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doc_第1页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doc_第2页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doc_第3页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doc_第4页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决定分娩的三因素是产力、产道及胎儿。若三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一)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助理2004-2-062】11正常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为(2004)A子宫收缩力 B.腹肌收缩力C.膈肌收缩力D骨骼肌收缩力E.盆底肌收缩力答案:A 1节律性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宫口开全(10cm)之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于临产初期约升高至2530mmHg(3340kPa),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4060mmHg(5380kPa),于第二产程期间可高达100150mmHg(13320OkPa),而间歇期子宫腔内压力仅为612 mmHg(0816 kPa)。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3缩复作用 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二)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腹肌及膈肌强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三)肛提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肛提肌收缩力有助于胎盘娩出。 【执业2000-4-7】3分娩中协助胎先露在盆腔中内旋转的肌肉是A子宫平滑肌B会阴浅横肌C会阴深横肌D肛门括约肌E盆底肛提肌答案:E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65页。二、产道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一)骨产道1骨盆入口平面 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1)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 cm,是胎先露部进人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助理1999-1-060】1胎儿能否衔接入盆的关键径线是(1999)A.坐骨棘间径 B.入口前后径 C.坐骨结节间径D.入口横径 E.中骨盆前后径答案:B(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l3cm。(3)入口斜径: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2骨盆最大平面 此平面为骨盆腔内最宽大部分,无产科临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 即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有两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约为115cm。 (2)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4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 (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5cm。 (2)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带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平均值为6cm。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5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代表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助理2002-2-054】1成年妇女骨盆倾斜度的正常值应是(2002)A.50 B.55 C.60D.65 E.70答案:C (二)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lcm的子宫峡部形成。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lOcm。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的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约2cm,临床产后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外口后扩张;经产妇则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执业2006-4-041】临产后的宫颈变化,正确的是(2006)A.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B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 C经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答案:A。解析: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67页。 (2)宫口扩张: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临产后,宫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随着产程进展,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的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粘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成24mm薄的组织,临产后,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但分娩时若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三、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困难的部分。 (一)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 在临产过程中,通过颅缝轻度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的娩出。 2胎头径线主要有:双顶径是胎头的最大横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临床用B型超声判断胎头大小,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3cm;枕额径又称前后径,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值为113cm;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妊娠足月时平均值为95cm;枕颏径又称大斜径,妊娠足月时平均值为133cm。【助理2003-1-185】7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2003)A.双顶径 B.双颞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颏径答案:D【助理2004-4-042】14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2004)A双顶径 B双颞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颏径答案:D【执业2003-1-172】10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2003)A双顶径B双颧径C枕下前囟径D枕额径E枕颊径答案:D(2003)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0页。【执业2006-4-042】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衔接的径线是(2006) A双顶径 B.双颞径 C枕下前囟径D.枕额径E.枕颏径答案:D。 解析: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0页。 (二)胎位头位 是胎头先通过产道,触清矢状缝及前后囟,即能确定胎位。因此,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囟门对判断胎位也很重要。臀位时,胎臀先娩出,使胎头娩出困难。横位时,妊娠足月的活胎不能通过产道。 (三)胎儿畸形 胎儿先天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儿等,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详加说明。 一、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促使胎头下降的4个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轴压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胎体伸直伸长;腹肌收缩。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三、俯屈 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变胎头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称为俯屈。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五、仰伸 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六、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七、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头及双肩相继娩出,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顺利娩出。【执业2000-4-8】4关于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正确的是A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以枕下前囟径衔接B胎头降至骨盆底时开始俯屈C当胎头在中骨盆开始内旋转D宫缩和腹压促使胎头仰伸E分娩过程中胎头呈持续性下降答案:B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0页。第三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一、先兆临产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往往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一)假临产 假临产的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常在夜间出现而于清晨消失,宫缩只引起轻微胀痛且局限于下腹部,宫颈管不短缩,宫口扩张不明显,给予镇静剂能抑制这种“假临产”。 (二)胎儿下降感 初孕妇多有胎儿下降感,感到上腹部较前舒适,进食量增多。呼吸较轻快,系因胎先露部下降进入骨盆入口后,使子宫底下降的缘故。 (三)见红 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二、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执业2000-4-9】5临产开始的标志,错误的是A规律宫缩B子宫颈管展平C宫颈扩张D见红E胎先露部下降答案:D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2页。三、产程分期 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简称总产程。 (一)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需ll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二)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l小时者。 (三)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四、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至5060秒,间歇期23分钟。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长达1分钟或1分钟以上,间歇期仅1分钟或稍长。 2宫口扩张 当宫缩渐频且不断增强时,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宫口逐渐扩张。宫口扩张于潜伏期速度较慢,进入活跃期后扩张速度加快。当宫口开全时,子宫下段及阴道形成宽阔的筒腔。 3胎头下降程度 定时行肛门检查,以明确胎头颅骨最低点的位置,并能协助判断胎位。 4胎膜破裂 胎膜破裂简称破膜。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羊水量不多约lOOml,称为前羊水,形成的前羊水囊称为胎胞,它有助于扩张宫口。宫缩继续增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更高,可达4060mmHg(538OkPa)。当羊膜腔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破膜。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二)观察产程进展及处理 目前多采用产程图,使产程进展一目了然。 1子宫收缩 最简单的方法是由助产人员以一手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予以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外监护临床上最常用。 2胎心 (1)用听诊器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时每隔l2小时听胎心一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l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l分钟。 (2)用胎心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多用外监护,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第一产程后半期,宫缩时胎儿一时性缺氧,胎心率减慢,但每分钟不应少于100次,宫缩后胎心率迅速恢复原来水平。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中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l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l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可疑有难产因素存在。活跃期又划分3期,最初是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34cm,约需15小时;接着是最大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最后是减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然后进入第二产程。(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4)A潜伏期延长B.活跃期延长C.活跃期停滞D第二产程停滞E.第二产程延长【助理2004-2-128】1028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13时宫口开大4 cm,21时30分宫口开大7 cm,此时应诊断为 答案:B【助理2004-2-129】1129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10时自然破膜,20时20分查宫口开大2 cm,此时应诊断为 答案:A(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A潜伏期延长B活跃期延长C活跃期停滞D第二产程停滞E第二产程延长【助理2006-2-128】1628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2l时宫口开大2cm,应诊断为(2006)答案:A【助理2006-2-129】1729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lO时宫口开大3cm,20时查宫口开大7cm,应诊断为答案:B(89题共用备选答案)(2004)A潜伏期延长B活跃期延长C活跃期停滞D第二产程停滞E第二产程延长【执业2004-4-116】828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13时宫口开大4cm,21时30分宫口开大7 cm,此时应诊断为答案:B(2004)【执业2004-4-117】929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10时自然破膜,20时20分查宫口开大2 cm,此时应诊断为答案: A(2004)【执业2004-4-041】24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延长是指活跃期超过(2004)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D10小时 E12小时答案:C(2004) 参考答案见妇产科学第6版,195页【执业2006-4-047】初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是指潜伏期超过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4小时E16小时答案:E 参考答案见妇产科学第6版,195页。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一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 4破膜 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若先露为胎头,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并给予紧急处理。若羊水清而胎头浮未入盆时需卧床,以防脐带脱垂。若破膜超过l2小时尚未分娩者,酌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5血压 于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510mmHg(067138kPa),间歇期恢复原状。应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 6饮食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7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可在病房内适当活动。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4cm时。应卧床并行左侧卧位。8排尿与排便 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若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应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很强估计一小时内即将分娩以及患严重心脏病等,均不宜灌肠。 【执业2002-4-061】8临产后,肥皂水灌肠可用于(2002)A胎膜早破B胎头未衔接C胎位异常D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E严重心脏病答案:D(2002)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5页。 9肛门检查 临产后,应适时在宫缩时行肛门检查(简称肛查)。临产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间隔应缩短。肛查可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其直径以cm或横指计算,一横指相当于2cm),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10阴道检查 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阴道检查能直接摸清胎头,并能触清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适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 11其他 外阴部应剃除阴毛,并用肥皂水和温开水清洗;初产妇及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行骨盆外测量。 【执业2003-1-439】1124岁初产妇,规律宫缩10小时,连续观察2小时,宫口由6 cm开大至7 cm,胎头+1,胎心140次分。本例恰当的处置应是(2003)A严密观察产程进展B肌注哌替啶(杜冷丁)C静脉滴注缩宫素D立即行人工破膜E立即行剖宫产术答案:D(2003)【执业2005-4-090】1324岁初产妇,妊娠38周,规律宫缩7小时。血压11070 mmHg,骨盆不小,预测胎儿体重为2 800 g,枕左前位,胎心良。肛查宫口开大4cm,S=0。本例正确处置应是A不需干涉产程进展B人工破膜C静脉缓注25硫酸镁16 mlD静脉滴注缩宫素E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答案:A 【助理2002-2-121】625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7小时,血压11070 mmHg,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预测胎儿体重为2 650 g,枕左前位,胎心140次分,肛查宫口开大3 cm,S=0。本例正确的处置应是(2002)A.不予干涉,观察产程进展B.静脉滴注缩宫素 C.静脉推注地西泮(安定)D.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内加维生素C E.人工破膜答案:A【执业2006-4-091】26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8小时。血压l1070mmHg,骨盆不小,预测胎儿体重为2700g,枕左前位,胎心率正常。肛查宫口开大3cm,S=0。正确处置应是 A不需干涉产程进展 B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 C静脉缓注25硫酸镁16ml D静脉滴注缩宫素 E行人工破膜答案: A 【执业2006-4-132】25岁初产妇,妊娠40周,规律宫缩4小时,枕左前位,估计胎儿体重3000g,胎心140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大3cm,未破膜,S+l,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A哌替啶肌内注射 B人工破膜 C等待自然分娩D静脉滴注缩宫素 E行剖宫产术答案: C 参考答案见妇产科学第6版,194页。【执业2006-4-133】若此后宫缩逐渐减弱,产程达16小时,胎膜已破,宫口开大7cm,此时恰当处理应是A静注地西洋B肌内注射缩宫素C静脉滴注缩宫素D静脉注射麦角新碱E立即行剖宫产术答案:C五、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宫口开全后,若仍未破膜,常影响胎头下降,应行人工破膜。破膜后,宫缩暂停,随后较前增强,每次持续1分钟或以上,间歇期仅12分钟。于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直至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缩回,称为胎头着冠,直至娩出胎头。接着出现胎头复位及外旋转后,前肩和后肩相继娩出,胎体很快娩出,后羊水随之涌出。【助理2005-2-061】3临产后进入第二产程的主要标志是(2005)A外阴膨隆B胎头拨露C胎头着冠D肛门括约肌松弛E宫口开大10 cm答案:E (二)观察产程进展及处理 1密切监测胎心 应勤听胎心,通常应每510分钟听一次,必要时用胎儿监护仪观察胎心率及其基线变异。 2指导产妇屏气 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3接产准备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作好接产准备工作。 4接产 (1)会阴撕裂的诱因: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速等,均容易造成会阴撕裂,接产者在接产前应作出正确判断。 (2)接产要领: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还必须正确娩出胎肩,胎肩娩出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会阴。(3)接产步骤:接产者站在产妇右侧。当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应开始保护会阴。每当宫缩时应向上内方托压,同时左手应轻轻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和使胎头缓慢下降。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左手应按分娩机制协助胎头仰伸。胎头娩出后,接出口鼻内的粘液和羊水,然后协助胎头复位及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双肩娩出后,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相继以侧位娩出,并记录胎儿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12分钟内断扎脐带,计测出血量。当胎头娩出有脐带绕颈时,待松解脐带后再协助胎肩娩出。 【助理1999-1-063】4初产妇开始保护会阴的时机是(1999)A.宫口开全后阴道口见胎头时B.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C.胎头着冠时D.胎头开始仰伸时E.胎肩娩出前后答案:B【执业2002-4-059】2初产妇枕先露时,开始保护会阴的时间是(2002)A宫口开全时B胎头可见到时C胎头着冠时D胎头复位时E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答案:E(2002)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6页。【执业2003-1-259】宫口开全后,开始保护会阴的时机应是(2003) A经阴道外口看到胎发时B胎头开始拨露时C胎头拨露10分钟时D胎头拨露阴唇后联合紧张时E胎头开始着冠时 答案:B (4)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应行会阴切开术。 (5)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后斜切开术及会阴正中切开术。 (810题共用题干)28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2小时,枕右前位,胎心良好。骨盆外测量正常,B超测胎头双顶径93 cm,羊水平段38 cm。(2003)【助理2003-1-318】8此时最恰当的处置应是A.行剖宫产术 B.静脉滴注缩宫素 C.缓慢静注能量合剂D.肌内注射维生素K1 E.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答案:E 【助理2003-1-319】9若产妇宫缩正常,胎头降至+3,宫口开大4 cm,此时最恰当的处理应是A.人工破膜 B.静脉滴注缩宫素 C.让产妇于宫缩时加腹压D.行温肥皂水灌肠 E.行剖宫产术答案:A【助理2003-1-320】10若宫口开全,宫缩减弱,肛查发现盆腔后部空虚,S=+4,阴道检查胎头前囟在骨盆左前方,此时的处理方法应是A行剖宫产术 B.会阴侧切,转正胎头,产钳助娩C.静脉滴注缩宫素加速产程进展,经阴道自娩D吸氧同时,静注地西泮(安定)E.静注葡萄糖液内加维生素C,同时肌注哌替啶(杜冷丁) 答案:B(635637题共用题干)28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2小时,枕右前位,胎心良好,骨盆外测量正常,B超测胎头双顶径93cm,羊水平段38cm。【执业2003-1-635】635此时最恰当的处理应是(2003) A行剖宫产术B静脉滴注缩宫素C缓慢静注能量合剂D肌内注射维生素K1E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答案:E【执业2003-1-636】636 若产妇宫缩正常,胎头降至+3,宫口开大4cm,此时最恰当的处理应是(2003) A人工破膜B静脉滴注缩宫素C让产妇于宫缩时加腹压D行温肥皂水灌肠E行剖宫产术答案:A【执业2003-1-637】637 若宫口开全,宫缩减弱,肛查发现盆腔后部空虚,S=+4,阴道检查胎头前囟在骨盆左前方,此时的处理方法应是(2003) A 行剖宫产术B会阴侧切,转正胎头,产钳助娩C静脉滴注缩宫索加速产程进展,经阴道自娩D吸氧同时,静注地西泮(安定)E静注葡萄糖液内加维生素C,同时肌注哌替啶(杜冷丁) 答案:B六、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由于子宫腔容积突然明显缩小,胎盘不能相应缩小而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胎盘剥离征象有:子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后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扩张,子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子宫底升高达脐上;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阴道少量流血;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有两种:胎儿面娩出式:胎盘胎儿面先排出;母体面娩出式:胎盘母体面先排出。 (二)处理 1新生儿处理 (1)清理呼吸道:用新生儿吸痰管或导尿管轻轻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的粘液和羊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畅。【执业2001-4-023】 6新生儿娩出后首先应(2001)A断脐B擦洗新生儿面部C清理呼吸道D刺激新生儿足部E抓紧娩出胎盘及胎膜答案:C(2001)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7页。 (2)阿普加评分及其意义:以出生后一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满分为l0分,属正常新生儿。7分以上只需进行一般处理;47分缺氧较严重,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才能恢复;4分以下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行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并给氧。应在出生后5分钟时再次评分(表ll一61)。 表11一61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法 体征 应得分数 0分1分 2分每分钟心率 0少于100次100次及以上呼吸 0浅慢且不规则 佳肌张力 松弛四肢稍屈四肢活动喉反射 无反射有些动作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