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关键词:人口迁移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适度人口 人口社会质量 摘要:我国的经济重心有一个南移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秦汉开始,随着人口迁移而进行。人口迁移影响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包括我国今天的经济格局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英文摘要: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has a southward course, this process sinc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with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to Migration affect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southward, including the pattern of Chinas economy today is as a basis.引言: 我国第一个经济重心形成于黄河流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我国南方渐渐取代了我国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南方从最开始的“蛮荒烟瘴”到南北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国人口南移。人口南移为什么能促进南方经济发展,使之超过北方呢?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正文:在我国古代史中,人口和经济重心在不断的迁移。这个迁移有一个十分显著的规律,即从北向南。以秦岭淮河为界限分南北,在先秦时期,我国北方人口明显多于南方人口,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的发展(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和萌芽状态的市场经济),我国南北人口趋于平衡,经济重心也不局限于北方重镇。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根源,主要由于人口的迁移所致,人口迁移带动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一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概述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二)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人口迁移概况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于这一片地区。从秦汉时期开始,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原因我国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从而使人口逐步扩散到我国的每一个地区。2、我国人口迁移原因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历史上,每当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一次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二经济重心的转移。(一)经济重心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在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经济区。与其它地区相比,这个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封建社会体现在商业行为的频繁程度上,这个时期的商业行为主要表现为一般等价物与商品的交换;商品与商品的交换;一般等价物或商品与劳动的交换),这即是经济重心。(二)经济重心转移经济重心的地域位置比较稳定,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当经济,政治,国防,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时,经济重心随之变化而迁移或扩大。(三)我国经济重心转移概况我国古代第一个经济重心形成于黄河流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开发时期早,时间长,人口聚集稠密,经济活动较为频繁,所以这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重心。随着各种因素的改变,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经济重心也随之迁移。这就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的大体情况。三我国人口迁移和经济重心转移的关系人口迁移对和经济重心南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主要阶段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分为4个阶段来体现的。第一阶段,东汉末年,南方开始得到开发,经济开始发展。第二阶段,两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程度开始接近北方。第三阶段,隋唐时期,南北人口实现平衡,经济实现平衡。第四阶段。南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程度超过北方 。而这四个阶段,我国正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对应。(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按照D.J.Burge的推拉理论,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对迁移的人口有着推力和拉力。北方为迁出地,这样迁出地的推力可以视为战争对生产活动的破坏较大;劳动成本高(剥削和压迫),自然灾害导致生活环境恶劣。而南方迁入地的推力则是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较小;劳动成本低;生活环境适宜。因此,形成了推拉,产生了人口的迁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在长江以北十分严重。北方生产力遭到破坏。相对于北方来说,长江以南战乱稀少,南方的军阀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开发南方经济,经济得到开发,吸引力大规模移民的迁入,移民的迁入,又有助于经济开发。这一阶段,南方经济开始发展。两晋中后期,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加重。北方人口为了脱离统治阶级权利中心,进行了大规模人口迁移。据统计,仅因为永嘉丧乱而南迁的人口就在90万左右,约占当时原住民(不包括少数民族迁入人口)人口的10%。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较为深入。北方人南迁情况较为频繁。隋炀帝开通京杭运河,为南北人口平衡提供了条件。唐朝后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为躲避战乱进行迁移。据统计,仅因为安史之乱而向南迁移的人口大约在100万人左右。南北宋时期,我国民族矛盾尖锐,战乱不断。政治中心不断由北向南移动,人口随之迁移。(三)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每当经济重心南移的飞跃性进展阶段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迁移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是人口迁移带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四人口迁移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东汉末年,南方在原有人口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由于南方地广人稀,原有人口无法达到经济适度人口。北方战乱不断,生产力遭到破坏,人们的经济地位在原有水平上下降了,从而对人口形成了推力。南方的经济状况被战乱破坏的程度没有北方严重,这种人口的经济地位的相对不变对北方人口来说形成了巨大的拉力。就这样,人口迁移开始,经济重心南移也随之开始。(一)人口与财富在William petty的理论中,人口是财富增加的直接因素。这一理论用来解释早期的人口和财富的关系尤为适合。在为达到经济适度人口之前,人口的增加能导致财富和繁荣程度的增加。这就是东汉末年以后,南方在不断发展,而北方则是发展与倒退交替进行的原因。虽然这一时期南方的人口增多,经济也得到了开发,但是相比较于北方来说,南方无论是人口,生产力,经济方面都还差得很远。史料记载:西晋太康初年(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34。可以看出南北方人口的差距。(以户来计算人口,忽略了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融合和后同属汉族人口的事实,所以显示情况与资料显示的差距更大) 回归到William petty的理论中,人口增加致使财富增加。南方的人口得到了增加,从而财富得到了增加。这时在与北方进行比较,拉力变得更加明显。又有更多的人口向南方迁移,使得南北方的经济差距趋于平衡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即南北平衡的过程不是某次或某一时刻而实现的,是在南方的拉力下,人口不间断的迁移中实现的。我国古代的社会阶层分为以下两种构成。盛世时期:第一阶层皇室,即统治者及其亲属。第二阶层士族,即统治阶级。第三阶层农、工、商,与劳动生产关系密切。乱世时期: 士族阶层,以血缘特权和前辈积蓄维持生活。 庶族阶层,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农、工、商阶层,与劳动生产关系密切。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每当国家政权分裂,藩镇割据的时候,经济重心南移速度显著,并且有质的飞跃。因为国家政权分裂,藩镇割据会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规模人口迁移的阶层主要是每个时期的第三阶层农,工,商。虽然是社会中最低的阶层,但是这些阶层是与生产密不可分的。农,掌握着农耕和水利方面的技术。这对长江、珠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有着很大帮助,在给这一区域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提高了这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工,这一阶层主要有用初级的技术,(例如瓦匠,制陶等)对于人口的生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帮助。商,活跃经济的基本因素。这一阶层的大量迁入使得经济的发展迅速。(二)人口本身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迁入的人口,人口自北向南迁移,目的在于改善生活状况。这样的迁移跨度大,时间长,能克服这样的阻力,迁移到南方的人口绝大多数是劳动人口。William petty认为,这一部分人口是总人口中最有价值的,事实证明,也是这样。而在人力资本的概念中(S.Rosen.1991),人口的价值在于人口的社会数量,而不是自然数量。社会数量即人口的质量。对于当时社会而言,真正掌握对于生产有实际意义的技术的阶层就是第三阶层。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体现在农业方面,耕种和水利技术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人口承载力、环境稳定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北方的人口也有增加,北方人口增加的途径是通过民族融合。即北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结合,游牧民族内迁。内迁的游牧民族所掌握的技术对于农耕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小,而北方原住民在技术方面的压力也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入而增加。(三)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南北对比对比双方的统治阶层,乱世时期北方的统治阶层是士族和庶族划疆而治,南方基本由庶族统治。占有生产资料,能够组织扩大再生产的是有庶族。所以,南方的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情况更加优化,大部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都能用于生产。在北方,掌握生产资料的统治者和没有生产资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医院系统安全风险全面评估
- Axure RP 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课件 第11章 设计制作网页原型
- 考研的心得体会模版
- 医疗园区紧急救援体系中的资源整合与配置
- ktv消防工程合同范例
- 从无序到有序区块链技术在商业信任中的作用
-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
- 住宅机电分包合同范例
- 医美行业的投资趋势与风险分析
-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应用
- 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附录
- 2024年湖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桥式起重机司机(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职校培训)
-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大纲
- 车辆买卖协议(简单通用版)
- 钢筋调直机设计
- 商业地产-租金测算表950354217
- 提高土工膜焊接质量(最终版)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记要
- 浅谈复绿地复绿措施与树种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