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竖向设计的方法园林竖向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离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和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又叫流水向分析法,主要在表示坡面方向和地面排水方向时使用。纵横断面法常用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表示地形的复杂变化。设计等高线法是园林地形设计的主要方法,一般用于对整个园林进行竖向设计。一、高程箭头法应用高程箭头法,能够快速判断设计地段的自然地貌与规划总平面地形的关系。它借 助于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自然特性,在图上用细线小箭头表示人工改变地貌时大致的地形变化情况,表示对地面坡向的具体处理情况,并且比较直观地表明了不同地段、不同坡面地表水的排除方向,反映出对地面排水的组织情况。它还可根据等高线所指示的地面高程,大致判断和确定园路路口中心点的设计标高和园林建筑室内地坪的设计标高。这种竖向设计方法的特点是:对地面坡肉变化情况的表达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设计 工作量较小,图纸易于修改和变动,绘制图纸的过程比较快。其缺点则是:对地形竖向变化的表达比较粗略,在确定标高的时候要有综合处理竖向关系的工作经验(图1)。因此高程箭头法比较适于在园林竖向设计的初步方案阶段使用,也可在地貌变化复杂时,作为一种指导性的竖向设计方法。图1 用高程箭头法表示竖向地形二、纵横断面法纵横断面竖向设计法多在地形复杂情况下需要作比较仔细设计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对规划设计地点的自然地形有一个立体的形象概念,容易着手考虑对地形的整理和改造。而它的缺点则是:设计过程较长,设计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采用纵横断面法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所述。1绘制地形方格网:根据竖向设计所要求的精度和规划平面图的比例,在所设计区域的地形图上绘制方格网,方格的大小采用10m10m、20m20m、30m30m等。设计精度要求高,方格网就小一些;反之,方格网则大一些。图纸比例为1:2001:500时,方格网尺寸较小,比例为1:10001:2000时,采用的方格网尺寸应比较大。2根据地形图中的自然等高线,用插入法求出方格网交叉点的自然标高,插人法求方交叉点自然标高的方法,参见本章第二节土方量方格网计算法部分。3按照自然标高情况,确定地面的设计坡度和方格网每一交点的设计标高,并在每一方格交点上注明自然地形标高和设计标高。4选定一标高点作为绘制纵横断面的起点,此标高应低于规划平面图中所有的自然标高。然后,在方格网纵轴方向将设计标高和自然标高之差,用统一比例标明,并将它们用线连接起来形成纵断面。沿横轴方向绘制横断面图的方法与纵断面相同。5根据纵横断面图所示自然地形的起伏情况,将原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逐一比较,考虑地面排水组织与建筑组合因素,对土方量进行粗略的平衡。土方平衡中,若填、挖土方总量不大,则可以认为所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坡度是恰当的。如挖、填土方量过大,则要修改设计标高,改变设计坡度,按照上述方法重新绘制竖向设计图。6另外用一张纸,把最后确定的方格网交点设计标高和原有标高抄绘下来,标高标注方法是采用分数式,设计标高写在分数线下方作为分母,原地面标高则写在分数线上方,作为分子。图2 纵横断面法绘制的竖向设计图7绘制出设计地面线,即求出原有地形标高和设计标高之差。若自然标高仍大于设计标高,则为挖方;若自然标高小于设计标高,则为填方。在绘制纵横断面的时候,一般习惯的画法是:纵横断面中反映填土部位的,要画在纵轴的左边;反映挖土部位的,要画在纵轴右边。横断面中反映挖土部位的,画在横轴上方,反映填土部位的画在横轴下方。纵横断面画出后,就可以反映出工程挖方或填方的情况(图2)。三、设计等高线法在地形变化不很复杂的丘陵、低山区进行园林竖向设计,大多要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这 种方法能够比较完整地将任何一个设计用地或一条道路与原来的自然地貌作比较,随时一目了然地判别出设计的地面或路面的挖填方情况。用设计等高线和原地形的自然等高线,可以在图上表示地形被改动的情况。绘图时,设计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自然等高线则用细虚线绘制。在竖向设计图上,设计等高线低于自然等高线之处为挖方,高于自然等高线处则为填方,填、挖的范围在图上表达得很清楚(图3)。用设计等高线法对园林地形进行改造设计,随时要判别地面坡度变化情况。粗略判别地面的坡度情况,主要是根据等高线分布的密度来判断。在设计图上,等高距是一个常数,而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则是变数。所以,就可以根据等高线密度来判别地面坡度的大小。园林建设地段的竖向设计平面图始终与地形图的比例相对应。当使用1:500或1:1000的地形图时,因等高距H始终是一个定数,因此还可以利用表1来确定地面坡度。表1是当等高踞H=1.Om时,坡度i(%)与平距L(m)的关系。设计中,对路口标高的调整将影响到路面的坡度,也影响到园路两旁地面的高差。而坡度(i)与平距(L)关系表等高踞:H=1.Om 表1i(%)L(m) i(%)L(m)i(%)L(m)i(%)L(m)0.10.20.30.40.50.60.70.80.91000500333250200166143125111123456789101005033.325.020.016.614.312.511.110.0111213141516171819209.18.37.77.16.76.35.95.65.35.0212223242526272829304.84.54.34.24.03.83.73.63.43.3设计等高线竖向设计法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地形设计方法。它一般要和园林规划一起进行,而不是先做好规划以后,再用设计等高线法来做竖向设计。在规划中考虑地形的平面使用功能时,设计者不能只停留在考虑纵、横轴的平面关系上,还应当从垂直于地面的竖向轴(Z轴)上研究其竖向的功能关系。设计等高线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竖向设计方法,它是设计者在图纸中进入三度空间思维和设计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园林地形及道路广场的设计中。分享到搜狐微博四、具体做法:怎样做竖向设计(一)竖向布置的任务1选择建筑地坪标高和广场等的标高及其连接关系。2确定道路标高和坡度。3拟定场地排水系统。4计算土石方填、挖工程量。5必要工程设置及构筑坎、沟和护砌等。(二)设计地面形式选择1地面设计形式。是将自然地形改造成为满足使用功能的人工地形。其可分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2设计地面连接形式。依自然地势、运输功能、场地和土石方大小而定。小于3的自然坡,一般选择平坡式;大于5,一般拟定台阶式。场地内地块间可按连接方式选择平坡或台阶形式。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坡度小于3,也可用台阶式。(三)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影响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其一,不被水淹,设计场地要高出洪水水位0.5m,利于雨水的顺利排除。其二,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影响。其三,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其四,减少土石填、挖方量和基础工程量。 2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指建筑物室内、外地坪,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地坪标高的确定。应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避免室外雨水流入建筑内,以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良好。场地建筑至道路坡度最好为1-3,一般允许0.5-6。场地建筑地坪高,进车道略低,一般相差0.15m。场地建筑地坪高,人行道略低,一般相差045-06m,允许0309m。城市型道路有雨水口,一般雨水口最小纵坡03,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0m。郊区型道路有边沟排雨水,竖向设计应加大坡度考虑。如坡大的山地应设排洪沟保护塌地。(四)场地排水有明沟、暗沟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内蒙古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版结核病试题及答案中级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6年渤海银行长沙分行秋季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负债还款协商方案范本
- 璧山石纹石膏板施工方案
- 2025南平市延平区医院新城分院招聘收费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聊城大学公开招聘人员(46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内蒙古通辽新正电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招聘4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报废汽车回收公司车间管理制度
- 2025合肥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2024年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淘宝客服合同协议书模板
- 骨水泥测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 课件
-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 2025
- 无人机教育培训创业计划书
- 咸阳社区面试题及答案
- 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及安全保障措施
- GB/T 19973.2-2025医疗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用于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的无菌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