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 油气开采企业_第1页
DB50∕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 油气开采企业_第2页
DB50∕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 油气开采企业_第3页
DB50∕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 油气开采企业_第4页
DB50∕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 油气开采企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13.100 E 09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 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油气开采企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tey production Part*:Oil and gas extraction enterprises 2019 - 05 - 08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0/T 867.42019 目次前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基础管理 . 4 4.1 机构设置 . 4 4.2 人员配置 . 4 4.3 安全生产责任制 . 4 4.4 安全生产投入 . 4 4.5 安全文化建设 . 4 4.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 4 4.7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4 4.8 操作规程 . 5 4.9 文档管理 . 5 4.10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5 4.11 警示标志 . 6 4.12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 7 4.13 应急管理 . 8 4.14 事故管理 . 10 4.15 变更管理 . 10 4.16 相关方管理 . 11 4.17 安全作业许可 . 11 4.18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 11 4.19 设备设施管理 . 11 5 场所环境 . 12 5.1 石油天然气站场 . 12 5.2 油气田内部集输管道 . 12 6 生产设备设施 . 13 6.1 6.2 6.3 6.4 6.5 6.6 6.7 通用要求 . 采输气设备 . 采油设备 . 气液分离器 . 天然气处理 . 放空及排污 . 机泵 . 13 13 14 15 15 15 16 IDB50/T 867.42019 6.8 油气田内部集输管道 . 16 7 特种设备 . 16 7.1 7.2 7.3 7.4 7.5 7.6 通用要求 . 锅炉 . 压力容器 . 压力管道 . 起重机械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 16 17 17 20 21 21 8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 22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通用要求 . 综合值班室(含控制室) . 化验室 . 空氮站 . 锅炉房 . 硫磺成型厂房 . 硫磺仓库 . 循环冷却水装置 . 22 22 22 22 22 22 23 23 9 消防 . 23 9.1 9.2 9.3 9.4 9.5 9.6 消防设施资料和日常管理 . 消防水系统 . 气体灭火系统 . 移动式灭火器 . 泡沫灭火系统 . 建筑设施消防 . 23 23 25 26 26 27 10 用电 . 29 10.1 供配电 . 29 10.2 发电机 . 30 10.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供配电 . 30 10.4 施工临时用电 . 30 11 危险化学品 . 30 11.1 通用要求 . 30 11.2 易燃易爆化学品 . 31 11.3 有毒有害化学品 . 32 11.4 腐蚀性化学品 . 32 12 职业健康 . 32 12.1 通用要求 . 32 12.2 硫化氢防护 . 34 12.3 噪声与振动控制 . 34 13 劳动防护用品 . 35 II DB50/T 867.42019 13.1 选配 . 35 13.2 采购、发放、培训及使用 . 35 13.3 维护、更换、报废 . 35 14 员工行为规范 . 36 15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 36 16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 36 16.1 评定类别 . 36 16.2 评定内容 . 36 16.3 评定流程 . 36 16.4 评定等级管理 . 3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相关引用条款 . 3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企业隐患排查清单 . 64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清单 . 69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细则 . 102 III DB50/T 867.42019 前言DB50/T 867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分为若干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通用要求 本部分为 DB50/T 867 的第 4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的规定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有新的规定,以最新的规定为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净化总厂、 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 中气矿。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英春、廖云山、雍崧生、谢中成、谭卫军、谭龙华、文明、李祥斌、何钢、 刘刚、黎辉、陈世明、郑鑫、王志功、陈世剑、谯天杰、黄杰、李小斌、韦琳、宋江、江瑞、任紫渲、 王秀华。 IV DB50/T 867.4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油气开采企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的开采、集输、天然气处理的基础管理、场所环境、 生产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消防、用电、危险化学品、职业健康、劳动保护 用品、员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督查、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等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包括页岩气)开采、集输、天然气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适 用于石油、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的勘探、钻完井作业、测井、录井、酸化压裂作业、试油(气) 油 、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CNG)的储 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防护规范 GB 2893-2008 安全色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787-201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 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钢直梯 GB 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 2 部分:钢斜梯 GB 4053.3-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 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7144-2016 气瓶颜色标志 GB 7231-2003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3495.1-2015 消防安 全标志 第 1 部分:标志 GB/T 15499-1995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28644.1-2012 危险货物例外数量及包装要求 GB 28644.2-2012 危险货物有限数量及包装要求 GB/T 29510-2013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2167-2015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DB50/T 867.42019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94-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257-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23-201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AQ 3035-201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 AQ/T 9004-200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 9009-201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气集输 oil-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在油气田内,将油、气井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汇集、处理和输送的全过程。 3.2 石油天然气站场 petroleum and gas station 具有石油天然气收集、净化处理、储运功能的站、库、厂、场、油气井的统称。简称油气站场或站 场。 AQ 2012-2007,定义 3.9 3.3 安全作业许可 permit to work 为保证作业安全,在危险作业或非常规作业时,对作业场所和活动进行预先危险分析、确定风险控 制措施和责任确认的工作程序。 AQ 2012-2007,定义 3.1 3.4 含硫化氢天然气 nature gas with hydrogen sulfide 天然气的总压等于或高于 0.4MPa,且该气体中硫化氢分压等于或高于 0.0003MPa。 AQ 2012-2007,定义 3.8 3.5 井口装置 wellhead 安装在井口实现井的生产过程的组合体,一般包括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气)树。 3.6 2DB50/T 867.42019 干法脱硫装置 dry desulfurization equipment 用于脱除天然气中硫化氢气体的装置,即脱硫塔,内部充填脱硫剂。所用脱硫剂为固体,如活性炭、 氧化锌、氧化铁等。 3.7 水套加热炉 jacket heater 中间载热介质为水的火筒式间接加热炉简称水套炉。按其壳程压力又分为承压水套炉和常压水套 炉。承压水套炉即壳程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 0.1MPa(表压,不含液体静液柱压力,下同);常压 水套炉即壳程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0.1MPa。 3.8 天然气脱硫脱碳 natural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carbonization 通过气液吸收、气固吸附和直接转化等途径除去天然气中的含硫化合物和部分 CO2,使其达到商品 天然气标准。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类别较多,但主要是化学吸附法。 3.9 天然气脱水 natural gas dehydration 通过甘醇、分子筛法和其它如压缩、冷却、氯化钙吸收及膜分离等方法,脱出天然气中水分,使其 达到商品天然气标准中水露点要求。 3.10 硫磺回收 sulfur recovery 对脱硫、尾气处理和酸水汽提单元产生的酸气进行处理,回收硫磺。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是各种 形式的克劳斯工艺。 3.11 硫磺成型 sulfur forming 对来自硫磺回收单元的经脱气后的液硫进行贮存、冷却、成型、计量与包装。主要采用转鼓和钢带 冷却成型。 3.12 清管器发送(接收)筒 pig launcher(receiver) scraper trap 设置在管线起点、中点站或末站的发送(接收)清管器的装置。 3.13 阴极保护 cathodic protection 通过阴极极化控制油气管道电化学腐蚀速率的技术。阴极保护有牺牲阳极法和强制电流法。 3.14 3DB50/T 867.42019 安全临界浓度 safety critical concentration 工作人员在露天安全工作8h可接受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最高浓度。 化氢的安全临界浓度为 硫330mg/m (20ppm)。 AQ 2012-2007,定义3.6 4 基础管理 4.1 机构设置 4.1.1 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基层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4.1.2 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4.2 人员配置 4.2.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2.2 基层单位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3 安全生产责任制 4.3.1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4.3.2 对安全生产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4.4 安全生产投入 4.4.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 4.4.2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费用。企业宜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4.5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按照AQ/T 9004-2008(为了便于使用,在附录A中列出了相应引用的具体条款和标准)的要 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并教育、引导全体从 业人员贯彻执行。 4.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 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警预测等信 息系统的建设。 4.7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7.1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制定适用的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 4.7.2 企业应结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更新或修订以及自身生产特点变 化情况,及时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更新和完善。 4.7.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4.7.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目标管理; b) 安全生产责任制; 4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a) 安全生产承诺; 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信息化; 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 职业病危害防治; 教育培训; 班组安全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 设备设施管理; 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管理;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 安全预测预警;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变更管理;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 应急管理; 事故管理; 安全生产报告; 绩效评定管理。 DB50/T 867.42019 4.8 操作规程 4.8.1 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 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操作规程。 4.8.2 岗位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至相关岗位。 4.8.3 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后应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关记录。 4.9 文档管理 4.9.1 企业应建立文件和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 程的编制、评审、发布、使用、修订、作废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 4.9.2 档案内容应包含设备设施、安全教育培训、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项 目"三同时"等方面。 4.9.3 文件档案的建立、变更、借阅、销毁应有相应的记录。 4.10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10.1 培训教育管理 4.10.1.1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5DB50/T 867.42019 4.10.1.2 企业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 4.10.1.3 企业应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4.10.1.4 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 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4.10.2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4.10.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和职 业卫生知识与能力。 4.10.2.2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安全资格培训,取得有效证书。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 48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 16 学时。 4.10.3 从业人员 4.10.3.1 企业应对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证从业人员具备满足岗位要求的安全生 保产和职业卫生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 全操作技能和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方法,了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根据实际 需要,定期进行复训考核。 4.10.3.2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应上岗作业。 4.10.3.3 企业应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 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可安排上岗作业。 4.10.3.4 企业的新入厂(矿)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厂(矿)、基层(车间、分厂、区队等)、班组三级 安全培训教育。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 72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 20 学时。 4.10.3.5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 专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4.10.3.6 从业人员在企业内部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进行基层(车间、分 厂、区队等)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培训。 4.10.3.7 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 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4.10.3.8 企业的专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应急救援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并定期参加复训。 4.10.4 外来人员 4.10.4.1 应对进入企业从事服务和作业活动的承包商、供应商的从业人员和在校实习生等,进行入厂 (矿)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 4.10.4.2 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 要内容包括:外来人员入厂(矿)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要求、作业 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 4.10.4.3 企业应对进入企业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规定、 可能接触到的危险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 4.11 警示标志 4.11.1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因素和严重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6DB50/T 867.42019 4.11.2 石油天然气站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并满足下 列要求: a) 大门通道附近设置站场安全疏散示意图、入场安全须知牌; b) 生产作业区域内的逃生通道、紧急集合点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 c) 站场应设置风向袋、彩带、旗帜或其他相应的装置以指示风向; d) 设置有"严禁烟火"等防火标志; e) 在有安全隐患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4.11.3 警示标志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应分别符合 GB 2893-2008、GB 2894-2008 的要求,工业管道安 全标识应符合 GB 7231-2003 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13495.1-2015 的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警示标识应符合 GBZ 158-2003 的规定。 4.11.4 应定期对警示标志进行安全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 4.11.5 应在设备设施施工、吊装、检维修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 井、渠、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进行危害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 施等。 4.12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4.12.1 安全风险管理 4.12.1.1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 4.12.1.2 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组织风险评估,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并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可接受的 风险应制定并采取控制措施。 4.12.1.3 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和工作程序等。 4.12.1.4 应对安全风险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归档。 4.12.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4.12.2.1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全面辨识重大危险源,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管理 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4.12.2.2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按照 GB 18218-2009 的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管理。 4.12.2.3 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并按照有关 规定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应符合 AQ 3035 的技术规定。 4.12.3 隐患排查治理 4.12.3.1 隐患排查 4.12.3.1.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 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 逐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12.3.1.2 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 治理标准或排查清单(见附录 B),明确隐患排查的时限、范围、内容、频次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 的培训。 4.12.3.1.3 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 员、 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 人设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 4.12.3.1.4 隐患排查应当与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监督检查等相结合,隐患排查的频次应符合以下要 求: a) 现场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报告隐患; 7DB50/T 867.42019 b) 基层班组应当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天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c) 基层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应当结合岗位责任制,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d) 厂(矿)应当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月开展一次隐患排查。 4.12.3.1.5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 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4.12.3.1.6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 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4.12.3.2 隐患治理 4.12.3.2.1 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措施或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4.12.3.2.2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基层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组织整改。对 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厂(矿)主要负责人或业务分管人员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12.3.2.3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质、机构和人员、时限和 要求、应急预案。 4.12.3.2.4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 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 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加强 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12.3.3 验收与评估 4.12.3.3.1 治理完成后,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评估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4.12.3.3.2 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 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 应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 4.12.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4.12.3.4.1 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分析。 4.12.3.4.2 定期或实时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4.12.3.4.3 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查、报告、治理、销 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并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 患排查治理情况。 4.12.3.5 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等情况,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安全生 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体系。 4.13 应急管理 4.13.1 应急机构 4.13.1.1 企业应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4.13.1.2 参与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4.13.2 应急预案 8DB50/T 867.42019 4.13.2.1 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 定符合 GB/T 29639-2013 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泄漏、火灾爆炸和人身伤害等内 容。 4.13.2.2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b) 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c) 危险性分析情况; d) 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e) 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f)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g) 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h) 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4.13.2.3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设施,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 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4.13.2.4 按照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地方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应急救援队伍、周边企业等有关应急 协作单位。 4.13.2.5 应定期评估应急预案,及时根据评估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按照有关规 定将修订的应急预案及时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4.13.2.6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a)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b)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c) 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d) 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e) 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f) 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g) 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4.13.3 应急保障 4.13.3.1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具备建立专职救援队 不伍条件的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邻近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服务协议。 4.13.3.2 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的需要,设置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管理台账。 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安排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13.3.3 企业应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 及时到位。 4.13.4 应急演练 4.13.4.1 应按照 AQ/T 9007-2011 中第 7-8 章的规定定期组织厂(矿)、车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