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红利的思考.doc_第1页
股息红利的思考.doc_第2页
股息红利的思考.doc_第3页
股息红利的思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的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探讨了股票股利是否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及从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与税收公平等问题,提出了我国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建议。(中经评论北京)一、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性重复征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个人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实际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从中扣除任何费用,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法人虚拟说”,公司是法律上的虚拟,公司法人的存在是以股东的存在为前提的,法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权益。公司所得税形式上是公司负担的,但真正负担的还是股东,企业所得税和股东个人所得税的税源基础是统一的。征收了企业所得税后,再对股东获得的分红派息征收一次个人所得税,实质上就形成了对同一课税对象重复课税,即经济性双重征税。一方面,这造成了公司与非公司组织之间的不同税收待遇,非公司制企业如个体、私营企业投资者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分得的利润,则要在已经征收了企业所得税之后再征收一道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如果公司保留利润,这些利润只被征一次税,而分配利润则这些利润要被征两次税,这就使有些公司不愿分配利润,导致对企业利润分配和投资决策的扭曲。(二)对所有股票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理论上不尽合理股票股利是股份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股利发给股东的一种股利,一般有两种情况:利用“可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或是利用“资本公积金”或“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关于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1994国税发第089号)规定: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实际征收却从1 998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规定: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要求从1 998年开始对股票股利征收20%的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 289号)对此补充道,只有股票溢价发行收入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时不作为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包括企业接受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等形成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否应该对股票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从根本上取决于对股票股利性质的判定;股票股利对股东而言是否是一种“所得”,值得商榷。对投资人来讲,获得股票股利并未增加其持股比例,即其所享有的权益并未变化,仅仅是摊薄了每股的投资成本。对发放股票股利的股份公司,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变动,净资产总额并未改变。从财务角度看,送股实际是一种强制将利润转为再投资的行为,是对利润的一种锁定。一旦用利润送了股,这部分利润要兑现只有到企业解散清算的时候:而其前提是,那时候企业还有足够的资产进行分配。否则,股东应享有的这部分利润就无法实现。因此,股票股利对股东而言,并非是一种“所得”。比如美国联邦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的股票股利属于不予计列的收入项目,免予纳税。这可以追溯到1919年美国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例中裁决,发给股东的股票股利不构成股东的收入,因为它既没有使公司的财产有所减少,也没有使股东的财产有所增加。这一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如果所有股东同比例增加股票,则所有的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没有改变;如果改变了股东对公司所拥有的权益,那么这种股票股利就不是免税的。例如,如果股票形式的股息的领受者有一个选择权可以从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中选择,此时股票形式的股息要被视作选择了现金股息而被征税。(三)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不同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02号)规定,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自2005年6月13日起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个人投资者从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需要按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造成了对来自于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不平衡,相同性质的股息红利却适用不同税率,有违于税收公平原则,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市场主体实现平等竞争。二、完善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建议(一)关于重复性征税,可以从公司和股东个人两个层面解决针对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经济性重复征收问题,20世纪6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开始设计并实施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改革,提出了多种的改革措施:一是公司层面采取的措施:(1)股息扣除法。这种方法是指在计征公司所得税时,允许公司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全部或部分支付的股息,就扣除后的余额计征公司所得税。对股东个人收到的股息另征个人所得税。(2)双税率制。双税率制是把公司利润分成两个部分,即分配股息的利润与未分配股息的保留利润,两者采取高低不同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前者由于还要另缴一次个人所得税,所以适用的税率比后者低。二是股东个人层面采取的措施:(1)归集抵免制。归集抵免制是指全部应纳税的公司利润不管是否用于分配,都要按法定税率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用于分配的那部分利润已纳的公司所得税,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从股东收到股息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中抵扣。如果公司已纳的所得税超过股东对那部分应纳的税额,其尚未抵扣的部分,可以留待下期补扣或者退税给股东,以避免重复征税。作为减除股息经济性重复征税的重要方法,归集抵免制已被许多国家采用。(2)收到股息减免税法。在公司环节中,对公司的全部利润,包括分配利润和留存利润都按法定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但分配给股东的股息,在征收其个人所得税时,采取适当的优惠办法。从国际经验来看,归集抵免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推行这种制度的调整范围大,同时涉及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改动,在我国税收征管水平比较落后的现实条件下,征税成本很高,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短期来看,在企业层次可采用双税率制,即对企业的已分配利润适用较低的税率,对保留利润课以较高税率的办法,作为消除经济性重复征税的过渡措施。这种方法只需调整企业所得税,容易施行,也可以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在个人层次可采用收到股息减免税法,在目前已经对从上市公司获得的股息红利减半征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征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对于从非上市公司获得的股息红利,也应逐步降低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的股息红利的比例。比如,可以对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制定与上市公司相同的税收政策,即对个人投资者从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作为长期目标,实行综合课征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随着个人财产登记制的施行和银行存款实名制的完善,各地税务机关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实现等一系列实施综合课征制条件的成熟,再逐步实行归集抵免制。(二)股票股利的个人所得税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股票股利不同于现金股利,并不一定属于股东“所得”。应借鉴美国的做法,如果所有股东同比例增加股票,则所有的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没有改变,此时股票股利并不能作为股东的“所得”被征收个人所得税;如果改变了股东对公司所拥有的权益,那么这种股票股利就应列入股东所得征税。(三)从上市公司与从非上市公司获得的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政策应一致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