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 劳动关系 系统 要素 环境 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 既存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又存在劳动关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基本矛盾 劳资之间基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与合作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内在矛盾 基本矛盾 它贯穿劳动关系发展始终并推动劳动关系发展 外部环境 系统内部基本矛盾的发展受到政治 经济 文化 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使得劳资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又有各自突出的表现 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从而令劳动关系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来 按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阶段特征 把劳动关系的历史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 劳动关系发展的六个阶段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5世纪末 18世纪中叶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18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中叶 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成熟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中叶 20世纪8 90年代 全球化时期 20世纪8 90年代至今 第一节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 阶段 现代劳动关系形成时期 时间 起始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开始的殖民掠夺截止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历程 13 14世纪 在封建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世纪政治革命 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并最终在经济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和封建政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限制 于是发生了17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后果 通过革命 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 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但是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并未建立 使得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并不稳固 动荡和复辟反复发生 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 直到产业革命发生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资产阶级的统治也稳固下来 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也最终形成和确立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 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 其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以一种直接剥夺的方式形成的 早期的资本家阶级 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从封建贵族 商人转化而来 早期的工人阶级 是在圈地运动中被迫离开土地 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农民转化而来的 他们具备了成为工人阶级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自由和除了自身之外一无所有 整个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充满了暴力与强制 无论是圈地运动还是殖民掠夺和贩卖奴隶 无不使用暴力手段手段 为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建立提供所需的资本 土地 劳动力 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 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 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资本与劳动结合 新型的雇佣关系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 不但形成了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主体 而且雇员人数逐渐增多 成为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体 圈地运动 背景 15世纪末叶 16世纪初叶 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 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 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羊毛价格不断上涨 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 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 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 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 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 在宗教改革中 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 或卖给乡绅 土地投机家 市民 商人和工场主 他们变成新贵族 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 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 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 约占该郡土地2 大部分圈占地变成牧场 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 1485 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 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 或远走他乡 或到处流浪 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t 莫尔在 乌托邦 1516 中 辛辣地指责这是 羊吃人 贩卖黑奴 据资料统计 在400年的被奴役过程中 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 圣多明各岛在十八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 而到1776年仅剩下65000多人 平均每年要死亡4万多人 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 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的计算方法 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一亿人口 这个数字相当于1980年非洲人口总和 每个奴隶卖价1500万镑 可净赚1200万镑 据资料统计 1486 1641年间 首开贩奴记录的葡萄牙殖民者从安哥拉运走奴隶达138 9万名 仅1575 1591年间 从安哥拉运往巴西的奴隶竟达10400人 1680 1836年间增至200万人 如果包括私人偷运及从刚果输出的在内 数目已达到300万人 这些数字只是粗略的估计 至于葡萄牙人从莫桑比克 在16 17世纪中还包括莫桑比克以北的东非沿岸 运走多少奴隶 已难以估计 第二 从劳动关系运行环境和运行规则来看 还没有形成约束劳动关系主体的各种运行规则与机制 第三 从世界范围看 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建立并不普遍 劳动关系发展也不同步 表现为 一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主要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亚洲的一些国家还处于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只是作为萌芽状态而存在 二是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不平衡 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早期经营所使用的劳动力除殖民地居民外 主要是通过奴隶贸易购买的非洲黑人 这些劳动者仍然是奴隶 不具备 自由 身份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主体 雇佣劳动者 第二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时间 始于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截止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一 时代背景1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代产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 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 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 第二 由于新技术的采用 生产规模的扩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带来了产量的飞跃 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财富增加 第三 工业生产逐渐取代农业生产而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第四 市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劳动关系 稳固下来 第五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使得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2 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竞争阶段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 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标榜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保证 自由竞争 不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 3 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他的管理思想是当时的主流管理思想 斯密认为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 反之 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因此 在斯密思想盛行的年代 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 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 延长工时 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利润 斯密主张 以 看不见的手 来自动调节经济运行 政府仅仅是 看门人 不能干涉市场的运行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政府采取不干预政策 雇主具有极大的雇佣 使用和解除员工等权利 偏袒雇主 法律禁止工人结社 二 劳动关系特点 1 劳资矛盾处于尖锐冲突和激烈对抗之中 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改善上 资本家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对工人采用延长工时 增加劳动强度 压低工资 不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以及完全控制工人工作等最原始和最残酷的剥削方式 面对资本的残酷压榨 工人们奋起反抗 他们通过破坏机器 烧毁厂房 停工怠工 罢工游行等形式 要求雇主提高劳动条件和工资 2 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 个别和局部状态 早期工会出现 工人斗争多是自发和分散的行动 没有周密组织和计划 绝大部分以失败而告终 在经历了失败后 工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依靠群体的力量 才有可能与雇主抗衡 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 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了最初的工人组织 这就是早期的工会 欧洲和美国的早期工会 18世纪末19世纪初 西欧各国爆发了各种工人反抗斗争 他们通过破坏机器 烧毁厂房 停工怠工 罢工游行等方式 要求雇主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 由于这些斗争基本都是自发而分散的 最后往往以失败为结局 工人们在实践中开始意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 于是在一些行业中开始结成最初的工人组织 这就是早期工会 在同期的美国 也产生了工会 美国的早期工会大部分是在技术工人和半技术工人内部发展起来的 工会则是以其意志来规范所从事的职业 所以 美国的早期工会具有中世纪的同业互助会性质 随后 全国性工会在各行业中出现 到19世纪70年代早期 全国性工会发展到大约30个 会员人数大约有30万人 3 政府对劳动关系奉行不干预政策 实则是对雇主的偏袒和纵容 当时的政府标榜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保证 自由竞争 将劳资关系交由劳资双方去处理 官方不予干涉 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的背后 是对雇主的纵容放纵和对工人的限制与打击 其立法和政策明显偏袒雇主一方 对于早期的工人组织 雇主进行了激烈的抵制 资产阶级政府则用法律加以限制 认为破坏市场正常运行 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都立法禁止工人结社 罢工和示威 英国1799 1800年颁布的 结社法 和法国1791年颁布的 夏勃里埃法 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时间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截止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 时代背景1 第二次产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表现在 首先 生产组织的变革 由于使用了电 原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体系 包括发动机 传动机 工作机 现在连成一体 由此引起了生产工艺组织的变革 过去由于动力和传动装置限制而将同种机器并列的工艺组织 已被按产品加工工艺组成的流水线替代 其次 财富集中与垄断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资本家 精英 手中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为少数大资本家与银行家的联合和实行垄断创造了条件 垄断组织在各部门陆续建立 并发展为工业资本与与银行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的统治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2 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40多年时间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每次经济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 企业大批破产 资本贬值 工资削减 失业人数增加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同时 政府也开始意识到 为了稳固政权巩固统治 就不得不要求雇主方做出些让步 同时也要对劳工的工作保障等方面加强管理 3 科学管理理论随着技术革命和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 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系 这就是泰勒制 以弗雷德里克 泰勒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 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 条例 标准 使一切科学化和制度化 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科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劳动定额 激励性的工资报酬等 科学管理思想对这一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 各企业纷纷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管理方法 管理的改进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也为工人创造了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 孔茨对泰勒评价道 尽管看起来过分关注于车间一级的生产率 然而恰恰相反 贯穿在泰勒著作中的主旋律确是强烈的人道主义 他认为 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 让他们都能够干得最好的工作 他还认为 工人 主管人员和工厂主的利益 是能够也应该能够协调一致的 此外 泰勒还强调主管人员精心制定先进计划的重要性以及主管人员有责任设计工作制度 以帮助工人把工作做得最好 但是 当他谈到管理时 他从来没有忽略过这样的事实 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形成这种艺术的重要部分 当然也应该看到 流水线式的生产和泰勒制也成为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加强剥削的重要手段 泰勒制加强了工人对资本家的实际隶属 使工人进一步附着在工作岗位上 二 劳动关系特点 1 工人力量不断增强 劳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劳资矛盾的激烈化程度有所减弱 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没有因为雇主和政府的镇压而停止 相反 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引起的资本集中 工人更加集中起来 工人力量不断增强 工人罢工斗争继续发展 各国政府相继废止了禁止结社的法律 因此 各国的工会组织得到空前的发展 1886年12月 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 简称AFL 成立 这是一个以熟练工人为主的在不同职业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全国性总工会 1905年 在美国的芝加哥 世界产业工会成立 一大批社会主义政党开始在欧洲各国建立 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出现 工人的力量得到加强 由于劳资力量对比的变化 迫使资方及其政府作出让步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了劳资矛盾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 德国社会民主党 SPD 1863年5月23日成立于莱比锡 是德国历史上建党最早 最传统的民众党 一百四十多年以来 社会民主党为争取自由 公正 民主和进步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8年 1848年德国工业化初期 在手工业作坊转化为大机器生产的过程中 大批的手工业者和小农涌入城市 出现了工人阶级 这些无产者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 每日劳作十二至十七个小时 童工每天工作十到十小时以上 女工所得劳动报酬远远低于男性工人 没有星期日 没有劳动保险 没有政治权益 受尽了资本家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1948年 德国爆发了要求议会制 集会自由 新闻自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 新生的议会仅仅存在了几个月就被血腥镇压下去 然而 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却唤醒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1848年三月革命爆发前夕 德意志联邦涌现出两个工人运动组织 一个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的共产主义联盟 一个是由施泰凡 鲍恩领导的工人联盟 前者盟员较少 其活动中心在西普鲁士 后者声势浩大 拥有15000名成员 主要活动区域在柏林 萨克森以及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 德国的工会诞生了 然而 三月革命失败 新生的工会组织被扼死于摇篮之中 三月革命失败之后 德意志帝国诞生之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德意志联邦的政治气候也日益宽松自由 普鲁士要求更换帝位 废除君主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偃旗息鼓多年的工人运动才又东山复起 1863年5月23日费迪南 拉萨尔在莱比锡宣布成立了 德国工人联合会 德国社会民主主党的前身诞生了 该工人联合会的行动口号是 自由 平等 博爱 继续1948年的社会民主革命 拉萨尔逝世五年之后 奥古斯特 倍倍尔和威廉 李卜克内西特于1869年8月在埃森纳赫缔建了 德国社会工人党 SDAP 社会工人党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学说为指导思想 致力于消灭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消灭阶级差别 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由于德国工人联合会和德国社会工人党的基本纲领大同小异 政治方向基本一致 于是 经过了几年的磨合 德国工人联合会与德国社会工人党终于在1875年的戈塔尔 Gothar 党代会上实现了两党统一 2 劳资斗争的方式出现一些变化 雇主在不断加强的工人运动压力下 开始出现让步 从早期对工人的直接剥削和压迫 转变为通过改进管理 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 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工会代表工人与资方谈判的方式开始出现 劳资斗争的方式出现了一些变化 除了传统的对抗斗争方式以外 经过谈判 罢工 再谈判的反复较量 集体谈判制度得到确认 3 政府采取了 建设性 干预政策 劳资关系开始向有序化 法律化反方向发展 各国政府改变了自由竞争时期对工人运动或放任或压制和对雇主行为一味放纵的对劳动关系放任态度 采取了对劳动关系所谓 建设性 干预政策 出台了大量劳动立法 各国相继出台了诸如减少工时 妇女和儿童就业保护 以社会援助的形式发放各种津贴和失业补助等劳动法律法规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各国的工厂法 劳动保护法 劳动保险法 工会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大量出台 比如 英国在1871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 各国开始建立起劳动行政管理机构 有了对劳动事务进行管理的部门 英国1875年由颁布了 企业主和工人法 允许工人团体和企业主订立契约和合同 1904年新西兰出现了比较规范的集体合同法 集体合同制度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最终得以确立下来 第四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劳动关系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是劳动关系从上一阶段的初期国家干预 向下一阶段的全面制度化 法制化的劳动关系转变的过渡时期 一 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期 1914 1918位置 东线 俄国对德奥作战 西线 英法对德作战 南线 又称巴尔干战线 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意大利 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 罗马尼亚 希腊 美国 中国等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战争根源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 普鲁士大获全胜 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 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 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 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 围堵法国 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 三国同盟 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 因巴尔干半岛问题 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 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 此外 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 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 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 因此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 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 德奥同盟 后 十分愤怒 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 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 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 再保条约 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 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 而法国方面 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 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 是为 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 挚诚协议 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 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 在法国的怂恿下 英 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 签订 英俄谅解 同年 法国 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 组成 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 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 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 3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 在俾斯麦时代 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 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 后来 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 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 威廉二世即位 俾斯麦被罢后 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 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 实行 世界政策 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 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 英国和法国的利益 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 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 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4 争夺摩洛哥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 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5 巴尔干火药库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 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加深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 当时仅19岁 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 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表现 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 1914年7月23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 包括拘捕凶手 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 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 不过 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 与此同时 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 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 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 战争已无可避免 战事爆发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动员 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8月1日 德国向俄国宣战 接着在3日 向法国宣战 8月4日 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 同日 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 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 于是向德国宣战 8月6日 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8月12日 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随后 协约国和同盟国成员陆续参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结果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结果是协约国获胜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 000 000人参战 16 000 000人失去了生命 20 000 000人受伤 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是以德国 意大利 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 匈牙利 罗马尼亚等国 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 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 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 苏联 中国 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 形成约半个世纪的 冷战 国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经济上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 凡尔赛和约 对其的严惩和限制 依靠美国的扶植 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意大利在一战后经济衰落 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 美英等国禁止向日本输送石油战略物资 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政治上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而英 法 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 直接原因 是由于1929 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危机 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 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后果 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 波及二十亿人口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战火燃及欧洲 亚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和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 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亿人 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三万亿美元 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 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 大约有6000万人死亡 其中苏联为2700万死亡 中国约为1800万死亡 至少1 3亿人受伤 合计伤亡1 9亿人 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 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 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 中国伤亡人数达3500万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 因为统计不清楚 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 1800万人 不过90年代以后 官方数据明了 中国死亡约1800万 但是依然有很多学者质疑不足1800万 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 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 是苏联的损失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 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 因战争伤亡在6000万 其中死亡2700万人 其中苏联红军牺牲866 84万人 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 苏联伤亡多为男性 导致战后的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 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 据战史材料 美国共有42万人在二战中死亡 英国共有40万人 包括军人和平民 在战争中死亡 法国有80万人 包括军人和平民 在战争中死亡 其中平民占到多数 德国 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二战的元凶 遭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严厉惩罚 德 日 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这些国家国内的民众深受其害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甲午战争后 日本强占钓鱼岛 二战结束 根据 开罗宣言 和 波茨坦公告 中国政府收回台湾主权 钓鱼岛作为台湾附属岛屿 理应归还中国 但是 美国 日本排除中国 苏联片面达成和约 钓鱼岛交由美国 托管 而后美国又将钓鱼岛 归还 日本 由此产生钓鱼岛问题 资料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 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 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 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 美国经济陷入绝境 史称 黑暗的十月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次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929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60 这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 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并持续了四年时间 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人们常常用 大萧条 大恐慌 来形容这场危机 二 劳动关系特点 1 危机 战争和革命极大地影响着这一阶段劳动关系的发展 劳资关系领域的许多重大变化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战争期间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都处于动荡之中 生产和贸易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民族矛盾突出 劳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一战结束时 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这对于受苦受难的各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极大鼓舞 并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压力和竞争 工人阶级不仅继续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 而且要求参与经营和管理 各国政府则被迫更加全面地干预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20 30年代的经济危机 造成大量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 使劳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受经济危机和俄国革命影响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了以政治要求为目标的较大规模的罢工 如英国的罢工在1919年达1352次 法国达2026次 为缓解劳资关系的再度紧张 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 这种干预以 罗斯福新政 为主要代表 为减少大萧条带来的失业 缓和劳资矛盾 罗斯福政府颁布了 产业复兴法 该法律规定 工人有组织工会 参加自己选择的任何工会和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该法律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 2 政府进一步放弃了原来的不干预政策 开始从初期的国家干预向制度化 法制化过渡 表现在 第一 国家的劳动行政管理职能得到空前发展 成为政府宏观调节劳资关系的主要手段 政府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调控 第二 国家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 如罗斯福政府颁布了 产业复兴法 该法律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 参加自己选择的任何工会和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集体合同的权利 1935年又颁布了 国家劳动关系法 又名 瓦格纳法 进一步确认了工会的权利 第三 工业民主化和三方协商机制首次出现 集体谈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使协调劳资关系的方式更加丰富 内容更加宽泛 在这一时期 三方性原则开始出现 最初的形式是 由政府的劳动部门安排雇主和工人代表或工会代表参加会议 共同讨论一些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经过发展 逐步演变为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 主动征求双方的意见 政府参与调整双方关系 使双方的矛盾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方合作的方式在当时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政府主持和法律约束下以集体方式处理劳动关系 二是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 工会 共同参与劳动法的拟定和实施 第一种三方合作方式 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制度逐渐在各国兴起 在集体谈判制度中 以管理方和劳动者集体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通过讨价还价来共同决定工资和其他工作条件 而政府在谈判过程中作为第三方 除了帮助制定程序和规则外 还担负着调解和仲裁双方纠纷 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责任 第二种合作方式 是在政府制定劳动立法过程中 政府从原来只听取雇主方意见转变为邀请雇主和工人代表共同参与协商 一些国家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由三方共同参加的机构 当然 三方性原则在当时还并不普遍与完善 3 各国都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1935年罗斯福政府通过了 社会保障法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 社保制度起到稳定劳动关系作用 第五节成熟资本主义时期 这一阶段的时间是从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8 90年代 一 时代背景1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过程 它们在近代以来 特别是20世纪以来 逐渐联系在一起 依次而出现 又在交错中进行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 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 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 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 致使经济 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资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 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 生物技术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领域的变革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起讫时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 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 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 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 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 新科技革命 兴起的标志以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资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 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财富增加 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 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是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 并实现了现代化 2 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 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 使人的观念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信息技术等 2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各地联系更紧密 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 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3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以及各种 人 机控制系统 的形成 使生产的自动化 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有了实现的可能 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 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 地球居民 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基因重组技术 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 标志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 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 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 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 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 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同时 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 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 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 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 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 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 如 生态环境的恶化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 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2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匈牙利以及中国 蒙古 北朝鲜 越南 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 形成约半个世纪的 冷战 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和阵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和阵营对立物的出现 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 挑战与威胁 迫使资本主义必须完善自己的社会制度 以劳动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各项社会制度的基础 才能在威胁中生存下去 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这迫使资本主义各国对劳资关系做出巨大改善 3 福利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随着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像英国 瑞典这样的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社会保障水平高而著称 在其他西方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于20世纪4 50年代进入成熟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于改善劳动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 劳动关系特点 这一时期劳动关系的总态势是趋于缓和与合作 劳资之间大规模激烈对抗冲突减少 代之以机制化 规范化的行为 劳动关系进入成熟时期 具体表现为 1 经过前几个时期劳动关系的发展 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而且调整手段也已经相当完备 立法体系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调整机制齐全 管理与服务机构发达 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方式从不干预 直接干预到通过立法间接干预 形成了一套规范化 制度化的法律体系和调整机制 法律 调整机制 政府干预 方式机构 社保 2 劳资力量相对平衡 体现在 政府采取了更多的产业民主化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 主要体现在三方原则的广泛推广上 即政府 企业和员工合作共同制定产业和劳动政策 有的国家在全国一级的产业层次上由政府主持下的雇主协会和全国性产业工会谈判 也有的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在企业层面上由雇主与企业工会谈判 还有些成立了由三方参加的民主决策机构 如劳资议会 国际劳工组织就是一个三方组织 他积极倡导劳动关系领域的三方原则 在制定劳动法规 调整劳动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 形成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策 互相影响 互相制衡 集体谈判制度仍在进一步完善 并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运动会两只老虎课件
- 2025铁路监理培训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脑电图技术(112)(副高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无人机航拍测绘技术中级考试要点梳理与解析
- 2025年教育行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模拟题集及答案解析
- 2025年ai笔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桥梁护栏常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空管招聘考试高频词汇及模拟题实战演练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专家面试指南中级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能力)综合试题及答案二
- 近十年中职试卷及答案
- (完整版)销售酒糟合同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查房
- 高考数学大全
- 《茶文化》课程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及护理课件
-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八中2024届数学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计算题参考答案
- 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总表(7~9)年级
- 商业装修手册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化成熟度测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