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知识讲座.docx_第1页
摄影知识讲座.docx_第2页
摄影知识讲座.docx_第3页
摄影知识讲座.docx_第4页
摄影知识讲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码摄影入门:摄影的基本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PS基础教程6如何快速制作一寸照片一寸照片使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很多的证件照都是使用一寸的照片作为存档的。写这个经验也是因为刚刚有网友求助做一寸照片,所以就顺便写个经验。废话不多说了,进入正题,PS基础教程之快速制作一寸的照片。制作方法1. 这里就以没有其他尺寸的证件照片的朋友介绍制作的方法,从零开始。这里以本人的飒爽英姿来做讲解,不要吐。2. 首先找个地方用手机或是其他的照相工具照一张照片,要求背景和人的颜色差距较大,这样方便抠图。3. 将照好的照片在PS中打开。4. 不要急着去抠图,选择裁剪工具,将上面的尺寸设置为295*413.然后裁剪图片。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一般证件照片都要求上半身,最好将头部位于裁剪的中间。5. 如果你的尺寸没发调整到相应的尺寸,就点击图像图像大小约束比例取消勾选即可。6. 按下ctrl+键放大图像的显示比例。裁剪之后选择快速选择工具,在人物的周围选择,如果选多了就点击菜单栏中的从选区中减去,然后减去多余的部分,在选择添加到选区,继续绘制即可。7. 选完以后单击前景色,选择红色或者蓝色,按下alt+Delete键填充就OK了。8. 当然这样并没有结束,可定会有很多的边缘处理不好,不用急,选择画笔工具(快捷键B),在人物的边缘进行绘画即可,注意画的尺度啊,别画过了,画过了可以按下ctrl+Z键回退或ctrl+alt+Z键连续撤销。9. 不满意可以再继续调整色相饱和度或者对比度,在图像调整中就可以找到相关的选项。欧了。摄影技术入门知识2011-04-10 15:45:01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拍照,但是不少人只使用傻瓜挡,拍些到此一游的照片还凑合,要拍再好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摄影技术的教程都太枯燥了,让人看不下去,不愿意学。俺要用通俗的语言,从菜鸟和已经不那么菜鸟的菜鸟的实际需要出发,写个东西。请注意:我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所以有些概念会与专业的说法有出入,老鸟们别较真哈咱不看手段,只看疗效俺庄严地“扑肉迷死”你,就算你的摄影知识是零,俺也能把你带上色影不轨路 (COW!应该是不归路,该S的全拼)。俺还“扑肉迷死”,尽量赶在五一黄金周前,把主要知识点讲完,让朋友们在旅途中立刻实践。但是,俺声明,俺要讲的主要是摄影的“技”,而要拍好照片,既需要“技”,还需要“艺”,“艺”才是最重要的。俺希望你学完以后,忘掉俺所说的任何技术细节,追寻那虚无缥缈的“艺”去吧 阿门 为方便称呼,先定好几个简称最普通的不能换镜头的小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 简称 DC胶片单反相机, Film Single Lens Reflection 简称 FSLR数码单反相机,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ction 简称 DSLR那胶片傻瓜相机叫什么? 就叫 JPSG好了! 汗 关于焦距说相机前,先说焦距,这是摄影的最重要概念,不论你用傻瓜机还是专业机,务必掌握!焦距是个很*的概念,我至今不明白那多少多少毫米与取景有啥关系?为什么一定要用毫米?要是你到摄影器材店对老板说:“给偶来个十六厘米的!”。估计老板会明白你要什么镜头,但他恐怕会汗一个滚TMD焦距!我们不需要了解什么毫米厘米,只需要知道, 镜头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镜头上标有50mm的,就是标准镜头,简称标头,要不简称 BT也可以 。数值小于 50mm的,是广角镜头。大于50mm的,是长焦镜头。这三种镜头有什么特点呢?各自用于什么情况的拍摄呢? 简单说, 从标准镜头中看到的景物,和你肉眼看到的是一样大的;从广角镜头中看到的,比肉眼看到的小,所以能在相机里容纳范围更广的景物;从长焦镜头中看到的, 比肉眼看到的大,所以在相机里成像的范围窄。最常用的焦段在24-135mm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镜头含盖了这个范围,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拍摄情况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毫米呢?DC镜头上标的焦距不是标准焦距,不要看它。有的DC机身上标有标准焦距,但是有的不标。要查清楚你的DC实际焦距是多少,问老板也可以,看说明书也可以,上网查也可以。比如,老板告诉你,相机的变焦范围是28135mm, 你想要使用100mm怎么办?用100除283.57那么,你进行三倍半的变焦就能得到100mm了!如果要使用135mm呢? 就把变焦开到最大同理,如果要使用50mm呢?就进行2倍变焦如果要使用85mm呢? 就进行3倍变焦补充一下,不是所有相机变焦的时候都显示倍数如果你的相机没有显示, 如何知道自己使用的是多少mm的焦距?就算相机没有倍数显示,至少会有一个变焦指示条,告诉你大概变焦到了什么程度。只能根据变焦指示来估计了,如果连变焦指示都没有那你该换个相机了!先说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毫米拍应该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你可以用任何焦距拍任何东西,但那是你成为大师之后。当你还是菜鸟的时候,还是先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吧。先说广角。如何判断一张照片是广角镜头拍的呢?可以从画面的变形状态来判断。通俗地说, 如果在画面里能看到明显的近大远小,那就是广角镜头拍的。35或40mm可称为小广角,只有轻微变形,最适合街头人文。28mm算是比较普通的广角了,变形程度不太大,很适合风景和街头人文。24mm以下的焦段会让画面产生严重变形,所以只能用于风景 。用广角怎么拍风景才好看? 应该在画面中有背景和前景,也就是说,既有离你较远的景物,也有离你很近的景物,这样才能体现广角的优势。关于广角镜头的变形使用广角镜头,尤其是20mm以下的超广角镜头,构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变形,越靠近画面边缘,变形越厉害。应多尝试不同的角度,把变形减少到最低(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把最重要的主体放在画面中间。实在不行,只能先拍回来,用PS纠正变形,用PS拉一下就直了说完广角说标头(请注意:镜头焦距是很重要的一节,用DC的朋友虽然不用换镜头,也不要忽略这节,因为DC的焦距原理也是一样的。说完广角、标头、长焦以后,我就开始详细讲述各种相机的使用了,请耐心看完。)刚才说了,从50mm的镜头看世界,与肉眼看到的大小是一样,也就是说,它既没有广角的优点(拍得更广),也没有长焦的优点(拍得更远),是最平庸的焦距。但是,从另一方面看 50mm成了一个万能的焦距,什么都能拍,它的最大优点体现在街头人文抓拍的时候,因为视角与人眼相同,所以你不必举起相机取景,用肉眼就可以在脑海里取景,感觉合适的时候抬手就拍,非常迅速,等你的拍摄对象注意到你时,你们已经擦肩而过了.某风光大师说,他拍风光用得最多的还是标头,这就看个人的构图习惯了。我个人认为,拍风光的时候,广角,标头,长焦 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拍人像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如果是拍到此一游的环境人像,可用50mm ,如果是拍人的全身像,可用50mm ,如果拍人的半身像,尤其是美女,就不宜使用50mm了,需要更长的焦距。为什么?你只需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标头或广角拍人,拍出来五官不好看关于中焦和长焦一般来说,60100mm之间的焦段 算是中焦,100mm以上就算长焦了。那么半身像用多少mm合适呢?85mm是最佳的,用这个焦距,人面部五官的变形最小。85100mm之间的焦段,最适合拍半身像,100135mm,最适合拍大头照,大于135mm,就不适合拍肖像了,这时候会把人脸拍得比较扁。超过200mm的焦距,适合拍体育比赛和生态片,比如动物,鸟类等一切难以接近的目标。很多初学摄影的朋友,因为心里障碍不敢靠近拍摄对象,所以喜欢用长焦拍摄人文片。然而大师们极少这么做, 一般都是用广角或标头拍人文片的。因为他们认为,长焦镜头缺乏了广角镜头带来的透视变形,也就是近大远小的视觉,同时空间感太小,让观众没有临场感。那谁谁谁说的来着,当你觉得你的照片不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焦距的专业概念对摄影技术并不重要。如果有哪位朋友还不明白的,完全可以把它忽略 。只需要记住,50mm是人眼的视角,是标准 ;小于50就是广角,能在镜头里收进范围更广的景物,但是景物就变小了;大于50就是长焦,能把远处的景物拍得更大,但是范围就窄了。于小数码相机DC的正确使用DC焦距介绍完了焦距这个最重要的概念以后,本来想接着介绍光圈和快门速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爱好者都需要掌握它,所以,我就从最入门的摄影器材DC讲起。DC, 就是不能换镜头的数码相机,它与胶片相机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胶片相机用胶片感光,数码相机用感光器感光。一般的DC是什么焦距呢?我们往往只知道相机是X倍变焦,这样是不够的!我之前介绍的是标准通用焦距,即胶片相机的焦距。而DC的镜头上印的焦距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它要经过换算成标准焦距,才能知道这个相机到底能拍多广,能拍多远,才能知道什么时候拍摄照片不会糊!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你相机的实际焦距。如何换算?COW! 如果我再向大家介绍如何换算,那我这帖子跟那些*的专业文章有什么区别?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买相机的时候问老板! 如果他说不出这相机的实际焦距是多少,你就叫他回家种地吧!如果你手头已经有了DC, 就看说明书,看看相机的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的”多少mm?如果手头连说明书都没有,就上网查去吧!当你知道了你的相机的变焦范围是多少mm到多少mm, 那么你至少要记住两个数字:第一个,就是广角端是多少mm? 例如,28mm第二个,就是,相机是多少倍变焦?例如,5倍变焦那么,这个相机的变焦范围就是 28140mm (285=140)这下,你就随时可以知道,当你需要多少毫米的时候,应该变焦多少倍?拍摄焦距广角端焦距变焦倍数。比如, 当你需要50mm的时候,你就进行两倍变焦多一点。当你需要拍美女半身像的时候,应该用多少倍变焦?当然是用85除28 3倍变焦!当然 这些换算都是粗略数字,心里估一下就可以了,用不着做得太精确哈!市面的DC种类太多了,你需要什么样的DC?个人认为,一台DC的焦段大概在28135mm左右就足够了,在长焦端,200mm是极限,不要追求变焦范围太大的DC,因为长焦DC的画质普遍不高,广角端最好有28mm, 拍风景和人文都很方便,实在没有28mm的话,35mm也勉强够用。在机身方面,一定要买带可翻转的显示屏的。这是DC的优势之一,可让你更轻松地取景,尤其是在拍花鸟鱼虫的时候。也可以让你在陌生人的眼皮子底下拍他/她而不被察觉。在功能方面,要仔细看厂家的说明资料。有没有手动功能并不重要,有最好,有一样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曝光补偿(用法稍后再说)。还要看清楚微距功能,最近对焦距离是多少,距离越小越好,比如1cm, 甚至零距离。一般来说,5cm和10cm是比较普遍的。有些DC还带防抖功能的,此功能可有可无。DC的拍摄操作使用DC, 大部分情况下用P档足矣!如果相机出现抖动标志(不同相机抖动标志不一样),就要用三角架,或者用闪光灯。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快门,就是相机允许光线进入的时间。光圈,就是镜头进光孔的大小。注意:光圈数值越小,光孔开得越大,简称大光圈;光圈数值越大,光孔开得越小,简称小光圈。例如, 光圈数值F2.8和F8对比, F2.8是大光圈, F8是小光圈 。快门和光圈决定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线的量。如果这个量正好合适,那么照片曝光正确;如果量少了,那么照片曝光不足;如果量多了,那么照片曝光过度。如果用A档,那么光圈越小,画面会越锐利 (不过差别不大)。但是光圈越小,单位时间内进光越少,所以光线不好的时候容易模糊,还是用大光圈的好。P档和A档都可以使用曝光补偿,M档和S档基本没用,可以彻底抛弃它们。曝光补偿起什么作用?当你用P档时,相机给你的曝光量大部分时候是你想要的。但是,有时候,你需要画面比相机所给的更亮一些,就加一点补偿。有时候,你需要画面比相机所给的更暗一些,就减一点补偿。如何加减补偿? 看说明书!还有什么时候应加减补偿?请登陆GOOGLE, 搜索“白加黑减”这四个字,然后“Enter”!你会看到详细的阐述,我就不多说了,免得大家犯晕。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拍摄风景,最好调出相机的“风景模式”,或者“无穷远”模式,构图后按快门就行了。如果拍近处的小东西,用P档,调出微距模式,也就是那朵小花的标志,这样就可以凑近了拍了。拍微距时要注意,镜头应调到最广角端,离主体越近越好,但是不能超过相机的近摄极限,否则无法合焦。注意: DC只有在拍微距时,才能实现明显的背景虚化。还要注意: 微距摄影时,极易因手抖造成主体模糊,如果没有三角架,应多拍几张,确保万无一失。以上为简单阐述,只需要照做就行了 。相机的曝光模式相机一般有几个曝光选择:A档(或AV档): 由你决定光圈大小,相机根据光圈大小决定快门速度 这是胶片相机最常用的档;S(或TV)档: 由你决定快门速度,相机根据快门速度决定光圈大小 除非经常要拍快速运动,否则极少使用;M档: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全部由你决定;P档: 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全部由相机决定,你只管对焦构图并按快门。既然A档是最常用的,它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把一切交给相机呢?刚才说了,DC与胶片相机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胶片相机用胶片感光,数码相机用感光器感光。用胶片机的时候,可用A档调整光圈控制背景的虚化程度。光圈越大,光孔开得越大,那么背景就越虚。但是, 注意! 相机的成像效果与感光器大小有密切关系。DC的感光器比胶片的尺寸小得多,所以成像可调整的余地也就小很多。如果用胶片机或感光器尺寸较大的数码单反,应该多用A档。而用DC就不要向往什么手动功能了,也不要企图拍出什么背景虚化的大美女了。大部分时候,尤其是光线充足的户外,就用P档拍吧。注意: P档是程序档,并不是全自动档!全自动档要坚决抛弃!P档和全自动档有什么区别呢?P档的可控功能比全自动档多一些,具体多了什么功能,请看说明书 。总之不要用全自动档就是了。关于数码变焦和感光度(ISO)数码变焦是超级无敌变态下流无耻的功能。几乎所有DC都宣扬它有多少多少倍数码变焦,这完全是误导菜鸟消费者。第一,不论任何相机用数码变焦拍到的画面质量都很差;第二,就算你真有必要把景物拉得这么近,用PS完全可以达到数码变焦拍到的效果,甚至可能更好;第三,在进行正常光学变焦的的时候,你很可能不小心误用数码变焦,拍了也没注意到,回家看到那惨不忍睹的画面,已经无可挽回。在你买回数码相机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进入设置菜单, 数码变焦给关掉!关于感光度一般的DC感光度范围在50800之间。买回数码相机的第二件事,就是把“自动ISO”给取消,把感光度数值设为最低。ISO越低,画质越细腻, ISO越高,拍摄时越不怕手抖,但是颗粒越粗。最好不要使用超过100,如果使用100拍出来的还是模糊,最好用三角架。如果没有三角架,可使用200,但是回家后就要花些时间PS了,而且效果有限只有在非拍不可,画质并不重要的时候,才使用200以上的ISO。关于象素现在小DC的象素越来越高,多少才够?是不是越高越好?虽然象素越高画面越大,但是小DC的感光器太差劲。同样面积的感光器,象素越高,画质越差。虽然差别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至少说明了一点,为了追求高象素而多花钱是完全没必要的。多少象素才够?400万600万就够了。越是小巧的DC,越不能买高象素的。关于DC的背景虚化能力不少用DC的朋友都想拍背景虚化的人像,不过我劝DC用家打消这个念头。注意: 感光器越大,光圈越大,焦距越长,主体离镜头越近,背景离主体越远,虚化能力就越强。我已经说过,除了SONY R1以外,所有DC的感光器都很小。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没有了,第一个条件达不到, 第二个条件也就起不了太大作用,所以只有靠第三、四、五。除了微距拍摄外,焦距小于200mm的,几乎不能虚化,超过200mm的,也只有在拍大头照的时候,虚化的效果还凑合。拍半身照的时候,背景虚而不柔,效果与大感光器的相机相比,还是差得很远。请看这张长焦DC拍的, 光圈F2.8, 焦距长达420mm,而且,背景离主体非常远,才勉强虚化了背景。虽然背景勉强虚化了, 但因为长焦镜头的像场窄,就没有多少空间可交代环境了。再看这张胶片机拍的, 光圈同样是f2.8, 但是胶片的面积是DC感光器面积的数倍。所以,仅50mm的焦距,就可以虚化背景,连近处的背景都能虚化,而且在虚化背景的同时,还有空间交代环境。所以,用DC拍照的时候,除非用大变焦拍, 几乎全部画面都是清晰的。但是,这样也就好处,就是对焦不准的时候,也不会造成主体严重模糊。SO, 世上没有完美的相机,应该扬长避短。既然DC的缺陷是难以虚化,咱就利用这个特点,多拍些全面清晰的照片。要知道,并不是任何情况都应该虚化背景,很多时候,需要用背景交代现场环境,大师拍片子,尤其是西方的大师,很少虚化背景的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背景烘托气氛,突出主体,而不是一味把它虚化。实在想玩虚化的,就调出微距模式,拍些小东西吧。因为拍摄的目标离镜头极近,往往只有1到几厘米,只要顺利对上焦,背景就会非常模糊的。看这张用小DC拍的如果一定要玩真正的背景虚化,请看下一部分单反篇问:微距的MF很难控制的,最近我在练习微距,因为没有可固定的三脚架或者其他的东西,只好手持,到今天为止,我打算不继续了,都快给憋S了,大气不敢出,怕糊怎么才能把MF用好? 虽然它比较智能,但是我觉得从小屏幕上看得还是不够清晰,很难辨别 答:你就用AF吧, 小DC取景不如单反直观, MF效果很差的。你无法肯定是否对焦准确,还是用AF, 手动选择对焦点。比如,如果你的相机有五个对焦点,那么你构图的时候,哪个对焦点最靠近主体,你就选择哪个,然后用对焦点框住主体,半按快门。如果你的对焦距离在相机允许的范围内,你会看到主体变清晰 背景变模糊,出现合焦指示, 就可以拍了。如果半天都无法合焦,就把相机适当后移,一直到合焦,而且焦点准确,就按快门。再说,如果你不用三角架, 就算你对焦再准确,就算光线再好, 糊片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因为你的镜头太靠近主体,轻微的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跟拍风景可不一样!想象一下, 一个人在离你五米外弹一下手指,跟在你眼皮底下弹一下手指,视觉效果能一样嘛?如果你不用三角架,怎么对焦都不能保证有好的效果除非你是机器人,能做到纹丝不动我前面已经说过,拍微距要是没有三角架 就得一次多拍几张 ,运气好的话,会有一两张勉强能用的。单反篇DC用了一段时间后, 你对摄影的认识有所提高,也渐渐对DC不满足了。这时可能会有老鸟建议你换单反。那么,单反和DC区别在哪儿?它能完成哪些DC不能完成的任务?在以下情况下,你需要用,或者说可以用单反:一,你需要冲洗出比较大的照片;二, 你希望提高徒手拍摄的成功率;三,你需要更高的画质;四,你想要增强对拍摄效果的控制,比如,控制背景虚化程度;五,你喜欢抓拍,想要更快的快门反应速度;六,你讨厌频繁充电;七,你不介意让你的行囊增加200-1000克左右的重量;八,这点最重要.它就是吸引MM崇拜的目光!拿个小机机?MM睬你都不睬关于数码单反DSLR什么是单反?我就不做专业解释了。通俗地说,你只需要记住,单反就是可以换镜头的,拍摄时会“啪”一声响的相机。数码单反DSLR除了不需要用胶片以及可以随时回放以外,*作上与胶片单反FSLR没有太大区别。从DC起步的朋友刚用DSLR时,往往觉得没有液晶屏取景很不习惯。但是一旦习惯了,你就会感觉液晶取景很不爽的 。DSLR可以使用FSLR的大部分镜头,但是大部分DSLR的镜头焦距与标准焦距有差别。一般来说,镜头上标的焦距,要乘1.5(佳能的相机乘1.6),才是它在DSLR上的实际标准焦距。比如, 100-300mm的镜头,装在尼康,宾得等DSLR上,实际焦距为150-450mm,如装在佳能DSLR上,实际焦距为160-480mm。由此可见,单反镜头装到DSLR上,焦距就变长了。数码单反的优势对比DC, 数码单反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换镜头,其次是,感光器比DC的大得多。大感光器的好处在于:一,更容易虚化背景;二,画质更细腻;三,徒手拍摄成功率更高(不易模糊)。尽管已经比DC的大很多, 大部分数码单反的感光器仍然比胶片小。所以,胶片机的镜头装到数码单反上,成像的范围也变小了。具体表现为,镜头焦距1.5(佳能相机要1.6)。比如,50mm的标头,装在尼康的数码单反上,实际焦距变成了75mm。装在佳能数码单反上,实际焦距变成了80mm。这样 一些镜头的用途就有所改变了。喜欢广角的朋友最郁闷了 明明是广角镜头,变成了小广角这样他们就不得不花大价钱买超广角镜头,这样才能勉强用上广角;那喜欢超广角的怎么办?只好花更大价钱买超超广角的专门为数码单反做的镜头。但是 数码单反的便捷是不容置疑的 。各厂家都为数码单反推出了带广角的数码专用头,基本上能满足所有拍摄需要。推荐一些适合初学者的数码单反:尼康: D50, 六百万象素。 D70S, 六百万象素,外形和手感比D50专业一些,其它差不多。佳能:350D, 800万象素。 30D, 800万象素,画质和350D差不多,但是功能和做工都强得多。这两家比较,佳能的画质比尼康的细腻些,但是尼康的机身看起来专业些,镜头也比佳能的实惠些。别的厂家的我不太熟悉 就不多说了 ,宾得,柯美,奥林巴斯的数码单反也都不错 。胶片单反如果你想用便宜又好的标准广角头,那么你最好还是用胶片单反吧,因为镜头装在胶片单反上,焦距不会改变。用胶片单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你要有大量业余时间。胶片必须要送冲、取片、扫描、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