爆发的,那个时候,我一定会写出一部成功的小说。这几天,我又爆发了一个热爱,就是网瘾,我比有网瘾的孩子幸运的是我的事情我可以做主,我没有负担,我根本不需要去否定自我:“喜欢它,就去玩它!”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一直在动员我去玩一个网络游戏,想和我组成一个队去杀怪夺宝,我当时正在写小说的热爱中,认为玩网络游戏太浪费时间,所以,一直没有玩网络游戏。今天,我写小说的热爱已经消失了,终于可以打破玩网络游戏太浪费时间这个限制,我又产生了热爱。所以,一个人要产生热爱并不难,只要你打破了限制,就可以产生热爱。当然,热爱有两种,正面的热爱,产生起来往往要困难得多,网瘾,并不是正面的。我放眼望去,看见的都是刻苦学习的孩子,都是在自己逼自己,他们没有热爱,只有痛苦,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我根据我的热爱产生的情况,然后去推理“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这个问题,好的热爱一定产生于“肯定自我”,“肯定自我”是来自于大脑里有了自己的东西,否则,你怎么能“肯定自我”!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得到“模仿式的成功”,分数是用来衡量“模仿式的成功”的,孩子的大脑里没有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肯定自我”。教育做的第一件事情必须是防止知识先入为主!只有做到了知识不能先入为主,人的智慧才能产生!孩子的大脑里才能有自己的东西!人的天性是喜欢享受,而不喜欢辛苦的。对于人的大脑来讲,辛苦就是需要长时间的苦苦思考,独立去解决学习上一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多次讲过,就是“依靠思考发现知识”,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再创造知识”。这样做,辛苦是辛苦些,但是,它的好处就是让人的大脑发育复杂化,几年后,人的大脑就升级了,高档了起来。我的经历完全证明了这个过程:五年前,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我读的书非常多,但是,我的大脑在模仿中一直是简单发育的,模仿无法让大脑发达,我的大脑始终是一个低档的大脑。这五年,我在独立思考和创作中,大脑发育复杂化了,我一次又一次感觉到大脑升级了,看问题深刻了。所以,人的大脑发育与人的肌肉锻炼是一样的道理。但是,人进行肌肉锻炼后,人可以看见肌肉的发达,效果是明显的,需要的时间也短一些,人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的。而大脑发育是看不见的,不到一定的程度,人是感觉不到大脑发育的变化的,特别是开始这个时期,变化是微弱的,不过了一个坎,人是不能肯定自己的大脑升级了。我是用了三年的时间去创作,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大脑的变化,能够判断别人的讲课的水平的,后面这两年,我就感觉大脑进步的速度就快多了,这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就用人的肌肉来比喻人的大脑,而人的学习当然就用体育锻炼来比喻啦。直接得到知识,就是不劳而获,就相当于人不参加体育锻炼,这样的人也能长大,也能工作,就是肌肉不发达,没有力量。而“依靠思考发现知识”,是“再创造知识”,就相当于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几年后,他的肌肉就非常发达,有力量。知识是别人的智慧,也是有非常高的营养,我们虽然不劳而获,只要吃得多,一样也能长大成人,同样有能力,只是肌肉不发达,不能创造。我们的教育是按照人的天性进行设计的,由于大家都喜欢不劳而获,不愿意天天参加体育锻炼,又想成为有能力的人,就只有灌输知识这一条路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变成这样的,是与我们的希望和要求是分不开的,也与我们的实际行动分不开的。比如,我们喂孩子吃饭,就培养了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孩子有问题,问我们,我们立即就帮助孩子解决,这也培养了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而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就是在逼孩子去得到“模仿式的成功”,这更是培养了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在我们总是想着孩子快一点成功的时候,学校当然必须走灌输知识这一条路,而父母和学校在逼孩子的时候,孩子是无奈的,是无力反抗的;这个外界的压力是巨大的。我已经讲了,一个热爱的产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必须打破两个限制,一是外界的限制,一是自我的限制。一个孩子不能打破外界的限制,就不能产生热爱。如果我们帮助孩子打破外界的限制,孩子就有了产生热爱的条件。 (八)要回答“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这个问题,首先看我有没有这个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有没有热爱过学习,如果我没有,我就不配回答这个问题。我从小学到大学,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一直是废寝忘食地读书的,特别是高中到大学的初期,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常常连一秒时间都要利用上。但是,我也从来不认为这是热爱学习,因为这里面只有苦,而没有乐;总是认为知识越多,我就越有希望去创造,把创造寄予知识上;我之所以愿意吃苦,是因为有希望、有追求,是自己逼自己学习。所以,废寝忘食地读书不是热爱学习;热爱学习必须有热爱在里面,没有苦,只有乐,这样的学习才是热爱学习。其实,我有过两次热爱学习,都是工作以后的事情,第一次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我在一个下围棋的朋友家里,第一次玩了电脑游戏,立即被电脑游戏吸引进去了,无法自拔,在我废寝忘食玩电脑游戏的时候,我也开始了学习电脑知识;三年后,我平静了下来,我也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个电脑“高手”,不仅会用电脑、教电脑,而且还会修电脑。也正是因为我有一技之长,我才第一次感觉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走到哪里,我都可以有饭吃了。我由热爱电脑游戏变成了对电脑有一技之长的人,是因为我没有外界的限制,自我也不限制,在自由的发展中,我成功了,但是,我这一次成功,还是“模仿式的成功”,因为掌握电脑知识与修电脑都不是创造。由热爱电脑游戏而发展成为电脑“高手”的人非常多,有许多人的成就是非常大的,我根本无法跟他们比。而我第二次热爱学习发生在五年前,当时我想创作小说,在写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每遇见了一个问题,我就思考这个问题,大脑里慢慢地就有了这个东西,然后,我就上网查找这个知识,一对照,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就是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我的大脑发育开始复杂化了。过去的学习是读书,读书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为什么要理解知识?这是因为我的大脑里没有这个东西,经过“人云亦云”一番,我就明白了这个意思。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先思考,大脑有了这个东西后,再去学习这个知识;知识的作用只是用来判断大脑里这个东西是不是正确的,两者是不是相符的;如果不相符,就研究为什么不相符,在不相符中,我们就有可能有重大的发现,就有了创造。所以,我所说的热爱学习,根本不是废寝忘食地读书,而是很少去读书,读书是放在思考的后面,大量的时间是放在思考上,只有思考了,大脑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东西后,才能去读书,读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用知识去检验大脑里思考的东西。 因此,我就发现了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是指人的爱。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其实是指人的自私。荀子和孟子说的人的本性,其实都只是说出来了人的本性的一半,都不全面。而真实的情况是:“人之初,性本全”。因此,我就发现了世界是由物质、非物质非意识、意识这三类东西组成的,力、光、热、电磁波、时间、空间、生命等都是非物质非意识。因此,我也就推理了电磁力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力、光、电流、电磁波的速度都是由电磁力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电磁力,作用力在先,而反作用力在后,先有作用力,而后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先消失,而反作用力后消失,所以,我所说的热爱学习,一定是与创造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孩子来说,“再创造知识”就是创造,在“再创造知识”中,可以体会创造的快乐。(九)我在体验对网络游戏热爱的时候,发现我无法断了玩网络游戏的念头,人一旦有了热爱,心思都在热爱上,就没有兴趣做其它的事情了,所以,我就没有写博客的兴趣和意愿了。那天,我终于一咬牙、一跺脚,把武林英雄从收藏夹里去掉,开始写博客。但是,只坚持了一天,我又从回收站里把武林英雄恢复到收藏夹里。我就思考:“明明知道玩网络游戏没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无法断了玩网络游戏的念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产生了热爱?这个热爱能不能转移?”我发现,我玩武林英雄,其实是在创造一个武林英雄,我同时培养了六个武林英雄,就是在创造六个武林英雄;而且我又玩了一个热血三国,而热血三国让我创造了一个城市,更让我激动的是我有了爵位,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我有了两座城市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向我招手哈哈,我终于明白我的热爱是怎么产生的啦!是创造让我产生了热爱!一切热爱都应该与创造有关系,是创造让人产生了热爱!离开了创造,人的热爱就会消失的。人人都有爱情,我就拿爱情来解释这个事情。刻骨铭心的爱情为什么是一种热爱,就是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情要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如果这个美好的生活还没有创造出来,这个刻骨铭心的爱情就不会消失,甚至可以保留在心里一辈子,所以,暗恋可以坚持许多年,就是因为创造还没有开始,是期望创造的心没有得到满足。但是,一旦这个爱情实现了,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俩人无法再继续去创造一个新的美好的生活,就没有了创造;离开了创造,人的热爱自然就会慢慢消失,所以,爱情总是只能坚持三年的时间,就是因为爱情里的创造已经消失了。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对学习有热爱,那么,学习里必须有创造,离开了创造,孩子对学习就无法产生热爱。同样,如果想让孩子对某个事情失去热爱,最简单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把这个事情里的创造拿掉,离开了创造,孩子的热爱自然就会消失的。所以,我非常害怕儿子对电脑游戏产生热爱,我就根据我的直觉,在我儿子很小时候就开始教他玩电脑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直接把电脑游戏里的所有创造告诉了他,让他失去了在电脑游戏里发现创造的机会,没有了创造,我儿子对电脑游戏的热爱自然就一直没有培养起来,所以,我儿子对电脑游戏始终没有热爱。呵呵,我太坏了,剥夺了儿子对电脑游戏的创造,也就剥夺了他的一个热爱。而我儿子的表弟恰恰相反,由于他父母一直限制他玩电脑游戏,到了初中,他接触了电脑游戏,被电脑游戏里的创造所吸引,就产生了热爱,去年,他父亲不让玩电脑游戏,就发生了他拿刀要砍他父亲的事情。其实,中国教育也和我一样,为了“害怕”孩子对学习产生热爱,就直接把知识里的所有创造告诉了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在知识里发现创造的机会,没有了创造,孩子对学习知识的热爱自然就一直没有培养起来,所以,中国孩子对学习总是没有热爱。 (十)你没有热爱,是因为你没有创造。人心里有了创造,人才能有了热爱。母爱为什么这么伟大,就是因为母亲创造了孩子。我过去一直不明白革命先烈为什么愿意牺牲生命、愿意付出一切,是什么原因让革命先烈做出来这些的?现在,我明白了,是革命先烈心里有着创造一个新中国的美好意愿,而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中国的愿望让革命先烈产生了热爱,正是热爱让革命先烈愿意牺牲生命、愿意付出一切!科学家为什么能做出来常人做不出来的伟大事情,就是因为科学家是在创造,而创造让科学家有了热爱,而热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艺术家、文学家为什么能创造出来伟大的作品,就是因为创造让他们心里有了热爱,而热爱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做出来常人做不出来的伟大事情。任何一个创造,背后都有着一个热爱。任何一个热爱,都是因为有着一个创造。失去了创造,就会失去热爱。没有创造,就没有热爱。中国孩子对学习没有热爱,是因为中国孩子在学习知识,而不是在创造知识。写作文总是让孩子去模仿范文,模仿不能让孩子有热爱;而创作小说是让孩子去创造,创造能让孩子有热爱。想让中国孩子对学习有热爱,就必须让中国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再一次去创造知识,我把这个学习方法叫做“再创造知识”学习方法,又叫“依靠思考发现知识”:大家会问:“什么是依靠思考发现知识?”比如,现在的你想学习浮力定律,老师就拿出一个皇冠,老师怀疑工匠做的皇冠是不是真金做的,要你想办法证明。你做了大量复杂艰苦的研究后,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老师就引导你去洗澡,浴缸的水是满的,你进浴缸的时候,就有水澎出去了。老师就引导你思考水为什么澎了出去,突然,你就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当把一个物体放在水里面的时候,它会排开水,如果用皇冠与等重量的金子放入水中,排出来的水量不同就可以证明皇冠掺了假。你就会兴奋地大呼“我发现了!”然后,你总结自己的发现,就再一次创造了浮力定律。这就是“再创造知识”学习方法,又叫“依靠思考发现知识”。中国许多孩子都有网瘾,所谓的网瘾就是热爱网络游戏,孩子为什么热爱网络游戏?就是因为网络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虚拟中去创造,虚拟中的创造也是创造,而创造都能让人产生热爱。所以,有网瘾的孩子都有创造的渴望,在现实中,他们无法去创造,只好把创造的渴望发泄在网络游戏中。我也有网瘾,我也热爱网络游戏,是因为我也渴望创造!(十一)创造,多么美妙的一个词语,只有它才给我们带来了热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有益的,有一些创造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了虚拟中的创造,这些虚拟中的创造是虚拟的,在现实中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虚拟中的创造再伟大,也是不真实的、无益的,如果我们因为这些这些虚拟中的创造而产生了热爱,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网络游戏上,甚至是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网络游戏上,就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在学习上,我们需要孩子有热爱。在网络游戏上,我们限制孩子不要产生热爱。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建筑预算员招聘考试题库
- 2025年宁夏安全员考试核心法规题库答案
- 2025年雕塑家面试题集锦
- 2025年村级保洁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商业保密协议文本
- 外国投资企业协议格式
- 2025年美食顾问专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酒店管理师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会计职称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甲状腺癌根治术护理查房
- 原创简约企业职场新入职员工心态培训
- 《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点评制度》
- 新生儿呼吸暂停及处理
- 党校中青班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气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失眠的中医课件
- 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 呼吸肌功能解析与临床应用
- 中华传统礼仪的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升初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