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试题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制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2.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ABCD3.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 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二战后的美欧关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4.下示材料表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希腊之生存已受恐怖分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之数千武装人员在许多地区,尤以北部边界各处,违抗政府之命令欲使希腊成为自足、自给、自尊之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获得援助。而美国必须予以援助。杜鲁门,1947年A援助希腊反政府武装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与英国在希腊展开争夺5.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6.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下列史实中,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组成部分的是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太平洋战争ABCD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经互会的成立8.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9.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D计划经济的建立10.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A门户开放政策B罗斯福新政C欧洲一体化D马歇尔计划11.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东盟D欧共体12.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A. 政治领域B. 经济领域C. 军事领域D. 文化领域13.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组成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军事共同体A.B.C.D.14.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15. 1950年上半年,松下电器的产品销售额为98亿日元,到下半年则大幅度增至172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松下公司成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A东京申办奥运成功B冷战正式开始C日本进行经济侵略D朝鲜战争爆发16.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B不结盟运动兴起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7.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此课题有可能是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美苏霸权的衰落18.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19.与两极格局瓦解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欧共体的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苏联的解体20.两极格局的解体对世界形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世界总体形势走向缓和B核战争威胁最终消失C冷战兴起D世界形势日趋紧张21. 1991年12月25日晚,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降下,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走向了 A、两极格剧B、单极格局C、多极化趋势D、全球化趋势2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A两极格局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D多极化趋势2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A北约建立B不结盟运动兴起C欧盟成立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24.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多极格局B两极格局C一超多强D强强相争25. 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两极格局形成D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26.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 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B.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C. 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D. 多元文化的发展27(2011年9月台州中学统练1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说“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 B C D28.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29.图4和图5是新中国的两次外事活动照片,它们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共同原则是图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图5 1972年2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A独立自主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30. 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B.公平竞争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31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19年巴黎和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32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 长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会议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C1971年26届联大D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3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创了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其重大外交成就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A.B.C.D.34由中央新影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35.图1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的情景。他开怀大笑是因为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交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C 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D 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36.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3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38.以下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的形成B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D“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39.使我国加强了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并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40 20世纪70年代,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中日外交关系的建立41.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论证该观点。(8分)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2分)有何历史意义?(6分)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2.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7分)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3分)(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5)综合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5 ADCCB 6-10 ACCAD 11-15 DBABD 16-20 BCCDA 21-25 CDACB 26-30 ADBAC 31-35 BBDDB 36-40 CBCDC41、(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4分) 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4分)(2)活动: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2分) 意义: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6分)(3)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