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简介.pptx_第1页
矽卡岩简介.pptx_第2页
矽卡岩简介.pptx_第3页
矽卡岩简介.pptx_第4页
矽卡岩简介.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矽卡岩型矿床的类型和特征 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钨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矽卡岩型铁矿床大多产于大洋岛弧地带 多与中 浅成的闪长岩 辉长岩类有关 其成分简单 以铁氧化物为主 其次为产在大陆边缘造山带中的镁矽卡岩型铁矿 其围岩主要为白云岩 矿体形态为层状 似层状 透镜状 囊状以及豆荚状 楔状与其他不规则形状 矽卡岩成分比较简单 以石榴子石 透辉石矽卡岩为主 矿石矿物为磁铁矿 赤铁矿 假象赤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 钙铁辉石 钙铁榴石 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 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我国铁矿生产中享有特殊地位 部分矿床较大 产量高 因其为富矿 故小型矿床也有工业价值 1 矽卡岩型铁矿床 2 矽卡岩型铜矿床 其主要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到石英二长岩 石英闪长岩等岩株有关 环太平洋成矿带是世界上矽卡岩型铜矿床分布的主要成矿带 中 新生代是世界上矽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成矿期 矿体一般呈不规则状 脉状 透镜状等 矿体形态复杂 常见脉状 透镜状 囊状 不规则状 部分矿体产于离接触带一定距离的围岩中 矿体多数产于接触带 绝大多数的矽卡岩型铜矿是铜 铁共生的 且铁矿物含量往往大于铜矿物 铜矿化的形成方式有二 一是交代早期矽卡岩中的透辉石形成 二是沿着矽卡岩或磁铁矿体中的某些构造裂隙充填交代而成 所以铜矿化往往和矽卡岩或磁铁矿密切伴生 3 矽卡岩型钨矿床 主要产于花岗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及花岗岩附近的钙质岩层和砂岩层之间 矿体常呈层状 扁豆状 矽卡岩矿物以钙铝榴石 钙铁辉石为主 常伴有大量萤石 荧光性 矿体以似层状为主 有时呈较复杂的透镜状或脉状 该类矿床规模一般为中到大型 我国湘 赣 闽等省都有重要矽卡岩型钨矿床 4 矽卡岩型钼矿床 一类较少见的矽卡岩型矿床 常产于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岩体与石灰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 矽卡岩矿物以钙铝榴石 透辉石为主 矿体呈似层状 脉状 不规则状等 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 透辉石 符山石 透闪石 阳起石和绿帘石 矿体主要分布在距花岗岩数百米的矽卡岩中 产状和围岩基本一致 矿体内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 还有黄铁矿 黄铜矿 磁黄铁矿和毒砂 局部地段方铅矿和闪锌矿富集 5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该类矿床产主要与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 石英二长岩有关 矿体常呈不规则的囊状 柱状 脉状 透镜状等 矿体叠加于矽卡岩之上 常超出矽卡岩的范围 而产于围岩之中 热液多次活动的现象明显 矽卡岩矿物十分复杂 除辉石 石榴子石和角闪石族矿物外 也常有绿帘石族矿物 绿泥石 绢云母 石英以及碳酸盐类矿物 金属矿物除方铅矿 闪锌矿外 还有黄铁矿 黄铜矿 磁黄铁矿等 有时还有锡石 白钨矿 辉钼矿 辉铋矿及磁铁矿 赤铁矿及罕见的含铍矿物 河北寿王坟矽卡岩型铜矿床分析 寿王坟铜铁钼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型 工业类型属矽卡岩型 成因类型以接触交代为主 但也有热液型和裂隙充填型及斑岩型 如产于角岩裂隙中的铜矿脉和远离接触带的铜矿脉 钼矿脉等 在岩体内接触带附近还发现有细脉浸染斑岩型铜钼小矿体 1 白云岩 2 花岗闪长岩 3 矽卡岩 4 角岩 5 铁矿体 6 铜矿体 7 岩脉 1 两个岩枝间的港湾部位和岩坎的凹部 容易形成较大矿体 2 构造复杂 岩体内存在的脉岩多 越集中地段 成矿的可能性越大 3 多条岩脉可以看出岩浆是多期侵入 多阶段成矿 并且二次侵入岩体交汇部位更容易成矿 4 与岩体和白云质灰岩接触带交截的断裂带 层间剥离带 倾伏背斜的顶端是热液充填型矿床成矿部位 铁 铜矿体特征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与白云质灰岩的外接触带中 矿体形态变化较大 主要呈透镜体状 扁豆状 似层状及小脉状 整个接触带两翼矿体规模较大 富金斑岩型矿床简介 富金斑岩型矿床的金储量可达300 1500吨 均发育于大陆和岛弧造山带中 主要是中生代和新生代 主要集中于新近纪古近纪 控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和富钾钙碱性斑状侵入体 一般直径小于2000米 在岛弧环境中同时代的安山质 英安质火山岩常见 在大陆环境中富钾钙碱性岩石常见 福建紫金山金矿床 地质背景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 我国东南沿海找到的大型金矿床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断裂构造是区内最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褶皱构造主要为纵贯全区的北东向宣和复式背斜 紫金山矿田位于背斜南西倾伏端 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和北西向最为发育 该矿床成矿期始于燕山早期 终于燕山晚期 历经多期多阶段和连续叠架改造的过程 矿石主要特点 矿石为浸染状 角砾浸染状 网脉浸染状 网脉状 脉状和角砾状等复杂的结构和构造 上部金矿石以自然金为主 有少量金的化合物 黄铁矿和褐铁矿 致密块状和杂斑状构造 下部铜矿石以蓝辉铜矿和硫砷铜矿为主 其次为黄铜矿 斑铜矿和局部可见到的蓝铜矿 孔雀石 辉铜矿 闪锌矿和方铅矿等 自早至晚期热液蚀变类型组合 1 硅化 黄铁矿化和云英岩化 2 黄铁绢英岩化和云英岩化 3 石英 钾长石和黑云母 磁铁矿化 4 石英 绿泥石 磁铁矿化 5 石英 绢云母 磁铁矿化 6 石英 叶腊石 水云母 黄铁矿化 石英 高岭土化 7 石英 绿泥石 绿帘石 黝帘石 方解石 黄铁矿化 8 石英 地开石 黄铁矿化 9 石英 明矾石 黄铁矿化 10 微晶石英 玉髓 黄铁矿化 11 细粒石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