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 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指标3 2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3 3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3 4高阶系统分析3 5稳定性分析3 6稳态误差分析 2 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是确定系统的数模 一旦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 就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系统的性能 线性系统 3 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指标 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法 频率法 非线性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描述函数法 相平面法 采样系统 z变换法 状态空间法 3 对线性系统 时域分析法的要点是 1 建立数模 微分方程式 传递函数 2 选择合适的输入函数 典型信号 取决于系统常见工作状态 同时 在所有的可能的输入信号中 选取最不利的信号作为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3 求出系统输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 s G s R s c t L 1 C s 4 根据时间响应确定系统的性能 包括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指标 看这些指标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4 目前 常用的典型外作用有以下几种 2 单位斜坡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3 单位脉冲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1 单位阶跃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1 5 4 单位匀加速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5 正弦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f t Asin t 6 任何一个实际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 都由过渡过程和稳态过程两部分组成 2 稳态过程 时间t趋于无穷大时的响应过程 稳态过程表征输出量最复现输入量的程度 用稳态性能描述 1 过渡过程 系统从刚加入输入信号后 到系统输出量达到稳态值前的响应过程 称为过渡过程或动态过程 在这一期间 由于系统具有惯性 摩擦以及其它一些原因 输出量不可能完全复现输入量的变化 根据结构和参数选择情况 过渡过程表现为衰减 发散或等幅振荡形式 如图所示 显然 一个可以运行的控制系统 其过渡过程必须是衰减的 稳定的 7 8 用tr tp p ts四个性能指标来衡量瞬态响应的好坏 9 凡是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称为一阶系统 T RC 时间常数 其典型结构图及传递函数为 3 2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0 T2T3T4T 当输入信号r t 1 t 时 系统的响应c t 称作其单位阶跃响应 3 2 1单位阶跃响应 响应曲线在 0 的时间区间中始终不会超过其稳态值 把这样的响应称为非周期响应 0 632 0 95 0 982 0 865 1 0 11 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调整时间ts定义 c ts 1 取5 或2 一阶系统响应具备两个重要的特点 可以用时间常数T去度量系统输出量的数值 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等于1 T 12 3 2 2单位斜坡响应 r t t r t t c t t T Te t T 稳态响应是一个与输入斜坡函数斜率相同但在时间上迟后了一个时间常数T的斜坡函数 T T 13 表明过渡过程结束后 其稳态输出与单位斜坡输入之间 在位置上仍有误差 一般叫做跟踪误差 比较阶跃响应曲线和斜坡响应曲线 在阶跃响应中 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位置误差随时间而减小 最终趋于0 而在初始状态下 位置误差最大 响应曲线的斜率也最大 在斜坡响应中 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位置误差随时间而增大 最终趋于常值T 在初始状态下 位置误差和响应曲线的斜率均等于0 其原因在稳态误差的计算中说明 14 3 2 3单位脉冲响应 R s 1 它恰是系统的闭环传函 这时输出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以h t 标志 求系统闭环传函提供了实验方法 以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 测定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可以得到闭环传函 对应 15 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性质 2 在零初始条件下 当系统输入信号为原来输入信号时间的积分时 系统的输出则为原来输出对时间的积分 积分常数由零初始条件决定 1 当系统输入信号为原来输入信号的导数时 这时系统的输出则为原来输出的导数 16 3 3 1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1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标准化二阶系统的结构图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 二阶系统有两个结构参数 阻尼比 和 n 无阻尼振荡频率 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描述 都是用这两个参数表示的 3 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7 微分方程式为 对于不同的二阶系统 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的含义是不同的 例如RLC电路 18 2二阶系统的闭环极点 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即s2 2 ns n2 0 其两个特征根为 上述二阶系统的特征根表达式中 随着阻尼比 的不同取值 特征根有不同类型的值 或者说在s平面上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分述如下 s1 s2 1 1时 特征根为一对不等值的负实根 位于s平面的负实轴上 使得系统的响应表现为过阻尼的 19 3 0 1时 特征根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上 使得系统的响应表现为欠阻尼的 2 1时 特征根为一对等值的负实根 位于s平面的负实轴上 使得系统的响应表现为临界阻尼的 s1 s2 n n s1 s2 j d n 20 4 0时 特征根为一对幅值相等的虚根 位于s平面的虚轴上 使得系统的响应表现为无阻尼的等幅振荡过程 j n 5 0时 特征根位于s平面的右半平面 使得系统的响应表现为幅值随时间增加而发散 21 阻尼比取不同值时 二阶系统根的分布 22 3 单位阶跃响应 由式 其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式中s1 s2是系统的两个闭环特征根 对上式两端取拉氏反变换 可以求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 阻尼比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值时 二阶系统的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不同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对应有不同的运动规律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23 1 欠阻尼情况 24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两部分组成 稳态分量为1 表明系统在1 t 作用下不存在稳态位置误差 瞬态响应是阻尼正弦项 其振荡频率为阻尼振荡频率 而其幅值则按指数曲线衰减 两者均由参数 和 n决定 无阻尼情况c t 1 cos nt t 0 1 25 2 临界阻尼情况s1 2 n 此时响应是稳态值为1的非周期上升过程 其变化率t 0 变化率为0 t 0变化率为正 c t 单调上升 t 变化率趋于0 整个过程不出现振荡 1 26 3 过阻尼情况 响应特性包含两个单调衰减的指数项 且它们的代数和不会超过1 因而响应是非振荡的 不同于一阶系统 27 横坐标 nt 曲线只是 的函数 0 0 1 0 2 0 4 0 6 0 8 1 2 28 p 3 3 2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用tr tp p ts四个性能指标来衡量瞬态响应的好坏 1 0 5 0 05或0 02 tr tp ts td 29 1 上升时间tr 从零上升至第一次到达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是系统响应速度的一种度量 tr越小 响应越快 2 峰值时间tp 响应超过稳态值 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30 3 超调量 p 响应曲线偏离阶跃曲线最大值 用百分比表示 31 p只是 的函数 其大小与自然频率 n无关 0 2 p 52 7 0 4 p 25 4 0 6 p 9 5 0 707 p 4 3 p 4 调节时间ts 响应曲线衰减到与稳态值之差不超过5 所需要的时间 c t c c t ts 32 工程上 当0 1 0 9时 通常用下列二式近似计算调节时间 5 2 33 总结 各性能指标之间是有矛盾的 34 例3 1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如图所示 1 确定系统特征参数与实际参数的关系 2 若K 16 rad s T 0 25 s 试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解 1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与典型二阶系统比较可得 K T n21 T 2 n 35 2 K 16 T 0 25时 0 05 36 例3 2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试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解 由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直接求出超调量和峰值时间 p 30 tp 0 1 求解上述二式 得到 0 357 n 33 6 rad s 于是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7 3 3 5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1 误差的比例 微分控制具有误差比例 微分控制的二阶系统如图所示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d为系统的有效阻尼比 38 比例 微分控制的二阶系统有时称为有零点的二阶系统 与没有零点的二阶系统相比 超调量会增大一些 c t c1 t 上式表明 比例 微分控制的二阶系统不改变系统的自然频率 但是可以增大系统的有效阻尼比以抑制振荡 此时 相当于为系统增加了一个闭环零点 若令Z 1 Td 上式可以表示为 c1 t 有零点的二阶系统 c t 没有零点的二阶系统 39 2 1 40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为系统的有效阻尼比 2 输出量的速度反馈控制 显然 输出量的速度反馈控制也可以在不改变系统的自然频率基础上 增大系统的有效阻尼比 减小超调量 41 与比例微分控制不同的是 输出量的速度反馈控制没有附加零点的影响 两者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改善程度是不同的 3 两种控制方案的比较都为系统提供了一个参数选择的自由度 兼顾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和平稳性 但是 二者改善系统性能的机理及其应用场合是不同的 简述如下 1 微分控制的附加阻尼作用产生于系统输入端误差信号的变化率 而速度反馈控制的附加阻尼作用来源于系统输出量的变化率 微分控制为系统提供了一个实零点 可以缩短系统的初始响应时间 但在相同阻尼程度下 将比速度反馈控制产生更大的阶跃响应超调量 42 2 比例控制位于系统的输入端 微分作用对输入噪声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当输入端噪声严重时 不宜选用比例 微分控制 同时 由于微分器的输入信号是低能量的误差信号 要求比例 微分控制具有足够的放大作用 为了不明显恶化信噪比 需选用高质量的前置放大器 输出速度反馈控制 是从高能量的输出端向低能量的输入端传递信号 无需增设放大器 并对输入端噪声有滤波作用 适合于任何输出可测的控制场合 43 G s H s 一般是复变量s的多项式之比 故上式可记为 3 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 4 1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44 式中0 k 1 即系统有q个实极点和r对共轭复数极点 取拉氏变换 并设全部初始条件为零 得到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时间表达式 根据能量的有限性 分子多项式的阶次m不高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n 对上式进行因式分解 可以表示为 45 上式表明 如果系统的所有闭环极点都具有负实部 系统时间响应的各暂态分量都将随时间的增长而趋近于零 这时称高阶系统是稳定的 3 4 2闭环主导极点1 高阶系统瞬态响应各分量的衰减快慢由 pi k n决定 也即闭环极点负实部的绝对值越大 相应的分量衰减越快 2 各分量所对应的系数由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决定 当某一极点越靠近零点 而远离其他极点和原点 则相应系数越小 该瞬态分量的影响就越小 式中 k arccos k Ak Bk是与C s 在对应闭环极点上的留数有关的常数 46 当某一极点远离零点 越靠近其他极点和原点 则相应系数越大 该瞬态分量的影响就越大 一个零点和一个极点距离非常近 把这一对零极点称为偶极子 3 系统的零极点共同决定了系统瞬态响应曲线的形状 根据上述 把系数很小的分量 远离虚轴衰减很快的分量常常忽略 高阶系统就可用低阶系统来近似估计 4 对系统瞬态响应起主导作用的极点 称为主导极点 应用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可以把一些高阶系统近似为一阶或二阶系统 以实现对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近似评估 47 一般情况 高阶系统具有振荡性 所以主导极点常常是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找到了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就可以应用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近似估计 48 试求阶跃响应 解 c t 1 1 1e t 0 11e 10t 1 1 1e t主导极点是s 1 这时系统传递函数近似为 1 例3 3已知闭环传递函数为 49 50 例3 4已知闭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阶跃响应 解 c t 1 0 22e t 0 78e 10t 51 1 0 22 0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饶预制化粪池施工方案
- 卸车指挥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药灸熨剂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药械科不良安全事件培训课件
- 信息传播策略优化分析报告
- 2025版司法局《涉嫌抢劫罪的法律意见书》(空白模板)
- 精密过滤器施工方案
- 门面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 咨询公司项目规划方案
- 城市建筑纸浆配送方案设计
-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 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
- 云计算对法律数据处理模式的重塑-洞察阐释
- 幼儿跑酷培训
-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 【劳动教育】幼儿劳动启蒙教育清单
- 家居门店店面管理制度
- 护理病例汇报演讲
- GB/T 2099.31-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31部分:装有USB电源的插座的特殊要求
- 运输安装费合同协议
- 母子亲属房产赠与合同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